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918|回覆: 0

[中醫入門] 春天來了,皮膚又開始癢了?

[複製連結]
藥膳門 發表於 2018-4-13 09:2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導讀:今天介紹7味止癢藥。

癢是皮膚病最常見的症狀之一,中醫對癢的認識多從其發生的機制去認識,一般可分爲風癢、濕癢、血虛癢、熱癢、蟲癢等5種。

中藥中沒有專門的止癢藥,對於癢是根據其性質辨證施治。

如急性蕁麻疹的癢,多屬風癢,治療則宜祛風止癢,遇熱加重多屬風熱,治宜清熱祛風或涼血祛風,遇冷加重多屬風寒,治宜祛風散寒;

皮膚濕爛滲出的癢多屬濕癢,治療則宜除濕止癢;

老年人瘙癢及部分神經性皮炎的瘙癢多屬血虛癢,治療宜養血潤膚止癢;

熱癢除了風熱外,多數屬毒熱引起,故治療重在清熱解毒。

另外一些感染性疾病及寄生性疾病如疥瘡、皮膚癬菌病等均屬蟲癢,治療重在殺蟲。

下面介紹一類祛風除濕止癢藥物。

1荊 芥

荊芥,亦名假蘇、四棱杆蒿,性味辛溫,入肺、肝經。功能祛風解表,理血,可祛皮里膜外之風,以疏散在表之風邪爲主。荊芥穗效用更強,爲血中之風藥,可清血中風熱,炒黑可止血。

荊介

荊介

一般用量3~10g,皮膚科取其祛風解表之功效,可作止癢之用。

配防風能入肌膚,宣散風邪,止癢之效更強,常用於治療急性蕁麻疹,皮膚瘙癢症等;

配金銀花、土茯苓各等份研細末,再加熟地黃熬膏爲丸,梧桐子大,每日早晚服—百粒,茶水送下,可治療疥瘡(【本草匯言】)。

皮科還取其炒黑能止血的效果,常用以治療一些出血性皮膚病如皮膚紫斑、過敏性紫癜等。

亦有報導用荊芥穗30g,研細裝紗布袋內,直接揉搓皮膚瘙癢,有止癢療效。

據現代科學研究本品含揮髮油1.8%,油中主要成分是右旋薄荷酮和消旋薄荷酮,能促進汗腺分泌和皮膚血液循環。

方劑選用【醫宗金鑒】中之荊防敗毒散:荊芥、防風、羌活、獨活、薄荷等,能祛風止癢、清熱解表、消瘡腫,可治療蕁麻疹、癤等多種皮膚病。

2防 風

防風,亦名銅芸、茴芸、屏風,又名山芹菜、白毛草,性味辛甘溫,入膀胱、肺、脾經。功能祛風解表勝濕,爲風藥中之潤劑,可通治一切風邪,祛風之力強於荊芥,能入骨肉,善搜筋骨之風,故諸風之證皆可配用,一般用量3~10g。

防風

防風

皮膚科取其祛風勝濕之功,可達止癢止痛之效。

配蟬蛻、豬牙皂、天麻,用荊芥水送下,可治風、疥、癬、瘡、皮膚瘙癢、蕁麻疹等瘙癢性皮膚病;配黃芪、白朮可治自汗,預防蕁麻疹;配蘇葉、麻黃可祛寒風,用於寒冷性蕁麻疹;配黃芩、黃連、桑葉可祛風熱,用於風熱性蕁麻疹

配羌活、白芷可祛上半身之風,用於頭面部濕疹、皮炎等症;配獨活可祛下半身之風,用於下肢濕疹、皮炎;

配當歸、牡丹皮可祛血風,用於玫瑰糠疹、多形紅斑。

據現代科學研究本品含酚類物質、甘露醇、有機酸、多糖類,有解熱發汗作用,能促進汗腺分泌和皮膚血循環。

方劑選用【宣明方論】中之防風通聖丸:防風、荊芥、麻黃、薄荷、大黃、梔子、石膏等,能祛風止癢,通里解表,治療瘙癢性皮膚病。

3羌 活

羌活,亦名羌青、羌滑,性味辛苦溫,入膀胱、腎經。功能祛風勝濕,散表寒,並可通暢血脈,托里排膿,破潰生肌,可治由風寒濕引起的皮膚瘙癢、疼痛、風水浮腫及癰疽瘡毒不潰等,一般用量3~10g。

羌活

羌活

皮科臨床配防風、荊芥可治蕁麻疹、皮膚瘙癢症;配赤芍、金銀花、蒲公英可治癤癰等感染性皮膚病;

