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708|回覆: 4

[易學] 【易緯】『五德終始術』考辨[劉 彬]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10-3-8 00:2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轉自國學網
  內容提要:【易緯】一書編定於西漢末,但其中的一些思想內容形成較早。本文對【易緯·干鑿度】所載『五德終始術』思想作了初步考辨,認為此術為戰國時鄒衍師徒所創,採用了戰國時【殷曆】歷數和時令思想。對【乾鑿度】『五德終始術』的算法和內容,以及當時如何應用此術推算帝王受命,本文作了詳細的分析。本文指出,『五德終始術』作為一種歷史觀,凸顯出歷史運行的數的必然性。
  關鍵詞:【易緯·干鑿度】;五德終始術;鄒衍;數術
  作者簡介:劉彬,男,哲學博士,曲阜師範大學孔子文化學院副教授,清華大學哲學博士後流動站助理研究員,主要研究易學與儒學。

  【乾鑿度】卷下有一種五德終始之術,其曰:
  至德之數,先立木、金、水、火(筆者案:水、火順序倒置,應為火、水)、土德,合三百四歲。五德備,凡一千五百二十歲大終,復初。其求金、木、水、火、土(筆者案:其順序應為木、金、火、水、土)德日名之法,道一紀七十六歲,因而四之,為三百四歲,以一歲三百六十五日四分乘之,凡為十一萬一千三十六。以甲(張惠言曰:甲子也)為法除之,餘三十六,甲子始數立。立算皆為甲,旁算亦為甲,以日次次之。母算者,乃立木、金、火、水、土德之日也。德益三十六,五德而止。六日名:甲子,木德,主春,春生,三百四歲;庚子,金德,主秋成收,三百四歲;丙子,火德,主夏長,三百四歲;壬子,水德,主冬藏,三百四歲;戊子,土德,主季夏至養,三百四歲。六子德四正。四正:子、午、卯、酉也。而期四時,凡一千五百二十歲,終一紀(筆者案:此『紀』不是七十六歲一紀的『紀』,乃元紀之意)。[1]
  此術所稱『五德』,是指木、金、火、水、土的五行。五德是由『五子』決定的:甲子為木,為木德;庚子為金,為金德;丙子為火,為火德;壬子為水,為水德;戊子為土,為土德。『五德終始』是指五德按五行相勝之序轉移一次,為一終始。
  對於此五德終始之術,歷代學者研究很少。清儒黃宗羲在其【易學象數論】卷四中,對『五德終始』有所推求,[2]但甚為簡單。一些問題,如此術的創作、形成時間、推算方法、特點等,仍沒有解決。因此,我們有必要就以上幾點,對『五德終始術』作一初步的考辨和分析:
  其一,此術當為鄒衍師徒的五德終始術。
  提起『五德終始』,人們很容易想到鄒衍,因為鄒衍有『五德終始』的思想。鄒衍為戰國時齊人,是陰陽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史記·孟子荀卿列傳】曰:『鄒衍深觀陰陽消息而作怪迂之變,【終始】【大聖】之篇十餘萬言。……稱引天地剖判以來,五德轉移,治各有宜,而符應若茲。』【史記·封禪書】云『自齊威、宣之時,鄒子之徒論著終始五德之運』,【集解】引如淳曰:『今其書有【五德終始】,五德各以所勝為行。』【〖文選·魏都賦〗注】引【七略】曰:『鄒子有【終始五德】,從所不勝;土德後木德繼之,金德次之,火德次之,水德次之。』可見,鄒衍有五德終始或曰五德轉移之說。由於文獻的缺失,我們只能從上面僅有的文獻得知此說的大體面貌。鄒衍的這種理論認為,歷史的運行是按五行相剋的原理進行的,每一行稱為一德,故有五德。如土德後為木德,木克土;木德後為金德,金克木;金德後為火德,火克金;火德後為水德,水克火;水德後為土德,土克水。依次轉移,終而又始,故稱五德轉移或終始之說。
