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樓主: 延章

[二十四史] 後漢書  [電子書下載]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0-4-12 19:18 | 顯示全部樓層
第九十五卷三 郡國三

1郡國三: 陳留郡

2郡國三: 十七城,戶十七萬七千五百二十九,口八十六萬九千四百三十三。

3郡國三: 陳留

4郡國三: 有鳴鴈亭。浚儀本大梁。尉氏

5郡國三: 雍丘

6郡國三: 本杞國。襄邑有滑亭。有承匡城。外黃

7郡國三: 有葵丘聚,齊桓公會此。城中有曲棘里。有繁陽城。小黃東昏

8郡國三: 濟陽

9郡國三: 平

10郡國三: 丘

11郡國三: 有臨濟亭,田儋死此。有匡。有黃池亭。封丘有桐牢亭,或曰古蟲牢。酸棗

12郡國三: 長垣

13郡國三: 侯國。有匡城。有蒲城。有祭城。己吾有大棘鄉。有首鄉。考城

14郡國三: 故菑,章帝更名。故屬梁。圉

15郡國三: 故屬淮陽。有高陽亭。扶溝

16郡國三: 故屬淮陽。

17郡國三: 東郡

18郡國三: 十五城,戶十三萬六千八十八,口六十萬三千三百九十三。

19郡國三: 濮陽

20郡國三: 古昆吾國,春秋時曰濮。有鹹城,或曰古鹹國。有清丘。有鉏城。燕本南燕國。有雍鄉。有胙城,古胙國。有平陽亭。有瓦亭。有桃城。白馬有韋鄉。頓丘東阿有清亭。東武陽濕水出。范有秦亭。臨邑有沛廟。博平聊城有夷儀聚。有聶戚。發干樂平侯國。故清,章帝更名。陽平侯國。有莘亭。有岡成城。衛公國。本觀故國,姚姓,光武更名。有河牧城。有竿城。穀城春秋時小穀。有巂下聚。

21郡國三: 東平國

22郡國三: 七城,戶七萬九千一十二,口四十四萬八千二百七十。

23郡國三: 無鹽

24郡國三: 本宿國,任姓。有章城。東平陸六國時曰平陸。有闞亭。有堂陽亭。富成

25郡國三: 章

26郡國三: 壽張

27郡國三: 春秋曰良,漢曰壽良,光武改曰壽張。有堂聚,故聚屬東郡。須昌故屬東郡。有致密城,古中都。有陽穀城。寧陽故屬泰山。

28郡國三: 任城國

29郡國三: 三城,戶三萬六千四百四十二,口十九萬四千一百五十六。

30郡國三: 任城

31郡國三: 本任國。有桃聚。亢父樊

32郡國三: 泰山郡

33郡國三: 十二城,戶八千九百二十九,口四十三萬七千三百一十七。

34郡國三: 奉高

35郡國三: 有明堂,武帝造。博有泰山廟。岱山在西北。有龜山。有龍鄉城。梁甫侯國。有菟裘聚。鉅平侯國。有亭禪山。有陽關亭。嬴有鐵。山茌侯國。萊蕪有原山,潘水出。蓋沂水出。南武陽侯國。有顓臾城。南城故屬東海。有東陽城。費侯國,故屬東海。有祊亭。有台亭。牟故國。

36郡國三: 濟北國

37郡國三: 五城,戶四萬五千六百八十九,口二十三萬五千八百九十七。

38郡國三: 盧

39郡國三: 有平陰城。有防門。有光里。有景茲山。有敖山。有清亭。有長城至東海。蛇丘有遂鄉。有下讙亭。有鑄鄉城。成

40郡國三: 本國。茌平本屬東郡。剛。

41郡國三: 山陽郡

42郡國三: 十城,戶十萬九千八百九十八,口六十萬六千九十一。

43郡國三: 昌邑

44郡國三: 刺史治。有梁丘城。有甲父亭。東緡春秋時曰緡。鉅野有大野澤。高平侯國。故橐,章帝更名。有茅鄉城。湖陸故湖陵,章帝更名。南平陽侯國。有漆亭。有閭丘亭。方與有武唐亭,魯侯觀魚臺。有泥母亭,或曰古甯母。瑕丘金鄉防東

45郡國三: 濟陰郡

46郡國三: 十一城,戶十三萬三千七百一十五,口六十五萬七千五百五十四。

47郡國三: 定陶

48郡國三: 本曹國,古陶,堯所居。有三鬷亭。冤句有煮棗城。成陽有堯冢、靈臺,有雷澤。乘氏侯國。有泗水。有鹿城鄉。句陽有垂亭。鄄城離狐故屬東郡。廩丘故屬東郡。有高魚城。有運城。單父侯國,故屬山陽。成武故屬山陽。有郜城。己氏故屬梁。

49郡國三: 右兗州刺史部,郡、國八,縣、邑、公、侯國八十。

50郡國三: 東海郡

51郡國三: 十三城,戶十四萬八千七百八十四,口七十萬六千四百一十六。

52郡國三: 郯

53郡國三: 本國,刺史治。蘭陵有次室亭。戚朐

54郡國三: 有鐵。有伊盧鄉。襄賁

55郡國三: 昌慮

56郡國三: 有藍鄉。承

57郡國三: 陰平

58郡國三: 利城

59郡國三: 合

60郡國三: 城祝其

61郡國三: 有羽山。春秋時曰祝其,夾谷地。厚丘贛榆本屬琅邪,建初五年復。

62郡國三: 琅邪國

63郡國三: 十

64郡國三: 三城,戶二萬八百四,口五十七萬九百六十七。

65郡國三: 開陽

66郡國三: 故屬東海,建初五年屬。東武琅邪

67郡國三: 東莞

68郡國三: 有鄆亭。有邳鄉。有公來山,或曰古浮來。西海

69郡國三: 諸

70郡國三: 莒

71郡國三: 本國,故屬城陽。有鐵。有崢嶸谷。東安

72郡國三: 故屬城陽。陽都故屬城陽。有牟臺。臨沂故屬東海。有叢亭。即丘侯國,故屬東海,春秋曰祝丘。繒侯國,故屬東海。有概亭。姑幕

73郡國三: 彭城國

74郡國三: 八城,戶八萬六千一百七十,口四十九萬三千二十七。

75郡國三: 彭城

76郡國三: 有鐵。武原傅陽有柤水。呂

77郡國三: 留

78郡國三: 梧

79郡國三: 菑丘廣戚

80郡國三: 故屬沛國。

81郡國三: 廣陵郡

82郡國三: 十一城,戶八萬三千九百七,口四十一萬百九十。

83郡國三: 廣陵

84郡國三: 有東陵亭。江都有江水祠。高郵

85郡國三: 平安

86郡國三: 淩

87郡國三: 故屬泗水。東陽故屬臨淮。有長洲澤,吳王濞太倉在此。射陽故屬臨淮。鹽瀆故屬臨淮。輿侯國,故屬臨淮。堂邑故屬臨淮。有鐵。春秋時曰堂。海西故屬東海。

88郡國三: 下邳國

89郡國三: 十

90郡國三: 七城,戶十三萬六千三百八十九,口六十一萬一千八十三。

91郡國三: 下邳

92郡國三: 本屬東海。葛嶧山,本嶧陽山。有鐵。徐本國。有樓亭,或曰古蔞林。僮侯國。睢陵下相淮陰淮浦盱台

93郡國三: 高山潘旌

94郡國三: 淮陵

95郡國三: 取慮

96郡國三: 有蒲姑陂。東成曲陽侯國,故屬東海。司吾侯國,故屬東海。良成故屬東海。春秋時曰良。夏丘故屬沛。

97郡國三: 右徐州刺史部,郡、國五,縣、邑、侯國六十二。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0-4-12 19:18 | 顯示全部樓層
第九十五卷四郡國四

1郡國四: 濟南國

2郡國四: 十城,戶七萬八千五百四十四,口四十五萬三千三百八。

3郡國四: 東平陵

4郡國四: 有鐵。有譚城。有天山。著於陵

5郡國四: 臺

6郡國四: 菅

7郡國四: 有賴亭。土鼓梁鄒鄒平東朝陽歷城有鐵。有巨里聚。

8郡國四: 平原郡

9郡國四: 九城,戶十五萬五千五百八十八,口百萬二千六百五十八。

10郡國四: 平原

11郡國四: 高唐

12郡國四: 濕水出。般鬲

13郡國四: 侯國。夏時有鬲君,滅浞立少康。祝阿春秋時曰祝柯。有野井亭。樂陵濕陰安德侯國。厭次本富平,明帝更名。

14郡國四: 樂安國

15郡國四: 九

16郡國四: 城,戶七萬四千四百,口四十二萬四千七十五。

17郡國四: 臨濟

18郡國四: 本狄,安帝更名。千乘高菀樂安博昌有薄姑城。有貝中聚。有時水。蓼城侯國。利故屬齊。益

19郡國四: 侯國,故屬北海。壽光故屬北海。有灌亭。

20郡國四: 北海國

21郡國四: 十八城,戶十五萬八千六百四十一,口八十五萬三千六百四。

22郡國四: 劇

23郡國四: 有紀亭,古紀國。營陵平壽有斟城。有寒亭,古寒國,浞封此。都昌安丘有渠丘亭。淳于永元九年復。有密鄉。平昌侯國,故屬琅邪。有蔞鄉。朱虛侯國,故屬琅邪,永初元年屬。東安平故屬菑川。六國時曰安平。有酅亭。高密侯國。昌安侯國,安帝復。夷安侯國,安帝復。膠東侯國。即墨侯國。有棠鄉。壯武安帝復。下密安帝復。拒觀陽

24郡國四: 東萊郡

25郡國四: 十三城,戶十萬四千二百九十七,口四十八萬四千三百九十三。

26郡國四: 黃

27郡國四: 牟平

28郡國四: 惤

29郡國四: 侯國。曲成侯國。掖侯國。有過鄉。當利侯國。東牟侯國。昌陽盧鄉

30郡國四: 長廣

31郡國四: 故屬琅邪。黔陬侯國,故屬琅邪。有介亭。葛盧有尤涉亭。不期侯國,故屬琅邪。

32郡國四: 齊國

33郡國四: 六城,戶六萬四千四百一十五,口四十九萬一千七百六十五。

34郡國四: 臨菑

35郡國四: 本齊,刺史治。西安有棘里亭。有蘧丘里,古渠丘。昌國臨朐有三亭,古郱邑。廣般陽故屬濟南。

36郡國四: 右青州刺史部,郡、國六,縣六十五。南陽郡

37郡國四: 三十七城,戶五十二萬八千五百五十一,口二百四十三萬九千六百一十八。

38郡國四: 宛

39郡國四: 。本申伯國。有南就聚。有瓜里津。有夕陽聚。有東武亭。冠軍邑。葉有長山,曰方城。有卷城。新野

40郡國四: 有東鄉,故新都。有黃郵聚。章陵故舂陵,世祖更名。有上唐鄉。西鄂雉

41郡國四: 魯陽

42郡國四: 有魯山。有牛蘭累亭。犨堵陽博望舞陰邑。比陽復陽侯國。有杏聚。平氏桐柏大復山,淮水出。有宜秋聚。棘陽

43郡國四: 有藍鄉。有黃淳聚。湖陽邑。隨西有斷蛇丘。育陽邑。有小長安。有東陽聚。涅陽陰酇鄧

44郡國四: 有鄾聚。山都侯國。酈侯國。穰

45郡國四: 朝陽

46郡國四: 蔡

47郡國四: 陽

48郡國四: 侯國。安眾侯國。筑陽侯國。有涉都鄉。武當有和成聚。順陽侯國,故博山。有須聚。成都襄鄉南鄉

49郡國四: 丹水

50郡國四: 故屬弘農。有章密鄉。有三戶亭。析故屬弘農,故楚白羽邑。有武關,在縣西。有豐鄉城。

51郡國四: 南郡

52郡國四: 十七城,戶十六萬二千五百七十,口七十四萬七千六百四。

53郡國四: 江陵

54郡國四: 有津鄉。巫西有白帝城。秭歸本歸國。中盧侯國。編有藍口聚。當陽華容侯國。雲夢澤在南。襄陽有阿頭山。邔

55郡國四: 侯國。有犁丘城。宜城侯國。鄀侯國,永平元年復。臨沮侯國。有荊山。枝江侯國。本羅國。有丹陽聚。夷道夷陵有荊門,虎牙山。州陵很山故屬武陵。

56郡國四: 江夏郡

57郡國四: 十四城,戶五萬八千四百三十四,口二十六萬五千四百六十四。

58郡國四: 西陵

59郡國四: 西陽

60郡國四: 軑

61郡國四: 侯國。鄳竟陵侯國。有鄖鄉。立章山,本內方。雲杜沙羡邾

62郡國四: 下雉

63郡國四: 蘄春

64郡國四: 侯國

65郡國四: 。鄂平春侯國。南新市侯國。安陸

66郡國四: 零陵郡

67郡國四: 十三城,戶二十一萬二千二百八十四,口百萬一千五百七十八。

68郡國四: 泉陵零陵

69郡國四: 陽朔山,湘水出。營道南有九疑山。營浦泠道洮陽都梁有路山。夫夷侯國故屬長沙。始安侯國。重安侯國,故鍾武,永建三年更名。湘鄉昭陽侯國。烝陽侯國,故屬長沙。

