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60|回覆: 0

[暦法數理] 『九宮八風』模型解讀

[複製連結]
張登本 發表於 2018-1-3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北斗七星是『九宮八風』思維模型建構的天文學基礎。

•『九宮八風』模型嚴格規定了八方空間,同時對四時八節時間意涵的規定也是嚴格的、永恆的,這是古人觀察天象變化長期積累的寶貴經驗,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四時八節絕對不會改變。

•北斗曆法是將一個太陽回歸年(366日)分為八個時段,用以度量一年四時八節的曆法定製,是【黃帝內經】構建生命科學知識體系時所應用的曆法之一,用以預測一年不同時段的氣候、物候,以及可能發生的疫情和疫病。

『九宮八風』(【靈樞·九宮八風】)是【黃帝內經】以天文曆法知識為背景建構的時空物三位一體思維模型,必須要用多維度的思維視角才能全面理解其中的內涵與意義。

北斗七星是建構基礎

北斗七星是『九宮八風』思維模型建構的天文學基礎。『太一』(又作『太乙』)之解有二:一指形而上的『道』,如『道也者,至精也,不可為形,不可為名,強為之,謂之太一』(【呂氏春秋·仲夏紀】),指出『太一』即是道,指可以決定四時八節變化的『道』;二指北斗七星。古代天文學中將北辰(北極星)稱為『太一』,但北辰相對於眾星辰而言,其位置是相對不變的,永恆於北天極,但據『太一游宮』,及與『中央者太一之位』(【鶡冠子·泰鴻】),尤其是【靈樞經·九宮八風】篇中之『太一』,應當指北斗七星。正因為斗綱在一年不同時段的指向,結合氣象、物象變化而確立了四時八節,即所謂『斗柄東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鶡冠子·環流】)之說,所以【淮南子·天文訓】基於北斗星斗柄旋轉移行約十五日(度)為一節氣,每四十五、四十六日為一季,自此厘定、命名了二十四節氣,故司馬遷有『斗杓所指,以建時節』『斗為帝車,運於中央,臨制四鄉。分陰陽,建四時,均五行,移節度,定諸紀,皆繫於斗』(【史記·天官書】)的研究結論。所以說基於北斗天文背景建立了『九宮八風』模型,這是解讀該模型時必須遵循的思維視角。

『九宮八風』模型表達了北斗曆法

雖然在曆法史中未曾出現北斗曆法之名,但依據曆法定義,這種基於斗綱指向度量日月星辰循行,度量一晝夜不同時辰的方法就屬於曆法範疇,當代學者劉明武稱其為北斗曆法(【換個方法讀<內經><靈樞>導讀】),一年分為八個時間段是其最顯著的特徵。李守力也認為,『中國古代曾經廣泛流行北斗歷,只是沒有直接使用這個名字而已』。並且引用【鶡冠子·環流】的原文,認為這就是古人判斷四時的依據,古人應用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進行夜間計時,因為斗柄每旋轉30度即為1個時辰。因此李守力認為,『北斗曆法是最早的科學』(【周易詮釋】)。北斗曆法最顯著的特點之一是將一個太陽回歸年(366日)分為8個時段(即八節)。各個時間階段的劃分在【靈樞·九宮八風】篇有明確表述。具體言之:『太一常以冬至之日,居葉蟄之宮四十六日(冬至,一,葉蟄,北方,坎)第一季;明日居天留四十六日(立春,八,天留,東北方,艮)第二季;明日居倉門四十六日(春分,三,倉門,東方,震)第三季;明日居陰洛四十五日(立夏,四,陰洛,東南方,巽)第四季;明日居上天宮四十六日(夏至,九,上天,南方,離)第五季;明日居玄委四十六日(立秋,二,玄委,西南方,坤)第六季;明日居倉果四十六日(秋分,七,倉果,西方,兌)第七季;明日居新洛四十五日(立冬,六,新洛,西北方,干)第八季。明日復居葉蟄之宮,曰冬至矣。(招搖,五,中央)。』