  鄒衍的五德終始說在當時影響很大,這從【史記·孟子荀卿列傳】所記鄒衍事跡看的很清楚:『是以鄒子重於齊。適梁,惠王郊迎,執賓主之禮。適趙,平原君側行撇席(【索隱】:張揖【三蒼訓詁】云「襒,拂也'。謂側而行,以衣襒席為敬,不敢正坐,當賓主之禮也)。如燕,昭王擁彗先驅(【索隱】按:彗,帚也。謂為之掃地,以衣袂擁帚而欲行,恐塵埃之及長者,所以為敬也),請列弟子之坐而受業,築碣石宮,身親往師之。』鄒衍如此傾動當時王侯,受到君王們的至高禮遇,想來當是他的五德終始之說能解決當時他們最為關心的問題:時當戰國中期,周天子天命已墜,天下實際上已無天子,誰能成為下一位受命天子?鄒衍的五德終始,以五德轉移,來推知朝代更替,目的應該就是要解決這個問題。從上面僅存的五德終始的簡單內容看,還不足以真正解決這個問題,它應該還有一些更複雜的內容,有一套深奧的推算方法,也就是說,它應該是一種湛密精微的方術,用此術能推算出受命天子。如此,它才值得君王們對鄒衍郊迎撇席,擁彗先驅,親身師之。
  從上面所引【乾鑿度】的五德終始之術看,講歷史運行中五行相勝的五德轉移,並引入歷數,通過歷數演算,來具體推算出未來朝代的德運,即五德中的一德,此德運為天意、天運。再結合禨祥度制(見下),而得知未來天子落入誰家、誰人。對照以上鄒衍其說、其事,應該說,【乾鑿度】的五德終始之術,很可能就是鄒衍的五德終始之說。即使不是鄒衍其說的全部內容,也當是鄒衍的弟子秉其師說進一步加工的結果。
  【史記·封禪書】說『自齊威、宣之時,鄒子之徒論著終始五德之運』,案齊威王在位時間為公元前378—前343年,齊宣王在位時間為公元前342—前324年,若以太史公司馬遷所界定的戰國時段公元前475—前221年,則時當為戰國中期。從其時鄒子之徒已論著終始五德,說明鄒衍作【終始】(當有五德終始說的內容)的時間,應在戰國中期。因此,【乾鑿度】的五德終始之術,當形成於戰國中期或偏後。
  其二,【乾鑿度】五德終始之術,採用了戰國時【殷曆】歷數和時令思想。
  【易緯】一書,採用了先秦四分曆的【殷曆】。這種曆法,還記載於【淮南子·天文】中。從【乾鑿度】五德終始術的歷數看,也確為【殷曆】。由上引【乾鑿度】五德終始術所言『凡一千五百二十歲,大終復初』『道一紀七十六歲』等歷數,對照【淮南子·天文】所載【殷曆】『天一以始建七十六歲,名曰一紀。凡二十紀,一千五百二十歲大終』等內容,其同於【淮南子·天文】的【殷曆】顯然可見。【乾鑿度】所言『五德備,凡一千五百二十歲大終,復初』,指木、金、火、水、土五德,各304歲,五德全部轉移一輪,為1520歲,再回覆到木德,進行再一輪的五德轉移。故1520歲可謂五德一終,終而復始,所以為五德一終始。又,從【殷曆】以甲寅元為曆元,即從甲寅年始,經一終建甲戌年,二終建甲午年,經4560年三終而復甲寅年來看,在一個甲寅元的4560年中,五德終始三次,可謂五德三終始。
  【乾鑿度】五德終始之術言:『甲子木德,主春,春生;庚子金德,主秋成收;丙子火德,主夏長;壬子水德,主冬藏;戊子土德,主季夏至養。』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乃為時令思想的核心。這裏的『戊子土德,主季夏至養』,應是吸納了【管子·五行】時令思想。【管子·五行】模式在夏、秋之間安排土行:『睹戊子土行御,天子出令,命左右司徒內御,不誅不貞(戴望校正:貞當為責),農事為敬(戴望校正:敬當為亟),大揚惠言,寬刑死,緩罪人。出國司徒令,命順民之功力以養五穀。君子之靜居,而農夫修其功力極。然天下粵宛(戴望校正:粵,古越字。越為散。宛,古通作菀,苑,皆謂鬱結。言天散其鬱結之氣,草木得以養長),草木養長,五穀蕃實秀大,六畜犧牲具,民足財,國富,上下親,諸侯和。』[3]可見土德正為至養之意。而『季夏』這個詞,依現存文獻看,最早出現在鄒衍的『五時改火』說中。鄭玄注【周禮·夏官·司爟】引鄭眾說引鄒子(鄒衍)之語曰:『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棗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梄之火,冬取槐檀之火。』這也證明了【乾鑿度】五德終始術確實與鄒衍有密切的關係。又,【乾鑿度】五德終始術中的甲子、庚子、丙子、壬子、戊子的『五子』(也即五德),也可與【管子·五行】時令模式中甲子、丙子、戊子、庚子、壬子的『五子』比照而觀:雖然【乾鑿度】五德終始術的『五子』(五德)是相勝的關係,【管子·五行】時令模式的『五子』是相生的關係,二者有所區別,但前者對後者的借鑑之意仍昭然若揭。
