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349|回覆: 0

[詩詞賞析] 何新論古詩詞(12)·杜甫【秋興】八首之解譯(全文)

[複製鏈接]
何新 發表於 2017-12-7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何新論古詩詞(12):

杜甫【秋興】八首之解譯

65bd6f5c4a6b83b28a922e3875d1fdd0.jpg

【【秋興】八首解題】

  秋興者,遇秋而遣興也。孔子曰:詩可以興。興,即寄託情思、情懷、情興。

  杜甫【秋興】八首是一組著名七律。

  律詩是唐代詩人所創造的一種詩歌新形式。律詩是唐代貴族詩人的發明,律詩的基石是聲律及韻律的理論。胡應麟【詩藪】:『初唐無七言律,五言亦未超然。二體之妙,杜審言實為首倡』。唐高宗、武后時期,杜審言、沈佺期、宋之問使詩歌創作格律化、定型化,他們重視粘對規律,從而使一首律詩除了同聯上下句平仄相對外,還做到上聯的下句和下聯上句平仄相粘,使通篇聲律和諧(即近體的粘式律)。杜甫的律詩則體現了唐代律詩的高峰。

  在唐代,講究格律、聲韻以及對仗的律詩,具有貴族詩篇的特點,被時人稱為新體或近體詩,以區別於舊體或者古體的古風及樂府歌詩。不甚注重格律形式的古體詩,則被視作較為自由的民間詩體,相當於今日的民歌、流行歌曲。

  李白平民出身,寫詩喜好古風。李白詩以可以歌唱的自由體為多,以其狂放豪邁的天才和詩情,李白被前人稱作放逸飄然自由吟唱的詩仙。

  杜甫乃士族出身,早年受過嚴格的文學訓練,擅長律體,寫了很多格律嚴謹的律詩。杜詩中的律詩代表了唐詩的藝術高峰,所以杜甫被後世稱作詩聖。

  而杜詩中的【秋興八首】這一詩組,則不僅是杜甫律詩中的一組鴻篇巨製,也體現了唐代律詩發展的一座至高峰。

  在唐代詩人中,杜甫是一位具有集大成意義的偉大詩人。他傳世的一千五百首詩中,有相當大一部分反映的是他自己的人生遭際與民眾的當代生活,所以杜詩也被稱為『詩史』。

  【秋興八首】是杜甫寄寓四川夔州時的作品。這組詩篇作於公元766年(大曆元年),時年杜甫56歲。

  公元755年12月(天寶十四年十一月)安史之亂爆發,安祿山起兵攻唐。次年(天寶十五年)叛軍占領長安,安祿山稱帝。唐玄宗出逃入蜀,太子在靈武即位,即唐肅宗。757年安祿山被兒子安慶緒殺死,逆子篡位。757年秋,唐軍收復長安,但動亂仍在延續。759年(乾元二年),安祿山舊將史思明稱帝。

  757年肅宗歸長安立朝後,杜甫曾被委任做一個閒官——左拾遺。但是不到兩年,杜甫即失官去職。759年杜甫流亡秦州(今甘肅天水)。次年,杜甫入川,先居成都,後又寄居長江三峽地區的小城夔州(今奉節)。

  自759年以來,杜甫在顛沛流離中度過了七個年頭的飄泊生活。在這七年中,國運每下愈況,朝中政治黑暗,叛軍不斷死灰復燃。戰亂一直在繼續。杜甫寄人籬下,生活艱苦。時值深秋,景物寥落。詩人撫今思昔,不禁有許多家國感慨,於是而作詩。

  【秋興】八首是一套結構嚴整的七律組詩。此前沒有人這樣寫過。詩的主題是思鄉,懷舊,而哀婉於動盪的現實與莫測的未來,寄託了詩人對國家命運的無限關懷。篇中名句『每依北斗望京華』、『故國平居有所思』,就是這八首詩的大綱。

  八首詩互相蟬聯,前後呼應,脈絡貫通,組織嚴密,是一個完美的詩組。故王船山曾論之說:『八首如正變七音,旋相為宮,而各成一章。或為割裂,則神態盡失矣。』

  從全詩來看,八首的結構可分中前後三部,而以第四首為轉折與銜接,前三首寫詩人在夔州的心境,由夔州而思憶長安,再由思長安而歸結到夔州。前三首由現實走向回憶,最後幾首則由回憶回到現實。各首之間,首尾相銜,有嚴密構思次第,不能移易。

