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190|回復: 0

[何新西方伪史考] 何新·我们原是英雄种族的后裔(2016修订版)

[複製鏈接]
何新文史 發表於 2018-7-4 14:0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我们原是英雄种族的后裔!

  面对新世纪期待复兴的中国,我们有必要抚今思昔,追溯传统。

  华夏民族的先史中曾经有一个超越于考古的神话时代,这个时代就是华族所肇始和华夏文明滥觞的英雄时代。

  我们华族的祖神女娲,是蹈火补天的伟大母亲——一位女性的英雄!

  华族的诸父祖日神伏羲(羲和)、农神神农(历山氏)、牧神黄帝、雷神炎帝以及火神祝融、水神共工;或创世纪,或创文明,或拓大荒,或开民智,或奋己为天下先,或舍身为万世法!

  帝鲧与大禹父死子继,拯黎民于水火。蚩尤、刑天九死不悔,虽失败而壮志不屈,天地为之崩裂!

  后羿射天夸父逐日,体现了对神灵的藐视;而精卫填海杜宇化鹃,则象征了对宿命的不驯……

  中华民族的先古洪荒时代,是群星璀璨的时代,慷慨悲歌的时代,奋进刚毅的时代——是献身者的时代,殉道者的时代,创生英雄和豪杰辈出的时代!

  传说华族是龙与凤的传人,而龙凤精神,正是健与美的精神! 故『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然而近世以来,疑古、骂古之风盛行,时髦流行之文化却是认贼作父、数典忘祖。不肖之辈早已不知我们原是英雄种族的后裔,我们的血脉中奔流着英雄种族的血系,忘记了我们的先祖原具有一个谱系久远的英雄世系。

  『中华』得名源自于日华,所谓『重华』,所谓『神华』;华者,日月之光华也!『汉』之得名源自于『天汉』;天汉者,天上之银河也!

  [按:〖小雅·大东〗:『维天有汉』;郑玄云:『天河谓之天汉』。〖晋书·天文志〗曰:『天汉起东方』;〖尔雅〗曰:『水之在天为汉』。刘邦以『汉』为帝国之名,本义正是上应天汉也。]

  故中华者——日华也(太阳也);天汉者——天河也(银河也),日月光华乃是华族先祖赖以得名的的天文图腾。

  面对未来,世途多艰,多难兴邦!我们今日正需要慎终追远,回溯华夏的先祖曾怎样艰难地『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呼唤而重觅一种英雄的精神!

  『打开窗子吧,让我们重新呼吸英雄的气息!』(罗曼·罗兰 )

  华夏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所产生过的一切文明中,最优秀、最智慧、最具生命力和创造力的一种渊源于远古的文明。

  五千年来流传有自的系统世序、历法、文献记载,以及近百年来地下出土远涉八千至一万年文明的文物、文献,与这些书面记载的惊人之印证和吻合,使人可以确信,夏、商、周文明绝不是建立在所谓原始巫教(张光直说)或野蛮奴隶制(郭沫若)基础上的,而是建立在当时举世最为先进的天文历法知识、理性宗教哲学和最发达优越的农业及工艺城邦文明基础之上的。

  伏羲女娲是华夏文明的开拓者,炎黄时代是中华文明所从出的滥觞。夏、商、周三代已是华夏文明制度灿然大备的时代,而绝非榛榛狉狉、浑噩野蛮的半原始巫术时代。孔子云:『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又云:『周因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行夏之时(历),乘殷之辂,服周之冕。』殷商的信仰和意识形态,是宗教,而不是巫术(此盖张光直辈所不见者也)。

  〖易经〗〖老子〗是中国天人学与哲学之源。〖尚书〗〖左传〗〖国语〗〖战国策〗是中国政治学之源。〖孙子兵法〗〖孙膑兵法〗是中国兵学之源。〖礼〗经是中国制度之源。〖论语〗〖孟子〗〖礼记〗是中国伦理学之源。三部〖礼〗经是中国制度设计之源。〖素问〗是中国医学之源。〖诗经〗〖楚辞〗则一向被认为是中国文学之源。

  然而,这些经典古书数千年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实际从未真正透彻明晰地被人读通。而读不懂、读不通这些书,可以说就没有资格讲论中国文化。

  多年来,我不揣愚陋,一直有夙志于全面地重新解读这一系列古代经典。近年来,我又重新整理过去的研究札记,这些书实为中年时代(1985—1995)之著作,而间有新知。因此对拙著重新做了全面深入的校订,并撰成此套丛书。此套丛书汇聚了我近三十年间对经学、朴学之研究成果,其中不同于前人之新见异解殊多。此次重新出版,亦是对予以往国学研究的一种自我总结,但学无止境,生有涯而知无涯。回忆自1980年代予在近代史所及考古所的斗室之间开始对经部作探索性研究,于今忽忽竟二十五年矣。当年弱苗,如今壮林。树犹如此,情何以堪?感慨系之耳!

  我的那些时论、政论以至争论,以后都将完全失去意义。但我的这一套〖经典新考〗会经得起后人之研究、之欣赏。因为这一套书贯通上下,衔接古今。我用一种独特的视角对上古经典和传统中国文明,重新作了系统性的解读。

  我很自豪。如果没有我,什么〖诗〗、〖书〗、〖易〗、〖老〗、儒与道都被一些文人墨客歪讲邪讲,讲傻了,讲歪了!

  这套书我曾经一改再改,批删百遍,呕心沥血,销磨二十年,方得完成。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耳!

(2001年5月22日初稿,2010年5月22日再记,2015年记于北京)

谢谢阅读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