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029|回覆: 2

[國學教育研究] 淺探國學經典教育與學習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懋基 發表於 2018-10-26 00:1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國學經典教育可以提高學生的思想品質,同時可以引導學生健康成長,並對人生有實證性的認知。

國學經典是經過了四千年以上的實踐驗證的學術理論,國學經典教育的主要任務,一是傳承祖先信仰家族意識,二是傳承諸子學術,三是傳承正統史學觀,四是傳承古典詩詞,加深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了解認知。要實現國學經典教育的這些任務,就必須提高國學經典教學課堂效率。

一、國學經典教育的意義

國學經典是指諸子百家學術中的經典部分,狹義上主要是指儒家十三經,廣義上是指諸子百家學術中的代表性學說。國學經典深刻地反映了中華民族在思想思維上、事物認知上的傑出成就,儒家人倫經典可以提高學生道德品質,道家器用學說則可以深化學生對事物的認知層次。

由西方文藝復興所發展起來的各類科目的知識,學術形成期是非常短暫的,多數只是四五百年,是否有利於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嚴重缺乏實證。比如,現代知識體系的影響下的學生會慢慢產生一些像女權主義、動物至上、嘻哈樂等不好的思想,甚至我們經常能見到,深造至博士卻無法適應社會發展、懂得多國語言卻粗言穢語不離口的現象。教育應當是引導學生向自我完善、知詩識禮、腳踏實地的方向發展,但所謂的現代化教育卻往往背道而馳,因此越來越多的教育機構將國學經典教育納入教學大綱。

國學經典教育與學習

國學經典教育與學習

國學經典教育與學習

二、國學經典教育的積極影響

1)形成自我完善的品格

兒童在十五歲以前,是記憶成長的關鍵時期,國學經典教育正是從孩子的幼年時期抓起。在國學經典教學過程中,學生將會適當接觸到一些文言古文或者古典名著,在長期的閱讀啟迪中,學生將會自我提高自身文化素養,並且自我完善優雅的語言能力。國學經典教育將給予學生對事物的理性且充滿正能量的認知。

2)正確認識人性

人與動物的差異,不僅僅體現在人是具有思想的,更因為人是具有人文的。人文,不止於文化,人倫,更包括人類社會的發展紋理軌跡,即現代的社會科學。國學經典教育可以引導學生認識到自己對於社會以及他人的職責、價值與意義,只有如此才能明白如何去與他人相處,如何去更好地生存。

3)樹立遠大志向

國學經典教學內容,包括古今名人典故,這些名人典故具有榜樣意義,可以引導學生養成人文的思維,及良好的品格。更重要的是,古今名人的千古功名,可以激勵學生樹立遠大志向。

三、國學經典教學與學習的相互配合

相對於普通科目的教學與學習,國學經典教學及學習,除了需要記憶、理解外,更重要的是,與生活緊密結合。就國學經典教學而言,由於國學經典教學是近年才被正式列入全日制教學,絕大多數教育機構並無教學經驗,定期舉行教學研討會就顯得十分必要。

1)國學經典誦讀教學

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不同年齡,配置適當的國學經典內容來朗誦,比如低年級的學生以三字經及千字文為主;中年級學生以四書五經為主要內容,高年級學生以古代文學如古典詩詞為主。

2)國學經典學習必須緊密結合生活實際

國學經典教學的一個目的,就是引導學生將國學經典學說應用在學習與生活中,將國學經典知識加以運用才能實現其真正價值。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學習國學經典知識,加深學生對國學經典學說的理解層次。

3)定期舉行國學經典教學研討會

為了有效地推進國學經典教育效果,對於國學經典教學方法,前線教師應當經常性交流教學經驗,以求幫助提高彼此的教學水平。同時,經常性交流教學經驗還可以提高國學講師對於國學經典知識的認知水平,在實施教學時才能解釋得更加全面。

4)國學經典教學注重家庭、學校、社會的結合

學校是國學經典知識教學的地方,而家庭、社會則是國學經典知識實踐的場所,由於家庭、社會對於個人而言,具有不同的人倫關係及生存意義,不能只重視國學經典教育的家庭實證,也必須重視社會實證,這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至於與社會隔絕,甚至『讀死書』。

總之,目前國學經典教育的教學工作才剛剛起步,進步空間還很大,國學經典教育與學習的相互配合,需要長期的摸索及調整。

遊客  發表於 2018-10-26 00:20
國學經典是經過了四千年以上的實踐驗證的學術理論,國學經典教育的主要任務,一是傳承祖先信仰家族意識,二是傳承諸子學術,三是傳承正統史學觀,四是傳承古典詩詞,加深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了解認知。要實現國學經典教育的這些任務,就必須提高國學經典教學課堂效率。
延章 發表於 2020-5-27 17:50 | 顯示全部樓層
國學經典教育也需要社會大環境支持,學了要有用,而且學習的人如果學到知識了,卻發現知識無法適用於社會,那樣,也相當於『失敗』了。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