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122|回覆: 0

[詩詞賞析] 何新論古詩詞(20)·『欲窺天心問太平』--宋儒邵堯夫【梅花詩】戲解及解讀方法 ...

[複製連結]
何新 發表於 2017-12-11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何新論古詩詞(20):

『欲窺天心問太平』

--宋儒邵堯夫【梅花詩】戲解及解讀方法

34ddbefdb4170dd5aa43d502392e5f06.jpg

邵堯夫像

  何新按:本篇乃數年前之舊作。信者從其有,不信者證其無。遊戲文學,聊博好者一笑耳。

1.解 讀

  邵雍字堯夫,諡號康節,生於北宋真宗大中祥符4年,死於神宗熙寧10年(1011-1077)。

  邵雍精於易術玄學。民國陳鍾凡著【兩宋思想述評】論邵氏學術雲"其學本方外,精於數理,於事物之成敗始終,人之禍福修短,每多臆測。""種種前識,殆人類所難能"。

  梅花詩十首,傳為邵雍所作。此詩以象徵性隱語設喻,蓋略言其身後1077-1977年約900年間中國世事,若合符契,皆有暗合,殊可玩味。如果此詩作者確為北宋邵雍無誤,那麼我認為這十首詩似可視作運"易"之數理預測未來的一部奇作。茲戲為臆解之如下。

  一、第一首詩預言北宋靖康事變。事情發生在邵雍死後第50年(公元1126):

蕩蕩天門萬古開,幾人歸去幾人來。

山河雖好非完璧,不信黃金是禍胎。

  1、天門盪開,指靖康元年金人攻破開封掠徽欽二帝史事。天門,即北宋國都城開封,【楚辭天問】:"天門開闔",開闔即開封之意義,隱喻即天門也。[按開封,五代梁開平元年(907)置開封府。取開拓封域為義也(【名勝志】)。開封又名汴梁,宋代稱東京。又稱天京,神京,帝京。]

  2、人去人來,指徽欽二帝被金主完顏亮俘虜,金兵並掠去宗室、后妃、工匠數萬人北上黑龍江(幾人歸去)。金人十萬鐵騎南下(幾人來)。北宋由此滅亡。

  3、山河非完璧,指南宋與金國劃江淮而治,神州山河從此破碎。

  4、黃金禍胎,指金人及金國都黃龍府也。

  所謂"不信"者,因女真本為北方一極弱小之少數部族也。經濟軍事與大宋皆無法相比,但北宋竟以堂堂中華之大而亡於其手。今人喜言歷史競爭為"經濟實力"競爭,殊不知"小國可以打敗大國,弱國可以戰勝強國"(毛澤東)之辯證法常見諸於歷史。故西諺有上帝好戲弄強者之語。老子則謂剛強者死之鄰。

  而邵雍亦言"不信",即令人難以置信也!金國始建國於北宋政和3年(1113),即邵雍死後36年。當邵雍在世時,宋之北方大敵乃遼國,宋仍強大而金人尚為一遊獵小民族。不料在太祖阿骨打統帥下,由小而大,由弱而強。先滅遼,後竟亡北宋。故梁啓超云:夫自有史以來中國之不競未有如宋之時也。(【王安石傳】)

  二、第二首詩預言南宋興廢事:

湖山一夢事全非,再見雲龍向北飛。

叄百年來終一日,長天碧水嘆瀰瀰。

  1、湖山一夢,湖即西湖,山即吳山。金海陵王嘗命畫工秘圖杭州湖山,題詩其上,有"立馬吳山第一峯"之句。南宋人詩:"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吹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所謂風景不殊,而世情全非也。

