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49|回復: 0

[中医入门] 入冬后,中老年人一定要刮刮这条青筋,防治脑血栓

[複製鏈接]
仰望岐黄 發表於 2017-12-7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仰望岐黄 中医 性命 心灵

脑血栓是常见的中老年『杀手』,有着吓人的『四高特点』: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患者轻则偏瘫,重则失去生命。

每年入冬后,患脑血栓的人数会出现3个小高峰,分别是刚入冬时、春节前以及春节期间,而这3个小高峰,都是天气寒冷、气温降低的时段。

低温是诱发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因素之一,因为人体受寒冷刺激后常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全身毛细血管收缩,血循环外周阻力加大,血压升高,脑部负荷加重,所以很容易引发脑出血或者脑血栓形成。

2eaceb6e60dde62409f5230ee64c6c66.jpg

通常来看,如果家中有人得了脑血栓,在医院一般都是输液,不但效果不佳,而且还容易伤人的阳气。这里有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对于帮助防治脑血栓最是关键。

方法:用刮痧板刮手指,尤其是两个手的中指及根部(青筋处)就可帮助防治脑血栓。

◆为什么刮中指的青筋可以防治脑血栓?

这是因为中指根部的这根青筋,一般代表脑部动脉硬化程度。

以左手为例,如果青筋出现在中指左侧(靠大拇指一侧),表示左侧动脉硬化、经络不通比较严重;此时,头部左侧容易出现不适;如果出现在右侧,则同理;如果两侧都有青筋,而且颜色较深,说明脑部的动脉硬化已非常明显。

de4754eda2f6a2a84fdad66c9140bc84.jpg

脑血栓发病前10个暗号

过了中年,要给自己多点照顾,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天,尤其要注意脑血栓的10个前兆,为了自己和家人,一定要多看一眼!

◆流口水

突然说话不利索或流口水。

济南复元康复医院神经专家医师王文茹说:『对于原本就有高血压、糖尿病等脑血栓危险因素的老年人来讲,经常流口水很可能是脑血栓的先兆。』

◆突发性眩晕

cddab95120c68d412d1ca7a93f199d33.jpg

眩晕是脑血栓前兆中极为常见的症状,可发生在任何时段,尤以清晨起床时最常见。此外,在疲劳、洗澡后也易发生。

特别是高血压患者,若1天至2天反复出现5次以上眩晕,发生脑出血或脑梗死的危险性将增加。

◆突发性剧烈头

7a794329edf46ab605d10003ee07598c.jpg

突然发生剧烈头痛且伴有抽搐,近期有头部外伤史且伴有昏迷、嗜睡,头痛的性质、部位、分布等发生了突然变化,因咳嗽用力而加重头痛,头痛剧烈且在夜间痛醒者易发脑血栓。

◆哈欠连连

699008a162f6f690d6e9e6b4fc913835.jpg

80%患缺血性脑血栓病者,发病前5天至10天会出现哈欠连连的现象。

◆步态异常

845f58dcfa7d4c4b3907bfb442e95f1b.jpg

步履蹒跚、走路无力是偏瘫的先兆症状之一。如果老年人的步态突然发生变化,并伴有肢体麻木无力,则是发生脑血管病的前兆,比如脑血栓。

◆视物模糊

78568c36d9b5018059fe58e560ddfabd.jpg

表现为短暂性视力障碍或视野缺损,多在1小时内自行恢复。

◆剃刀落地

指自己持刀刮胡子时,头转向一侧,突然感觉手臂无力致剃刀落地,1分钟至2分钟后完全恢复。

这是由于转头扭颈时,引起已经硬化的颈动脉扭曲加重狭窄,导致颅脑供血不足所致。

◆血压异常

ea6405f2705e096d824512894fee1c66.jpg

血压突然升高到200/120mmHg以上时,是发生脑血栓的前兆;血压突然降至80/50mmHg以下时,是脑血栓形成的前兆。

◆高血压病人鼻出血

这是值得注意的一种危险信号。若高血压病人数次大量鼻出血,再加上眼底出血、血尿,半年内可能发生脑血栓。

◆偏侧麻瘫

偏侧麻瘫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严格说来,这已是最轻型中风。据追访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3年至5年,半数以上的人会发生缺血性脑中风。

除上述先兆症状外,呛咳、吞咽困难、突然出现半身麻木、嗜睡、耳鸣等也是脑血栓的前兆表现。凡出现以上征兆之一者,都应及早检查、早防早治。

一旦发生脑血栓,轻则偏瘫,重则失去生命。入冬后,中老年朋友一定要多刮中指两边的青筋,防治脑血栓最是紧要!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