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43|回覆: 0

[何新西方偽史考] 何新希臘偽史·歷史上的兩個希臘

[複製連結]
何新 發表於 2017-12-14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何新希臘偽史:

歷史上的兩個希臘

(2013年9月4日刊於何新網易博客)

cb18a6d6ab6abbe334e0abdcc6ebd550.jpg

【歷史上有兩個希臘】

  歷史上有兩個希臘:一個是人們所熟知的那個希臘半島的雅典小希臘,真名叫『格裏斯Greece』的希臘,這是一個假的希臘。

  另一個是東方亞洲的希臘,位於地中海東岸的希臘——亞洲(小亞細亞)希臘,大希臘,真正的希臘。後一個希臘文明悠久,群星燦爛,卻是一個中國人基本不熟悉的希臘。中國人幾乎不知道,他們所耳熟能詳的那些希臘賢哲什麼荷馬,什麼泰勒斯、歐幾裏得、希羅多德、畢達哥拉斯,都屬於這個亞洲希臘。中國精英言必稱希臘,卻不知道他們了解的多數希臘文明成就,並不屬於他們熟知的西方那個偽希臘,而是屬於那個他們不了解的東方希臘。

  雅典那個小希臘,歷史上不叫希臘,現在國名也不叫希臘,而叫格裏斯,英文Greece。

  格裏斯希臘是指現在居住在愛琴海西岸的希臘半島、希臘國的人。他們被稱為『希臘』是一種冒名頂替。直到19世紀以前,這個格裏斯希臘從未形成為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不是獨立的民族,也不具有獨立的文化。

  希臘這個名稱來自Hellas——希臘斯,語源來自Hellen——赫倫。東方古希臘人使用的古希臘語言是Hellenistic——赫倫尼斯語言。

  但是,Hellas並不是一個血族、民族或國族之名,歷史上的希臘斯人與現在居住在希臘半島上的格裏斯Greece人,基本無關。正如現在的土耳其(突厥)人(來自中亞)與土耳其半島的古代原住民(已經滅絕),並無關係。

  所謂希臘斯Hellas,是指一個現已不存在的語種和人群,即講Hellenistic——赫倫尼斯語言的東方亞洲希臘人。Hellenistic——赫倫尼斯語言,上古曾經流行在地中海東岸的小亞細亞(今土耳其地域)和敘利亞、黎巴嫩等地域,現已消失。講這種語種的人,古代被稱為希臘斯人。所以真正的希臘人是小亞細亞——亞洲人,而不是現在的格裏斯Greece半島的希臘——格裏斯Greece的人(主要是來自巴爾幹半島北部的日耳曼—斯拉夫人)。

  為了掩飾將東方亞洲文明對歐洲古代荒涼落後幾乎無文明的希臘半島的這種偽造和移植,西方學界的手法就是無中生有地捏造出一個歷史上從未存在過的史前『大希臘殖民帝國』。這個帝國沒有任何準確可信的歷史記述和考古證明,支持它的根據是所謂的荷馬史詩。現在文本的荷馬史詩是14世紀前後才在意大利出現的,一直沒有發現原始文本。

  實際上,西方學界也承認:荷馬的真實身份不可知。荷馬其人是否真實存在也不可知。但是,如果荷馬存在,他也是亞洲人,而不是格裏斯希臘(希臘半島)人。因為荷馬詩篇的語言是小亞細亞語言。沒有可信證據表明荷馬到過希臘半島。

  作為一部來源不明、作者不明、傳說內容不可信的文本,荷馬史詩根本不具備作為可信史料的基本條件。但是目前西方建構的希臘古代史,主要都是根據荷馬史詩。

  那麼有趣的是,出自亞洲小亞細亞的這樣一部作者不明確,又已經找不到原初母本的東方史詩,何以竟然能夠在幾個世紀以來一直成為西方人談論的所謂『大希臘殖民地』歷史的基礎?

  總之,附會在格裏斯希臘(希臘半島)頭上的什麼荷馬史詩、什麼希臘神話體系、什麼哲學與科技,都是源自小亞細亞和敘利亞地區的古老文明元素。屬於君士坦丁堡的東羅馬帝國所承繼的東方古代文化遺產。

  這一筆文化遺產,是在威尼斯共濟會商人領導的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時,通過對君士坦丁堡的攻佔和一場浩大劫掠後,被搶劫者——聖殿十字軍騎士們搬到意大利和法蘭西。聖殿十字軍騎士因之成為了當時歐洲最富有的集團。

  後來意大利和法蘭西發生的所謂的『文藝復興』,就是依賴亡國後流散到意大利和法蘭西的東方學者們,對這些東方藝術和文化的闡釋。而西方學界則趁機也劫掠了失去主人的小亞細亞和東羅馬繼承的古文明,把它硬性移植到雅典——格裏斯的偽希臘頭上。

  關於雅典希臘的一些神話和史前傳說,包括什麼特洛伊戰爭和奧林匹克運動會等等,都是文藝復興以後西方學界以移花接木的手法,杜撰、造做、移栽的偽史。

  近代西方學術之所以要對雅典希臘進行這種文化移植,目的一是掩蓋世界文明的東方來源,二是為自身缺乏古文明傳統的古歐羅巴人、北歐白種人——日耳曼蠻族、高盧蠻族、盎格魯·撒克遜蠻族,建基一個與歐洲人有關的古老文明的基因。

  這就是格裏斯希臘偽史和偽文明之由來的大體脈絡。

(摘錄何新【希臘偽史續考】)

謝謝閱讀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