配獨活、蒼朮、雞血藤等可治銀屑病關節炎;配當歸、白芍、菟絲子、天麻等可治療脫髮、頭癢等症。

現代科學研究,本品含揮髮油對淺部真菌有抑制作用。

方劑選用【醫宗金鑒】中之神應養真丹:羌活、當歸、菟絲子、白芍、天麻、川芎、木瓜、熟地黃,可治毛髮乾枯、頭皮瘙癢、脫髮等症。

4麻 黃

麻黃,亦名龍沙,性味辛苦溫,入肺、膀胱經,功能發汗平喘,利水,散風寒,可治風水浮腫,小便不利、風邪頑痹、皮膚不仁、風疹瘙癢等症,風寒濕邪客於皮毛之間,可使邪從表散,一般用量1~6g。

麻黃

麻黃

皮膚科臨床配防風、荊芥、薄荷等可治蕁麻疹、痒疹;配乾薑可治寒凝氣滯而引起的手足發涼,破潰流水,久不收口等症;配石膏、甘草、杏仁又可治風水引起的皮膚腫脹而有熱象者、由肺氣不宣而引起的皮膚腫脹及過敏性哮喘。

現代科學研究表明,麻黃能使小血管收縮,並有顯著的利尿作用,故可消皮膚水腫。

方劑選用【趙炳南臨床經驗集】之麻黃方:麻黃、杏仁、乾薑皮、浮萍、白鮮皮、陳皮、牡丹皮、僵蠶、丹參,可開腠理,祛風和血止癢,治療蕁麻疹等有效。

5菊 花

菊花,亦名女花、甘菊,性味甘苦涼,入肺、肝、腎經,功能疏風散熱,明目解毒,並可平肝益肝。

菊花

菊花

可分白菊、黃菊、野菊3種:疏散風熱多用黃菊,平肝益肝多用白菊,清熱解毒多用野菊。

皮膚科臨床多用黃菊和野菊,一般用量10g。

配桑葉、防風、薄荷可治一身游風、皮膚瘙癢如急性蕁麻疹、皮膚瘙癢症;配龍膽、石膏可治目赤面腫如頭面部急性濕疹、過敏性皮炎等;

野菊花配金銀花、蒲公英、赤芍治頭面丹毒、癤腫;配熟地黃、山藥、山茱萸等可治肝腎不足引起的眼、口潰爛生瘡,如白塞症候群。

據現代科學研究,本品有消炎殺菌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乙型鏈球菌有抑制作用,1:4的水浸劑對皮膚淺部真菌(皮膚淺部真菌亦稱皮膚表淺真菌包括紅色毛癬菌、絮狀表皮癬菌,石膏樣毛癬菌等)有抑制作用,高濃度的有抗病毒作用,可增強毛細血管抵抗力和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作用。

方劑選用【溫病條辨】中之桑菊飲:桑葉、菊花、薄荷、連翹,可散風清熱解表,治療風熱所引起的瘙癢性皮膚病。

6桑 葉

桑葉,性味苦甘寒,入肺、肝,功能祛風清熱,涼血明目,一般用量10g。

桑葉

桑葉

皮膚科取其發散風熱作用,治療由風熱引起的蕁麻疹、濕疹、皮膚瘙癢等疾患。

配白茅根、生地黃可清熱涼血,治療急性皮炎、過敏性紫癜;配防風、荊芥可疏風,加強止癢之效。

7浮 萍

浮萍,亦名紫背浮萍,又名紫萍,性味辛寒,入肺經,以功能祛風、發汗、行水,可治斑疹不透、皮膚瘙癢、風熱癮疹、皮膚水腫等,一般用量5~10g,鮮者可用30g。

浮萍

浮萍

皮膚科臨床取其發汗透表之功,可將皮里膜外之風透於肌表,而達止癢之效。

常配防風、荊芥治療蕁麻疹;配防己、車前子、茯苓皮可消皮腫,治療急性皮炎、濕疹、血管神經性水腫;

配黃芩、赤白芍、熟地黃、當歸、川芎可治血虛瘙癢;配牛蒡子、薄荷可治風熱引起的皮膚瘙癢。

又因浮萍入氣分而又兼清血熱,既善清火,又能導熱下行,故皮膚科亦常用其調和氣血,如可用浮萍一味製成丸藥治白癜風,每日2次,每次服10g,有一定療效。古書記載多以浮萍煎水外洗治療汗斑,又以浮萍研爲細末,擦面部可消黑斑等。

據現代科學研究,本品含醋酸鉀、氯化鉀及碘、溴等物質及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等水溶性維生素,並發現對血管有收縮作用。

方劑選用:浮萍、牛蒡子各10g,薄荷6g,煎湯服下,日服2次,可治皮膚風熱、遍身生癮疹(【養生必用方】)。

註:本文選摘自【張志禮醫話驗案精選】,人民軍醫出版社出版,2009年8月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