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125|回覆: 0

[醫藥臨床] 李佃貴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經驗

[複製鏈接]
中醫藥報5版 發表於 2018-7-11 16:2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結腸和直腸慢性非特異性炎症性疾病,病變局限於大腸黏膜及黏膜下層。病變多位於乙狀結腸和直腸,也可延伸至降結腸,甚至整個結腸。病程漫長,常反覆發作。以腹瀉、便下黏液膿血、腹痛、里急後重等症狀為主要臨床表現,屬中醫學『春溫』『泄瀉』『下痢』等範疇。傳統以脾虛濕熱為主治療,療效不甚滿意。李佃貴教授在多年的臨床實踐中發現,以傳統的脾虛濕熱的病機觀尚不能全面解釋本病的病機關鍵,認為其發病與濁毒密切相關,在多年臨證的基礎上,認為濁毒為潰瘍性結腸炎發病之關鍵。從濁毒立法論治潰瘍性結腸炎,取得了滿意的臨床效果。筆者侍診李佃貴,對其治療潰瘍性結腸炎進行如下總結。

濁毒為病機之關鍵

濁毒的產生多由飲食不節,或感受外邪,致脾胃受損,脾失健運,胃失和降,濕濁內生,阻滯氣機,日久化生濁毒。濁毒內蘊,邪壅經絡,氣機不暢,邪不得散,血不得行,津不得布,津血停留,化生痰濁瘀血,日久痰濁、瘀濁相互搏結,反覆日久,耗傷臟腑氣血津液,從而造成濁毒內壅、氣滯絡阻、陰血耗傷、氣虛血郁的證機變化,而濁毒為致病的關鍵。據其臨床表現,潰瘍性結腸炎可歸屬中醫『痢疾』『泄瀉』『腹痛』等範疇。潰瘍性結腸炎多由於脾失健運,濕濁內生,加之飲食不節、情志失調,導致濕濁內蘊,阻滯氣機,氣機不暢;氣鬱日久化熱、化毒,濁毒互結於腸道,阻滯腸道氣機而致腹痛,濕濁下注而致泄瀉,濁毒內蘊腸道致腸道肉腐化膿而見痢下赤白黏液。

濁毒貫穿於疾病的始終

本病病位在腸,脾虛為本,濁毒為標。【景岳全書】早就記載『泄瀉之本,無不由脾』。脾虛則不足以運化水濕,脾胃升降功能失調,頑痰宿濕阻滯腸間,大腸傳導功能失常,纏綿難愈,痰濕久羈大腸而不去,水濕內蘊化為濁,鬱熱內生,濁熱彌散入血而為毒。濁毒滯積於腸腑,與氣血膠結,腸絡瘀滯,濁瘀毒相干為害,遂成本病。由此可見, 濁毒在潰瘍性結腸炎的發生和發展中起着關鍵性的作用。同時濁毒相干, 如膏如脂, 難解難分,終使胃熱陰傷, 氣滯絡阻, 腸絡瘀滯, 氣不布津, 血不養經, 濁毒相干為害加之與氣血相膠結也是潰瘍經久不愈之關鍵。

潰瘍性結腸炎的發病分為發作期和緩解期,發作期臨床可見腹痛、腹瀉、便下膿血、里急後重等症,多因內傷濕毒與時毒之氣相搏,如驚蟄季將暖還寒之『春瘟』、大暑季酷暑陰雨之『暑濕』、寒露深秋霧露之『寒濕』等以邪實為主,濁毒之邪壅滯腸中,氣血壅滯,血敗肉腐成膿,脂絡受損,而見膿血便;滯於脾胃,積於腸中,氣血壅滯,腸腑傳導失司,腸中氣機阻滯不通,而見腹痛、里急後重。正如【類證治裁·痢疾】所言:『痢多發於秋……症由胃腑濕蒸熱蘊, 致氣血凝結, 夾糟粕積滯, 進入大小腸, 傾刮脂液, 化膿血下注。』

潰瘍性結腸炎不只是結腸局部病變, 而是一種全身性疾病, 與臟腑功能障礙、陰陽平衡失調關係密切。緩解期以脾氣虧虛為主,濁毒之邪未清,留戀於腸道。因此潰瘍性結腸炎的活動期濁毒為其發病關鍵。在潰瘍性結腸炎的緩解期乃濁毒與正氣相持階段或因毒成虛、濁毒留戀不去的階段。

發作期化濁解毒,緩解期益氣健脾兼化濁解毒

濁毒致病的『難治性、遷延性、反覆性』決定了其致病在潰瘍性結腸炎的發作期和緩解期雖有程度輕重之不同,但始終存在,因此治療上化濁解毒貫穿於治療全過程。發作期化濁解毒,通因通用。發作期腹瀉,便下膿血,里急後重,腹痛,口乾口苦,小便黃;舌紅、苔黃厚膩,脈滑數者。多由濕熱中阻,濁毒內蘊大腸,致腸道肉腐化膿。治以化濁解毒、清熱利濕。藥用黃芩、黃柏、大黃苦寒燥濕化濁;白花蛇舌草、白頭翁、敗醬草、半枝蓮清熱解毒。便膿血黏液者,加地榆、槐花;出血多者,加三七粉、血餘炭。腹痛、腹瀉,膿血便,便紫暗或黑,腹內包塊,壓痛明顯,痛處不移;舌紫暗或有瘀點、瘀斑,苔黃,脈弦細。本型多由濁毒下注、瘀血內結而成。治宜化濁解毒,同時佐以活血化瘀。藥選蒲公英、黃連、虎杖、紅藤、白蔻仁、薏苡仁化濁解毒;伍以當歸、紅花、赤芍藥、三七粉等活血化瘀通絡。緩解期補脾益氣,兼清濁毒 。許多學者認為本病多因脾胃虛弱或飲食不節、情志疾患等損傷脾胃, 導致腸腑傳導失司。 脾氣虛弱在緩解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基於濁毒的『難治性,遷延性,反覆性』濁毒在此期仍然存在。故此期以脾氣虧虛為主,濁毒之邪未清,留戀於腸道。症見腹痛綿綿、面色少華、納食不香、黏液便及膿血便夾雜、舌淡苔薄白、脈細弱。治當益氣健脾,化濁解毒。藥用太子參、黃芪、茯苓、當歸、薄荷、白朮、乾薑、山藥、扁豆等,加上藥膳調理預防,往往事半功倍。

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慢性反覆遷延性疾患,其病程長,虛實夾雜,濁毒是其發病的重要因素,又貫穿了潰瘍性結腸炎發生發展的整個過程,導致本病纏綿難愈。李佃貴教授治療潰瘍性結腸炎以化濁解毒為大法,從而降低了潰瘍性結腸炎的發病率,或緩解病情,減少臨床併發症,縮短療程,防止復發。(崔建從 河北省中醫院)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D)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