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917|回覆: 0

[儒家學說] 論語翻譯:孔子曰: 齊景公有馬千駟

[複製鏈接]
賈陸英書屋 發表於 2018-11-3 15:3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孔子曰:齊景公有馬千駟,死之日,民無德而稱焉。伯夷、叔齊餓於首陽之下,民到於今稱之。其斯之謂與?

【論語·季氏篇第12章】孔子評價齊景公和伯夷、叔齊的着眼點是什麼?

16·12 齊景公有馬千駟,死之日,民無德而稱焉。伯夷、叔齊餓於首陽之下,民到於今稱之。其斯之謂與?

『千駟』的『駟』,指古代同駕一輛車的四匹馬。千駟,就是四千匹馬。首陽:山名。傳說伯夷、叔齊餓死在首陽山。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齊景公有馬四千匹,死的時候,民眾覺得他沒有什麼德行可以稱頌;伯夷、叔齊餓死在首陽山下,民眾至今還稱頌他們。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

本章記載了孔子對齊景公和伯夷、叔齊的不同評價,其着眼點是什麼呢? 齊景公有馬四千匹,也就是千乘之國,這在當時是大國,也是齊景公富貴的象徵。而餓死在首陽山下的伯夷、叔齊,則是落難他鄉,分文皆無。孔子評價齊景公和伯夷、叔齊,依據的不是他們在世時的貧富與貴賤,而是他們死後在百姓中的口碑。有道是『百姓心中有桿秤』,孔子評價齊景公和伯夷、叔齊的着眼點,正是百姓心中的這桿秤,是他們在百姓心目中的位置。這主要取決於他們的品行和功德,而非財富的多少、身份的貴賤。孔子說:『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論語·衛靈公】)他所看重的,不是身前的虛名,而是身後的美名,也就是歷史和民眾的評價。這一點,體現了他對人生價值的根本看法,也告示世人,人生的終極價值,乃是青史留名,是死後仍然能活在後人心中。

附帶說明:【泰伯】篇第1章記載:『泰伯,其可謂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這裡的『得』字,是得到的得。本章則有『齊景公有馬千駟,死之日,民無德而稱焉』之說。這裡的『德』字,是品德的德。古人又說:『德者,得也。』於是有人認為,本章中『民無德而稱焉』的『德』,應與【泰伯】篇第1章中『民無得而稱焉』的『得』同義。其實不然。【泰伯】篇第1章中的『得』,指泰伯謙讓君位的事跡無跡可尋,泰伯既讓位又隱名,百姓對他的崇高品德卻找不到實跡來讚揚。而本章中的『德』,指齊景公雖然貴為諸侯,又極其富有,死後百姓卻認為他沒有好品德可以稱頌。內涵不同,意義不同。

附:

【原文】

16·12 齊景公有馬千駟①,死之日,民無德而稱焉。伯夷、叔齊餓於首陽②之下,民到於今稱之。其斯之謂與?

【注釋】

千駟:駟,古代同駕一輛車的四匹馬。千駟就是四千匹馬。②首陽:山名。傳說伯夷、叔齊餓死在首陽山。

【譯文】

齊景公有馬四千匹,死的時候,民眾覺得他沒有什麼德行可以稱頌;伯夷、叔齊餓死在首陽山下,民眾至今還稱頌他們。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

c2c6c35db534a5d86f2108dc213ffb5d.jpg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