70郡國四: 桂陽郡

71郡國四: 十一城,戶十三萬五千二十九,口五十萬一千四百三。

72郡國四: 郴

73郡國四: 有客嶺山。便

74郡國四: 耒陽

75郡國四: 有鐵。陰山

76郡國四: 南平

77郡國四: 臨武

78郡國四: 桂

79郡國四: 陽含洭

80郡國四: 湞陽

81郡國四: 有苲領山。曲江漢寧永和元年置。

82郡國四: 武陵郡

83郡國四: 十二城,戶四萬六千六百七十二,口二十五萬九百一十三。

84郡國四: 臨沅

85郡國四: 漢壽

86郡國四: 故

87郡國四: 索,陽嘉三年更名,刺史治。孱陵

88郡國四: 零陽

89郡國四: 充

90郡國四: 沅陵

91郡國四: 先有壺頭山。辰陽酉陽遷陵

92郡國四: 鐔成

93郡國四: 沅南

94郡國四: 建武二十六

95郡國四: 年置。作唐

96郡國四: 長沙郡

97郡國四: 十三城,戶二十五萬五千八百五十四,口百五萬九千三百七十二。

98郡國四: 臨湘

99郡國四: 攸

100郡國四: 荼

101郡國四: 陵

102郡國四: 安城

103郡國四: 酃

104郡國四: 湘南

105郡國四: 侯國。衡山在東南。連道昭陵益陽下雋羅

106郡國四: 醴陵

107郡國四: 容陵

108郡國四: 右荊州刺史部,郡七,縣、邑、侯國百一十七。

109郡國四: 九江郡

110郡國四: 十四城,戶八萬九千四百三十六,口四十三萬二千四百二十六。

111郡國四: 陰陵

112郡國四: 壽春

113郡國四: 浚遒

114郡國四: 成德

115郡國四: 西曲陽

116郡國四: 合肥

117郡國四: 侯國。歷陽侯國,刺史治。當塗有馬丘聚,徐鳳反於此。全椒鍾離侯國。阜陵下蔡故屬沛。平阿故屬沛。有塗山。義成故屬沛。

118郡國四: 丹陽郡

119郡國四: 十六城,戶十三萬六千五百一十八,口六十三萬五百四十五。

120郡國四: 宛陵

121郡國四: 溧陽

122郡國四: 丹

123郡國四: 陽

124郡國四: 故鄣

125郡國四: 於潛

126郡國四: 涇

127郡國四: 歙

128郡國四: 黝

129郡國四: 陵陽

130郡國四: 蕪湖

131郡國四: 中江在西。秣陵南有牛渚。湖熟侯國。句容江乘春穀石城

132郡國四: 廬江郡

133郡國四: 十四城,戶十萬一千三百九十二,口四十二萬四千六百八十三。

134郡國四: 舒

135郡國四: 有桐鄉。雩婁侯國。尋陽南有九江,東合為大江。潛臨湖侯國。龍舒侯國。襄安晥有鐵。居巢

136郡國四: 侯國。六安國。蓼

137郡國四: 侯國。安豐有大別山。陽泉侯國。安風侯國。

138郡國四: 會稽郡

139郡國四: 十四城

140郡國四: ,戶十二萬三千九十,口四十八萬一千一百九十六。

141郡國四: 山陰

142郡國四: 會稽山在南,上有禹冢。有浙江。鄮烏傷諸暨餘暨太末上虞

143郡國四: 剡

144郡國四: 餘姚

145郡國四: 句

146郡國四: 章

147郡國四: 鄞

148郡國四: 章安

149郡國四: 故

150郡國四: 治,閩越地,光武更名。永寧永和三年以章安縣東甌鄉為縣。東部

151郡國四: 侯國。

152郡國四: 吳郡

153郡國四: 十三城,戶十六萬四千一百六十四,口七十萬七百八十二。

154郡國四: 吳

155郡國四: 本國。震澤在西,後名具區澤。海鹽烏程餘杭毗陵季札所居。北江在北。丹徒

156郡國四: 曲阿

157郡國四: 由拳

158郡國四: 安

159郡國四: 富春

160郡國四: 陽

161郡國四: 羨

162郡國四: 邑。無錫侯國。婁

163郡國四: 豫章郡

164郡國四: 二十一城,戶四十萬六千四百九十六,口百六十六萬八千九百六。

165郡國四: 南昌

166郡國四: 建城

167郡國四: 新淦

168郡國四: 宜春

169郡國四: 廬

170郡國四: 陵

171郡國四: 贛

172郡國四: 有豫章水。雩都南野有臺領山。南城鄱陽有鄱水。黃金采。歷陵有傅昜山。餘汗鄡陽

173郡國四: 彭澤

174郡國四: 彭蠡澤在西。柴桑

175郡國四: 艾

176郡國四: 海昏

177郡國四: 侯國。平都侯國,故安平。石陽臨汝永元八年置。建昌永元十六年分海昏置。

178郡國四: 右揚州刺史部,郡六,縣、邑、侯國九十二。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0-4-12 19:19 | 顯示全部樓層
第九十五卷五郡國五

