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398|回覆: 0

[醫藥臨床] 中醫辨治小兒多汗

[複製連結]
胡佑志 發表於 2018-3-30 11:1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出汗是人體調節體溫的一種方式和生理現象,中醫認爲,汗爲心之液,由精氣所化,不可過泄,過泄則耗,傷人之正氣,導致體質虛弱,疾病纏身。中醫對小兒多汗進行辨證論治,臨床取得較好效果,現介紹如下。

氣陰虧虛 以盜汗爲主或有自汗、身體消瘦、心煩少寐、寐後多汗等症或伴低熱、口乾、手足心灼熱、舌質淡、苔少、脈細數等症。治則:益氣養陰、止汗。方用黨參、麥冬、五味子各6克,酸棗仁4克,茯苓、黃芪各5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服,連服3~7服。

肺氣不足 見汗出怕風、動則多汗、容易感冒咳嗽、體倦乏力、面色少華、脈細弱、苔薄白等症。治則:補益肺氣、固表止汗。方用黃芪、山藥、防風、白朮各6克,太子參3克,煅牡蠣10克,糯稻根、浮小麥、五味子各4克,大棗2枚。水煎,分3次服,每日1服,連服3~5服。

濕熱熏蒸 見額、胸部汗出明顯、汗出膚熱、汗漬色黃、口臭、口渴不欲飲、小便黃、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等症。治則:清熱祛濕。方用:生石膏6克,梔子、防風各5克,麻黃根、浮小麥各4克,藿香、甘草各3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服,連服3~5服。

營衛不和 見以自汗爲主或伴盜汗、汗出遍身而撫之不溫、半身或面部汗多、食欲不振、苔薄白、脈緩等症。治則:調和營衛。方用桂枝、白芍各6克,生薑3克,大棗2枚,甘草4克,煅龍骨、煅牡蠣各10克,黃芪5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服,連服5~7服。(胡佑志 四川省彭州市通濟鎮姚家村衛生所)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D)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