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209|回復: 0

[中医养生] 春节期间如何饮酒不伤身·中医里的酒文化

[複製鏈接]
仰望岐黄 發表於 2018-2-16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仰望岐黄 中医 性命 心灵

『酒能益人,亦能损人。饮之失度,体气使弱,精神侵昏』。 ——〖养生要集〗

我国是酒的故乡,是世界上酿酒最早的国家之一,在古代文献中,很早便有关于饮酒的记载。酒与饮酒,早已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酒文化与中国传统医学更是有着长远而密切的联系。

酒与医素有不解之缘,古人创造『医』字,最早为『醫』。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释该字曰:『醫,治病工也。从醫从酉。醫,恶姿也;醫之性然,得酒而使,故从酉。王育:一曰醫,病声,酒所以治病也。〖周礼〗有醫酒。古者巫彭初作醫。』可见,上古的巫医们在治病时已经知道借助酒力,使药物取得成效,并从中产生了『医源于酒』的认识。

酒有多种,然其功效大都为『通血脉,温肠胃,御风寒』。酒性温,味辛而苦甘,温能祛寒,辛能发散,所以酒能疏通经脉、行气和血、蠲痹散结、温阳祛寒;又因酒多为谷物酿造,味甘能补,故还可补益肠胃。

很不错的课程,学点正经中医防身!限时免费!

此外,〖博物志〗记载:『昔有三人冒雾晨行,一人饮酒,一人饱食,一人空腹。空腹者死,饱食者病,饮酒者健。此酒势辟恶,胜于他物之故也。』可见酒还能杀虫驱邪、辟恶逐秽。

医家之所以喜好用酒,是取其善行药势而达于脏腑、四肢百骸之性。〖汉书・食货志〗中说:『酒,百药之长』。对于这句话,既可以理解为在众多的药物中,酒是效果最好的药,另一方面是说,酒可以提高其它药物的效果。酒的发散之性可以帮助药力外达于表,使理气行血药物的作用得到较好的发挥,也能使滋补药物补而不滞。其次,酒有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析出。

中药的多种成分都能够溶解于酒精之中,许多药物的有效成分都可借助于酒的这一特性提取出来。此外,酒精还有防腐作用,能保存数月甚至数年时间而不变质。

古人不仅常用酒来服药,更是将各种中药与酒一起经过浸泡或煎煮制成酒剂,以药之功,借酒之力,既可治疗又可预防疾病,由此发展出我国独特的一个重要剂型――药酒。药酒的发明,是医疗史上的一大进步。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有我国现存可见最早的药酒记载,全书283方中用酒就有40方之多,只是其所记载的药酒,并没有具体的方名。

最早的药酒命名,现见于〖黄帝内经〗。全书共记载13首药方,其中有用鸡矢和米酒制成的『鸡矢醴』,和用左角发和美酒制成的『左角发酒』。以单味药或一方中主药的药名作为药酒名称,成为后世药酒命名的重要方法。

〖内经〗中还有大量关于药酒的论述,如〖素问・汤液醪醴论〗:『自古圣人之作汤液醪醴,以为备耳』。〖素问・血气形态篇〗曰:『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醛药』。〖素问・玉版论要篇〗载:『其色见浅者,汤液主治,十日已;其见深者,必齐之主治,二十一日已;见其大深者,醪酒主治,百日已』。

采用煎煮法和浸渍法制备药酒大致始于汉代。约在汉代成书的〖神农本草经〗中曾有论述,『药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煮者,宜酒渍者』。

用酒浸渍,一方面可使药材中的一些药用成分的溶解度提高,另一方面,酒行药势,疗效也可提高。东汉医家张仲景的名著〖金匮要略〗中,就有多个浸渍法和煎煮法的实例。如『鳖甲煎丸方』,以鳖甲等二十多味药为末,取煅灶下灰一斗,清酒一斛五斗,浸灰,候酒尽一半,着鳖甲于中,煮令泛烂如胶漆,绞取汁,内诸药,煎为丸。还有一例『红蓝花酒方』,也是用酒煎煮药物后供饮用,以治疗妇人腹中刺痛。