  2、雲龍北飛,雲龍指龍氣即王氣也。南宋軟弱,累世稱臣納貢於金朝,故云王氣(雲龍)北飛。

  3、三百年一日,兩宋自960年開國至1279年元軍南下而亡國,歷國計319年。約數300。終者,終結也。堂堂三百年王朝終結乃於一日。

  4、長天碧水,指南宋末代宰相陸秀夫背負幼帝趙昺於南海伶仃洋沉水死難,南宋亡國。所謂"嘆瀰瀰"者,邵雍乃宋人,故言本朝事特具感慨耳。

  三、第三首預言元朝史事。

天地相乘數一原,忽逢甲子又興元。

年華二八乾坤改,看盡殘花總不言。

  1、天地相乘,天數五、地數六合則為十一。元自世祖忽必烈興國定都北京至順帝亡國共歷11帝。一原讀為一圓,即圓合也。

  2、甲子興元,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即蒙古大汗位。1264甲子年(至元元年)定都燕京,國號大元。至1324(甲子)年60年間元帝國達到全盛。正為一個甲子。此時之中國本土疆域,南跨粵海印度支那,西統新疆、西藏、雲南,北括西伯利亞,東北到鄂霍次克海,乃是當時地球上最強大之統一帝國。馬哥波羅來華所見之強盛世界帝國,即在此期間(約當1275-1296年)。近人忘祖,多不知大元帝國之強盛偉大,蓋以其為少數族統治之王朝也,而羞言之。仍以大漢族主義居正統之偏見視之也。

  元帝國(蒙古)是中國歷史上一個被歷史學家所忽視了的偉大帝國時代。蒙古征服世界,靠的是驃悍草原騎兵與公元10世紀於中國興起的包括火炮和通訊在內的新技術相結合。正是漢文化與強悍的草原武力通過成吉思汗和忽必烈這兩位偉大政治家給予的巧妙組織和整合運用,造就了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超級世界帝國。成吉思汗、忽必烈的武功,超過於西方歷史上的凱撒、亞歷山大、拿破崙,超過了十字軍東征和掃蕩西羅馬帝國的匈奴蠻族。元帝國的騎兵是世界歷史上最偉大的騎兵。

  所謂"黃禍",就是指這一驃悍的蒙古騎兵給西方人留下的恐怖記憶。

  宋的失敗,是柔弱而注重享樂的宋文化以及缺乏效率而腐敗的行政及軍事組織即政治的失敗。這種制度,終兩宋時代均未能改革。所以儘管有眾多的人口和人才,偉大的經濟潛力(每年以極其巨額的貢奉獻納於北遼、西夏、金)、技術實力(三大發明都產生於宋代)和強大的軍事實力,宋卻屢戰屢敗於落後的少數族小邊國--西夏、北遼、女真(金)和蒙古,直到亡國。

  3、"年華二八",指元至正28年朱元璋命徐達北伐攻克元大都。元朝歷祚共計163年,亦略應於"二八"(16)之數。1351年黃河崩決,紅巾白蓮教邪教起義反元。元朝亡於元至正28(1368)年,朱元璋亦於本年建立新朝大明(即洪武元年)。故云"乾坤改"。

  4、看盡殘花。元亡後元順帝北奔塞外,死於內臣撲不花之暗害。"不言者",死而無言也。

  四、第四首預言明朝史事。

畢竟英雄起布衣,朱門不是舊黃畿。

飛來燕子尋常事,開到李花春已非。

  1、英雄起布衣,指朱元璋本為乞丐出身。

  2、朱門黃幾,朱門指朱姓。黃畿諧音皇基。朱元璋定都於南京,但皇基尚未穩固,故云"朱門不是舊皇基(畿)"。

  3、飛來燕子,燕子指燕王朱棣起兵南下廢建文帝。遷都於北京。即飛來飛去尋常事也。

  4、李花,指李自成。李自成曾為流民,後為"流寇"。故稱"李花子"。1644年春,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帝縊死景山,明朝亡,故言"春已非"。李闖改朝換代國號稱"大順"。

  五、第五首預言清朝事。

胡兒騎馬走長安,開闢中原海境寬。

洪水乍平洪水起,清光宜向漢中看。

  1、胡兒即東胡指女真。滿清原為女真舊部。長安指京都,此謂北京。胡兒又指多爾袞,乃努爾哈赤第14幼子。1644年(順治元年)率滿清八旗軍長驅直入進駐北京。故曰"騎馬走長安"。

  2、海境指海防邊境即明屯兵之重鎮山海關。吳三桂引清兵,大破李闖軍於山海關前一片石戰場,清人從此而入主中原。

  3、兩言洪水,第一洪指洪秀全。第二洪指黎元洪(中華民國首任軍政大都督)。清朝敗亡於二洪。

  4、漢中指漢陽,即武昌(今稱武漢)。1910年武昌首義,成立臨時新政府與清朝分庭抗禮。清光,指清軍。宜者,移也。武昌起義後,清調北洋軍移師南下進攻武漢新政府。"看"者,觀望對峙也。

