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184|回覆: 0

[訓詁學] 【每日一字】上·一上一上又一上

[複製連結]


a1a9b1d92b9a3bb881105a2358cac34d.jpg
0c8a6152c5268eea2216a01b0bcf3578.png

  道教中常常在最高最尊之神的名前冠以『太上』二字,以示尊崇,比如太上老君。這是因為太上也就是最高,於人而言就是修養最高的人、聖人。古人有言太上忘情,聖人忘情,但不是無情,只是忘情而至公,或者說有情到了極致,不為情牽,不為情滯,不容易為情緒左右。

c553baf2a3c7b32dce85a4ec4a002605.png


  上的本義其實就是與下相對的方位、上面,故引申即可指高處。甲骨文中的上,由兩橫畫組成,與『二』相似,不過兩畫長短不一,短橫畫在長橫畫的上面,表示其在上,高於下。在甲骨卜辭中,上主要用作上帝或者先王,因為在商人眼中,上帝主宰着自然萬物,也可以賜福降禍,日月星辰隨其而動,山河湖海聽其而行,而先王可以保佑後人、護佑後人安康興旺,所以他們將其稱為『上』。

2b52534425de4b9db24a94f7a0a71e94.png


  金文的上與甲骨文區別不甚大,春秋戰國之時,形體較多,大多數寫法是在兩橫的基礎上添加了一豎,這種寫法為隸書所本;或者一豎一橫,省去了短橫,【說文解字】中就將這種寫法作為古文,言:『丄,高也。此古文上,指事也。凡丄之屬皆從丄。上,篆文丄。』

c9dcae324a6c8e2911b5685616bac7c4.png


  上用作動詞,可以表示登、上升、向上之意。唐代的鸛雀樓,前瞻中條山,下瞰大河,王之渙登鸛雀樓,留下不朽名作: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裏目,更上一層樓。這是茫茫大地萬裏河山,這是黃河咆哮滾滾而來,而人呢,是窮目力之所及,見山河之遼闊,此處已盡目力所窮,那麼還得再上一層樓,才能見更多風景、望到更遠的地方。厚積才能薄發,登高方可望遠,王之渙這首詩看起來只是說登樓所見,卻非常耐人尋味,登高所見若尚且不夠,那還需登樓,對於人生世事而言亦是,向上進取是沒有止境的。有時候『高樓望所思,目極情未畢』,便於枕上見千裏,窗中窺萬室,身在此而意游八方,總是在摸索着向上去看更美的風光。

a386442bab9b8e3de999b7fc976dec48.png


  唐伯虎有一首詩,直接寫出『更上一層樓』之後的所見。這首詩是唐伯虎假扮成乞丐,為『騙』酒喝而作,詩這樣寫:


一上一上又一上,

一上直到高山上。

舉頭紅日白雲低,

四海五湖皆一望。


  這首詩可謂經典,前兩句平淡得沒有詩味,只是說了登山登高的過程,是一上一上又一上,可是後兩句卻境界全出,雄壯而令人振奮。平淡到雄壯只有一線之隔,或許就差那一『上』,而登高『直上』之後原來能見到如此壯麗美景、如此遼闊境界,也不枉自己的『一上一上又一上』、不斷向上了。

bd1e8b841ba65bac0ed9ca9c13826fde.png


  當然,古人的『上』,不僅僅是登高望遠,枕上一夢黃粱熟,江上司馬青衫濕,塞上吹胡笳,馬上送明君……於各處、於各方、於很多很多之上,不同的人發生着不同的故事。但登高之後的所見,總是更容易打動人。

f61401e6057ff756aa0a4e9220d05f98.png


  人生其實也是這樣。大多數時候平凡地過着日子,就好比一上一上又一上地登樓、爬山,或許路有些坎坷,或許人感到疲憊,或許風景總是沒有變化,或許遇見和離別總是匆匆。然而平淡之後會迸發精彩,旅途的困頓反而襯托出得到的珍貴,經歷之後方才有『舉頭紅日白雲低,四海五湖皆一望』的壯觀與豪邁。

86389a1375992c091b54be546df63519.png


  一上一上又一上,願你,向上生長。(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 施希茜)

0a70c584ee5ac65e1b86fd6a52a97628.png
ea15520f11ff5910d939d0e3d0da1b00.png
82ebc738044f94ef4e082959086f8bc2.png
b6137d8dcc8ba761c4fc6d8acc2e2453.png
347a375e5fc32c26870e0adb70ecb957.png
51465d5a10626a908f23d40e72b84550.png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