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981|回覆: 1

[中藥大全] 茵陳圖片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懋基 發表於 2018-11-25 11:0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菌陳藥材圖片

菌陳藥材圖片

菌陳藥材圖片↑
綿菌陳圖片↓

綿菌陳圖片

綿菌陳圖片

茵陳

【來源】為菊物植物濱蒿或茵陳蒿的乾燥地上部分。

【產地】茵陳蒿主產於陝西、河北、山西、安徽等地。濱蒿主產於東北、河北、山東等地。

【性味歸經】苦,微寒。歸脾、胃、肝、膽經。

【採收加工】春季幼苗高6-10cm時採收或秋季花蕾長成至花初開時采割,除去雜質和老莖,曬乾。春季採收的習稱『綿茵陳』,秋季採收的稱『花茵陳』。

【功效】清熱利濕,退黃。

手繪菌陳圖片

手繪菌陳圖片

手繪菌陳圖片

【性狀鑑別】

藥材綿茵陳:多捲曲成團狀,灰白色或灰綠色,全體密被白色茸毛,綿軟如絨。莖細小,長1.5-2.5cm,直徑0.1-0.2cm,除去表面白色茸毛後可見明顯縱紋;質脆,易折斷。葉具柄;展平後葉片呈一至三回羽狀分裂,葉片長1-3cm,寬約1cm;小裂片卵形或稍呈倒披針形、條形,先端尖銳。氣清香,味微苦。

種植菌陳圖片

種植菌陳圖片

種植菌陳圖片↑
野生菌陳圖片↓

野生菌陳圖片

野生菌陳圖片

【茵陳活株】

莖呈圓柱形,多分枝,長30-100cm,直徑2-8mm;表面淡紫色或紫色,有縱條紋,被短柔毛;體輕,質脆,斷面類白色。葉密集,或多脫落;下部葉二至三回羽狀深裂,葉一至二回羽狀全裂,基部抱莖,殘片細絲狀。頭狀花序卵形,多數集成圓錐狀,長1.2-1.5mm,直徑1-1.2mm,有短梗;總苞片3-4層,卵形,苞片3裂;外層雌花6-10個,可多達15個,內層兩性花2-10個。瘦果長圓形,黃棕色。氣芳香,味微苦。

茵陳又名牛至、田耐裏、因塵、馬先、綿茵陳、絨蒿、細葉青蒿。管狀花目,菊科、牛至屬植物。經冬不死,春天因陳根而生,故名因陳或茵陳。夏天苗長為蒿,故亦稱茵陳蒿。

種植菌陳蒿圖片

種植菌陳蒿圖片

種植菌陳蒿圖片↑
野生菌陳蒿圖片↓

野生菌陳蒿圖片

野生菌陳蒿圖片

中國民間現尚有以米粉作茵陳糕、團的習慣。茵陳作菜,要采嫩苗,老的藥用是茵陳蒿。故有"二月茵陳,五月蒿"的說法。

分佈於中國、日本、朝鮮、蒙古等國家的低海拔地區的河岸、低山坡地區。茵陳有兩個採收期,春季采的習稱『綿茵陳』;秋季采的習稱『茵陳蒿』。

花期7-9月,果期10-12月。果實小而呈卵圓形,長約0.6毫米,先端圓,基部驟狹,微具棱,褐色,無毛。

【典載】

【聖濟總錄】茵陳湯:茵陳治病人身如金色,不多語言,四肢無力,好眠臥,口吐粘液。茵陳蒿、白蘚皮各50克。上二味粗搗篩。每服15克,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溫服,日三。

【本草綱目】:茵陳治男子酒疸。茵陳蒿四根,梔子七個,大田螺一個,連殼搗爛,以百沸白酒一大盞,沖汁飲之。

【傷寒論】 張仲景茵陳蒿湯:茵陳治陽明病,但頭汗出,身無汗,劑頸而還,小便不利,渴引水漿,瘀熱在裏,身發黃者。茵陳蒿六兩,梔子十四枚(擘),大黃二兩(去皮)。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陳,減六升,內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小便當利,尿如皂角汁狀。

【玉機微義】茵陳四逆湯:茵陳治發黃,脈沉細遲,肢體逆冷,腰以上自汗。茵陳100克,附子一個作八片,乾薑(炮)75克。甘草(炙)一兩。上為粗末。分作四貼,水煎服。

【湖南藥物志】茵陳治感冒,黃疸,漆瘡。茵陳五錢。 水煎服。

【崔氏纂要方】茵陳治癧瘍風病(此病是身上出現斑塊,白色成片):茵陳蒿兩握,水一斗五升,煮取七升,先以皂莢湯洗,次以此湯洗之,冷更作,隔日一洗,不然,恐痛也。

遍身典疸:用茵陳蒿一把,同生薑一塊搗爛,每日擦胸前和四肢。

眼熱紅腫:用茵陳蒿、車前子等分,煎湯,以細茶調服數次。

大熱黃疸:用茵陳切細煮湯服。生食亦可,亦治傷寒頭痛、風熱癢瘧,利小便。此方名茵陳羹。

風疾攣急(按:指手足不能自由伸縮):用茵陳蒿一斤、秫米一石、面三斤,和勻照常法釀酒,每日飲服。

【千金方】茵陳治遍身風癢生疥瘡:茵陳不計多少,煮濃汁洗之。

【聖濟總錄】茵陳蒿散治風瘙癮胗,皮膚腫癢:茵陳蒿50克,荷葉25克。上二味搗羅為散。每服5克,冷蜜水調下,食後服。

點評

田艾與菌陳不是同一種植物,雖然綿菌陳與田艾都長毛,但田艾長不成蒿,最高10厘米,而菌陳可以在夏天長成菌陳蒿,高達1米,另外田艾開花亦不同.  發表於 2018-11-25 11:19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