  六、第六首預言中華民國前期史事。

漢天一白漢江秋,憔悴黃花總帶愁。

吉曜半升箕斗隱,金烏起滅海山頭。

  1、漢天一白指漢人光復。漢江,江漢也。武昌首義於十月十日(秋)發動。武漢三鎮地在江漢。

  2、憔悴黃花指黃花崗黃興首義失敗(1911年4月27日),七十二烈士犧牲。總,永也。總帶愁,即永遠懷着哀愁。

  3、吉曜喻指青天白日旗。箕斗,即北斗,民初以北斗七星為國旗。又喻北洋軍,其首領(箕斗)乃袁世凱也。箕、凱(古讀豈)古音相通。斗有魁酋首領之義。

  4、金烏起滅所指日本侵華(太陽古稱金烏,金烏棲於扶桑,扶桑即日本)。"海山",指清末甲午戰爭日軍黃海海戰滅北洋艦隊,又攻克旅順口炮台(山)。1915年日本與袁世凱訂立滅亡中國之"21條"秘約。

  七、第七首預言中華民國中期史事。

雲霧蒼茫各一天,可憐西北起烽煙。

東來暴客西來盜,還有胡兒在眼前。

  1、雲霧各天,似指民初之軍閥割據混戰。各者,割據也。各據"一天"。

  2、西北烽煙指蔣馮閻中原大戰。又紅軍長征抵西北據延安。

  3、東客西盜指日本侵華及西方列強入寇中華。

  4、胡兒指東胡,此指俄羅斯、蒙古。1929年發生中東路事件,中俄於黑龍江邊境衝突。蒙古在蘇俄支持下獨立。

  八、第八首預言國民黨。

如棋世事局初殘,共濟和衷卻大難。

豹死猶留皮一襲,最佳秋色在長安。

  1、"世事局殘"似指國民黨自立黨以來一直都只能作慘澹經營。所謂"局初殘"者,開棋即是殘缺不全之局也。

  2、"共濟和衷卻大難"一句,暗藏"共和難"三字。似暗喻共產黨濟興、國共合作共抗國難。濟者,興起也。卻者,抗也。和衷,合作也。難者,艱難也。

  3、豹死留皮,豹古稱文豹,又稱文狸。似象徵孫中山。孫中山本名"文"。皮一席指留下三民主義總理遺囑。但只是一張皮。

  4、最佳秋色應指1936年12月12日即"雙十二事變",長安即西安,張楊於西安扣蔣發動兵諫抗日。自此中華國運為之一轉。

  九、第九首預言毛澤東建立新中國事。

火龍蟄起燕門秋,原璧應難趙氏收。

一院奇花春有主,連宵風雨不須愁。

  1、火龍即祝融,南嶽太陽神,象徵毛澤東也。燕門即燕山(香山)。秋,即1949年10月,毛澤東開國於燕門,即天安門也。

  2、原璧讀為圓璧。趙氏指孤兒(用春秋三晉事故典)。毛澤東混元一統,但殘璧未圓於台灣。遂陷入海?quot;孤兒"(趙氏子)之境。

  3、一苑(院)奇花指百花鳴放運動,春主指東君。東君即毛澤東。百花齊放,春君為主。說開即開,說收即收。故曰"春有主"。

  4、連宵風雨似指1957年後反右、躍進、文革連宵風雨,運動不斷。但畢竟有驚無險故云"無憂"(不須愁)。

  十、第十首預言1977-1979華葉鄧中興改革開啟萬世太平。

數點梅花天地春,欲將剝復問前因。

寰中自有承平日,四海為家孰主賓。

  1、梅花(華)似乎暗喻華國鋒與葉劍英(葉氏出身廣東梅縣)。花則華也。有花有葉,故言數點梅花。天地春即1977年所謂"第二個春天"。

  2、剝復指剝極而復,又即所謂"撥亂反正"。問前因,即清算歷史問題,大平反及大反思也。

  3、環中承平似喻指鄧小平開闢小康之世。

  4、四海為家,指改革開放,中國走入世界,漸臻民主(孰主賓),中華國運自此而走向新境界、大復興。

  以上梅花詩十首共計不過280字。竟可涵括上千年間重大史事,歷兩宋、金、元、明、清,民初、民國、日本禍華以及反右、文革、撥亂反正、改革開放以至於今。基本暗合無間,令人確乎不可思議!冥冥青史,其果有先定之天數乎?!【易】理深邃,於此詩可見一斑。豈可皆視為迷信哉?

