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561|回覆: 2

[訓詁學] 紙·鋪開文明史 ·說文解字

[複製連結]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包括印刷術、造紙術、火藥、指南針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包括印刷術、造紙術、火藥、指南針

東漢的蔡倫發明了紙

東漢的蔡倫發明了紙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包括印刷術、造紙術、火藥、指南針,這四大發明不僅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更推動了中國古代的文明進程。很多人都說,是東漢的蔡倫發明了紙,他真的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發明紙的人嗎?

『紙』字由兩部分組成,『氏』提示它的讀音

『紙』字由兩部分組成,『氏』提示它的讀音

  蔡倫是否是中國發明紙的第一人,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透過『紙』的字形結構就能找到蛛絲馬跡。『紙』字由兩部分組成,『氏』提示它的讀音;『糹』提示製成它的材料的性質。『紙』還有一個寫法『紙』,以『巾』指示布,同樣也是說明其製造材料。【說文解字】裏說:『紙,絮一苫也』,意思是用淺而平的竹筐把飄在水面的細碎絲絮抄起來,積累成一層薄膜,揭下來晾乾後就成了紙。所以古人最初說的紙,並不是今天常用的植物纖維紙,而是一種類似縑帛的東西,這種紙在漢武帝時期就已出現。後來到了東漢,據【後漢書】記載,漢和帝元興元年,蔡倫『乃造意用樹膚、麻頭及蔽布、魚網以為紙』,獻給皇帝,受到嘉獎,『自是莫不從用焉,故天下咸稱「蔡侯紙」』。所以,從考古材料看,蔡倫不是紙的最初發明者,而是造紙術的重要改進者。

『紙』還有一個寫法『紙』

『紙』還有一個寫法『紙』

  世界上沒有紙會怎樣?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文明將無法方便地記錄與傳承。沒有紙的時候,古人曾以甲骨、青銅器、石碑、竹簡等為書寫材料,其中最常用的要數竹簡、木簡。從出土的文物看,一個簡只能寫幾個字。因此,早期古文都非常精煉,每個字錙銖必較,因為每多記錄一個字都是非常麻煩的。相傳秦始皇每天批閱的奏章,重達幾十斤。漢武帝時,著名的文學家東方朔,向漢武帝上書,洋洋灑灑的長篇文字竟然寫滿了三千支竹簡。不知道漢武帝看到堆成小山一樣的簡策時,是怎樣複雜的心情。

【說文解字】裏說:『紙,絮一苫也』

【說文解字】裏說:『紙,絮一苫也』

  可見,在沒有紙的時代,文化的傳承是多麼不容易,以至秦始皇一炬焚書後,距先秦僅有幾百年的漢人已不知道世上還有隸書以外的古文字。紙的發明,讓人類文明傳播開始輕裝前行,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傑出貢獻之一。在蔡倫改進造紙術的時候,中國和西域之間的交通聯通了。紙張沿絲綢之路出口到當時的『西方』。唐朝時,中國的造紙術流入阿拉伯。12世紀中葉,阿拉伯人又將造紙術傳入了歐洲。隨着它的傳播,埃及的紙草、印度的貝葉、歐洲的羊皮都紛紛退出了歷史的舞台——鋪開一張紙,仿佛就是鋪開了人類文明史。

意思是用淺而平的竹筐把飄在水面的細碎絲絮抄起來,積累成一層薄膜,揭下來晾乾後就成了紙 ...

意思是用淺而平的竹筐把飄在水面的細碎絲絮抄起來,積累成一層薄膜,揭下來晾乾後就成了紙 ...

  無論是文學、繪畫和書法,都離不開紙,它與文化相輔相成,相互影響。史書記載,西晉時期的文學家左思,把三國時期的魏、蜀、吳的地方風貌寫成【三都賦】,寫成之後得到前輩張華與皇甫謐等名人共同作序推薦,很快風靡洛陽,洛陽百姓爭相傳抄以致一時之間紙張供不應求,價格大漲,這就是典故『洛陽紙貴』的由來。而在西方,作家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最後一卷的手稿上,幾乎每一頁上都貼着各種大小和形狀的紙,最小的只有名片大小,大的有展開後長一米的,這些都是增補的內容:普魯斯特用了9年的時間,不斷返修一部已經完成的作品。一張張紙就是那些經年累月、似成永恆的見證,也是作家螺旋上升的思想的見證——紙是創作者們最密不可分的伴侶。

所以古人最初說的紙,並不是今天常用的植物纖維紙,而是一種類似縑帛的東西 ...

所以古人最初說的紙,並不是今天常用的植物纖維紙,而是一種類似縑帛的東西 ...

  『紙是一個宇宙,如果不去看它,又怎麼理解我們這個宇宙?』紙是中國智慧對世界文明作出的突出貢獻,它是知識的載體,為人類精神領域的延伸提供媒介,將歷史與未來一一傳承與沉澱。身為炎黃子孫,我們有理由引以為傲,更盼中國的明天以更輝煌的文明造福於人類。(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郝思斯)

遊客  發表於 2018-9-26 15:03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包括印刷術、造紙術、火藥、指南針,這四大發明不僅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更推動了中國古代的文明進程。很多人都說,是東漢的蔡倫發明了紙,他真的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發明紙的人嗎?
遊客  發表於 2018-9-30 16:25
紙是中國智慧對世界文明作出的突出貢獻,它是知識的載體,為人類精神領域的延伸提供媒介,將歷史與未來一一傳承與沉澱。身為炎黃子孫,我們有理由引以為傲,更盼中國的明天以更輝煌的文明造福於人類。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