郡國五: 右幽州

1郡國五: 南海蒼梧鬱林合浦交趾

2郡國五: 九真日南
右交州

3郡國五: 漢中郡

4郡國五: 九城,戶五萬七千三百四十四,口二十六萬七千四百二。

5郡國五: 南鄭

6郡國五: 成固

7郡國五: 媯

8郡國五: 墟在西北。西城褒中沔陽有鐵。安陽錫有錫,春秋時曰錫穴。上庸本庸國。房陵

9郡國五: 巴郡

10郡國五: 十四城,戶三十一萬六百九十一,口百八萬六千四十九。

11郡國五: 江州

12郡國五: 宕渠

13郡國五: 有

14郡國五: 鐵。朐忍閬中

15郡國五: 魚復

16郡國五: 扞水有扦關。臨江枳

17郡國五: 涪陵

18郡國五: 出丹墊江

19郡國五: 安漢

20郡國五: 平都

21郡國五: 充

22郡國五: 國

23郡國五: 永元二年分閬中置。宣漢

24郡國五: 漢昌

25郡國五: 永元中置。

26郡國五: 廣漢郡

27郡國五: 十一城,戶十三萬九千八百六十五,口五十萬九千四百三十八。

28郡國五: 雒

29郡國五: 州刺史治。新都綿竹什邡涪梓潼

30郡國五: 白水

31郡國五: 葭萌

32郡國五: 郪

33郡國五: 廣漢

34郡國五: 有沈水

35郡國五: 。德陽

36郡國五: 蜀郡

37郡國五: 十一城,戶三十萬四百五十二,口百三十五萬四百七十六。

38郡國五: 成都

39郡國五: 郫

40郡國五: 江原

41郡國五: 繁

42郡國五: 廣

43郡國五: 都

44郡國五: 臨邛

45郡國五: 有鐵。湔氐道岷山在西徼外。汶江道八陵廣柔

46郡國五: 綿虒道

47郡國五: 犍為郡

48郡國五: 九城,戶十三萬七千七百一十三,口四十一萬一千三百七十八。

49郡國五: 武陽

50郡國五: 有彭亡聚。資中牛鞞南安

51郡國五: 有魚泣津。僰道

52郡國五: 江陽

53郡國五: 荷

54郡國五: 節

55郡國五: 南廣

56郡國五: 漢安

57郡國五: 牂牁郡

58郡國五: 十六城,戶三萬一千五百二十三,口二十六萬七千二百五十三。

59郡國五: 故且蘭

60郡國五: 平

61郡國五: 夷

62郡國五: 鄨

63郡國五: 毋

64郡國五: 斂

65郡國五: 談指

66郡國五: 出丹。夜郎出雄黃、雌黃。同並

67郡國五: 談稿

68郡國五: 漏江

69郡國五: 毋

70郡國五: 單

71郡國五: 宛溫

72郡國五: 鐔

73郡國五: 封

74郡國五: 漏臥

75郡國五: 句

76郡國五: 町

77郡國五: 進乘

78郡國五: 西

79郡國五: 隨

80郡國五: 越巂郡

81郡國五: 十四城,戶十三萬一百二十,口六十二萬三千四百一十八。

82郡國五: 邛都

83郡國五: 南山出銅。遂久靈關道臺登出鐵。青蛉有禺同山,俗謂有金馬碧雞。卑水

84郡國五: 三縫

85郡國五: 會

86郡國五: 無

87郡國五: 出鐵。定莋

88郡國五: 闡

89郡國五: 蘇谀

90郡國五: 大莋

91郡國五: 莋秦

92郡國五: 姑復

93郡國五: 益州郡

94郡國五: 十

95郡國五: 七城,戶二萬九千三十六,口十一萬八百二。

96郡國五: 滇池

97郡國五: 出鐵。有池澤。北有黑水祠。勝休俞元裝山出銅。律高石室山出錫。抛町山出銀、鉛。賁古采山出銅、錫。羊山出銀、鉛。母掇建伶穀昌牧靡味

98郡國五: 昆澤

99郡國五: 同瀨

100郡國五: 同

101郡國五: 勞

102郡國五: 雙柏

103郡國五: 出銀。連然

104郡國五: 梇棟

105郡國五: 秦臧

106郡國五: 永昌郡

107郡國五: 八城,戶二十三萬一千八百九十七,口百八十九萬七千三百四十四。

108郡國五: 不韋

109郡國五: 出鐵。巂唐比蘇楪榆邪龍雲南哀牢永平中置,故牢王國。博南永平中置。南界出金。

110郡國五: 廣漢屬國

111郡國五: 戶三萬七千一百一十,口二十萬五千六百五十二。

112郡國五: 陰平道

113郡國五: 甸氐道

114郡國五: 剛氐道

115郡國五: 蜀郡屬國

116郡國五: 戶十一萬

117郡國五: 一千五百六十八,口四十七萬五千六百二十九。

118郡國五: 漢嘉

119郡國五: 故青衣,陽嘉二年改。有蒙山。嚴道有邛僰九折阪者,邛刻置。徙

120郡國五: 旄牛

121郡國五: 犍為屬國

122郡國五: 戶七千九

123郡國五: 百三十八,口三萬七千一百八十七。

124郡國五: 朱提

125郡國五: 山出銀、銅。漢陽

126郡國五: 右益州刺史部,郡、國十二,縣、道百一十八。

127郡國五: 隴西郡

128郡國五: 十一城,戶五千六百二十八,口二萬九千六百三十七。

129郡國五: 狄道

130郡國五: 安故

131郡國五: 氐

132郡國五: 道

133郡國五: 養水出此。首陽有鳥鼠同穴山,渭水出。大夏

134郡國五: 襄武

135郡國五: 有五雞聚。臨洮

136郡國五: 有西頃山。枹罕故屬金城。白石故屬金城。鄣

137郡國五: 河關

138郡國五: 故屬金城。積石山在西南,河水出。

139郡國五: 漢陽郡

140郡國五: 十

141郡國五: 三城,戶二萬七千四百二十三,口十三萬一百三十八。

142郡國五: 冀

143郡國五: 有朱圄山。有緹群山。有雒門聚。望恒

144郡國五: 阿陽

145郡國五: 略陽

146郡國五: 有街泉亭

147郡國五: 。勇士成紀

148郡國五: 隴

149郡國五: 州刺史治。有大阪名隴坻。豲坻聚有秦亭。豲道蘭干平襄顯親上邽故屬隴西。西故屬隴西。有嶓冢山,西漢水。

150郡國五: 武都郡

151郡國五: 七城,戶二萬一百二,口八萬一千七百二十八。

152郡國五: 下辨

153郡國五: 武都

154郡國五: 道

155郡國五: 上祿

156郡國五: 故

157郡國五: 道

158郡國五: 河池

159郡國五: 沮

160郡國五: 沔水出東狼谷。羌道

161郡國五: 金城郡

162郡國五: 十城,戶三千八百五十八,口萬八千九百四十七。

163郡國五: 允吾

164郡國五: 浩亹

165郡國五: 令居

166郡國五: 枝

167郡國五: 陽

168郡國五: 金城

169郡國五: 榆中

170郡國五: 臨羌

171郡國五: 有昆崙山。破羌

172郡國五: 安夷

173郡國五: 允街

174郡國五: 安定郡

175郡國五: 八城,戶六千九十四,口二萬九千六十。

176郡國五: 臨涇

177郡國五: 高平

178郡國五: 有第一城。朝那

179郡國五: 烏枝

180郡國五: 有瓦亭,出薄落谷。三水陰盤

181郡國五: 彭陽

182郡國五: 鶉觚

183郡國五: 故

184郡國五: 屬北地。

185郡國五: 北地郡

186郡國五: 六城,戶三千一百二十二,口萬八千六百三十七。

187郡國五: 富平

188郡國五: 泥陽

189郡國五: 有

190郡國五: 五柞亭。弋居有鐵。廉

191郡國五: 參读

192郡國五: 故屬安定。靈州

193郡國五: 武威郡

194郡國五: 十四城,戶萬四十二,口三萬四千二百二十六。

195郡國五: 姑臧

196郡國五: 張掖

197郡國五: 武威

198郡國五: 休屠

199郡國五: 揟次

200郡國五: 鸞鳥

201郡國五: 樸

202郡國五: 峦

203郡國五: 媼圍

204郡國五: 宣威

205郡國五: 倉松

206郡國五: 鸇陰

207郡國五: 故

208郡國五: 屬安定。租厲故屬安定。顯美故屬張掖。左騎千人官。

209郡國五: 張掖郡

210郡國五: 八

211郡國五: 城,戶六千五百五十二,口二萬六千四十。

212郡國五: 觻得

213郡國五: 昭武

214郡國五: 刪丹

215郡國五: 弱水出。氐池

216郡國五: 屋蘭

217郡國五: 日勒

218郡國五: 驪

219郡國五: 靬

220郡國五: 番和

221郡國五: 酒泉郡

222郡國五: 九城,戶萬二千七百六。

223郡國五: 福祿

224郡國五: 表氏

225郡國五: 樂涫

226郡國五: 玉門

227郡國五: 會

228郡國五: 水

229郡國五: 沙頭

230郡國五: 安彌

231郡國五: 故

232郡國五: 曰緩彌。乾齊延壽

233郡國五: 敦煌郡

234郡國五: 六城,戶七百四十八,口二萬九千一百七十。

235郡國五: 敦煌

236郡國五: 古瓜州,出美瓜。冥安效穀拼泉

237郡國五: 廣至

238郡國五: 龍勒

239郡國五: 有玉門

240郡國五: 關。

241郡國五: 張掖屬國

242郡國五: 戶四千

243郡國五: 六百五十六,口萬六千九百五十二。

244郡國五: 候官

245郡國五: 左騎

246郡國五: 千人

247郡國五: 司馬官

248郡國五: 千人官。

249郡國五: 張掖居延屬國

250郡國五: 戶一千五百六十,口四千七百三十三。

251郡國五: 居延

252郡國五: 有居延澤,古流沙。

253郡國五: 右涼州刺史部,郡國十二,縣、道、候官九十八。

254郡國五: 上黨郡

255郡國五: 十三城,戶二萬六千二百二十二,口十二萬七千四百三。

256郡國五: 長子

257郡國五: 屯留

258郡國五: 絳水出。銅鞮

259郡國五: 沾

260郡國五: 涅

261郡國五: 有閼

262郡國五: 與聚。襄垣

263郡國五: 壺關

264郡國五: 有黎亭,故黎國。泫氏有長平亭。高都潞本國。猗氏陽阿侯國。穀遠

265郡國五: 太原郡

266郡國五: 十

267郡國五: 六城,戶三萬九百二,口二十萬一百二十四。

268郡國五: 晉陽

269郡國五: 本唐國。有龍山,晉水所出。刺史治。界休有界山,有綿上聚。有千畝聚。榆次有鑿壺。中都

270郡國五: 于離

271郡國五: 茲氏

272郡國五: 狼孟鄔

273郡國五: 盂

274郡國五: 平陶

275郡國五: 京陵

276郡國五: 春

277郡國五: 秋時九京。陽曲大陵有鐵。祁慮虒陽邑有箕城。

278郡國五: 上郡

279郡國五: 十

280郡國五: 城,戶五千一百六十九,口二萬八千五百九十九。

281郡國五: 膚施

282郡國五: 白土

283郡國五: 漆垣

284郡國五: 奢延

285郡國五: 雕

286郡國五: 陰

287郡國五: 楨林

288郡國五: 定陽

289郡國五: 高奴

290郡國五: 龜茲屬國

291郡國五: 候官

292郡國五: 西河郡

293郡國五: 十三城,戶五千六百九十八,口二萬八百三十八。

294郡國五: 離石

295郡國五: 平定

296郡國五: 美稷

297郡國五: 樂街

298郡國五: 中

299郡國五: 陽

300郡國五: 皋狼

301郡國五: 平周

302郡國五: 平陸

303郡國五: 益蘭圜陰

304郡國五: 藺

305郡國五: 圜陽

306郡國五: 廣

307郡國五: 衍

308郡國五: 五原郡

309郡國五: 十城,戶四千六百六十七,口二萬二千九百五十七。

310郡國五: 九原

311郡國五: 五原

312郡國五: 臨沃

313郡國五: 父國

314郡國五: 河

315郡國五: 除武都

316郡國五: 宜梁

317郡國五: 曼柏

318郡國五: 成宜

319郡國五: 西安陽

320郡國五: 北有陰

321郡國五: 山。

322郡國五: 雲中郡

323郡國五: 十

324郡國五: 一城,戶五千三百五十一,口二萬六千四百三十。

325郡國五: 雲中

326郡國五: 咸陽

327郡國五: 箕

328郡國五: 陵

329郡國五: 沙陵

330郡國五: 沙南

331郡國五: 北輿

332郡國五: 武泉

333郡國五: 原

334郡國五: 陽

335郡國五: 定襄

336郡國五: 故屬定襄。成樂故屬定襄。武進故屬定襄。

337郡國五: 定襄郡

338郡國五: 五

339郡國五: 城,戶三千一百五十三,口萬三千五百七十一。

340郡國五: 善無

341郡國五: 故屬鴈門。桐過武成駱中陵故屬鴈門。

342郡國五: 鴈門郡

343郡國五: 十四城,戶三萬一千八百六十二,口二十四萬九千。

344郡國五: 陰館

345郡國五: 繁畤

346郡國五: 樓煩

347郡國五: 武州

348郡國五: 汪陶

349郡國五: 劇陽

350郡國五: 崞

351郡國五: 平城

352郡國五: 埒

353郡國五: 馬邑

354郡國五: 鹵城

355郡國五: 故屬

356郡國五: 代郡。廣武故屬太原。有夏屋山。原平故屬太原。彊陰

357郡國五: 朔方郡

358郡國五: 六

359郡國五: 城,戶千九百八十七,口七千八百四十三。

360郡國五: 臨戎

361郡國五: 三封

362郡國五: 朔

363郡國五: 方

364郡國五: 沃野

365郡國五: 廣牧

366郡國五: 大城

367郡國五: 故屬西河。

368郡國五: 右并州刺史部,郡九,縣、邑、侯國九十八。

369郡國五: 涿郡

370郡國五: 七城,戶十萬二千二百一十八,口六十三萬三千七百五十四。

371郡國五: 涿

372郡國五: 迺

373郡國五: 侯國。故安易水出,雹水出。范陽侯國。良鄉

374郡國五: 北

375郡國五: 新城

376郡國五: 有汾水門。方城故屬廣陽。有臨鄉。有督亭。

377郡國五: 廣陽郡

378郡國五: 世祖省并上谷,永平

379郡國五: 八年復。五城,戶四萬四千五百五十,口二十八萬六百。

380郡國五: 薊

381郡國五: 本燕國。刺史治。廣陽昌平故屬上谷。軍都故屬上谷。安次故屬勃海。

382郡國五: 代郡

383郡國五: 十一城,戶二萬一百二十三,口十二萬六千一百八十八。

384郡國五: 高柳

385郡國五: 桑乾

386郡國五: 道

387郡國五: 人

388郡國五: 當城

389郡國五: 馬城

390郡國五: 班氏

391郡國五: 狋氏

392郡國五: 北

393郡國五: 平邑

394郡國五: 永元八年復。東安陽平舒代

395郡國五: 上谷郡

396郡國五: 八城,戶萬三百五十二,口五萬一千二百四。

397郡國五: 沮陽

398郡國五: 潘永元十一年復。甯

399郡國五: 廣甯

400郡國五: 居庸

401郡國五: 雊

402郡國五: 瞀

403郡國五: 涿鹿

404郡國五: 下落

405郡國五: 漁陽郡

406郡國五: 九城,戶六萬八千四百五十六,口四十三萬五千七百四十。

407郡國五: 漁陽

408郡國五: 有鐵。狐奴

409郡國五: 潞

410郡國五: 雍奴

411郡國五: 泉

412郡國五: 州

413郡國五: 有鐵。平谷安樂傂奚獷平
右北平郡

414郡國五: 四城,戶九千一百七十,口五萬三千四百七十五。

415郡國五: 土垠

416郡國五: 徐無

417郡國五: 俊靡

418郡國五: 無終

419郡國五: 遼西郡

420郡國五: 五城,戶萬四千一百五十,口八萬一千七百一十四。

421郡國五: 陽樂

422郡國五: 海陽

423郡國五: 令

424郡國五: 支

425郡國五: 有孤竹城。肥如臨渝

426郡國五: 遼東郡

427郡國五: 十一城,戶六萬四千一百五十八,口八萬一千七百一十四。

428郡國五: 襄平

429郡國五: 新昌

430郡國五: 無

431郡國五: 慮

432郡國五: 望平

433郡國五: 候城

434郡國五: 安巿

435郡國五: 平郭

436郡國五: 有鐵。西安平汶

437郡國五: 番汗

438郡國五: 沓氏

439郡國五: 玄菟郡

440郡國五: 六城,戶一千五百九十四,口四萬三千一百六十三。

441郡國五: 高句驪

442郡國五: 遼山,遼水出。西蓋鳥上殷台

443郡國五: 高顯

444郡國五: 故屬遼東。候城

445郡國五: 故屬遼東。遼陽故屬遼東。

446郡國五: 樂浪郡

447郡國五: 十八城,戶六萬一千四百九十二,口二十五萬七千五十。

448郡國五: 朝鮮

449郡國五: 烫邯

450郡國五: 浿

451郡國五: 水

452郡國五: 含資

453郡國五: 占蟬

454郡國五: 遂城

455郡國五: 增地

456郡國五: 帶

457郡國五: 方

458郡國五: 駟望海冥

459郡國五: 列口

460郡國五: 長岑

461郡國五: 屯有

462郡國五: 昭

463郡國五: 明

464郡國五: 鏤方

465郡國五: 提奚

466郡國五: 渾彌

467郡國五: 樂都

468郡國五: 遼東屬國

469郡國五: 雒陽東

470郡國五: 北三千二百六十里。

471郡國五: 昌遼

472郡國五: 故天遼,屬遼西。賓徒故屬遼西。徒河故屬遼西。無慮有醫無慮山。險瀆房

473郡國五: 右幽州刺史部,郡、國十一,縣、邑、侯國九十。南海郡

474郡國五: 七城,戶七萬一千四百七十七,口二十五萬二百八十二。

475郡國五: 番禺

476郡國五: 博羅

477郡國五: 中宿

478郡國五: 龍川

479郡國五: 四

480郡國五: 會

481郡國五: 揭陽

482郡國五: 增城

483郡國五: 有

484郡國五: 勞領山。

485郡國五: 蒼梧郡

486郡國五: 十一城,戶十一萬一千三百九十五,口四十六萬六千九百七十五。

487郡國五: 廣信

488郡國五: 謝沐

489郡國五: 高要

490郡國五: 封陽

491郡國五: 臨

492郡國五: 賀

493郡國五: 端谿

494郡國五: 馮乘

495郡國五: 富川

496郡國五: 荔浦

497郡國五: 猛

498郡國五: 陵

499郡國五: 鄣平

500郡國五: 鬱林郡

501郡國五: 十一城。

502郡國五: 布山

503郡國五: 安廣

504郡國五: 阿

505郡國五: 林

506郡國五: 廣鬱

507郡國五: 中溜

508郡國五: 桂林

509郡國五: 潭中

510郡國五: 臨

511郡國五: 塵

512郡國五: 定周增食

513郡國五: 領方

514郡國五: 合浦郡

515郡國五: 五城,戶二萬三千一百二十一,口八萬六千六百一十七。

516郡國五: 合浦

517郡國五: 徐聞

518郡國五: 高涼

519郡國五: 臨元

520郡國五: 朱崖

521郡國五: 交趾郡

522郡國五: 十二城。

523郡國五: 龍編

524郡國五: 羸啮

525郡國五: 定安

526郡國五: 〈定〉苟

527郡國五: 漏

528郡國五: 麊泠

529郡國五: 曲陽

530郡國五: 北帶稽徐

531郡國五: 西于

532郡國五: 朱觏

533郡國五: 封谿

534郡國五: 建武十九年

535郡國五: 置。望海建武十九年置。

536郡國五: 九真郡

537郡國五: 五城,戶四萬六千五百一十三,口二十萬九千八百九十四。

538郡國五: 胥浦

539郡國五: 居風

540郡國五: 咸懽

541郡國五: 無功

542郡國五: 無

543郡國五: 編

544郡國五: 日南郡

545郡國五: 五城,戶萬八千二百六十三,口十萬六百七十六。西卷朱吾

546郡國五: 盧容

547郡國五: 象林

548郡國五: 比景
右交州刺史部,郡七,縣五十六。

549郡國五: 漢書地理志承秦三十六郡,縣邑數百,後稍分析,至于孝平,凡郡、國百三,縣、邑、道、侯國千五百八十七。世祖中興,惟官多役煩,乃命并合,省郡、國十,縣、邑、道、侯國四百餘所。至明帝置郡一,章帝置郡、國二,和帝置三,安帝又命屬國別領比郡者六,又所省縣漸復分置,至于孝順,凡郡、國百五,縣、邑、道、侯國千一百八十,民戶九百六十九萬八千六百三十,口四千九百一十五萬二百二十。

