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615|回覆: 0

[訓詁學] 【每日一字】根·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

[複製鏈接]
4b0757b4169f42f0034f7e385ed9f23a.jpg
32ec7bc1a27b1d4eff350ba09d57493e.png
60d648f2d7a76c3cc3c5e4495b53fb23.gif
5fd0bf5e57b7d12f53e8b3cf8a64e694.jpg

  佛教之中有五根,包括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這五根談及了信仰、勤奮、憶念、定力、思維等,其實就是指五種能生一切善法的根本法。為什麼稱之為根,因為草木之根,有着生長的能力,根扎得越深,就越能枝葉繁茂。對於修行之人來說,善念容易萌發,但如果沒有生根,就難以持久,『今修五法,使善根生,故以根為名也。』

0774cda52435938bc9dc22d5419ae573.jpg

  這種意義的引申,來源於根的本義。根,從木從艮,本義是指樹根。【說文解字】言:『根,木株也。』株即木根,入土的為根,在土上露出的部分為株,守株待兔,待的就是撞在樹木露出地面的樹根上的兔子。樹根對於樹木而言,是極其重要的存在,根深則葉茂,樹根扎得深,樹葉就長得茂盛,【淮南子】中就說『根本不美,枝葉茂者,未之聞也。』

d8b56522bafc050c77c3c759352c8064.jpg

  樹木之根,有堅固不動之意,也有不斷生長之意,由此,根引申為事物的最下部,抽象即指事物的本源、根由、根基、依據。很多與根有關的詞彙,也就有了更深層次的內涵,比如根深葉茂用來比喻事物根基雄厚就能興旺發達,根深蒂固就用來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動搖。事實上,對於『根』,中華民族本就有一種來自歷史深處的重視。做什麼學問,都講師承,有什麼觀點,都論考據,不師出無門,不游談無根。面對現實的問題,既有對現實的考量,也會從傳統文化里找尋借鑑。

df1bc6e6acafd335bfe4d86eb06cc57c.png

  就好比源頭是流水保持長流長清的原因一樣,根是樹木之本,是樹木生長、茂盛的來源。樹木也好,花草也好,一旦根壞了,那再茁壯、再嬌艷,也終究會枯萎。所以無根之木就如同無源之水,因為沒有根基、沒有源頭,無所依傍,無法長久,也容易失卻初心。

d32ad5936b37069ab5baf12c2c62bbe5.jpg

  樹木如此,人事也是這樣。無論做什麼事情,抓住了根本,才能解決問題,扎牢了根基,才能向上發展。宋代的陸九淵在【與曾宅之書】中,曾寫道:『今終日營營,如無根之木,無源之水,有採摘汲引之勞,而盈涸榮枯無常。』針對友人所說的『盪而無歸』之言,發表不同見解,在他看來,終日依靠別人的言論,而自己沒有什麼見解和定論,這才是無所歸,就如同無根之木、無源之水,即使忙忙碌碌地做着,可所得無常,無法長久。如果能回歸到自己的本心,依照本心行事,聽從本心指揮,有所堅持、能夠堅持,那麼也就無愧了。

dee9cc0cfd825806b9c7442fa6b51fa3.jpg

  人事如此,人生更是如此。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就好像樹木要紮根泥土,人也要紮根一方土地,如果沒有根柢亦沒有着落,那和隨風飄蕩的塵土又有何不同。余光中曾有一句話,說得動人而又纏綿:『燒我成灰,我的漢魂唐魄仍然縈繞着那一片厚土。』可哪裡僅僅是漢魂唐魄啊,還有那五千多年綿延不斷的沉甸甸的歷史,還有那沉積在遺址、文物、傳說之中的文明,從遠古一直綿延到如今。而我們中華民族的根,就在這五千多年的歷史文明里,就在這傳承已久的中華文化里,就流淌在我們每個中華兒女的血液里。

7b09a13290ca79c45493a2f1123dd012.jpg

  歷史中有文化的根,文化中有民族的根。無論是文字還是器物,無論是技藝還是制度,這些承載着中華文明的事物,背後都有歷史的記憶和文化的印記,都是中華民族的根脈所在,根系所在。我們紮根其中,汲取營養,獲得前進的精神力量和知識源泉,尋求民族振興的家國情懷,不斷向上生長。(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 施希茜)

b661be939f4633d121a18c87bc38df5e.gif
http://mmbiz.qpic.cn/mmbiz_gif/5 ... Uic6bw/0?wx_fmt=gif);background-size: 100.7329%;background-attachment: scroll;line-height: 1.6;box-sizing: border-box;background-position: 0% 0%;background-repeat: no-repeat repeat;">
aa5a72e95c7e4c76a72639f8d39f5f35.jpg
63a177a6fda38aa7fa7fdc63bae93c2f.png
9679d7eda877e66f031ee25c779b3590.jpg
55f53f7d2c5b55a345266aee7d38852a.jpg
b110b751d5b7d1f90258a366973c15eb.jpg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