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096|回復: 0

[中学生家庭教育] 北大毕业生拉黑父母6年,12年不归·背后的原因让人深思

[複製鏈接]
学霸 發表於 2018-2-2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这两天被「北大留美高材生拉黑父母,12年不归」的事件刷屏了,朋友圈一片哗然。

25cfb6f88587d193899fd35856ee2d7d.jpg

如果只看王猛学生时期的简历,你一定会觉得这不就是很多父母眼里的『别人家的孩子』吗。

从小到大,王猛都是班里成绩数一数二的学生。

高考是四川一地级市的理科状元,大学被北大最好专业之一的生物系录取,本科毕业后又成为了美国排名前50的大学研究生……

按理说,这样的学历背景绝对会成就一个非凡的人生,然而出了校门的王猛工作并不顺利。

用他自己的话说:

『在原生家庭里受的伤害使他性格孤僻,无法开展正常的人际交往,动手能力差,导致公司交给他的很多项目无法如期完成。』

工作屡屡受挫的他,最后打算回北大报考一个心理学博士,以此来解决积压自己心底已久的心理问题。

这样优秀的孩子究竟有什么心理问题呢?真的有这么严重吗?是中毒已深还是无病呻吟?

在王猛看来,他的心理问题源于自己的成长经历,以及他和父母扭曲的亲情关系。

他写了一封信,15000字,洋洋洒洒记录着,——如果父母的一切付出都是为了孩子好,那自己的父母在这件事上做得出类拔萃。

世上的爱有很多种,父母对孩子的爱可以说是最天然,最持久和无私的了。

可就是这最纯粹的爱,如果表现的形式和方法出了问题,也会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在王猛长这封『控诉父母』的长信里,我们不难看出王猛的父母所做种种,概括起来就是——我们犯了很多父母,都最喜欢犯的错。

1、溺爱,过度保护

经常把孩子关在家里,怕他跟大院外面的孩子学坏;

每个下雨天都去接他放学,哪怕学校离家只有几分钟;

孩子从小到大交往的同学、朋友、生活圈子不出那个大院……

b5aea0008060b7c17509156aae40ef40.jpg

心理学家武志红在〖为何家会伤人〗一书中说道:

溺爱,表面上看是父母通过牺牲自己来满足孩子的需要,但实际上,溺爱源于父母的自恋,溺爱的父母无视孩子真实的成长需要,而是将孩子当做自己的另一个「我」,给于过度满足。无限制地给予孩子,其实是在无限制地给予自己。

他指出,溺爱分『包办型溺爱』和『纵容型溺爱』两种。

王猛父母应该就属于前者。

从幼儿园到高中,事事包办,甚至不鼓励孩子自己去面对外界、解决问题。这种溺爱,不是基于孩子的真实需求,而是一种强加,以『爱』的名义否定孩子的真实感受,让孩子无法识别,也无法辩驳。

被溺爱的孩子往往脾气大,甚至打父母,这不是因为『被惯坏了』,深层原因是他自我成长、自我探索的真实需求一直在被压抑,他潜意识里是抗拒的,但却无法正面战胜父母的意志。

王猛『叛逆』行为的爆发不是一日之寒,是他从幼年时期就不断被否定、被压抑,日积月累造成的。

c484e8a4903f0e0902194153ec5ef98f.jpg

2.不尊重孩子,经常包办,对孩子强加自己的意志

举一个例子,信的开头王猛就说了:『妈妈以前多次陶醉地跟我讲,在我两三岁的时候她把我打扮成女孩,并给我看过一张我穿裙装的照片。

大约我上学前班时,妈妈当着我的面,对着她幻想中的女儿(芽芽)说话,而我是独生子。』

f27b6c160e1e348890a91000e55dcc8c.jpg

这体现了妈妈对孩子的不尊重、疯狂的控制欲

小孩都是有自己的尊严的,从出生起就有了,我们要尊重他的想法,尊重他的性别,尊重他的身体,孩子不是父母可以随意打扮的。

当然,神经大条的孩子,看到自己小时候被打扮成女孩的样子,顶多撅一下嘴、一笑了之。

但敏感的孩子,长大后看到,就会觉得被深深冒犯,会觉得『没有被父母完全接纳』,继而会自卑,也会生出怨恨。

还有一事,王猛耿耿于怀,那就是有一次班主任明确告诉大家集体统一穿短裤,而他的妈妈坚决不同意,坚决让他穿长裤,他无力反抗。

c3297afd75547e6158593e0894882441.jpg

也许在家长看来,只是裤子长短的问题,但对一个小孩子来说,集体活动中明目张胆违背规定是很没面子、很内疚的事,就是跟老师和同学们作对。

他也说了,他常常被同学欺负,难保『短裤事件』不是原因之一。

老师的规定,强大的妈妈,无力反抗的权威……连穿什么都不能自己做决定,小孩活得多么压抑,多么寒冷,他的心底怎么会不滋生出怨怼和自卑?

