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963|回覆: 0

[儒家學說] 【第302期】【論語·子路篇第27章】『剛、毅、木、訥近仁...

[複製連結]
賈陸英書屋 發表於 2018-2-12 23: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音頻學【論語·子路篇第27章】『剛、毅、木、訥近仁』是何意?

13·27子曰:『剛、毅、木、訥近仁。』

意思是說:『剛強、果敢、質樸、言語謹慎,這四種品德近於仁德。』

怎樣理解孔子的這句話呢?仁,是人的一切優良品德的最高概括。孔子認爲,剛、毅、木、訥這四種品德,雖然並非就是仁,但卻接近於仁德。

先說『剛』。剛強的人,不爲窮困所移,不爲物慾所動,不爲強權所屈。其至剛之氣從何而來?【論語】有兩處作了最好的詮釋。其一,【公冶長篇】第11章記載:子曰:『吾未見剛者。』或對曰:『申棖。』子曰:『棖也欲,焉得剛?』在這裡孔子告誡人們,人有了貪求的欲望,就不可能做到剛強。林則徐據此創造了一個成語,叫做『無欲則剛』。其二,【述而篇】第14章記載:孔子評價在君位繼承上互相推讓,最終都拋棄了君位,爲了堅守道義,不改其志,以求心安,餓死在首陽山上的伯夷、叔齊兩兄弟,求仁而得仁,有什麼怨恨後悔呢?綜合起來就是,追求仁道,沒有貪求的欲望,才能做到剛強。

再說『毅』。有堅強毅力的人,具有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的恆心,勇往直前地爲理想而奮鬥的決心,不屈不撓地戰勝一切困難的信心。毅力從何而來?孔子的高足曾參說得好:『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爲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論語·泰伯】一個士,爲什麼具有弘大而剛毅的品格?因爲他以推行仁道爲己任,責任重大而道路遙遠,這個重擔直到死時才能放下。這就是說,以推行仁道爲己任,有信仰,有目標,有擔當,有責任心,才會有毅力。

再說『木』。質樸的人,天真自然,心無旁念,抬手投足流露出本真的情感。孔子認爲,人應當直道而行,他說:『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論語·雍也】)就是說真情實感、質樸坦率是人的秉性,也是『仁』的基礎。『文質彬彬,然後君子。』(【論語·雍也】)一個人,有了質樸的秉性,再加上人文的修養,才可以成爲君子。質樸之所以『近仁』,原因就在這裡。

再說『訥』。孔子說:『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論語·里仁】)君子之所以要言語謹慎,是因爲他們說出的話要算數,『一言既出,駟馬難追』,說到就要做到。『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論語·里仁】)古人的言論不輕易出口,是因爲如果自己做不到,就會感到羞恥。孔子回答司馬牛問仁時說:『仁者其言也認。』 『其言也認』與『訥』意思相近,也是言語要謹慎小心,避免浮誇不實。司馬牛追問爲什麼『其言也認』才能做到仁,孔子說:『爲之難,言之得無認乎?』(【論語·顏淵】)做起來難,說話能不謹慎嗎?

孔子的話啟示我們,修養仁德,要從剛、毅、木、訥入手,從平日的一言一行中檢點自己,爲人剛正不阿,做事果敢堅韌,性情質樸無華,言語說到做到,如此不斷增進自己的涵養,就可以逐步接近於仁的境界。

附:

【原文】

13·27子曰:『剛、毅、木、訥近仁。』

【譯文】

孔子說:『剛強、果敢、質樸、言語謹慎,這四種品德近於仁德。』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