550郡國五: 贊曰:眾安后載,政洽區分;侯罷守列,民無常君。稱號遷隔,封割糾紛;略存減益,多證前聞。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0-4-12 19:20 | 顯示全部樓層
第九十六卷一百官一

1百官一: 太傅太尉司徒司空將軍

2百官一: 漢之初興,承繼大亂,兵不及戢,法度草創,略依秦制,後嗣因循。至景帝,感吳楚之難,始抑損諸侯王。及至武帝,多所改作,然而奢廣,民用匱乏。世祖中興,務從節約,并官省職,費減億計,所以補復殘缺,及身未改,而四海從風,中國安樂者也。

3百官一: 昔周公作周官,分職著明,法度相持,王室雖微,猶能久存。今其遺書,所以觀周室牧民之德既至,又其有益來事之範,殆未有所窮也。故新汲令王隆作小學漢官篇,諸文倜說,較略不究。唯班固著百官公卿表,記漢承秦置官本末,訖于王莽,差有條貫;然皆孝武奢廣之事,又職分未悉。世祖節約之制,宜為常憲,故依其官簿,粗注職分,以為百官志。凡置官之本,及中興所省,無因復見者,既在漢書百官表,不復悉載。

4百官一: 太傅,上公一人。本注曰:掌以善導,無常職。世祖以卓茂為太傅,薨,因省。其後每帝初即位,輒置太傅錄尚書事,薨,輒省。

5百官一: 太尉,公一人。本注曰:掌四方兵事功課,歲盡即奏其殿最而行賞罰。凡郊祀之事,掌亞獻;大喪則告謚南郊。凡國有大造大疑,則與司徒、司空通而論之。國有過事,則與二公通諫爭之。世祖即位,為大司馬。建武二十七年,改為太尉。

6百官一: 長史一人,千石。本注曰:署諸曹事。

7百官一: 掾史屬二十四人。本注曰:漢舊注東西曹掾比四百石,餘掾比三百石,屬比二百石,故曰公府掾,比古元士三命者也。或曰,漢初掾史辟,皆上言之,故有秩比命士。其所不言,則為百石屬。其後皆自辟除,故通為百石云。,西曹主府史署用。東曹主二千石長吏遷除及軍吏。戶曹主民戶、祠祀、農桑。奏曹主奏議事。辭曹主辭訟事。法曹主郵驛科程事。尉曹主卒徒轉運事。賊曹主盜賊事。決曹主罪法事。兵曹主兵事。金曹主貨幣、鹽、鐵事。倉曹主倉穀事。黃閤主簿錄省眾事。

8百官一: 令史及御屬二十三人。本注曰:漢舊注公令史百石,自中興以後,注不說石數。御屬主為公御。閤下令史主閤下威儀事。記室令史主上章表報書記。門令史主府門。其餘令史,各典曹文書。

9百官一: 司徒,公一人。本注曰:掌人民事。凡教民孝悌、遜順、謙儉,養生送死之事,則議其制,建其度。凡四方民事功課,歲盡則奏其殿最而行賞罰。凡郊祀之事,掌省牲視濯,大喪則掌奉安梓宮。凡國有大疑大事,與太尉同。世祖即位,為大司徒,建武二十七年,去“大”。

10百官一: 長史一人,千石。掾屬三十一人。令史及御屬三十六人。本注曰:世祖即位,以武帝故事,置司直,居丞相府,助督錄諸州,建武十八年省也。

11百官一: 司空,公一人。本注曰:掌水土事。凡營城起邑、浚溝洫、修墳防之事,則議其利,建其功。凡四方水土功課,歲盡則奏其殿最而行賞罰。凡郊祀之事,掌掃除樂器,大喪則掌將校復土。凡國有大造大疑,諫爭,與太尉同。世祖即位,為大司空,建武二十七年,去“大”。

12百官一: 屬長史一人,千石。掾屬二十九人。令史及御屬四十二人。

13百官一: 將軍,不常置。本注曰:掌征伐背叛。比公者四:第一大將軍,次驃騎將軍,次車騎將軍,次衛將軍。又有前、後、左、右將軍。

14百官一: 初,武帝以衛青數征伐有功,以為大將軍,欲尊寵之。以古尊官唯有三公,皆將軍始自秦、晉,以為卿號,故置大司馬官號以冠之。其後霍光、王鳳等皆然。成帝綏和元年,賜大司馬印綬,罷將軍官。世祖中興,吳漢以大將軍為大司馬,景丹為驃騎大將軍,位在公下,及前、後、左、右雜號將軍眾多,皆主征伐,事訖皆罷。明帝初即位,以弟東平王蒼有賢才,以為驃騎將軍;以王故,位在公上,數年後罷。章帝即位,西羌反,故以舅馬防行車騎將軍征之,還後罷。和帝即位,以舅竇憲為車騎將軍,征匈奴,位在公下;還復有功,遷大將軍,位在公上;復征西羌,還免官,罷。安帝即位,西羌寇亂,復以舅鄧騭為車騎將軍征之,還遷大將軍,位如憲,數年復罷。自安帝政治衰缺,始以嫡舅耿寶為大將軍,常在京都。順帝即位,又以皇后父、兄、弟相繼為大將軍,如三公焉。

15百官一: 長史、司馬皆一人,千石。本注曰:司馬主兵,如太尉。從事中郎二人,六百石。本注曰:職參謀議。掾屬二十九人。令史及御屬三十一人。本注曰:此皆府員職也。又賜官騎三十人,及鼓吹。

16百官一: 其領軍皆有部曲。大將軍營五部,部校尉一人,比二千石;軍司馬一人,比千石。部下有曲,曲有軍候一人,比六百石。曲下有純,純長一人,比二百石。其不置校尉部,但軍司馬一人。又有軍假司馬、假候,皆為副貳。其別營領屬為別部司馬,其兵多少各隨時宜。門有門候。其餘將軍,置以征伐,無員職,亦有部曲、司馬、軍候以領兵。其職吏部集各一人,總知營事。兵曹掾史主兵事器械。稟假掾史主稟假禁司。又置外刺、刺姦,主罪法。

17百官一: 明帝初置度遼將軍,以衛南單于眾新降有二心者,後數有不安,遂為常守。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0-4-12 19:21 | 顯示全部樓層
第九十六卷二百官二

1百官二: 太常光祿勳衛尉太僕廷尉大鴻臚

2百官二: 太常,卿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禮儀祭祀,每祭祀,先奏其禮儀;及行事,常贊天子。每選試博士,奏其能否。大射、養老、大喪,皆奏其禮儀。每月前晦,察行陵廟。丞一人,比千石。本注曰:掌凡行禮及祭祀小事,總署曹事。其署曹掾史,隨事為員,諸卿皆然。

3百官二: 太史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天時、星曆。凡歲將終,奏新年曆。凡國祭祀、喪、娶之事,掌奏良日及時節禁忌。凡國有瑞應、災異,掌記之。丞一人。明堂及靈臺丞一人,二百石。本注曰:二丞,掌守明堂、靈臺。靈臺掌候日月星氣,皆屬太史。

4百官二: 博士祭酒一人,六百石。本僕射,中興轉為祭酒。博士十四人,比六百石。本注曰:易四,施、孟、梁丘、京氏。尚書三,歐陽、大小夏侯氏。詩三,魯、齊、韓氏。禮二,大小戴氏。春秋二,公羊嚴、顏氏。掌教弟子。國有疑事,掌承問對。本四百石,宣帝增秩。

5百官二: 太祝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凡國祭祀,掌讀祝,及迎送神。丞一人。本注曰:掌祝小神事。

6百官二: 太宰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宰工鼎俎饌具之物。凡國祭祀,掌陳饌具。丞一人。

7百官二: 大子樂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伎樂。凡國祭祀,掌請奏樂,及大饗用樂,掌其陳序。丞一人。

8百官二: 高廟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守廟,掌案行掃除。無丞。

9百官二: 世祖廟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如高廟。

10百官二: 先帝陵,每陵園令各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守陵園,案行掃除。丞及校長各一人。本注曰:校長,主兵戎盜賊事。

11百官二: 先帝陵,每陵食官令各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望晦時節祭祀。

12百官二: 右屬太常。本注曰:有祠祀令一人,後轉屬少府。有太卜令,六百石,後省并太史。

13百官二: 中興以來,省前凡十官。

14百官二: 光祿勳,卿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宿衛宮殿門戶,典謁署郎更直執戟,宿衛門戶,考其德行而進退之。郊祀之事,掌三獻。丞一人,比千石。

15百官二: 五官中郎將一人,比二千石。本注曰:主五官郎。五官中郎,比六百石。本注曰:無員。五官侍郎,比四百石。本注曰:無員。五官郎中,比三百石。本注曰:無員。凡郎官皆主更直執戟,宿衛諸殿門,出充車騎。唯議郎不在直中。

16百官二: 左中郎將,比二千石。本注曰:主左署郎。中郎,比六百石。侍郎,比四百石。郎中,比三百石。本注曰:皆無員。

17百官二: 右中郎將,比二千石。本注曰:主右署郎。中郎,比六百石。侍郎,比四百石。郎中,比三百石。本注曰:皆無員。

18百官二: 虎賁中郎將,比二千石。本注曰:主虎賁宿衛。左右僕射、左右陛長各一人,比六百石。本注曰:僕射,主虎賁郎習射。陛長,主直虎賁,朝會在殿中。虎賁中郎,比六百石。虎賁侍郎,比四百石。虎賁郎中,比三百石。節從虎賁,比二百石。本注曰:皆無員。掌宿衛侍從。自節從虎賁久者轉遷,才能差高至中郎。

19百官二: 羽林中郎將,比二千石。本注曰:主羽林郎。羽林郎,此三百石。本注曰:無員。掌宿衛侍從。常選漢陽、隴西、安定、北地、上郡、西河凡六郡良家補。本武帝以便馬從獵,還宿殿陛巖下室中,故號巖郎。

20百官二: 羽林左監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羽林左騎。丞一人。

21百官二: 羽林右監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羽林右騎。丞一人。

22百官二: 奉車都尉,比二千石。本注曰:無員。掌御乘輿車。

23百官二: 駙馬都尉,比二千石。本注曰:無員。掌駙馬。

24百官二: 騎都尉,比二千石。本注曰:無員。本監羽林騎。

25百官二: 光祿大夫,比二千石。本注曰:無員。凡大夫、議郎皆掌顧問應對,無常事,唯詔令所使。凡諸國嗣之喪,則光祿大夫掌弔。

26百官二: 太中大夫,千石。本注曰:無員。

27百官二: 中散大夫,六百石。本注曰:無員。

28百官二: 諫議大夫,六百石。本注曰:無員。

29百官二: 議郎,六百石。本注曰:無員。

30百官二: 謁者僕射一人,比千石。本注曰:為謁者臺率,主謁者,天子出,奉引。古重習武,有主射以督錄之,故曰僕射。常侍謁者五人,比六百石。本注曰:主殿上時節威儀。謁者三十人。其給事謁者,四百石。其灌謁者郎中,比三百石。本注曰:掌賓贊受事,及上章報問。將、大夫以下之喪,掌使弔。本員七十人,中興但三十人。初為灌謁者,滿歲為給事謁者。

31百官二: 右屬光祿勳。本注曰:職屬光祿者,自五官將至羽林右監,凡七署。自奉車都尉至謁者,以文屬焉。舊有左右曹,秩以二千石,上殿中,主受尚書奏事,平省之。世祖省,使小黃門郎受事,車駕出,給黃門郎兼。有請室令,車駕出,在前請所幸,徼車迎白,示重慎。中興但以郎兼,事訖罷,又省車、戶、騎凡三將,及羽林令。

32百官二: 衛尉,卿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宮門衛士,宮中徼循事。丞一人,比千石。

33百官二: 公車司馬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宮南闕門,凡吏民上章,四方貢獻,及徵詣公車者。丞、尉各一人。本注曰:丞選曉諱,掌知非法。尉主闕門兵禁,戒非常。

34百官二: 南宮衛士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南宮衛士。丞一人。

35百官二: 北宮衛士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北宮衛士。丞一人。

36百官二: 左右都候各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劍戟士,徼循宮,及天子有所收考。丞各一人。

37百官二: 宮掖門,每門司馬一人,比千石。木注曰:南宮南屯司馬,主平城門;北宮門蒼龍司馬,主東門;玄武司馬,主玄武門;北屯司馬,主北門;北宮朱爵司馬,主南掖門;東明司馬,主東門;朔平司馬,主北門:凡七門。凡居宮中者,皆有口籍於門之所屬。宮名兩字,為鐵印文符,案省符乃內之。若外人以事當入,本宮長史為封棨傳;其有官位,出入令御者言其官。

38百官二: 右屬衛尉。本注曰:中興省旅賁令,衛士一人丞。

39百官二: 太僕,卿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車馬。天子每出,奏駕上鹵簿用;大駕則執馭。丞一人,比千石。