  其三,【乾鑿度】五德終始術的算法及內容。
  【乾鑿度】五德終始術,以木、金、火、水、土的順序排列五德,每一德包括四紀(筆者案:【乾鑿度】有些地方『紀』又作『部』,即『蔀』,如【乾鑿度】卷下有『昌以西伯受命,入戊午部』,實即戊午紀。為避免混亂,本文一律稱為『紀』)。五德的始日分別為甲子、庚子、丙子、壬子、戊子,其確立是通過如下計算:一紀76歲,一德四紀為304歲,每歲365.25日,共記111036日。一甲子數為60,以111036日除以60,其餘數為36。從每一德的始日後數36位,為下一德的始日。如從木德始日甲子日始,後順數36位,為庚子日,即為金德的始日。一德的四紀是:木德甲子紀、癸卯紀、壬午紀、辛酉紀,金德庚子紀、己卯紀、戊午紀、丁酉紀,火德丙子紀、乙卯紀、甲午紀、癸酉紀,水德壬子紀、辛卯紀、庚午紀、己酉紀,土德戊子紀、丁卯紀、丙午紀、乙酉紀。每一紀的確立是這樣計算出來的:一紀76歲,每歲365.25日,計27759日。以27759日除以一甲子數60,其餘數為39。從每一紀的始日後順數39位,為下一紀的始日。如甲子紀的始日為甲子,後順數39位為癸卯日,即為下一紀的始日。至於每紀的始歲干支,由於一紀為76歲,從前一紀後順數76位即可得到。如甲子紀的始歲為甲寅年,後順數76位,為庚午年,庚午即為下一紀的始歲干支。由於五德終始術採用【殷曆】,其曆元為甲寅,因此第一紀的始歲為甲寅。經過五德一次終始(可稱為一終),建五德第二次終始(可稱為二終)第一紀甲子的始歲甲午。五德二終後,建第三次終始(可稱為三終)第一紀甲子的始歲甲午。三終後復建甲子紀甲寅元,完成一次大的終始。
  其四,五德終始術對帝王受命的推算。
  【乾鑿度】卷下曰:『今入天元二百七十五萬九千二百八十歲,昌以西伯受命,入戊午部二十九年,伐崇侯,作靈台,改正朔,布王號於天下,受錄,應河圖。』案『天元』為古代四分曆術語,指從天地開闢始至當時的積年數。【乾鑿度】記載從天地開闢至周文王受命之年(即天元)為2759280歲。『昌』指周文王姬昌,『戊午部』即戊午紀。這段話講得是以五德終始術推算文王受命。它的推算是這樣的:五德終始術一元(即三終)為4560歲,以天元數2759280除以4560,商為605,餘數為480,這說明從天地開闢始,已經過605元,入606元的第480歲。以480除以一紀76歲,商為6,餘數為24,這說明文王受命之年在第7紀的第24歲,即庚子金德的戊午紀(即戊午部)的第24歲。對於上引文所言『戊午部二十九年,伐崇侯,作靈台,改正朔』等事,鄭玄注曰:『受命後五年而為此者。』可見文王受命確在戊午紀的第24歲。當時的五德之運為金德,因此文王的德運應為金德之所勝——火德。【乾鑿度】卷下曰:『亡殷者紂,黑期火代,蒼精受命,女正昌,效紀承余,以著當。』鄭玄注曰:『火,戊午部也,午為火。』正說明文王姬昌以火德代殷。鄭玄認為所以為火德,因為戊午紀,午為火。
  文王受火德的天運還需要有異常之兆來佐證,這涉及到禨祥度制。【史記·孟子荀卿列傳】記鄒衍有『禨祥度制』[4],所謂『禨祥』,指出於神意、天意而示於人世的異常兆象。鄒衍的禨祥度制,是關乎帝王受命的異常兆象。【呂氏春秋·應同篇】有一段話記載文王受命的異兆,曰:『及文王之時,天先見火,赤鳥銜丹書集於周社,文王曰:「火氣勝'。』此語正為鄒衍五德終始說的內容(下文有考證),可見禨祥也為五德終始說的內容之一。由五德推算以及禨祥的佐證,最終確立了文王的受命。【乾元序制記】曰:『文王比隆興始霸,伐崇,作靈台,受赤雀丹書,稱王制命,示王意。』即言此意。
  以上是鄒子之徒以五德終始術對文王受命的推算和確立。由此推算和五德相勝的次序,可知繼周的下一帝王受命將為水德,這是五德終始術最重要的功能和最終目的。它表明,未來的天運為水德,誰有水德的兆象,誰就能配受天命,就能成為未來的真命天子。可以想像,懷有如此能測知未來帝王天命之秘術之人,怎能不受到各國嚮往未來天子之位的王侯最高禮遇呢?
