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937|回覆: 0

[詩詞賞析] 每晚品詩|吹面不寒楊柳風

[複製連結]
每晚品詩 發表於 2018-3-3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絕句

【宋】志南

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作者

志南,南宋詩僧。志南是其法號,生平不詳。志南的生活狀態已不考,他在當時的文壇上也沒有『中興四大詩人』以及『二泉先生』(上饒二泉)諸人的風頭那麼前。但就這短短的一首詩,就以其對早春二月的細膩感受和真切描寫,把自己的名字載入了宋代詩史。

注釋

系:聯接。

短篷:小船。篷,船帆,船的代稱。

杖藜:『藜杖』的倒文。意思是用藜做的拐杖。

杏花雨:杏花盛開時節的雨。

楊柳風:古人把應花期來的風,稱為花信風,從小寒到穀雨共二十四候,每候應一種花信,總稱『二十四花信風』。其中清明節尾期的花信是柳花,這時的風就叫柳花風,或稱楊柳風。在這裏引申為春風。

譯文

把小船系在參天古樹的深陰裏,我攜了藜做的手杖,它扶持着我走到橋東。二月裏杏花開放季節裏的濛濛細雨沾了衣裳,似濕非濕,迎面而來拂動楊柳的風輕吹在臉上,沒有絲毫寒意。

賞析

這首小詩,寫詩人在微風細雨中拄杖春遊的樂趣。 詩人拄杖春遊,卻說"杖藜扶我",是將藜杖人格化了, 仿佛它是一位可以依賴的遊伴,默默無言地扶人前行,給人以親切感,安全感, 使這位老和尚 遊興大漲,欣欣然通過小橋,一路向東。橋東和橋西, 風景未必有很大差別,但對春遊的詩人來說,向東向西,意境和情趣卻頗不相同。 "東",有些時候便是"春"的同義詞,譬如春神稱作東君, 東風專指春風。詩人過橋東行,正好有東風迎面吹來,無論西行、北行、南行, 都沒有這樣的詩意。 詩的後兩句尤為精彩:"杏花雨",早春的雨"楊柳風", 早春的風。這樣說比"細雨"、"和風"更有美感,更富於畫意。 楊柳枝隨風蕩漾,給人以春風生自楊柳的印象稱早春時的雨為"杏花雨", 與稱夏初的雨為"黃梅雨",道理正好相同。"小樓一夜聽春雨, 深巷明朝賣杏花",南宋初年,大詩人陸游已將杏花和春雨聯繫起來。 "沾衣欲濕",用衣裳似濕未濕來形容初春細雨似有若無, 更見得體察之精微,描模之細膩。試想詩人扶杖東行,一路紅杏灼灼,綠柳翩翩, 細雨沾衣,似濕而不見濕,和風迎面吹來,不覺有一絲兒寒意, 這是怎樣不耐心愜意的春日遠足啊! 有人不免要想,老和尚這樣興致勃勃地走下去,游賞下去, 到他想起應該歸去的時候,怕要體力不支,連藜杖也扶他不動了吧?不必多慮。 詩的首句說:"古木陰中系短篷。"短篷不就是小船嗎? 老和尚原是乘小船沿溪水而來,那小船偏激在溪水邊老樹下,正待他解纜回寺呢。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