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451|回復: 0

[诗词讲座] 诗词学堂·送别诗的写作技巧

[複製鏈接]
诗评万象 發表於 2018-5-21 15:4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诗词学堂·送别诗的写作技巧

人间最难舍的情就是『别情』。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对于天性敏感的诗人来说,别离则更易伤情。他们触之于怀,发而为诗,以其空灵的诗心和独特的人生体验,加以艺术的表现,总能道出常人所不能言的种种离情别绪,更能撼人心魄。因此,送别成为中国古代诗词中一种常见主题。

一、送别诗词中常见题目

送别诗词题目中往往有『赠、别、送』之类字眼。如:〖赠汪伦〗、〖别舍弟宗一〗、〖别董大〗〖送魏二〗、〖送元二使安西〗等。

就送别时诗人作为主客对象而言,送别诗词可分为送别、留别(留赠送行者)两类。其中留别诗词数量很少,如李白〖赠汪伦〗、〖金陵酒肆留别〗、〖梦游天姥吟留别〗等。 送别双方多是朋友,也有亲人(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柳宗元〖别舍弟宗一〗),情人(李商隐〖板桥晓别〗、柳永〖雨霖铃〗),同僚(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匆匆过客(温庭筠〖赠少年〗)甚至是某个地方(李白〖渡荆门送别〗是告别故乡,戎昱〖移家别湖上亭〗)则是作别湖上亭)。

二、送别诗词中常见意象

意象是指诗词中常用以传达诗人或词人思想情感的、旨意或情感色彩相对稳定的物象或图景。送别诗词常见意象有:

1、杨柳:从〖诗经〗中『昔我往也,杨柳依依』开始,『柳』便与离别结下了不解之缘;加上『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2、草:别情的象征。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3、长亭:古代驿道旁盖亭,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送别亲友时往往在亭中设酒饯行,所以长亭也就成了一个抒写离情别绪的意象,成为送别之地的代名词。如:柳永〖雨霖铃〗中有『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4、南浦:南面的水滨。古人常在南浦送别亲友。〖楚辞•九歌•河伯〗:『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别赋〗:『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故『南浦』成为送别之处的代名词。白居易有〖南浦别〗。

5、谢亭:又叫谢公亭,在宣城北面,南齐诗人谢眺任宣城太守时所建。他曾在这里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为宣城著名的送别之地。许浑有〖谢亭送别〗。

6、劳劳亭: 三国吴时建,故址在今南京市区南,是古时送别之所。李白有『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除了上述意象外,送别诗词还常用:寒蝉、兰舟、美酒、残阳、阳关、古道、西风、画角、鹧鸪、春风、秋月、落叶、残红、败荷、江水、细雨、寒鸦等等。

三、送别诗词的常见情感

送别诗词大多是凄清缠绵、低徊留连,表现惜别恨别之意。王维〖送别〗『送君南浦泪如丝,君向东州使我愁』,白居易〖南浦别〗『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因别而幽怨悱恻,悲情满怀。周紫芝〖踏莎行〗『如今已是愁无数。明朝且做莫思量,如何过得今宵去』,黄昏时刻已经被无穷无尽的离愁所苦,主人公便就担心今晚将如何度过,因别而愁情无限。李商隐〖板桥晓别〗『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转忆昨夜一夕芙蓉如面的情人泣血神伤的情景,不但从『晓别』写出了夜来的伤离,而且从夜来的伤离进一步暗示了『晓别』的难堪。这样,昨夜长亭窗户之内,『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赠别〗)的情景,今朝板桥晓别之际,『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的黯然销魂之状就都如在目前了。

送别诗词中也有积极开朗,格调高远,以壮语慰别的作品。王维〖送梓州李使君〗立意不在惜别,而在劝勉。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洗悲酸之态,意境开阔,音调爽朗,表现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高适〖别董大〗更是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著名琴师黄庭兰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啊!话说得响亮有力,于慰藉中充满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还有借别抒怀之作。柳宗元〖别舍弟宗一〗抒发的不仅有兄弟之间的骨肉之情,更有诗人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贬南荒的愤懑愁苦之情。诗的第二联『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正是这种情感的集中体现。李白〖南陵别儿童进京〗『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则把诗人踌躇满志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刘长卿〖送灵澈上人〗『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表露出诗人不遇而闲适,失意而淡泊的情怀。而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传达出自己虽被贬依然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