唐宋时期,药酒疗法到达了一个较高的水平。唐代孙思邈所著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所载药酒应用范围已涉及内、外、妇、五官诸科。〖千金要方〗卷七列有『酒醴』专节,卷十二设『风虚杂补酒煎』专节。〖千金翼方〗卷十六列有『诸酒』专节。

王焘所著的〖外台秘要〗卷三十一设『古今诸家酒方』专节。宋代官修的方剂巨著〖太平圣惠方〗所设的药酒专节达六处之多。用药味数较多的复方药酒所占的比重明显提高,是当时的显著特点。

元明清时期,药酒在整理前人经验、创制新配方、发展配制法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就。蒙古族营养学家忽思慧所著〖饮膳正要〗中关于饮酒避忌的内容,具有重要的价值。

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卷25条下,设有『附诸药酒方』的专目,列有69种不同功效的药酒。缪希雍所著的〖炮炙大法〗对药酒的制作和服用方法有详细的论述。

此外,明代朱棣等人的〖普济方〗、王肯堂的〖证治准绳〗,清代吴谦等人的〖医宗金鉴〗、汪昂的〖医方集解〗、程钟龄的〖医学心悟〗等书,均收录有多种药酒方,药酒到此时已发展的较为完整。

酒之所以受到古代医家的重视,一个重要原因是饮酒具有养生保健作用。中国酒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厚,讲究饮酒方式便是其特点之一。饮酒方式得当,才会有益于养生;方式不当,『轻则致疾败行,甚则丧邦亡家而损躯命』。

元人贾铭在〖饮食须知〗中说:『凡饮酒宜温不宜热』,又说『饮冷酒成手战』,说明酒在不冷不热时喝才是适宜的。

〖吕氏春秋・尽数篇〗说:『凡养生,莫若知本……饮必小咽,端直无戾』。清代朱彝尊撰写的〖食宪鸿秘〗提出,『饮酒不宜气粗及速,粗速伤肺。肺为五脏华盖,尤不可伤。且粗速无品』。这是讲饮酒应慢,不可速饮豪饮。

〖养生要集〗中有这样一段话:『酒能益人,亦能损人。饮之失度,体气使弱,精神侵昏』。可见饮酒需适度,无太过,亦无不及。太过伤损身体,不及等于无饮,起不到养生作用。

综上所述,酒在中医治疗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酒本身是药食两得之品,很多药物因酒制而直达病所,提高疗效,药酒更是病人乐于接受的一种治疗形式。我们应积极发掘、整理和研究古代文献中的相关内容,更好地继承祖国医学的宝贵遗产。

春节家家欢聚一堂,难免要把酒言欢。不过,酒多易伤身,因此我们要把握好量。怎样饮酒对身体的伤害最小呢?

1、饮酒宜缓

『凡欲饮酒不欲速,速则冲破肺。肺为五脏之华盖,固不得损。损即多涕洟兼患肺气、肺痿、咳嗽之疾。若患劳风、风疳、五痔人,切须忌之。若患风人加之药物浸酒,不令甚醉。』

饮酒过速,不仅伤身,还容易醉酒,从现代科学而言,饮酒后五分钟乙醇就可进入血液,30—120分钟时血中乙醇浓度可达到顶峰。饮酒快则血中乙醇浓度升高得也快,很快就会出现醉酒状态。

2、饮酒宜暖

『不问四时,常吃暖酒弥佳。若冬月但杀冷而已,不要苦热,热即伤心肺。凡是饮食皆不欲热吃,非独热酒耳。』酒宜热饮,利于养胃。

3、饮忌空腹

空腹饮酒,酒精吸收快,人容易喝醉;而且空腹喝酒对胃肠道伤害大,容易引起胃出血、胃溃疡,最好的预防方法就是在喝酒之前,先行食用油质食物,或饮用牛奶,利用食物中脂肪不易消化的特性来保护胃部,以防止酒精渗透胃壁。

4、酒后忌风

『饮酒不欲风里坐卧,袒肉,操扇,盖缘毛孔悉开,不欲使风入,风入即令四肢不遂兼风,手足瘫痪等皆由斯得。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