  【推背圖】一類民間隱語啞謎,自古多有。其源略出於先秦兩漢占卜辭及圖讖耳。【史記】記秦時民諺"亡秦者胡"、"祖龍死而地分"、"楚雖三戶,亡秦必楚",蓋其類也。然俗傳之【推背圖】、【燒餅歌】一類皆語辭俚俗,格調低劣,出三家村夫子之手,雖假託名士,附會高人,不能掩其仄陋也。惟所傳邵雍梅花詩十首,語辭清麗,意境深雅。余治邵氏易學積年,亦常好其奇而玩其辭。因略書心得,作猜謎遊戲,而聊備考證。

2方法與解釋

--【易】學預測的神秘性與非神秘性

  在破譯此詩時,我們必須藉助的假設是,在這十首詩中這些表面上似乎無內在聯繫而被神秘地堆砌的語辭及意象,確實具有某種歷史意義,是負荷着歷史信息的。

  由這一假設出發,我們才有必要尋求其意義即解釋。

  因此我們注意到十首詩以其前後的順序可以假定組成一種遞進的邏輯關係。而其中具有某些信息涵量極強的特定性語辭,似乎在暗示着某些特定的歷史事件,或者說極易使人聯想到某些特定的歷史事件。例如:

  漢天一白漢江秋,憔悴黃花總帶愁。

  "漢天"很自然會聯想到是漢族,"一白"即光復。而"黃花憔悴"則很自然地提示了1910年同盟會黃興為驅滿復漢而發動的黃花崗起義及其失敗和犧牲的72志士。

  又如:

  "忽逢甲子又興元",元本身很容易聯想到元朝。而甲子,察一下歷史年代我們會驚訝地發現"甲子"這一年代在元代歷史中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至元初年的年號正是在元代開國皇帝世祖忽必烈的甲子之年頒佈,大元的國號又恰恰是與"至元"的年號相關。而由此過渡到下一"甲子"的60年間,恰恰是大元帝國的全盛時代。這一系列詩句的隱密信息由此似乎豁然可解。

  更有趣的是,所謂"年華二八乾坤改",提示了改朝換代的信息,而元帝國又恰恰是在元順帝至正28年亡國的。這難道純粹都只是無意義的巧合嗎?

  當然,以上的解釋並非惟一的。它是諸多(甚至無限多)可以選擇的解釋中的一種被優選的解釋。這種選擇不排除主觀的因素。

  科學的研究是一種理性的研究。所謂理性的涵義是什麼呢?邵雍云:"以目觀物見物之形。以心觀物見物之情。以理觀物見物之性。"理性不是信仰,而是一種工具,是一種運用語言指號而進行求索的思維工具。理性與非理性的不同僅僅在於,理性藉助指號為工具探索對象的內在客觀的邏輯組織。理性與意識形態的不同也在於此。意識形態是借用語言指號為工具主觀地(為適應主體目的)自我構組一個體系(理論與文學作品)。但理性則是探索對象內在固有的機能和組織。所以理性的本質是分析的。而意識形態的本質則是綜合的。理性無禁忌。即使面對非理性的事物,理性只要進入,也試圖從中找出內在的秩序並建立組織。

  如果我們在一片曠古無人跡的沙漠中找到了幾塊精工雕磨過的石器,我們立刻會意識到這是人工的作品,這是智慧的產物,因為這種雕磨是負載着文化信息的。同樣,如果在這些謎一樣的詩篇中我們讀取到一系列有意義的歷史信息,難道我們仍然會認為這純粹是一種偶然和巧合嗎?

  事實上如果將這些事件嵌入到上述詩篇的內在邏輯結構中,其歷史意義立即隱然而可觀。

  如果認為這些詩句與歷史的印合純粹只是附會和巧合,那麼我們會問,例如:"火龍蟄起燕門秋",為什麼不是燕門春或燕門夏或燕門冬?為什麼偏偏是燕門而不是雁門或山門或其他任何門?為什麼恰恰是火龍升起而不是其他如明月、明星升起?顯然換用了上述指號就無法形成這種"巧合"或"附合"。可以肯定地講,在這些語詞及意象中,似乎具有某種特定和被設定的信息。這句詩譯作白話是:"火龍"在某一秋天於北京(燕)的某一門上升起(蟄)。如果考慮到火龍即火神即中國古神話中的祝融,而祝融正為南嶽衡山(湖南)之太陽神,可以很自然地考慮到它應是毛澤東的象徵。這一系列意象和隱喻組合成為一串示意很明顯的信息鏈,"北京有個天安門,天安門上太陽升。"(文革時兒歌)