四、送别诗词的常见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在诗词鉴赏中主要指抒情方式、艺术手法和修辞手法等几个方面。

1、抒情方式

送别诗词主要抒写离别之情,考察其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直接抒情的如高适〖别董大〗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作者直抒胸臆,以豪迈的气势,开朗的胸襟,叙写离情,激励友人。

间接抒情的如杜牧〖赠别二首(其二)〗『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诗人撇开自己,去写告别宴上那燃烧的蜡烛,借物写情。在他眼中,烛芯变成了『惜别』之心,它那彻夜流溢的烛泪,就是在为男女主人公的离别而伤心了,从侧面表现了诗人不忍分离的笃挚感情。

2、艺术手法

送别诗词中常见的艺术手法有用典、虚实、衬托、比兴等。

①用典:王维〖送梓州李使君〗的尾联『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运用有关治蜀的典故。『文翁』是汉景帝时的蜀郡太守,他曾兴办学校,教育人才,使蜀郡『由是大化』(〖汉书.循吏传〗)。王维以此勉励李使君,希望他效法文翁,翻新教化,而不要依仗文翁等先贤原有的政绩,泰然无为。寓劝勉于用典之中,寄厚望于送别之时,委婉而得体。用典的又如宋之问的〖送别杜审言〗,温庭筠〖赠少年〗等。

②虚实:王昌龄〖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虚实结合,前半写实景,后半乃虚拟。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所以诗境颇具几分朦胧之美,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

③衬托: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诗中有两处描写自然景物,画面感强。前者写红叶青山的美景,色彩明丽,洒脱飞动,看似与离别不协调,实际是反衬,衬托朋友的留恋之情;后者描写满天风雨,是烘托黯然神伤的离别之情。

④比兴:柳宗元〖别舍弟宗一〗的颈联『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运用了比兴手法。『桂岭瘴来云似墨』写柳州地区山林瘴气弥漫,天空乌云弥布,象征自己处境险恶。『洞庭春尽水如天』,遥想行人所去之地,春尽洞庭,水阔天长,山川阻隔,想见很难。韩愈的〖青青水中蒲三首〗以青青的水中蒲草起兴,衬托离思的氛围,又以蒲草下有一双鱼儿作比兴,来反衬思妇的孤独。

3、修辞手法

送别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对比、比喻、拟人、反问等。 ①对比:既是修辞手法,也是艺术手法。韩愈的〖青青水中蒲三首〗:『青青水中蒲,下有一双鱼。君今上陇去,我在与谁居?』前两句与后两句形成鲜明的对比。从地域上看,『青青水中蒲』是风光明丽,一片蓬勃的中原河边景色:而『君今上陇去』却是偏远荒凉的西北边境。从情调上看,『下有一双鱼』,显得多么欢愉与写意:而『我在与谁居?』女主人公又见得多么的伶仃而落寞。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中春江渺茫与孤帆一片形成强烈对比。

②比喻: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花喻雪。梨花盛开时,雪白的花,一团一团,压枝欲低,与雪压冬林的景象极为神似,繁荣壮丽。王维的〖宋沈子福之江东〗『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春归』把自己心中无限依恋惜别之情比成眼前无边无限的春色。

③拟人:戎昱〖移家别湖上亭〗『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

④反问:李白〖金陵酒肆留别〗中『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运用了反诘与比较的修辞手法。滚滚东流的长江水,与李白的离愁别绪比起来,也是望尘莫及,可见李白愁之深,愁之长。诗人以流水与愁思相比较,并以反诘句形式出现,使人觉得新鲜,而且神情毕肖,韵味悠长。

除上述几种修辞手法外,岑参〖武威送刘判官赴磧西行军〗『都户行营太白西』,点明刘判官此行的目的地,说临时的行营远在太白星的西边,是极言其远的夸张;元稹〖重赠乐天〗『休遣玲珑唱我诗,我诗多是别君词』是顶针;严维〖丹阳送韦参军〗『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中『两地秋』是一语双关,『秋』字表面写时令,实际上却是表达人的情绪,『心』上有『秋』说明『愁』,萧瑟的秋景增添了离情别绪。

总之,送别是中国古代诗词中一种常见的主题。它有一些常见的特点,主要体现在题目、意象、情感、表达技巧上,熟知这些特点,将对我们阅读鉴赏送别诗词有很大帮助。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