40百官二: 考工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作兵器弓弩刀鎧之屬,成則傳執金吾入武庫,及主織綬諸雜工。左右丞各一人。

41百官二: 車府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乘輿諸車。丞一人。

42百官二: 未央廄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乘輿及廄中諸馬。長樂廄丞一人。

43百官二: 右屬太僕。本注曰:舊有六廄,皆六百石令,中興省約,但置一廄。後置左駿令、廄,別主乘輿御馬,後或并省。又有牧師菀,皆令官,主養馬,分在河西六郡界中,中興皆省,唯漢陽有流馬菀,但以羽林郎監領。

44百官二: 廷尉,卿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平獄,奏當所應。凡郡國讞疑罪,皆處當以報。正、左監各一人。左平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平決詔獄。

45百官二: 右屬廷尉。本注曰:孝武帝以下,置中都官獄二十六所,各令長名世祖中興皆省,

46百官二: 唯廷尉及雒陽有詔獄。

47百官二: 大鴻臚,卿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諸侯及四方歸義蠻夷。其郊廟行禮,贊導,請行事,既可,以命群司。諸王入朝,當郊迎,典其禮儀。及郡國上計,匡四方來,亦屬焉。皇子拜王,贊授印綬。及拜諸侯、諸侯嗣子及四方夷狄封者,臺下鴻臚召拜之。王薨則使弔之,及拜王嗣。丞一人,比千石。

48百官二: 大行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諸郎。丞一人。治禮郎四十七人。

49百官二: 右屬大鴻臚。本注曰:承秦有典屬國,別主四方夷狄朝貢侍子,成帝時省并大鴻臚。

50百官二: 中興省驛官、別火二令、丞,及郡邸長、丞,但令郎治郡邸。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0-4-12 19:21 | 顯示全部樓層
第九十六卷三百官三

1百官三: 宗正大司農少府

2百官三: 宗正,卿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序錄王國嫡庶之次,及諸宗室親屬遠近,郡國歲因計上宗室名籍。若有犯法當髡以上,先上諸宗正,宗正以聞,乃報決。丞一人,比千石。

3百官三: 諸公主,每主家令一人,六百石。丞一人,三百石。本注曰:其餘屬吏增減無常。
右屬宗正。本注曰:中興省都司空令、丞。

4百官三: 大司農,卿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諸錢穀金帛諸貨幣。郡國四時上月旦見錢穀簿,其逋未畢,各具別之。邊郡諸官請調度者,皆為報給,損多益寡,取相給足。丞一人,比千石。部丞一人,六百石。本注曰:部丞主帑藏。

5百官三: 太倉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受郡國傳漕穀。丞一人。

6百官三: 平準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知物賈,主練染,作采色。丞一人。

7百官三: 導官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舂御米,及作乾糒。導,擇也。丞一人。

8百官三: 右屬大司農。本注曰:郡國鹽官、鐵官本屬司農,中興皆屬郡縣。又有廩犧令,六百石,掌祭祀犧牲鴈鶩之屬。及雒陽巿長、滎陽敖倉官,中興皆屬河南尹。餘均輸等皆省。

9百官三: 少府,卿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中服御諸物,衣服寶貨珍膳之屬。丞一人,比千石。

10百官三: 太醫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諸醫。藥丞、方丞各一人。本注曰:藥丞主藥。方丞主藥方。

11百官三: 太官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御飲食。左丞、甘丞、湯官丞、果丞各一人。本注曰:左丞主飲食。甘丞主膳具。湯官丞主酒。果丞主果。

12百官三: 守宮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御紙筆墨,及尚書財用諸物及封泥。丞一人。

13百官三: 上林苑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苑中禽獸。頗有民居,皆主之。捕得其獸送太官。丞、尉各一人。

14百官三: 侍中,比二千石。本注曰:無員。掌侍左右,贊導眾事,顧問應對。法駕出,則多識者一人參乘,餘皆騎在乘輿車後。本有僕射一人,中興轉為祭酒,或置或否。

15百官三: 中常侍,千石。本注曰:宦者,無員。後增秩比二千石。掌侍左右,從入內宮,贊導內眾事,顧問應對給事。

16百官三: 黃門侍郎,六百石。本注曰:無員。掌侍從左右,給事中,關通中外。及諸王朝見於殿上,引王就坐。

17百官三: 小黃門,六百石。:宦者,無員。掌侍左右,受尚書事。上在內宮,關通中外,及中宮已下眾事。諸公主及王太妃等有疾苦,則使問之。

18百官三: 黃門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主省中諸宦者。丞、從丞各一人。本注曰:宦者。從丞主出入從。

19百官三: 黃門署長、畫室署長、玉堂署長各一人。丙署長七人。皆四百石,黃綬。本注曰:宦者。各主中宮別處。

20百官三: 中黃門冗從僕射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主中黃門冗從。居則宿衛,直守門戶;出則騎從,夾乘輿車。

21百官三: 中黃門,比百石。本注曰:宦者,無員。後增比三百石。掌給事禁中。

22百官三: 掖庭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掌後宮貴人采女事。左右丞、暴室丞各一人。本注曰:宦者。暴室丞主中婦人疾病者,就此室治;其皇后、貴人有罪,亦就此室。

23百官三: 永巷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典官婢侍使。丞一人。本注曰:宦者。

24百官三: 御府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典官婢作中衣服及補浣之屬。丞、織室丞各一人。本注曰:宦者。

25百官三: 祠祀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典中諸小祠祀。丞一人。本注曰:宦者。

26百官三: 鉤盾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典諸近池苑囿遊觀之處。丞、永安丞各一人,三百石。本注曰:宦者。永安,北宮東北別小宮名,有園觀。苑中丞、果丞、鴻池丞、南園丞各一人,二百石。本注曰:苑中丞主苑中離宮。果丞主果園。鴻池,池名,在雒陽東二十里。南園在雒水南。濯龍監、直里監各一人,四百石。本注曰:濯龍亦園名,近北宮。直里亦園名也,在雒陽城西南角。

27百官三: 中藏府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中幣帛金銀諸貨物。丞一人。

28百官三: 內者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中布張諸衣物。左右丞各一人。

29百官三: 尚方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上手工作御刀劍諸好器物。丞一人。

30百官三: 尚書令一人,千石。本注曰:承秦所置,武帝用宦者,更為中書謁者令,成帝用士人,復故。掌凡選署及奏下尚書曹文書眾事。

31百官三: 尚書僕射一人,六百石。本注曰:署尚書事,令不在則奏下眾事。

32百官三: 尚書六人,六百石。本注曰:成帝初置尚書四人,分為四曹:常侍曹尚書主公卿事;二千石曹尚書主郡國二千石事;民曹尚書主凡吏上書事;客曹尚書主外國夷狄事。世祖承遵,後分二千石曹,又分客曹為南主客曹、北主客曹,凡六曹。左右丞各一人,四百石。本注曰:掌錄文書期會。左丞主吏民章報及騶伯史。右丞假署印綬,及紙筆墨諸財用庫藏。侍郎三十六人,四百石。本注曰:一曹有六人,主作文書起草。令史十八人,二百石。本注曰:曹有三,主書。後增劇曹三人,合二十一人。

33百官三: 符節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為符節臺率,主符節事。凡遣使掌授節。尚符璽郎中四人。本注曰:舊二人在中,主璽及虎符、竹符之半者。符節令史,二百石。本注曰:掌書。

34百官三: 御史中丞一人,千石。本注曰:御史大夫之丞也。舊別監御史在殿中,密舉非法。及御史大夫轉為司空,因別留中,為御史臺率,後又屬少府。治書侍御史二人,六百石。本注曰:掌選明法律者為之。凡天下諸讞疑事,掌以法律當其是非。侍御史十五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察舉非法,受公卿群吏奏事,有違失舉劾之。凡郊廟之祠及大朝會、大封拜,則一人監威儀,有違失則劾奏。

35百官三: 蘭臺令史,六百石。本注曰:掌奏及印工文書。

36百官三: 右屬少府。本注曰:職屬少府者,自太醫、上林凡四官。自侍中至御史,皆以文屬焉。承秦,凡山澤陂池之稅,名曰禁錢,屬少府。世祖改屬司農,考工轉屬太僕,都水屬郡國。孝武帝初置水衡都尉,秩比二千石,別主上林苑有離宮燕休之處,世祖省之,并其職於少府。每立秋貙劉之日,輒暫置水衡都尉,事訖乃罷之。少府本六丞,省五。又省湯官、織室令,置丞。又省上林十池監,胞人長丞,宦者、昆臺、佽飛三令,二十一丞。又省水衡屬官令、長、丞、尉二十餘人。章和以下,中官稍廣,加嘗藥、太官、御者、鉤盾、尚方、考工、別作監,皆六百石,宦者為之,轉為兼副,或省,故錄本官。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0-4-12 19:22 | 顯示全部樓層
第九十六卷四百官四

1百官四: 將作大匠城門校尉北軍中候

2百官四: 司隸校尉

3百官四: 執金吾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宮外戒司非常水火之事。月三繞行宮外,及主兵器。吾猶禦也。丞一人,比千石。緹騎二百人。本注曰:無秩,比吏食奉。

4百官四: 武庫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兵器。丞一人。

5百官四: 右屬執金吾。本注曰:本有式道、左右中候三人,六百石。車駕出,掌在前清道,還持麾至宮門,宮門乃開。中興但一人,又不常置,每出,以郎兼式道候,事已罷,不復屬執金吾。又省中壘、寺互、都船令、丞、尉及左右京輔都尉。

6百官四: 太子太傅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職掌輔導太子。禮如師,不領官屬。

7百官四: 太長秋一人,二千石。本注曰:承秦將行,宦者。景帝更為大長秋,或用士人。中興常用宦者,職掌奉宣中宮命。凡給賜宗親,及宗親當謁見者關通之,中宮出則從。丞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

8百官四: 中宮僕一人,千石。本注曰:宦者。主馭。本注曰:太僕,秩二千石,中興省“太”,減秩千石,以屬長秋。

9百官四: 中宮謁者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中宮謁者三人,四百石。本注曰:宦者。主報中章。

10百官四: 中宮尚書五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主中文書。

11百官四: 中宮私府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主中藏幣帛諸物,裁衣被補浣者皆主之。丞一人。本注曰:宦者。

12百官四: 中宮永巷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主宮人。丞一人。本注曰:宦者。

13百官四: 中宮黃門冗從僕射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主中黃門冗從。

14百官四: 中宮署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主中宮清署天子數。女騎六人,丞、復道丞各一人。本注曰:宦者。復道丞主中閣道。

15百官四: 中宮藥長一人,四百石。本注曰:宦者。

16百官四: 右屬大長秋。本注曰:承秦,有詹事一人,位在長秋上,亦宦者,主中諸官。成帝省之,以其職并長秋。是後皇后當法駕出,則中謁、中宦者職吏權兼詹事奉引,訖罷。宦者誅後,尚書選兼職吏一人奉引云。其中長信、長樂宮者,置少府一人,職如長秋,及餘吏皆以宮名為號,員數秩次如中宮。本注曰:帝祖母稱長信宮,故有長信少府,長樂少府,位在長秋上,及職吏皆宦者,秩次如中宮。長樂又有衛尉,僕為太僕,皆二千石,在少府上。其崩則省,不常置。

17百官四: 太子少傅,二千石。本注曰:亦以輔導為職,悉主太子官屬。

18百官四: 太子率更令一人,千石。本注曰:主庶子、舍人更直,職似光祿。

19百官四: 太子庶子,四百石。本注曰:無員,如三署中郎。

20百官四: 太子舍人,二百石。本注曰:無員,更直宿衛,如三署郎中。

21百官四: 太子家令一人,千石。本注曰:主倉穀飲食,職似司農、少府。

22百官四: 太子倉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倉穀。

23百官四: 太子食官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飲食。

24百官四: 太子僕一人,千石。本注曰:主車馬,職如太僕。

25百官四: 太子廄長一人,四百石。本注曰:主車馬。

26百官四: 太子門大夫,六百石。本注曰:舊注云職比郎將。舊有左右戶將,別主左右戶直郎,建武以來省之。

27百官四: 太子中庶子,六百石。本注曰:員五人,職如侍中。

28百官四: 太子洗馬,比六百石。本注曰:舊注云員十六人,職如謁者。太子出,則當直者在前導威儀。

29百官四: 太子中盾一人,四百石。本注曰:主周衛徼循。

30百官四: 太子衛率一人,四百石。本注曰:主門衛士。

31百官四: 右屬太子少傅。本注曰:凡初即位,未有太子,官屬皆罷,唯舍人不省,領屬少府。

32百官四: 將作大匠一人,二千石。本注曰:承秦,曰將作少府,景帝改為將作大匠。掌修作宗廟、路寢、宮室、陵園木土之功,并樹桐梓之類列于道側。丞一人,六百石。

33百官四: 左校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左工徒。丞一人。

34百官四: 右校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右工徒。丞一人。
右屬將作大匠。

35百官四: 城門校尉一人,比二千石。本注曰:掌雒陽城門十二所。

36百官四: 司馬一人,千石。本注曰:主兵。城門每門候一人,六百石。本注曰:雒陽城十二門,其正南一門曰平城門,北宮門,屬衛尉。其餘上西門,雍門,廣陽門,津門,小苑門,開陽門,秏門,中東門,上東門,穀門,夏門,凡十二門。
右屬城門校尉。