  其五,五德終始術的歷史觀及其數術的本色。
  鄒子之徒的五德終始術,由文王火德之運的推算,下知未來之水運,而上對周以前的歷史也得知了其德運。如此,容過去與未來,歷史呈一整體的有機面貌,按其客觀的天德(五德)而運行。可以說,鄒子之徒獲得了一種宏大的歷史觀。【史記·孟子荀卿列傳】所言『其(鄒衍)語閎大不經,必先驗小物,推而大之,至於無垠。先序今以上至黃帝,學者所共術,大並世盛衰(【索隱】:言其大體隨代盛衰),因載其禨祥度制,推而遠之,至天地未生,窈冥不可考而原也。……稱引天地剖判以來,五德轉移,治各有宜,而符應若茲』,正表明了五德終始說的宏大歷史意義。這種歷史觀的具體內容,見於【史記·封禪書】和【呂氏春秋·應同篇】的記載中。
  據【史記·封禪書】記載:『自齊威、宣之時,鄒子之徒論著終始五德之運。及秦帝而齊人奏之,故始皇採用之。』可見齊人曾將五德終始之術的一些內容奏於秦始皇。這見於同書的另一處記載:『秦始皇既並天下而帝,或(筆者案:「或'應指上文的「齊人')曰:「黃帝得土德,黃龍地螾見。夏得木德,青龍止於郊,草木暢茂。殷得金德,銀自山溢。周得火德,有赤鳥之符。今秦變周,水德之時。昔秦文公出獵,獲黑龍,此其水德之瑞。'』將齊人所奏之言與【〖文選·魏都賦〗注】引【七略】所言『鄒子有【終始五德】,從所不勝;土德後木德繼之,金德次之,火德次之,水德次之』相比較,可見這是秦始皇已稱帝時的齊人,采鄒衍的五德終始術,而將其術中本為未來之水德坐實為秦。【呂氏春秋·應同篇】有一段話,講帝王興亡五氣相勝,與齊人的奏語大體相同,但將未來水德虛懸,應屬五德終始術內容而更接近於原貌。這段話的內容是:『凡帝王者之將興也,天必先見祥乎下民。黃帝之時,天先見大螾大螻,黃帝曰:「土氣勝。'土氣勝,故其色尚黃,其事則土。及禹之時,天先見草木秋冬不殺,禹曰:「木氣勝。'木氣勝,故其色尚青,其事則木。及湯之時,天先見金刃生於水,湯曰:「金氣盛。'金氣勝,故其尚白,其事則金。及文王之時,天先見火,赤鳥銜丹書集於周社,文王曰:「火氣勝。'火氣勝,故其色尚赤,其事則火。代火者必將水,天且先見水氣勝。水氣勝,故其色尚黑,其事則水。水氣至而不知,數備,將徙於土。』
  由此可見,五德終始術使上啟黃帝、下至未來的歷史呈現出這樣的天運:黃帝土德——夏木德——商金德——周火德——下一代水德——再下一代回覆至土德。如此,歷史的運行呈現出一種必然。在鄒子之徒的觀念中,這種必然乃天意的或曰天命的,是必然的天命或曰天命的必然。從五德終始術的歷數推算看出,從根本上說,這種天命的必然乃是由歷數決定的,或者說是由數決定的。因此,五德終始的歷史觀是一種數的或曰天數的歷史觀,這正表現了五德終始術作為數術的本色。
參考文獻
[1](日)安居香山、中村璋八輯【緯書集成】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56,57頁。
[2]黃宗羲著【易學象數論】卷四,清光緒十九年廣雅書局刊本。
[3]戴望【管子校正】,【諸子集成】(下),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年,860頁。
[4]【史記·孟子荀卿列傳】曰:『鄒衍……因載其禨祥度制。』
開元之治 發表於 2010-4-14 17:12 | 顯示全部樓層
專業文章,看得腦子亂亂的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10-4-14 17:13 | 顯示全部樓層
南丘 發表於 2010-4-15 12:10 | 顯示全部樓層
五德是仁義禮智信嗎?
五德規踐五行之道,那五德應該也是相生相剋的吧
廣俠香 發表於 2013-3-4 14:50 | 顯示全部樓層
我喜歡,請大家鼓掌支持,謝謝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