  律詩本是一種具有音樂性的詩體,詩人完成一首律詩,往往不是用筆寫出來而是用口吟出來的。因此,對於一首律詩特別是象秋興八首這樣的七律的鑑賞,更需要下一點吟詠的功夫。

  【秋興】八首用典故多,寄託幽深,歷來被認為難解。前人多有釋義,如葉嘉瑩匯集前人考釋湊成一部厚書,但是多端寡要,對於理解詩意仍然多有闕疑。

  余早年讀唐詩喜愛李白之自由豪放。但中年以後則深愛讀杜甫,蓋欣賞其用語精工,學養深厚,多蘊書卷氣也。昔日曾經留下許多讀書札記。近日整理舊年讀【秋興】八首之筆記,不揣孤陋,茲分篇重新解讀之如次。

【杜甫【秋興】解譯】

da82c61ba4f1cd00ed3ad9f41d25ad6a.jpg

何新草書:秋興(之一)

  其一·玉露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雲接地陰。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譯文】

  寒霜突降凋殘着楓林

  巫山巫峽籠罩在肅殺的霧氣中

  大江波浪翻湧一直掀到天上

  山頭的烏雲卷着風大地一片昏暗

  一叢叢菊花兩地同時開放,我們臉上還掛着舊日的淚水

  孤零零地小舟飄蕩,牽掛着我思念故鄉的心

  又到了必須加緊裁製寒衣的時節

  白帝城牆雖高,卻擋不住那捶打布料的急促砧聲……

  【注釋】

  1、玉露:即白露,即寒霜。

  2、江間:指巫峽。塞上:即巫山。

  3、波浪迫天,故曰兼天涌。風雲遮地,故曰接地陰。接地,即遮地也。

  4、塞上:山口築關曰塞。塞上常指北方邊塞,但此處則指巫山口之塞即白帝城也。

  5、陰:三峽多山,高山蔽日,以陰森知名天下。蕭森,即蕭瑟,蕭殺、肅殺轉語;陰森可怕也。

  【水經注·江水注】:『江水歷峽,東逕新崩灘,其下十餘里有大巫山,其間首尾百六十里謂之巫峽,蓋因山為名也。自山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缺處。重岩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6、叢菊兩開:此句有歧義。

  兩開:一、竊以為指空間。菊花在兩地(夔州和故鄉長安)同時開放。

  二、舊注則皆以為指時間,兩年。杜甫前一年秋在成都,此年秋又在夔州,從離成都以後算起,說菊花已經『兩開』。

  開字雙關,菊花開,淚花亦隨之而開,所謂『颯颯開啼眼』(杜甫【得舍弟觀書】)。

  7、他日:異日,舊日。

  他日淚,猶言前日淚,流淚不始於今,已經是流了多年的老淚。

  8、孤舟一系故園心:回鄉的希望寄托在一條小船上。

  一系,雙關語。一、繫舟。二、牽掛。

  王嗣奭【杜臆】云:『此一首便包括後七首,而故園心,乃畫龍點睛處。至四章故國思,讀者當另着眼,易家為國,其意甚遠!後面四章,又包括於其中。』

  9、催刀尺:催促裁新衣的剪刀和尺子快點用。

  10、白帝城:即夔州府城。杜甫有詩:『白帝夔州各異城。』(【夔州歌十絕句】其二)史學家們常常以此證明有兩座不同的城池。但也有人考證認為:『在杜甫的時代,只有一座城池,官方的名稱是夔州,但也被普遍稱為白帝城。』(洪業【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第220頁。)

  11、急暮砧:制新衣之前,需要染布及洗布料,須於水邊揮動木槌及石板敲擊,由此發出急促的砧聲。為遠方的親人準備御冬寒衣,借喻思親之濃厚親情。

9efc9e211659abc0f3883496a31b943d.png

  其二·夔府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華

  聽猿實下三聲淚,奉使虛隨八月槎

  畫省香爐違伏枕,山樓粉堞隱悲笳

  請看石上藤羅月,已映洲前蘆荻花

  【解題】

  第二首『夔府』,時間由夕陽日暮而寫至深夜,空間從詩人身在的夔府到故園京城長安,思緒緩緩流動。呼應着第一首『玉露』的『叢菊兩開他日淚』——兩開即指此兩地——夔州與京華。

  【譯文】

  每當夔州這座孤城夕陽西下的時候, 我總是仰看北斗遙念京華(長安)

  一聽到三峽中悲切的猿鳴,我就果真會落淚,

  作為使節已過了秋之八月,為何那仙槎還沒有來接我 ?