37百官四: 北軍中候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監五營。

38百官四: 屯騎校尉一人,比二千石。本注曰:掌宿衛兵。司馬一人,千石。

39百官四: 越騎校尉一人,比二千石。本注曰:掌宿衛兵。司馬一人,千石。

40百官四: 步兵校尉一人,比二千石。本注曰:掌宿衛兵。司馬一人,千石。

41百官四: 長水校尉一人,比二千石。本注曰:掌宿衛兵。司馬、胡騎司馬各一人,千石。本注曰:掌宿衛,主烏桓騎。

42百官四: 射聲校尉一人,比二千石。本注曰:掌宿衛兵。司馬一人,千石。

43百官四: 右屬北軍中候。本注曰:舊有中壘校尉,領北軍營壘之事。有胡騎、虎賁校尉,皆武帝置。中興省中壘,但置中候,以監五營。胡騎并長水。虎賁主輕車,并射聲。

44百官四: 凡中二千石,丞比千石。真二千石,丞、長史六百石。比二千石,丞比六百石。令、相千石,丞、尉四百石;其六百石,丞、尉三百石。長、相四百石及三百石,丞、尉皆二百石。諸侯、公主家丞,秩皆比百石。諸邊鄣塞尉、諸陵校尉長,皆二百石。有常例者不署秩。

45百官四: 司隸校尉一人,比二千石。本注曰:孝武帝初置,持節,掌察舉百官以下,及京師近郡犯法者。元帝去節,成帝省,建武中復置,并領一州。從事史十二人。本注曰:都官從事,主察舉百官犯法者。功曹從事,主州選署及眾事。別駕從事,校尉行部則奉引,錄眾事。簿曹從事,主財穀簿書。其有軍事,則置兵曹從事,主兵事。其餘部郡國從事,每郡國各一人,主督促文書,察舉非法,皆州自辟除,故通為百石云。假佐二十五人。本注曰:主簿錄閤下事,省文書。門亭長主州正。門功曹書佐主選用。孝經師主監試經。月令師主時節祠祀。律令師主平法律。簿曹書佐主簿書。其餘都官書佐及每郡國,各有典郡書佐一人,各主一郡文書,以郡吏補,歲滿一更。司隸所部郡七。

46百官四: 河南尹一人,主京都,特奉朝請。其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三人,漢初都長安,皆秩中二千石,謂之三輔。中興都雒陽,更以河南郡為尹,以三輔陵廟所在,不改其號,但減其秩。其餘弘農、河內、河東三郡。其置尹,馮翊、扶風及太守丞奉之本位,在地理志。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0-4-12 19:22 | 顯示全部樓層
第九十六卷五百官五

1百官五: 烏桓校尉護羌校尉王國宋

2百官五: 衛國

3百官五: 列侯關內侯四夷國百官奉

4百官五: 外十二州,每州刺史一人,六百石。本注曰:秦有監御史,監諸郡,漢興省之,但遣丞相史分刺諸州,無常官。孝武帝初置刺史十三人,秩六百石。成帝更為牧,秩二千石。建武十八年,復為刺史,十二人各主一州,其一州屬司隸校尉。諸州常以八月巡行所部郡國,錄囚徒,考殿最。初歲盡詣京都奏事,中興但因計吏。

5百官五: 皆有從事史、假佐。本注曰:員職略與司隸同,無都官從事,其功曹從事為治中從事。

6百官五: 豫州部郡國六,冀州部九,兗州部八,徐州部五,青州部六,荊州部七,揚州部六,益州部十二,涼州部十二,并州部九,幽州部十一,交州部七,凡九十八。其二十七王國相,其七十一郡太守。其屬國都尉。屬國,分郡離遠縣置之,如郡差小,置本郡名。世祖并省郡縣四百餘所,後世稍復增之。

7百官五: 凡州所監都為京都,置尹一人,二千石,丞一人。每郡置太守一人,二千石,丞一人。郡當邊戍者,丞為長史。王國之相亦如之。每屬國置都尉一人,比二千石,丞一人。本注曰:凡郡國皆掌治民,進賢勸功,決訟檢姦。常以春行所主縣,勸民農桑,振救乏絕。秋冬遣無害吏案訊諸囚,平其罪法,論課殿最。歲盡遣吏上計。并舉孝廉,郡口二十萬舉一人。,典兵禁,備盜賊,景帝更名都尉。武帝又置三輔都尉各一人,譏出入。邊郡置農都尉,主屯田殖穀。又置屬國都尉,主蠻夷降者。中興建武六年,省諸郡都尉,并職太守,無都試之役。省關都尉,唯邊郡往往置都尉及屬國都尉,稍有分縣,治民比郡。安帝以羌犯法,三輔有陵園之守,乃復置右扶風都尉,京兆虎牙都尉。皆置諸曹掾史。本注曰:諸曹略如公府曹,無東西曹。有功曹史,主選署功勞。有五官掾,署功曹及諸曹事。其監屬縣,有五部督郵,曹掾一人。正門有亭長一人。主記室史,主錄記書,催期會。無令史。閤下及諸曹各有書佐,幹主文書。

8百官五: 屬官,每縣、邑、道,大者置令一人,千石;其次置長,四百石;小者置長,三百石;侯國之相,秩次亦如之。本注曰:皆掌治民,顯善勸義,禁姦罰惡,理訟平賊,恤民時務,秋冬集課,上計於所屬郡國。

9百官五: 凡縣主蠻夷曰道。公主所食湯沐曰國。縣萬戶以上為令,不滿為長。侯國為相。皆秦制也。丞各一人。尉大縣二人,小縣一人。本注曰:丞署文書,典知倉獄。尉主盜賊。凡有賊發,主名不立,則推索行尋,案察姦宄,以起端緒。各署諸曹掾史。本注曰:諸曹略如郡員,五官為廷掾,監鄉五部,春夏為勸農掾,秋冬為制度掾。

10百官五: 鄉置有秩、三老、游徼。本注曰:有秩,郡所署,秩百石,掌一鄉人;其鄉小者,縣置嗇夫一人。皆主知民善惡,為役先後,知民貧富,為賦多少,平其差品。三老掌教化。凡有孝子順孫,貞女義婦,讓財救患,及學士為民法式者,皆扁表其門,以興善行。游徼掌徼循,禁司姦盜。又有鄉佐,屬鄉,主民收賦稅。

11百官五: 亭有亭長,以禁盜賊。本注曰:亭長,主求捕盜賊,承望都尉。

12百官五: 里有里魁,民有什伍,善惡以告。本注曰:里魁掌一里百家。什主十家,伍主五家,以相檢察。民有善事惡事,以告監官。

13百官五: 邊縣有障塞尉。本注曰:掌禁備羌夷犯塞。其郡有鹽官、鐵官、工官、都水官者,隨事廣狹置令、長及丞,秩次皆如縣、道,無分士,給均本吏。本注曰:凡郡縣出鹽多者置鹽官,主鹽稅。出鐵多者置鐵官,主鼓鑄。有工多者置工官,主工稅物。有水池及魚利多者置水官,主平水收漁稅。在所諸縣均差吏更給之,置吏隨事,不具縣員。

14百官五: 使匈奴中郎將一人,比二千石。本注曰:主護南單于。置從事二人,有事隨事增之,掾隨事為員。護羌、烏桓校尉所置亦然。

15百官五: 護烏桓校尉一人,比二千石。本注曰:主烏桓胡。

16百官五: 護羌校尉一人,比二千石。本注曰:主西羌。

17百官五: 皇子封王,其郡為國,每置傅一人,相一人,皆二千石。本注曰:傅主導王以善,禮如師,不臣也。相如太守。有長史,如郡丞。

18百官五: 漢初立諸王,因項羽所立諸王之制,地既廣大,且至千里。又其官職傅為太傅,相為丞相,又有御史大夫及諸卿,皆秩二千石,石官皆如朝廷。國家唯為置丞相,其御史大夫以下皆自置之。至景帝時,吳、楚七國恃其國大,遂以作亂,幾危漢室。及其誅滅,景帝懲之,遂令諸王不得治民,令內史主治民,改丞相曰相,省御史大夫、廷尉、少府、宗正、博士官。武帝改漢內史、中尉、郎中令之名,而王國如故,員職皆朝廷為署,不得自置。至漢成帝省內史治民,更令相治民,太傅但曰傅。

19百官五: 中尉一人,比二千石。本注曰:職如郡都尉,主盜賊。郎中令一人,僕一人,皆千石。本注曰:郎中令掌王大夫、郎中宿衛,官如光祿勳。自省少府,職皆并焉。僕主車及馭,如太僕。本注曰太僕,比二千石,武帝改,但曰僕,又皆減其秩。治書,比六百石。本注曰:治書本尚書更名。大夫,比六百石。本注曰:無員。掌奉王使至京都,奉璧賀正月,及使諸國。本皆持節,後去節。謁者,比四百石。本注曰:掌冠長冠。本員十六人,後減。禮樂長。本注曰:主樂人。衛士長。本注曰:主衛士。醫工長。本注曰:主醫藥。永巷長。本注曰:宦者,主宮中婢使。祠祀長。本注曰:主祠祀。皆比四百石。郎中,二百石。本注曰:無員。

20百官五: 衛公、宋公。本注曰:建武二年,封周後姬常為周承休公;五年,封殷後孔安為殷紹嘉公。十三年,改常為衛公,安為宋公,以為漢賓,在三公上。

21百官五: 列侯,所食縣為侯國。本注曰:承秦爵二十等,為徹侯,金印紫綬,以賞有功。功大者食縣,小者食鄉、亭,得臣其所食吏民。後避武帝諱,為列侯。武帝元朔二年,令諸王得推恩分眾子土,國家為封,亦為列侯。舊列侯奉朝請在長安者,位次三公。中興以來,唯以功德賜位特進者,次車騎將軍;賜位朝侯,次五校尉;賜位侍祠侯,次大夫。其餘以胏附及公主子孫奉墳墓於京都者,亦隨時見會,位在博士、議郎下。

22百官五: 諸王封者受茅土,歸以立社稷,禮也。列土、特進、朝侯賀正月執璧云。

23百官五: 每國置相一人,其秩各如本縣。本注曰:主治民,如令、長,不臣也。但納租于侯,以戶數為限。其家臣,置家丞、庶子各一人。本注曰:主侍侯,使理家事。列侯舊有行人、洗馬、門大夫,凡五官。中興以來,食邑千戶已上置家丞、庶子各一人,不滿千戶不置家丞,又悉省行人、洗馬、門大夫。

24百官五: 關內侯,承秦賜爵十九等,為關內侯,無土,寄食在所縣,民租多少,各有戶數為限。

25百官五: 四夷國王,率眾王,歸義侯,邑君,邑長,皆有丞,比郡、縣。

26百官五: 百官受奉例:大將軍、三公奉,月三百五十斛。中二千石奉,月百八十斛。二千石奉,月百二十斛。比二千石奉,月百斛。千石奉,月八十斛。六百石奉,月七十斛。比六百石奉,月五十斛。四百石奉,月四十五斛。比四百石奉,月四十斛。三百石奉,月四十斛。比三百石奉,月三十七斛。二百石奉,月三十斛。比二百石奉,月二十七斛。一百石奉,月十六斛。斗食奉,月十一斛。佐史奉,月八斛。凡諸受奉,皆半錢半穀。

27百官五: 贊曰:帝道淵默,冢帥修德。寡以御眾,分職乃克。不置不監,無驕無忒。程是師徒,寧民康國。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0-4-12 19:23 | 顯示全部樓層
第九十七卷上 輿服上

1輿服上: 青蓋車綠車皁蓋車夫人安

2輿服上: 車大駕法駕小駕

3輿服上: 輕車大使車小使車載車

4輿服上: 導從車車馬飾

5 輿服上: 《書》曰:“明試以功,車服以庸。”言昔者聖人興天下之大利,除天下之大害,躬親其事,身履其勤,憂之勞之,不避寒暑,使天下之民物,各得安其性命,無夭昏暴陵之災。是以天下之民,敬而愛之,若親父母;則而養之,若仰日月。夫愛之者欲其長久,不憚力役,相與起作宮室,上棟下宇,以雍覆之,欲其長久也;敬之者欲其尊嚴,不憚勞煩,相與起作輿輪旌旗章表,以尊嚴之。斯愛之至,敬之極也。苟心愛敬,雖報之至,情由未盡。或殺身以為之,盡其情也;弈世以祀之,明其功也。是以流光與天地比長。後世聖人,知恤民之憂思深大者,必饗其樂;勤仁毓物使不夭折者,必受其福。故為之制禮以節之,使夫上仁繼天統物,不伐其功,民物安逸,若道自然,莫知所謝。老子曰:“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此之謂也。

