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837|回復: 0

[汉风汉茗] 乌龙茶之十八般武艺

[複製鏈接]
汉风汉茗 發表於 2018-1-12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品饮乌龙茶,茶叶选用铁观音,茶具是精致的瓷质、陶制小壶等,冲泡选用泉水。


品啜铁观音的韵味,有一种特殊的感受,当你呷上一口含在嘴里,慢慢送入喉中,顿时会觉得满口生津,齿颊流香,六根开窍清风生,飘飘欲仙最怡人。



36761fe975784bb196afb0b08499b7ff.jpg

展示茶具


茶匙、茶斗、茶夹、茶通是竹器工艺制成的,安溪盛产竹子,这是民间传贯用的茶具。茶匙、茶斗是装茶用,茶夹是夹杯洗杯用的。


炉、壶、瓯杯以及托盘,号称『茶房四宝』,这主要是遵循本地传统加工而成。安溪茶乡有悠久历史的古窟址,在五代十国就有陶器工艺,宋朝中期就有瓷器工艺。这不仅泡茶专用,而且有较高的收藏欣赏价值。而用白瓷盖瓯泡茶,对于放茶叶、闻香气、冲开水、倒茶渣等都很方便。



bee800ca3dd4e35b4d67515da6b2e960.jpg

烹煮泉水


沏茶择水最为关健,水质不好,会直接影响茶的色、香、味、只有好水好茶味才美。冲泡安溪铁观音,烹煮的水温需达到 100 摄氏度,这样最能体现铁观音独特的香韵。



f5d0018af79402e11c4266d99e1e3959.jpg

白鹤沐浴


白鹤沐浴也称为『沭霖瓯杯』或『热壶烫杯』。先洗盖瓯,再洗茶杯,这不但是保持瓯杯有一定的温度,以讲究卫生,起到消毒作用。



25cf98fde61f08f033785aa43b67d805.jpg

观音入宫


右手拿起茶斗把茶叶装入,左手拿起茶匙把名茶铁观音装入瓯杯,美其名曰:『观音入宫』。



db2de07ff7abe98c331ad48a8bb1ddb1.jpg

悬壶高冲


提起水壶,对准瓯杯,先低后高冲入,使茶叶随着水流旋转而充分舒展。



fdeff73f81c6583e2c3de679e1cb39c4.jpg

春风拂面


左手提起工瓯盖,轻轻地在瓯面上绕一圈把浮在瓯面上的泡沫刮起,然后右手提起水壶把瓯盖冲净,这叫 『 春风拂面 』。



4d534c8d9231bb3c48c699e6a6e25a16.jpg

瓯面酝香


中国茶叶有六大类,其中红茶全发酵,绿茶不发酵,乌龙茶是半发酵。铁观音是乌龙茶中的极品。其生长环境得天独厚,采制技艺十分精湛,素有『绿叶红镶边,七泡有余香』之美称,具有防癌、美容、抗衰老、降血脂等特殊功效。茶叶下瓯冲泡,须等待一至两分钟,这样才能充分地释放出独特的香和韵。冲泡时间太短,色香味显示不出来,太久会『熟汤失味』。



ad4a9dd62b9e394e6dff6d08d387faa8.jpg

三龙护鼎


斟茶时,把右手的拇指、中指夹住瓯杯的边沿,食指按在瓯盖的顶端,提起盖瓯,把茶水倒出,三个指称为三条龙,盖瓯称为鼎,这叫『三龙护鼎』。



85b505d92d0dbc3d1666416d6d29900d.jpg

行云流水


提起盖瓯,沿托盘上边绕一圈,把瓯底的水刮掉,这样可防止瓯外的水滴入杯中。



9658e34a2f8d2972dd9133e93b8544ac.jpg

观音出海


『观音出海』民间称它为『关公巡城』,就是把茶水依次巡回均匀地斟入各茶杯里,斟茶时应低行。



9fc023e59308d57ca3a573ac23a7c4c8.jpg

点水流香


『点水流香』在民间称为『韩信点兵』,就是斟葮斟到最后瓯底最浓部分,要均匀地一点一点滴到各茶杯里,达到浓淡均匀,香醇一致。



24e2c587fd649025300a8634f4fdd1d8.jpg

敬奉香茗


茶艺小姐双手端起茶盘彬彬有礼地向各位嘉宾、朋友敬奉香茗。



1e59049a456bfcfd617b423d9a6763d8.jpg

鉴赏汤色


品饮铁观音,首先要观其色,就是观赏茶汤的颜色,名优铁观音的汤色:清澈、金黄、明亮,让人赏心悦目。



cba1429497dcc4f4ab48d8495c736fd4.jpg

细闻幽香


这就是闻其香,闻闻铁观音的香气,那天然馥郁的兰花香、桂花香,清气四溢,让您心旷神怡。



dc0e3036da7a107c5038296e77617dd1.jpg

品啜甘霖


这叫品其味,品啜铁观音的韵味,有一种特殊的感受,当你呷上一口含在嘴里,慢慢送入喉中,顿时会觉得满口生津,齿颊流香,六根开窍清风生,飘飘欲仙最怡人。


烹来勺水浅杯斟

不尽余香舌本寻

七碗漫夸能畅饮

可曾品过铁观音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