  記得當日經常臥病,許久沒有見到尚書省內的香爐

  如今卻只能望着山城的高牆,聽着士兵悲哀的鳴笳

  已經深夜我依然無眠,默看月色,從石上藤蘿漸漸移向水洲中的蘆荻之花……

  【註解】

  1、徐而庵云:『前一首以暮字結,此一首以落日起。落日斜,裝在孤城二字下,慘澹之極,又如親見子美一身立於斜陽中也。』

  2、『每依』,夜夜如此。

  唐代的京華即長安。

  北斗是天之中樞。長安城,是國家政治之中樞,故有北辰城之號,也稱北斗城。

  此時杜甫身在夔州,遠離京華千里之外,長安不可得而望見。所可望見者,只有代表長安的北斗星——故每依北斗以望長安。

  後代有人謬改北斗作南斗,以為杜甫身在南方所見當為南斗,極其荒謬!

  [按:杜甫詩中常以北斗比喻京華長安。例如『中夜』:『中夜江山靜,危樓望北辰。』『太歲日』:『西江元下蜀,北斗故臨秦。』又『月』詩:『故園當北斗,直想昭西秦。』又『歷歷』詩:『巫峽西江外,秦城北斗邊。』又『哭王彭州』詩:『巫峽長雲雨,秦城近斗杓。』又『夜』詩:『步詹倚杖看牛斗,銀漢遙應接鳳城。』皆可為證。]

  3、因想望京華,故聽猿鳴則下淚。

  【水經注江水注】:『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潤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淒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所謂『實』,是昔日僅讀書聞此語,而今日身在山峽中,聞猿啼而落淚,所以說『實下』。

  4、畫省:即尚書省,相當於今日之國務院。

  【漢官儀】:『尚書省中,皆以胡粉塗壁,青紫界之,畫古賢人烈女。尚書郎更直,給女侍史二人,執香爐燒熏,從人護衣服。』香爐乃尚書省中供具。

  杜甫在朝廷任過左拾遺(屬門下省)。【唐書職官志】:『凡尚書省官,每日一人宿直。』他當年有入『畫省』當值的資格。

  伏枕:指臥病。杜詩中常言之,如:『伏枕雲安縣』,『伏枕因超忽』,『悠悠伏枕左書空』,都是說的臥病。

  違:違背,不去上班。

  違伏枕,是說因自己因多病之故,當年很少去畫省上班。現在則只能回首追憶了。

  5、槎,木筏。

  虛:妄言,幻想耳。

  八月槎之典故出於晉張華【博物志】:『舊說雲天河與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來不失期。人齊糧乘槎而去,十餘日,至天河。』又【荊楚歲時記】:『漢武帝令張騫窮河源,乘槎經月,至天河。』杜甫在此化用這兩個典故,期待有仙船來接。

  廣德二年(764年)杜甫由於嚴武表薦,被朝廷授以檢校尚書工部員外郎(從六品上),為嚴武的幕僚,故曰『奉使』。

  6、山樓:指白帝城樓。

  粉堞:城上塗為白色的女牆。

  隱:隱約,隱聞。

  7、笳,即笳笛,鳴笳。笳本胡樂,軍中用之為傳令工具。笳最初來自西域,故亦稱胡笳,是一種管樂器。漢時開始流行,後來作為軍樂,也作為軍隊的通訊工具。【六韜·軍略】:『擊雷鼓,振鼙、鐸,吹鳴笳。』

  城樓駐有防軍,不時吹笳傳令。所以可以隱約聽聞,與『萬國城頭吹畫角』意同。

  8、『請看』:二字當讀為且看。

  因思念故鄉,詩人徹夜無眠,先看落日,而後月出,照臨眼前的石頭、藤蘿,又到中夜,月光照徹遠處的水洲蘆荻——意識不斷隨時光而流動。此詩完全是一個意識流作品。

8ac8cbacc59e4dc99623e967b9511bfd.png

  其三·千家

  千家山郭靜朝暉,日日江樓坐翠微。

  信宿漁人還泛泛,清秋燕子故飛飛。

  匡衡抗疏功名薄,劉向傳經心事違。

  同學少年多不賤,五陵衣馬自輕肥。

  【譯文】

  千家萬戶靜靜地沉浸在朝暉中

  我每天靜坐江樓上看着青翠的山峰

  夜宿的漁人泛舟在江中信意漂游

  清秋時節燕子還在天上自由翻飛

  漢朝匡衡向皇帝直諫,淡看功名利祿

  劉向講授經學,其深心與所講卻完全不同

  當年我那些老同學如今都已飛黃騰達——

  想長安城外的五陵上

  有多少輕裘、肥馬人正自顧自得意馳騁!