6輿服上: 夫禮服之興也,所以報功章德,尊仁尚賢。故禮尊貴貴,不得相踰,所以為禮也。非其人不得服其服,所以順禮也。順則上下有序,德薄者退,德盛者縟。故聖人處乎天子之位,服玉藻邃延,日月升龍,山車金根飾,黃屋左纛,所以副其德,章其功也。賢仁佐聖,封國愛民,黼黻文繡,降龍路車,所以顯其仁,光其能也。及其季末,聖人不得其位,賢者隱伏,是以天子微弱,諸侯脅矣。於此相貴以等,相讟以貨,相賂以利,天下之禮亂矣。至周夷王下堂而迎諸侯,此天子失禮,微弱之始也。自是諸侯宮縣樂食,祭以白牡,擊玉谫,朱干設鍚,冕而觯大武。大夫臺門旅樹反坫,繡黼丹朱中衣,鏤簋朱紘,此大夫之僭諸侯禮也。詩刺“彼己之子,不稱其服”,傷其敗化。易譏“負且乘,致寇至”,言小人乘君子器,盜思奪之矣。自是禮制大亂,兵革並作;上下無法,諸侯陪臣,山楶藻梲。降及戰國,奢僭益熾,削滅禮籍,蓋惡有害己之語。競修奇麗之服,飾以輿馬,文罽玉纓,象鑣金鞍,以相夸上。爭錐刀之利,殺人若刈草然,其宗祀亦旋夷滅。榮利在己,雖死不悔。及秦并天下,攬其輿服,上選以供御,其次以錫百官。漢興,文學既缺,時亦草創,承秦之制,後稍改定,參稽六經,近於雅正。孔子曰:“其或繼周者,行夏之正,乘殷之輅,服周之冕,樂則韶舞。”故撰輿服著之于篇,以觀古今損益之義云。

7輿服上: 上古聖人,見轉蓬始知為輪。輪行可載,因物知生,復為之輿。輿輪相乘,流運罔極,任重致遠,天下獲其利。後世聖人觀於天,視斗周旋,魁方杓曲,以攜龍、角為帝車,於是迺曲其輈,乘牛駕馬,登險赴難,周覽八極。故易震乘乾,謂之大壯,言器莫能有上之者也。自是以來,世加其飾。至奚仲為夏車正,建其斿旐,尊卑上下,各有等級。周室大備,官有六職,百工與居一焉。一器而群工致巧者,車最多,是故具物以時,六材皆良。輿方法地,蓋圓象天;三十輻以象日月;蓋弓二十八以象列星;龍旂九斿,七仞齊軫,以象大火;鳥旟七斿,五仞齊較,以象鶉火;熊旗六斿,五仞齊肩,以象參、伐;龜旐四斿,四仞齊首,以象營室;弧旌枉矢,以象弧也:此諸侯以下之所建者也。

8輿服上: 天子五路,以玉為飾,錫樊纓十有再就,建太常,十有二斿,九仞曳地,日月升龍,象天明也。夷王以下,周室衰弱,諸侯大路。秦并天下,閱三代之禮,或曰殷瑞山車,金根之色。漢承秦制,御為乘輿,所謂孔子乘殷之路者也。

9輿服上: 乘輿、金根、安車、立車,輪皆朱班重牙,貳轂兩轄,金薄繆龍,為輿倚較,文虎伏軾,龍首銜軛,左右吉陽筩,鸞雀立衡,肤文畫輈,羽蓋華蚤,建大旂,十有二斿,畫日月升龍,駕六馬,象鑣鏤錫,金鍐方釳,插翟尾,朱兼樊纓,赤罽易茸,金就十有二,左纛以氂牛尾為之,在左騑馬軛上,大如斗,是為德車。五時車,安、立亦皆如之,各如方色,馬亦如之。白馬者,朱其髦尾為朱鬣云。所御駕六,餘皆駕四,後從為副車。

10輿服上: 耕車,其飾皆如之。有三蓋。一曰芝車,置胶耒耜之箙,上親耕所乘也。

11輿服上: 戎車,其飾皆如之。蕃以矛麾金鼓羽析幢翳,胶冑甲弩之箙。

12輿服上: 獵車,其飾皆如之。重輞縵輪,繆龍繞之。一曰闟豬車,親校獵乘之。

13輿服上: 太皇太后、皇太后法駕,皆御金根,加交路帳裳。非法駕,則乘紫罽軿車,雲肤文畫輈,黃金塗五末、蓋蚤。左右騑,駕三馬。長公主赤罽軿車。大貴人、貴人、公主、王妃、封君油畫軿車。大貴人加節畫輈。皆右騑而已。

14輿服上: 皇太子、皇子皆安車,朱班輪,青蓋,金華蚤,黑肤文,畫轓文輈,金塗五末。皇子為王,錫以乘之,故曰王青蓋車。皇孫綠車以從。皆左右騑,駕三。公、列侯安車,朱班輪,倚鹿較,伏熊軾,皁繒蓋,黑轓,右騑。

15輿服上: 中二千石、二千石皆皁蓋,朱兩轓。其千石、六百石,朱左轓。轓長六尺,下屈廣八寸,上業廣尺二寸,九文,十二初,後謙一寸,若月初生,示不敢自滿也。景帝中元五年,始詔六百石以上施車轓,得銅五末,軛有吉陽筩。中二千石以上右騑,三百石以上皁布蓋,千石以上皁繒覆蓋,二百石以下白布蓋,皆有四維杠衣。賈人不得乘馬車。除吏赤畫杠,其餘皆青云。

16輿服上: 公、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夫人,會朝若蠶,各乘其夫之安車,右騑,加交路帷裳,皆皁。非公會,不得乘朝車,得乘漆布輜軿車,銅五末。

17輿服上: 乘輿大駕,公卿奉引,太僕御,大將軍參乘。屬車八十一乘,備千乘萬騎。西都行祠天郊,甘泉備之。官有其注,名曰甘泉鹵簿。東都唯大行乃大駕。大駕,太僕校駕;法駕,黃門令校駕。

18輿服上: 乘輿法駕,八卿不在鹵簿中。河南尹、執金吾、雒陽令奉引,奉車郎御,侍中參乘。屬車四十六乘。前驅有九斿雲罕,鳳皇闟戟,皮軒鸞旗,皆大夫載。鸞旗者,編羽旄,列繫幢旁。民或謂之雞翹,非也。後有金鉦黃鉞,黃門鼓車。

19輿服上: 古者諸侯貳車九乘。秦滅九國,兼其車服,故大駕屬車八十一乘,法駕半之。屬車皆皁蓋赤裏,木轓,戈矛弩箙,尚書、御史所載。最後一車懸豹尾,豹尾以前比省中。

20輿服上: 行祠天郊以法駕,祠地、明堂省什三,祠宗廟尤省,謂之小駕。每出,太僕奉駕上鹵簿,中常侍、小黃門副;尚書主者,郎令史副;侍御史,蘭臺令史副。皆執注,以督整車騎,謂之護駕。春秋上陵,尤省於小駕,直事尚書一人從,其餘令以下,皆先行後罷。

21輿服上: 輕車,古之戰車也。洞朱輪輿,不巾不蓋,建矛戟幢麾,胶輒弩服。藏在武庫。大駕、法駕出,射聲校尉、司馬史士載,以次屬車,在鹵簿中。諸車有矛戟,其飾幡斿旗幟皆五采,制度從周禮。吳孫兵法云:“有巾有蓋,謂之武剛車。”武剛車者,為先驅。又為屬車輕車,為後殿焉。

22輿服上: 大使車,立乘,駕駟,赤帷。持節者,重導從:賊曹車、斧車、督車、功曹車皆兩;大車,伍伯璅弩十二人;辟車四人;從車四乘。無節,單導從,減半。

23輿服上: 小使車,不立乘,有騑,赤屏泥油,重絳帷。導無斧車。

24輿服上: 近小使車,蘭輿赤轂,白蓋赤帷。從騶騎四十人。此謂追捕考案,有所敕取者之所乘也。

25輿服上: 諸使車皆朱班輪,四輻,赤衡軛。其送葬,白堊已下,洒車而後還。公、卿、中二千石、二千石,郊廟、明堂、祠陵,法出,皆大車,立乘,駕駟。他出,乘安車。

26輿服上: 大行載車,其飾如金根車,加施組連璧交絡四角,金龍首銜璧,垂五采,析羽流蘇前後,雲氣畫帷裳,肤文畫曲轓,長懸車等。太僕御,駕六布施馬。布施馬者,淳白駱馬也,以黑藥灼其身為虎文。既下,馬斥賣,車藏城北祕宮,皆不得入城門。當用,太僕考工乃內飾治,禮吉凶不相干也。

27輿服上: 公卿以下至縣三百石長導從,置門下五吏、賊曹、督盜賊功曹,皆帶劍,三車導;主簿、主記,兩車為從。縣令以上,加導斧車。公乘安車,則前後并馬立乘。長安、雒陽令及王國都縣加前後兵車,亭長,設右騑,駕兩。璅弩車前伍伯,公八人,中二千石、二千石、六百石皆四人,自四百石以下至二百石皆二人。黃綬,武官伍伯,文官辟車。鈴下、侍閤、門蘭、部署、街里走卒,皆有程品,多少隨所典領。驛馬三十里一置,卒皆赤幘絳韝云。

28輿服上: 古者軍出,師旅皆從;秦省其卒,取其師旅之名焉。公以下至二千石,騎吏四人,千石以下至三百石,縣長二人,皆帶劍,持棨戟為前列,揵弓韣九鞬。諸侯王法駕,官屬傅相以下,皆備鹵簿,似京都官騎,張弓帶鞬,遮迾出入稱課促。列侯,家丞、庶子導從。若會耕祠,主縣假給辟車鮮明卒,備其威儀。導從事畢,皆罷所假。

29輿服上: 諸車之文:乘輿,倚龍伏虎,肤文畫輈,龍首鸞衡,重牙班輪,升龍飛軨。皇太子、諸侯王,倚虎伏鹿,肤文畫輈轓,吉陽筩,朱班輪,鹿文飛軨,旂旗九斿降龍。公、列侯,倚鹿伏熊,黑轓,朱班輪,鹿文飛軨,九斿降龍。卿,朱兩轓,五斿降龍。二千石以下各從科品。諸轓車以上,軛皆有吉陽筩。

30輿服上: 諸馬之文:案乘輿,金鍐方釳,插翟象鑣,龍畫總,沫升龍,赤扇汗,青兩翅,鷰尾。駙馬,左右赤珥流蘇,飛鳥節,赤膺兼。皇太子或亦如之。王、公、列侯,鏤錫现髦,朱鑣朱鹿,朱文,絳扇汗,青翅鷰尾。卿以下有騑者,緹扇汗,青翅尾,當盧现髦,上下皆通。中二千石以上及使者,乃有騑駕云。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0-4-12 19:24 | 顯示全部樓層
第九十七卷下輿服下

1輿服下: 通天冠遠遊冠高山冠進賢

2輿服下: 冠法冠

3輿服下: 武冠建華冠方山冠巧士冠

4輿服下: 卻非冠

5輿服下: 卻敵冠樊噲冠術氏冠鶡冠

6輿服下: 幘佩

7輿服下: 刀印黃赤綬赤綬綠綬

8輿服下: 紫綬青綬

9輿服下: 黑綬黃綬青紺綸后夫人服

10輿服下: 上古穴居而野處,衣毛而冒皮,未有制度。後世聖人易之以絲麻,觀翬翟之文,榮華之色,乃染帛以效之,始作五采,成以為服。見鳥獸有冠角签胡之制,遂作冠冕纓蕤,以為首飾。凡十二章。故《易》曰:“庖犧氏之王天下也,仰觀象於天,俯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巛。乾巛有文,故上衣玄,下裳黃。日月星辰,山龍華蟲,作繢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繡,以五采章施于五色作服。天子備章,公自山以下,侯伯自華蟲以下,子男自藻火以下,卿大夫自粉米以下。至周而變之,以三辰為旂旗。王祭上帝,則大裘而冕;公侯卿大夫之服用九章以下。秦以戰國即天子位,滅去禮學,郊祀之服皆以袀玄。漢承秦故。至世祖踐祚,都于土中,始修三雍,正兆七郊。顯宗遂就大業,初服旒冕,衣裳文章,赤舄絇屨,以祠天地,養三老五更於三雍,于時致治平矣。

11輿服下: 天子、三公、九卿、特進侯、侍祠侯,祀天地明堂,皆冠旒冕,衣裳玄上纁下。乘輿備文,日月星辰十二章,三公、諸侯用山龍九章,九卿以下用華蟲七章,皆備五采,大佩,赤舄絇履,以承大祭。百官執事者,冠長冠,皆祗服。五獄、四瀆、山川、宗廟、社稷諸沾秩祠,皆袀玄長冠,五郊各如方色云。百官不執事,各服常冠袀玄以從。

