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182|回復: 0

[医药临床] 牡蛎善治妇科病

[複製鏈接]
中医药报4版 發表於 2018-6-22 14:2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牡蛎为海生介类药物,质重,其味咸涩,性凉,归肝、胆、胃三经,其重可祛怯,咸能软坚,涩可收敛,临床功可敛阴、潜阳、止汗、涩精,并有化痰软坚之功效。

潜阴镇静安神

张仲景〖伤寒论〗118条云:『火逆之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方中取牡蛎用其镇静,以安烦乱之神,功在潜敛浮越之阳,宁心安神,以治烦躁。对于病实热者,热窃津液或大汗淋漓,心阳随之外泄,发生惊狂,卧床不起者,取牡蛎潜阳,涤痰,镇心安神。可加龙骨与牡蛎合用重而镇怯,涩以固脱,正乃妙用也。

软坚散结利水

伤寒论〗中用牡蛎与天花粉相伍,用于治疗胁满微结与水肿病,其395条:『大病瘥后,从腰以下,有水气者,牡蛎泽泻散主之。』湿热壅滞,气化不行,则膀胱不泻,见下肢浮肿,二便不利,脉沉实之水肿实证者,由于腰以下肿当利其小便,故治以清热逐水之法。牡蛎与泽泻、海藻同用,软坚散结利水,更加润燥生津之天花粉,使邪气从小便而出。正如医家钱天来所说:『牡蛎咸而走肾,同渗利则下走水道』。〖伤寒论〗147条『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的柴胡桂枝干姜汤中,亦以牡蛎与天花粉同用,逐瘀开结,治疗水饮内停所致的口渴。在小柴胡汤加减法中,见肋下痞硬,则去大枣之壅滞,加牡蛎化饮散结。医家王好右云:『牡蛎以柴胡饮之能去胁下痞也善治妇科病。

月经过多、崩漏为妇科急症,其来势猛,出血多,治之急以固摄止崩,〖内经〗云『阴虚阳博,谓之崩』,阳不潜藏则决堤水泛。故此证潜阳固摄尤为重要,药用牡蛎取其平肝潜阳,收敛固涩之功,如张锡纯之安冲汤,用大剂牡蛎,既有收敛止血安冲之功,又无止血留瘀之弊。

妇人带下多为脾虚水湿不运,也有湿邪内侵或肾气不固之因,但带下者多奇经损伤。带脉失约,任脉不固,治疗以固任束带为其原则,临证以牡蛎取其收敛固涩之功,常用炒山药、炒芡实、白果仁、鹿角霜、莲子肉等配伍。余在临证治带下病多在五味异功散基础上加牡蛎12克,疗效很好。

利水固胎治妊娠病,〖金匮要略〗云『妊娠养胎白术散主之』。妇人妊娠后多脾虚水湿不化而有腹痛、呕吐清涎,甚则胎动不安,故多用白术健脾祛湿,方中用牡蛎取其降逆之性,引水湿下行。清代陈修园云:『牡蛎水气所结,味咸性寒,寒以制热,咸以导龙入海。』可见牡蛎有导水湿下行而达降逆固胎之作用。保胎时也常加入牡蛎、桑寄生、杜仲、菟丝子之类。

妊娠子痫、昏迷抽搐为危重证候,常取牡蛎镇肝潜阳配天麻、钩藤、白芍、熟地、阿胶治之,使阳亢得平,痫症缓解。

产后汗出烦躁,多因妇人产后,气血大虚,自汗、盗汗不止,实乃阴血骤虚,阳气浮散之故,阴不敛阳则卫阳不固而汗出不止,临证常用牡蛎收浮散之阳气,加用黄芪、焦白术、五味子等,如〖傅青主女科〗治产后汗出用止汗散,效果显著。(王金亮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D)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