中國古代最初是用土圭測日影定節氣,最初只有夏至、冬至,隨後逐漸增加了春分、秋分及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八個節氣,自從【淮南子·天文訓】中以北斗星斗柄的方位定節氣以來,始有了完整的二十四節氣記載。當斗綱在周天每移動15度(大約15天)就是一個節氣,所以斗綱移徙周天360度就歷經二十四個節氣,若按北斗曆法將一年分為八個時段,那麼每個時段間隔45度,故【內經】有此應用,如『是故冬至四十五日,陽氣微上,陰氣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陰氣微上,陽氣微下』(【素問·脈要精微論】)中的『四十五日』,就是斗綱在周天每移動了45度(即三個節氣)。顯然,這段原文就是北斗曆法的具體應用。本篇有『二分』『二至』『四立』八個節氣的記載,但凡涉及二十四節氣的內容,均是北斗星確定時空區位的具體應用。可見,【靈樞·九宮八風】關於北斗曆法知識的應用決非空穴來風,而是本之有據的。

北斗曆法是將一個太陽回歸年(366日)分為八個時段,用以度量一年四時八節的曆法定製,是【黃帝內經】構建生命科學知識體系時所應用的曆法之一,用以預測一年不同時段的氣候、物候,以及可能發生的疫情和疫病,並以此為背景創立了諸如八正、八極、八風、八動、八溪、八節、八虛、八髎、八紀、八達等與醫學知識相關的專用術語,足見該曆法在中醫藥理論建構中的作用及其意義。這也是解讀『九宮八風』模型時不可忽視的思維視角。

嚴格的空間區位

『九宮八風』模型規定的八方(四正、四維)空間內涵是嚴格規定、永恆不變的,這是古人在觀察天象變化長期積累的寶貴經驗,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八方區位是不會改變的。

『九宮八風』模型有嚴格的天空區間規定。在天空有『九宮』區位,是古代中國天文學家將天宮以井字劃分九個空間區位,便於晚間從地上觀天的七曜與星宿移動,可知方向及季節等資訊。有此九宮空間區位,一是對北斗七星晝夜、一年不同時段運行軌跡予以度量;二是規定了北極星(北辰)、二十八宿所在方位;三是對五星、日月在不同季節循行軌跡予以標記。

『九宮八風』模型也由此嚴格的規定了地面區間(即『九野』)。地面有九野的規定與天空之『九宮』對應,天空有斗柄旋轉指向一定方位,地面則以觀測者所在之處為『中央』,地之各分野對應着天空各『宮』,不同空間區位之相關天象於地面也有相應的氣象、物象。

嚴格的時間節點

『九宮八風』模型規定的四時八節時間也是嚴格的、永恆的,這是古人在觀察天象變化長期積累的寶貴經驗,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四時八節(包括時段長度、時段交接點)是不會有改變的(當然有細小的歲差)。這一思維模型是基於北斗星斗柄指向而確定四時八節的。

節令變化有永恆而嚴格的起止點,冬至日既是節令變化之起點,也是八節、二十四節氣之起始點,太陽回歸循行自此為起點,故有『冬至一陽生』之說。北斗曆法一年一循環,是以北斗星的斗柄循環一周確定的。當北斗星的斗柄指向北天極(北極星)時,既是上一年的結束(時間節點為冬至),也是新一年的開始,當斗柄在此指向北天極時就是北斗歷的一年。所以,北斗曆法的歲首是冬至日,也是全年中午日影最長的一天。中國古代是依據4條標準確定冬至的:①全年中午日影最長的一天;②日出東南方位(四,陰洛,東南方,巽);③二十八宿中的昴宿黃昏時出現在正南方;④北斗星的斗柄指向子午線的子方位。識讀其他節氣內涵時也應當遵照這四點予以思考。

淮南子·天文訓】有明確計量,『日行一度,十五日為一節,以生二十四時之變。斗指子則冬至……加十五日指癸則小寒……加十五日指丑是大寒……故曰距日冬至四十六日而立春,陽氣凍解……加十五日指寅則雨水……加十五日指甲則雷驚蟄……加十五日指卯中繩,故曰春分則雷行……加十五日指乙則清明風至……加十五日指辰則穀雨……加十五日指……春分盡,故曰有四十六日而立夏,大風濟……加十五日指已則小滿……加十五日指丙則芒種……加十五日指午則陽氣極,故曰有四十六日而夏至……加十五日指丁則小暑……加十五日指未則大暑……加十五日指背陽之維則夏分盡,故曰有四十六日而立秋,涼風至……加十五日指申則處暑……加十五日指庚則白露降……加十五日指西中繩,故曰秋分雷戒,蟄蟲北鄉……加十五日指辛則寒露……加十五日指戌則霜降……加十五日指蹄通之維則秋分盡,故曰有四十六日而立冬,草木畢死……加十五日指亥則小雪……加十五日指壬則大雪……加十五日指子,故曰陽生於子,陰生於午。陽生於子,故十一月日冬至,鵲始加巢,人氣鍾首。陰生於午, 故五月為小刑,薺麥亭歷(即「葶藶」)枯,冬生草木必死』。可見,【靈樞·九宮八風】關於北斗曆法知識的應用決非空穴來風,而是本之有據的。北斗曆法是將一個太陽回歸年(366日)分為八個時段,用以度量一年四時八節的曆法定製。