12輿服下: 冕冠,垂旒,前後邃延,玉藻。孝明皇帝永平二年,初詔有司采周官、禮記、尚書皋陶篇,乘輿服從歐陽氏說,公卿以下從大小夏侯氏說。冕皆廣七寸,長尺二寸,前圓後方,朱綠裏,玄上,前垂四寸,後垂三寸,係白玉珠為十二旒,以其綬采色為組纓。三公諸侯七旒,青玉為珠;卿大夫五旒,黑玉為珠。皆有前無後,各以其綬采色為組纓,旁垂黈纊。郊天地,宗祀,明堂,則冠之。衣裳玉佩備章采,乘輿刺史,公侯九卿以下皆織成,陳留襄邑獻之云。

13輿服下: 長冠,一曰齋冠,高七寸,廣三寸,促漆纚為之,制如板,以竹為裏。初,高祖微時,以竹皮為之,謂之劉氏冠,楚冠制也。民謂之鵲尾冠,非也。祀宗廟諸祀則冠之。皆服袀玄,絳緣領袖為中衣,絳恊収,示其赤心奉神也。五郊,衣幘恊収各如其色。此冠高祖所造,故以為祭服,尊敬之至也。

14輿服下: 委貌冠、皮弁冠同制,長七寸,高四寸,制如覆杯,前高廣,後卑銳,所謂夏之母追,殷之章甫者也。委貌以皁絹為之,皮弁以鹿皮為之。行大射禮於辟雍,公卿諸侯大夫行禮者,冠委貌,衣玄端素裳。執事者冠皮弁,衣緇麻衣,皁領袖,下素裳,所謂皮弁素積者也。

15輿服下: 爵弁,一名冕。廣八寸,長尺二寸,如爵形,前小後大,繒其上似爵頭色,有收持笄,所謂夏收殷冔者也。祠天地五郊明堂,雲翹舞樂人服之。禮曰:“朱干玉鏚,冕而舞大夏。”此之謂也。

16輿服下: 通天冠,高九寸,正豎,頂少邪卻,乃直下為鐵卷梁,前有山,展筩為述,乘輿所常服。服衣,深衣制,有袍,隨五時色。袍者,或曰周公抱成王宴居,故施袍。禮記“孔子衣逢掖之衣”。縫掖其袖,合而縫大之,近今袍者也。今下至賤更小史,皆通制袍,單衣,皁緣領袖中衣,為朝服云。

17輿服下: 遠遊冠,制如通天,有展筩橫之於前,無山述,諸王所服也。

18輿服下: 高山冠,一曰側注。制如通天,不邪卻,直豎,無山述展筩,中外官、謁者、僕射所服。太傅胡廣說曰:“高山冠,蓋齊王冠也。秦滅齊,以其君冠賜近臣謁者服之。”

19輿服下: 進賢冠,古緇布冠也,文儒者之服也。前高七寸,後高三寸,長八寸。公侯三梁,中二千石以下至博士兩梁,自博士以下至小史私學弟子,皆一梁。宗室劉氏亦兩梁冠,示加服也。

20輿服下: 法冠,一曰柱後。高五寸,以纚為展筩,鐵柱卷,執法者服之,侍御史、廷尉正監平也。或謂之獬豸冠。獬豸神羊,能別曲直,楚王嘗獲之,故以為冠。胡廣說曰:“春秋左氏傳有南冠而縶者,則楚冠也。秦滅楚,以其君服賜執法近臣御史服之。”

21輿服下: 武冠,一曰武弁大冠,諸武官冠之。侍中、中常侍加黃金璫,附蟬為文,貂尾為飾,謂之“趙惠文冠”。胡廣說曰:“趙武靈王效胡服,以金璫飾首,前插貂尾,為貴職。秦滅趙,以其君冠賜近臣。”建武時,匈奴內屬,世祖賜南單于衣服,以中常侍惠文冠,中黃門童子佩刀云。

22輿服下: 建華冠,以鐵為柱卷,貫大銅珠九枚,制似縷鹿。記曰:“知天者冠述,知地者履絇。”春秋左傳曰:“鄭子臧好鷸冠。”前圓,以為此則是也。天地、五郊、明堂,育命舞樂人服之。

23輿服下: 方山冠,似進賢,以五采縠為之。祠宗朝,大予、八佾、四時、五行樂人服之,冠衣各如其行方之色而舞焉。

24輿服下: 巧士冠,高七寸,要後相通,直豎。不常服,唯郊天,黃門從官四人冠之,在鹵簿中,次乘輿車前,以備宦者四星云。

25輿服下: 卻非冠,制似長冠,下促。宮殿門吏僕射冠之。負赤幡,青翅燕尾,諸僕射幡皆如之。

26輿服下: 卻敵冠,前高四寸,通長四寸,後高三寸,制似進賢,衛士服之。

27輿服下: 樊噲冠,漢將樊噲造次所冠,以入項羽軍。廣九寸,高七寸,前後出各四寸,制似冕。司馬殿門大難衛士服之。或曰,樊噲常持鐵楯,聞項羽有意殺漢王,噲裂裳以裹楯,冠之入軍門,立漢王旁,視項羽。

28輿服下: 術氏冠,前圓,吳制,差池邐迆四重。趙武靈王好服之。今不施用,官有其圖注。

29輿服下: 諸冠皆有纓蕤,執事及武吏皆縮纓,垂五寸。

30輿服下: 武冠,俗謂之大冠,環纓無蕤,以青系為緄,加雙鶡尾,豎左右,為鶡冠云。五官、左右虎賁、羽林、五中郎將、羽林左右監皆冠鶡冠,紗縠單衣。虎賁將虎文恊,白虎文劍佩刀。虎賁武騎皆鶡冠,虎文單衣。襄邑歲獻織成虎文云。鶡者,勇雉也,其鬥對一死乃止,故趙武靈王以表武士,秦施之焉。

31輿服下: 安帝立皇太子,太子謁高祖廟、世祖廟,門大夫從,冠兩梁進賢;洗馬冠高山。罷廟,侍御史任方奏請非乘從時,皆冠一梁,不宜以為常服。事下有司。尚書陳忠奏:“門大夫職如諫大夫,洗馬職如謁者,故皆服其服,先帝之舊也。方言可寢。”奏可。謁者,古者一名洗馬。

32輿服下: 古者有冠無幘,其戴也,加首有頍,所以安物。故《詩》曰“有頍者弁”,此之謂也。三代之世,法制滋彰,下至戰國,文武並用。秦雄諸侯,乃加其武將首飾為絳袙,以表貴賤,其後稍稍作顏題。漢興,續其顏,卻摞之,施巾連題,卻覆之,今喪幘是其制也。名之曰幘。幘者,賾也,頭首嚴賾也。至孝文乃高顏題,續之為耳,崇其巾為屋,合後施收,上下群臣貴賤皆服之。文者長耳,武者短耳,稱其冠也。尚書幘收,方三寸,名曰納言,示以忠正,顯近職也。迎氣五郊,各如其色,從章服也。皁衣群吏春服青幘,立夏乃止,助微順氣,尊其方也。武吏常赤幘,成其威也。未冠童子幘無屋者,示未成人也。入學小童幘也句卷屋者,示尚幼少,未遠冒也。喪幘卻摞,反本禮也。升數如冠,與冠偕也。期喪起耳有收,素幘亦如之,禮輕重有制,變除從漸,文也。

33輿服下: 古者君臣佩玉,尊卑有度;上有韍,貴賤有殊。佩,所以章德,服之衷也。韍,所以執事,禮之共也。故禮有其度,威儀之制,三代同之。五霸迭興,戰兵不息,佩非戰器,韍非兵旗,於是解去韍佩,留其係璲,以為章表。故《詩》曰“鞙鞙佩璲”,此之謂也。韍佩既廢,秦乃以采組連結於璲,光明章表,轉相結受,故謂之綬。漢承秦制,用而弗改,故加之以雙印佩刀之飾。至孝明皇帝,乃為大佩,衝牙雙瑀璜,皆以白玉。乘輿落以白珠,公卿諸侯以采絲,其視冕旒,為祭服云。

34輿服下: 佩刀,乘輿黃金通身貂錯,半鮫魚鱗,金漆錯,雌黃室,五色罽隱室華。諸侯王黃金錯,環挾半鮫,黑室。公卿百官皆純黑,不半鮫。小黃門雌黃室,中黃門朱室,童子皆虎爪文,虎賁黃室虎文,其將白虎文,皆以白珠鮫為讳口之飾。乘輿者,加翡翠山,紆嬰其側。

35輿服下: 佩雙印,長寸二分,方六分。乘輿、諸侯王、公、列侯以白玉,中二千石以下至四百石皆以黑犀,二百石以至私學弟子皆以象牙。上合絲,乘輿以縢貫白珠,赤罽蕤,諸侯王以下以綔赤絲蕤,縢綔各如其印質。刻書文曰:“正月剛卯既決,靈殳四方,赤青白黃,四色是當。帝令祝融,以教夔龍,庶疫剛癉,莫我敢當。疾日嚴卯,帝令夔化,慎爾周伏,化茲靈殳。既正既直,既觚既方,庶疫剛癉,莫我敢當。”凡六十六字。

36輿服下: 乘輿黃赤綬,四采,黃赤紺縹,淳黃圭,長〈二〉丈九尺九寸,五百首。

37輿服下: 諸侯王赤綬,四采,赤黃縹紺,淳赤圭,長二丈一尺,三百首。

38輿服下: 太皇太后、皇太后,其綬皆與乘輿同,皇后亦如之。

39輿服下: 長公主、天子貴人與諸侯王同綬者,加特也。

40輿服下: 諸國貴人、相國皆綠綬,三采,綠紫紺,淳綠圭,長二丈一尺,二百四十首。

41輿服下: 公、侯、將軍紫綬,二采,紫白,淳紫圭,長丈七尺,百八十首。公主封君服紫綬。

42輿服下: 九卿、中二千石、二千石青綬,三采,青白紅,淳青圭,長丈七尺,百二十首。自青綬以上,縌皆長三尺二寸,與綬同采而首半之。縌者,古佩璲也。佩綬相迎受,故曰縌。紫綬以上,縌綬之閒得施玉環鐍云。

43輿服下: 千石、六百石黑綬,三采,青赤紺,淳青圭,長丈六尺,八十首。四百石、三百石長同。

44輿服下: 四百石、三百石、二百石黃綬,〈一采〉,淳黃圭,一采長丈五尺,六十首。自黑綬以下,縌綬皆長三尺,與綬同采而首半之。

45輿服下: 百石青紺綸,一采,宛轉繆織,長丈二尺。

46輿服下: 凡先合單紡為一系,四系為一扶,五扶為一首,五首成一文,文采淳為一圭。首多者系細,少者系麤,皆廣尺六寸。

47輿服下: 太皇太后、皇太后入廟服,紺上皁下,蠶,青上縹下,皆深衣制,隱領袖緣以絛。翦氂蔮,簪珥。珥,耳璫垂珠也。簪以玳瑁為擿,長一尺,端為華勝,上為鳳皇爵,以翡翠為毛羽,下有白珠,垂黃金鑷。左右一橫簪之,以安蔮結。諸簪珥皆同制,其擿有等級焉。

48輿服下: 皇后謁廟服,紺上皁下,蠶,青上縹下,皆深衣制,隱領袖緣以絛。假結,步搖,簪珥。步搖以黃金為山題,貫白珠為桂枝相繆,一爵九華,熊、虎、赤羆、天鹿、辟邪、南山豐大特六獸,詩所謂“副笄六珈”者。諸爵獸皆以翡翠為毛羽。金題,白珠璫繞,以翡翠為華云。

49輿服下: 貴人助蠶服,純縹上下,深衣制。大手結,墨玳瑁,又加簪珥。長公主見會衣服,加步搖,公主大手結,皆有簪珥,衣服同制。自公主封君以上皆帶綬,以采組為緄帶,各如其綬色。黃金辟邪,首為帶鐍,飾以白珠。

50輿服下: 公、卿、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夫人,紺繒蔮,黃金龍首銜白珠,魚須擿,長一尺,為簪珥。入廟佐祭者皁絹上下,助蠶者縹絹上下,皆深衣制,緣。自二千石夫人以上至皇后,皆以蠶衣為朝服。

51輿服下: 公主、貴人、妃以上,嫁娶得服錦綺羅縠繒,采十二色,重緣袍。特進、列侯以上錦繒,采十二色。六百石以上重練,采九色,禁丹紫紺。三百石以上五色采,青絳黃紅綠。二百石以上四采,青黃紅綠。賈人,緗縹而已。

52輿服下: 公、列侯以下皆單緣耻,制文繡為祭服。自皇后以下,皆不得服諸古麗圭襂閨緣加上之服。建武、永平禁絕之,建初、永元又復中重,於是世莫能有制其裁者,乃遂絕矣。

53輿服下: 凡冠衣諸服,旒冕、長冠、委貌、皮弁、爵弁、建華、方山、巧士,衣裳文繡,赤舄,服絇履,大佩,皆為祭服,其餘悉為常用朝服。唯長冠,諸王國謁者以為常朝服云。宗廟以下,祠祀皆冠長冠,皁繒袍單衣,絳緣領袖中衣,絳恊収,五郊各從其色焉。

54輿服下: 贊曰:車輅各庸,旌旂異局。冠服致美,佩紛璽玉。敬敬報情,尊尊下欲。孰夸華文,匪豪麗縟。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