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26|回覆: 0

[詩詞賞析] 何新論古詩詞(22)·問世間情是何物?

[複製鏈接]
何新 發表於 2017-12-12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何新論古詩詞(22):

問世間情是何物?

(2017-03-22)

56248e622c68d19723a54110836b18b7.jpg

【題解】

  此詞是金代詩人元好問的名作。金章宗泰和五年(公元1205年),時年16歲的青年元好問,在赴并州應試途中,聽一位捕雁獵人說,一對比翼雙飛的大雁,一隻被獵人網捕殺死後,另一隻大雁也從天上撞下來,自殘而死。

  詩人被這種生死至情所感動,便買下這一對死去的大雁,把它們合葬在汾水旁,建了一個小小的墳墓,名曰『雁丘』。並寫【雁丘】辭一闋。

元好問:摸魚兒·雁丘詞

  【原序】 泰和五年乙丑(1205)歲,赴試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日獲一雁,殺之矣。其脫網者悲鳴不能去,竟自投於地而死』。

  予因買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而識,號曰雁丘。 時同行者多為賦詩,予亦有【雁丘詞】。舊所作無宮商,今改定之。

  【原詞】

  問世間,情為何物?

  直教生死相許。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歡樂趣,離別苦,

  就中更有痴兒女。

  君應有語——

  渺萬裡層雲,

  千山暮雪,

  隻影向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

  荒煙依舊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

  山鬼暗啼風雨。

  天也妒,

  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

  千秋萬古,

  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

  來訪雁丘處。

【老何解譯】

  問這世界,所謂愛情究竟是什麼東西——

  竟能讓人為之不顧生死!

  這雙雁曾飛遍天南地北,

  老翅膀歷經幾多風雨?

  ——相聚的歡樂,

  離別的悲苦,

  迷誤多少呆兒痴女?

  君子你也許想說——

  那遙遠渺茫的萬里雲天

  夜晚風雪昏暗的千重群山,

  形單影隻,

  又能向何處去?

  這汾水橫舟的舊路

  已不聞當年的簫笛鼓樂

  只留下荒煙迷茫的平野!

  招魂的楚歌悲嗟,

  宛如山鬼在風雨中悲鳴

  蒼天怕也嫉妒,

  不信你會如同那些尋常鶯燕化為泥土

  千秋萬歲後

  仍會引來無數多情人

  酹酒狂歌,

  憑弔這雙大雁的殉情之處。

【古今情詩之冠!】

  乙丑歲:金章宗泰和五年(公元1205年),時元好問僅16歲。歌中多悲苦之詞,因為這時的金朝已經進入一個動盪的時代。

  并州:山西太原。

  雁丘:據嘉慶【大清一統志】:雁丘在陽曲縣西汾水旁。金元好問赴府試,累土為丘,作【雁丘詞】。

  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典出【漢武帝故事】:『上幸河東,欣言中流,與群臣飲宴。顧視帝京,乃自作【秋風辭】曰:泛樓船兮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簫鼓吹,發棹歌,極歡樂兮哀情多。』

  楚些:即楚歌。些古音及晉陝古方言與歌音通。

  平楚:古成語,即平川之轉語,猶平野。南齊謝朓 【宣城郡內登望】詩:『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蒼然。唐李商隱【訪隱】詩:『月從平楚轉,泉自上方來。』宋文天祥【汶陽道中】詩:『平楚渺四極,雪風迷遠天。』

  明楊慎【升庵詩話·平林】:『楚,叢木也;登高望遠,見木杪如平地,故云平楚。』清馮桂芬【勸樹桑議】:『西北諸省千百里,彌望平楚,莫不宜桑。』魯迅 【阻郁達夫移家杭州】詩:平楚日和憎健翮,小山香滿蔽高岑。』

  平楚語轉平川,即平順,廣闊平坦之地。【古文苑·揚雄<幽州牧箴>】:『蕩蕩平川,惟 冀 之別。』 章樵 註:『地勢平,則川陸皆平。』 唐 杜甫 【秋日夔府詠懷一百韻】:『有時驚疊嶂,何處覓平川?』 宋 蘇軾 【上皇帝書】:『臣觀其地,三面被山,獨其西平川數百里。』 與平楚同意。

【元好問簡介】

  元好問(1190-1257),字裕之,號遺山,山西秀容(今山西忻州)人,世稱遺山先生。金、元之際文學家、詩人。

  元好問自稱是唐朝詩人元結的後裔,祖父元滋喜曾是金朝的銅山令。

  元好問生於金章宗明昌元年七月初八日(1190年8月10日)。出生後過繼給叔父元格。四歲隨從母張氏學習。五歲時跟隨叔父住掖縣(今山東)。元好問七歲能詩,被稱為神童。

  泰和五年(1205年),元好問十六歲時往并州赴試,途中遇到一個捕雁的人說,今天捕到一隻大雁,另一隻脫網。但脫網之雁悲鳴不去,最終撞地殉情而死。元好問聽後買下這兩隻雁,將其葬於江邊,寫下【雁丘詞】。

  貞祐二年(1214年),蒙古軍大舉南下,元好問舉家至河南避亂。這個時期的元好問目睹戰亂四起,寫下了不少悲憤之作,其中【箕山】、【琴台】等詩。

  元好問參加過數次科舉,但並沒有得到好的成績。直到興定五年(1221年),元好問終於進士及第。三年後,元好問應選宏辭科,召任國史院編修。

  從仕後,元好問做過金國小官,曾經擔任鎮平縣令(1226年)、內鄉縣令(1227年),後遷任南陽縣令。後至汴京,任尚書都省掾。

  天興元年(1232年)三月和十二月,蒙古軍兩次圍困汴京,這時元好問任尚書省左司都事。蒙古軍第二次圍城時,金哀宗率兵棄城突圍。汴京城內糧食已絕,米價暴漲,百姓多有餓死,已經發展到食屍甚至食人的地步。1233年正月,守城西面元帥崔立以汴京城投降蒙古軍。

  蒙古軍占領汴京後,元好問作為金朝官員被押解出汴京。五月,元好問在亂離中攜友人幼子白樸,北渡黃河。

  金哀宗天興二年(1233年)秋,元好問被元政權拘於聊城(今屬山東)。天興三年(元太宗六年正月初十日,即1234年2月9日),金哀宗自殺,金朝滅亡。

  兩年後(1235年),元好問由聊城移居冠氏(今山東冠縣),住了四年。金朝的滅亡與人民的慘狀對元好問造成了很大的打擊。

  五十歲時,元好問回到故鄉忻州。這時的他思想消沉,生厭世之感,認為『讀書誤人多』,要後代學耕耘種樹,不要學讀書。

  元好問晚年致力於金朝歷史和文化的保護,立館講學。

  六十三歲時,元好問與張德輝北上覲見忽必烈,說服忽必烈接納尊信儒學,並請忽必烈為『儒教大宗師』。勸說忽必烈任用儒士治國。

  元憲宗七年九月初四日(1257年10月12日),元好問卒於獲鹿(在今河北省),葬於故鄉下山村(今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區西張鄉韓岩村)。

  元好問留有著作【元遺山集】。有詞377首,藝以蘇、辛為典範,兼有豪放、婉約風格,為金代詞壇第一人。散曲9首,用俗為雅,變故作新。有【續夷堅志】乃筆記小說。所編【中州集】及【壬辰雜編】,史料多補入【金史】中。

謝謝閱讀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