『九宮八風』是洛書數理模型的具體表達

『九宮八風』模型用1~9的數字替代了洛書中的陰陽符號。

洛書是史前人們用符號的方式表達他們對天文、曆法,乃至天地萬物變化規律的把握,是他們為了認知物質世界所建構的模型和方法,也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發生的根。其中所應用的陰陽符號是黑圈和白圈。太陽光不能照耀的用黑圈『●』(空心)表示,太陽光能直接照耀的用白圈『○』(實心)表示。這是現今已知最早的陰陽符號。黑白圈數目的多少則表示不同時間、不同空間太陽照射時間的長短、所給予萬物的熱量的多少;黑白圈排列的次第則客觀的反映了一個太陽回歸年在不同時間、不同空間之白晝、黑夜時間的長短、氣候的寒熱變化等次序和周而復始的節律,而這些知識屬於天文曆法範疇。

洛書表達的五行之理

洛書及其背景下發生的十月曆,表達五季五方氣候的運行規律——五行。奇數為陽,自冬(水,1)→春(木,3)→夏(火,9)→長夏(土,5)→秋(金,7)→冬(水,1)。

其運行過程是1→3→9→(5)→7→1,就用奇數數值的大小客觀地表達了一年五季(冬→春→夏→長夏→秋)陽熱之氣的多少、氣溫的高低,乃至在此作用下萬物生→長→化→收→藏的周期變化規律。

洛書表達重土思想

在洛書中,都將土置於處於中央樞機,可見『重土』理念由來已久,西漢沿襲之,董仲舒更是極力倡導,認為『土者火之子也,五行莫貴於土……土者,五行最貴者也』(【五行對】)。將『土』(五)置於中心樞機地位,正是『太一游宮』中的『帝車』就居於中央『招搖』宮。【內經】繼承了『重土』思想並用於解決醫學中的實際問題,故而有了脾胃居於中焦,是人體氣機升降之樞紐觀點發生的文化背景。

洛書表達陰陽之理

洛書的數字結構,是在太陽為天文背景下建立的以時間、空間、序列、節律、周期為基本要素的模型,深刻地影響着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影響着【內經】理論的建構。

奇數表達一年不同季節的陽氣消長規律。奇數為陽,自冬→春→夏→長夏→秋→ 冬,其運行過程是1→3→9→7→1;用奇數數值的大小客觀地表達了一年之中,自然界的陽(熱)氣由漸盛(上半年1→3→9)到漸衰(下半年9→7→1)的消長過程。五居中央而自旋。

偶數表達一年不同季節的陰氣消長規律。四個偶數為陰,其佈陣表達了一年陰(寒)氣自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由盛而衰(上半年8→4→2),再由衰而漸盛(下半年2→6→8)的消長過程。

黑圈●(空心圈)白圈○(實心圈)數目的多少,表示不同時間、不同空間太陽照射時間的長短、所給予萬物的熱量的多少,黑白圈排列的次第則客觀的反映了一個太陽回歸年周期不同時間、不同空間白晝、黑夜時間的長短、氣候的寒熱變化等次序和周而復始的節律,而這些知識屬於天文曆法範疇。是古人通過『立竿見影』的方法,發現並測量出一年之中的陰陽消長變化規律的,是可複製、可計量、可實證的。尤其是洛書、數之佈陣,表達了相應的空間方位、時間階段、過程次第、節律、周期,以及與這些時空區位的陰陽消長狀態和與此有關事物的五行屬性。所以張鈺哲認為,能以洛書背景下發生的『十月太陽曆為基礎,研究陰陽五行、十二獸紀日和八卦的起源問題』(劉堯漢,盧央,【文明中國的彝族十月曆·序】)之緣由。(張登本 陝西中醫藥大學)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