3.无视孩子的求助和抱怨,总是给孩子讲不切实际的大道理

前几天看到小楼老师的一篇文章说,当孩子说『反正』(反正我说什么她也不听;反正最后都得听他的)这两个字的时候,他不是在对抗,而是在向大人『求助』。

这意味着近来他的要求总是被否定,他的期待总是会落空,他感到了难过,和伤害,他想要对方能够减少一些这种伤害。

如果父母注意不到,他就会渐渐关起心扉,减少和父母的交流,变得越来越内向,越来越『叛逆』,后果很坏。

王猛曾对父母有过无数次期待,比如当亲戚嘲笑他动手能力差的时候,比如导游莫名奇妙问他『要不要和两个女孩住一屋』的时候,甚至在他把心理疾病报告寄给父母的时候……

但父母都无视了,那种不以为然的态度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他不喜欢的人,父母『逼』他喜欢;

他不想来往的人,父母『逼』他来往。

道理总是一堆一堆:

『别人乱说话这种事会很常见的

『你必须要学会跟任何人相处

可是我们都知道,『听了太多的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因为道理总是笼统的,而每个人、每件事、每个处境都是那么的不同。

一味地按照俗语、道理来指导每一个具体的实践,这不是钻牛角尖、削足适履吗?

我想,父母应该告诉孩子『这世上没有一个所有人都喜欢的橘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你要勇敢做自己』,那对孩子的发展该多好。

375eba37d1dc72ac9424d7de39978196.jpg

4.不懂得体地退出

想必大家都听过龙应台说的那段话吧:

所谓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真正的父母之爱,它所指向的目标是,教会孩子独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是当他长大,在他的自由意志里体面地退出,给他一个成年人应有的空间——不必追。

王猛的父母追得太紧了,给孩子的感觉就像是望远镜,像是摆不脱的锁链,令人窒息。

每个孩子,都会有一颗想要独立的心,但是父母常常拽着手中的这根线,迟迟不愿放手。

为人父母,除了在孩子生命的前几年,亲密地呵护孩子成长,接下来的时光,一定要放手,促进孩子独立。

退出,并不意味着你们就不亲密了;退出,反而是为了更自在的亲密。退出,不是说你不爱孩子了,而是你在给予一种更伟大的爱——那就是成全。

爱孩子,就成全他的成长,成全他的独立,成全他自己想要的人生。

e39f54d683076c47621f356362cbb7bc.jpg

面对儿子的控诉,他父母到底是怎么想的?

『我们搞不懂,儿子为何老揪着过去不放?』

看到儿子发来的决裂信,一开始没觉得有啥特别,因为儿子类似的『抱怨』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儿子把这封信称为对家人的『最后通牒』,但我觉得,这算是什么最后通牒啊?

既然是通牒,你总该提出条件吧,总该是不能达到什么条件才会怎么怎么吧!

但我真没想到,儿子与家竟敢真的不回家。我们搞不懂儿子为何会远离?为何不能『举重若轻』?为何老是揪着过去不放?

3b1ea19e823360f2792947d51f1e870c.jpg

搞不懂的或许不止老俩口。

一个容易被忽略的问题似乎最应该引起重视——为何在这样一个父母受过良好教育,孩子生活无忧,从小成绩优异好学上进,似乎没有任何缺憾的家庭中,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却偏偏脱离了轨道呢?

王猛在信中写道:

『我面临一道二选一的题:认为我过去经历的那些事情叫爱,或者承认自己缺少爱。

我选了后者,因为前者无法与我的认知调和。从那时开始,我用「情感的孤儿」来描述自己。』

但爱究竟是什么呢?

每个家庭或许都有自己的答案。但可悲的是,在有些家庭,父母和孩子对爱的认知完全不一致。

正如王猛和他父母:

他父母认为他所做的:是意料之中,情理之外。

通俗地说就是『我做的都是为你好,你以后就知道了!

而他认为父母所做的: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通俗地说就是『为什么你们做什么都显得那么理所当然,不顾及我的感受?』

只是,很遗憾的是:孩子在等待父母道歉,而父母在等待孩子说谢谢,最终他们都会失望。

bf14846e80bc92cf0785fd3c5f88675c.jpg

真希望故事的双方,先肆无忌惮宣泄自己的恨,然后在支离破碎后,还可以重新找机会,看到不完美中的爱。

但更希望,所有为人父母的人都可以明白——

尊重与理解多么稀缺而控制与驯服多么常见。从我们开始,学着真的尊重和理解孩子吧,任重道远。不要倾尽所有,却培养一个了「仇人」。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