  那麼由此就出現了令人感到極其驚異的一點。我們如果確認這些詩句確實具有我們所賦予的那種被解釋的歷史意義。那麼這個宋代的作者是否已確切知道會有一個元朝並且會在一個"28"年亡國,知道會有一個"燕子"在朱姓的皇朝時代"飛來",知道山海關之戰,以及會有新中國的建國和一個"百花"運動?我們可以假定這些詩的作者生存年代並不在北宋,而例如晚在明或清,甚或民國--但由於他對在他之後未來事件的確知,以及他通過這些詩句意象的暗示所賦予人們的明確信息,我們還是會驚嘆他的前知性。除非他是一個死於1980年以後的人,或這些詩篇作成於1980年之後。然而不,這些詩至少在明代已廣為流傳,並且明確地被認為是關於歷史的一種神秘預言。事實上它收錄在邵子的文集中。

  所謂解讀,就是探找作為對象的指號系統中所涵蘊的內錄信息。這種探找也是一種選擇。即在諸多可能的信息組中選定被認為具有特殊示意的一組。由於是選擇,所以具有解讀者自身的主觀性,因此解讀也是一種創造(因此存在發生曲解和誤解的可能)。

  真正的問題在於,我們在十首梅花詩中所提取的信息,是否可以確定正是邵雍在創寫這一組詩時所放入的信息?我的看法是未必。作品大於人意。藝術作品的魅力就在於此。藝術家選擇具有豐富信息的若干指號聯結成為一個有組織的示意系統,這就是創作。但是每一個指號的自有信息都是相當豐富的,藝術家在選擇這一指號時未必有意吸納這個指號的全部信息。但他賦予我們的則是比他的本來設意更豐富的一個充滿信息的系統,供我們來解讀。所以信息愈豐富,作品即愈神秘,愈神秘則愈有意境即魅力。

  例如關於"火龍蟄起燕門秋"一句,我猜測邵子當初根據【易】的數理結構推演未來時,所得到的信息只是類如"巽"(火)"艮"(東北),"艮"(門),"兌"(秋季)這種抽象的指號。而他則詩意地以火龍(巽)燕門(艮)秋(兌)這一組指號將其意象地創造性組合。他肯定不知道將來會有一個毛澤東,會有一個天安門。然而意味無窮地是,那一組抽象結構在歷史中卻具體而現實地復現了。所復現的事件是具體的,儘管原來的卦象結構是抽象的。

  由此我們就不能不假定,歷史似乎確實具有某種前定性,並且這種前定性似乎可以通過某種指號所組織的邏輯和數理結構進行揭示。所以,在歷史預測諸多的不可能中,似乎也存在着某種可能。但也正是這種也許僅僅百億分之一概率更有必要引人關注。而"易學"所提供的正是中國古代智慧所創造和留下的這樣一類指號系統和數理結構。這一結構使極少數真正理解和會運用的人在某種抽象的意義上能夠預知未來。(這也正是易數、易經和易學所以吸引人的原因。)而所有深入研究過歷史中偉大人物和事件的歷史學家都知道,在歷史的可知可見性和可操作性之外,人類歷史又是確實涵有更神秘而超越人意志的另一層面的。所"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所指的就是這一層面。實際上,"梅花詩"也是對人類之命運的一種嘲諷。它呈現了一種不可動搖的歷史決定論結構,嘲笑歷史中的人類現象和所謂自由選擇在在終極性上是多麼地無意義。

  在歷史上,邵雍一直被認為是一位神秘的人物。他一生的形跡的確頗為神秘。事實上他名震北宋,但朝廷多次徵招他卻堅不出山,而在洛陽龍門修廬隱居,自命其廬"安樂窩"。如果一個事事知道前機的人出來干預歷史,那麼歷史的進程必會發生重大改變。這是否也就是忤逆天意,會因不斷泄露天機而受到天譴呢?!難道這正是邵子之所以不出山的原因嗎?!

謝謝閱讀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