  【注釋】

  第一首寫暮色,第二首寫夜色,這是第三首,寫朝暉。

  1、翠微是山色,環樓皆山,如置身山色之中,故曰坐翠微。天天如此,極寫寂寞無聊。

  錢註:漁人延緣荻葦,攜家嘯歌,羈旅之客,殆有弗如。還泛泛者,亦羨之之詞也。九辯曰:『燕翩翩其辭歸兮,蟬寂寞而無聲。已則繫舟伏枕,而燕乃下上辭歸,飛翔促數,攬余心焉。曰故飛飛者,惱亂之詞,亦觸遷也。』

  秋分燕子當南歸,現在它卻不急於歸,偏要在客人面前飛來飛去,好象故意嘲笑客人無家可歸似的,故覺其可厭。『夔府詠懷』詩云『侷促看秋燕!』可與此句互參。

  3、二句借古為喻,是江樓獨坐時的心事。【漢書匡衡傳】:元帝初,衡數上疏陳便宜,遷光祿大夫、太子少傅。又【二劉父子傳】:『宣帝令向講論五經於石渠,成帝即位,詔向領校中五經秘書。』

  杜甫左拾遺任上,曾上疏救房烈琯遭到皇帝貶斥,故以抗疏之匡衡自比。

  杜甫出身士族,故以傳經之劉向自比。

  4、漢長安有五陵:長陵、安陵、陽陵、茂陵、平陵。漢徙豪傑名家於諸陵,故五陵為豪俠所聚。

  5、【論語雍也篇】:『赤之適於齊也,乘肥馬,衣輕裘。』

  『自』輕肥,自字是『共』字的反義詞。

4cccde2eb712128ab8c788d33ea64103.png

  其四·聞道

  聞道長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勝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異昔時。

  直北關山金鼓振,征西車馬羽書馳。

  魚龍寂寞秋江冷,故國平居有所思。

  【譯文】

  聽說長安的政壇像一盤下不完的棋局

  回首百年間國運的變幻真有說不盡的悲哀

  王侯們的豪宅不斷變換着主人

  國家典章、制度都已廢棄不能認識

  北方回紇入侵,邊塞號角正在雷動

  西面吐蕃入寇,傳遞軍情的車馬正在急奔

  國家動盪我卻坐在這裡寂寞無聊面對秋江清冷

  當年長安往事的記憶依然纏繞在心中

  【注釋】

  秋興第一首言及『故國』,第二首言及『京華』,第三首言及『五陵』,杜甫立身於夔州而着眼點皆在長安。而此以下五首則矚目點已經完全放在京都長安。

  1、聞道:杜甫作詩往往把千真萬確的事,故意托之傳聞,如『即事』:『聞道花門破,和親事卻非。』又如『遺憤』:『聞道花門將,論功未盡歸。』與此同一手法。

  2、似奕棋,是說長安政局彼爭此奪,或得或失,就象下棋一樣。

  3、百年,虛數。自唐高祖於618年開國,至大曆初已經一百五十年。

  徐而庵云:『不曰國政,而且曰世事者,蓋微詞也!』

  4、【唐書馬璘傳】:『天寶中,貴戚勛家,已務奢塵,而垣屋猶存制度。然衛公李靖家廟,已為嬖臣楊氏馬廄矣。及安史大亂之後,法度墮弛,內臣(宦官)戎帥(軍閥),務競奢豪,亭館第舍,力窮乃止,時謂木妖。』

  自安史亂後,新貴不斷登台,王侯第宅的主人不斷變動。

  5、文武衣冠:暗諷宦官當政。肅宗和代宗立朝都重用宦官。寶應元年,李輔國加中書令,以宦官而拜相。廣德元年,魚朝恩為『天下觀軍容宣慰處置使』,以宦官而為元帥矣。

  【唐書魚朝恩傳】:『朝恩自謂有文武才幹,上(代宗)加判國子監事。』是又以宦官而溷跡儒林矣;又【代宗紀】:『永泰元年(七六五年)詔裴冕、郭英狼乂、白志貞等十三人,併集賢待詔。上以勛臣罷節制者,京師無職事,乃合于禁門書院間,以文儒公卿寵之也。』按英乂、志貞,皆武夫不知書,亦為集賢待詔,是又文武不分,冠並雜糅矣。

  這些現象,以前都沒有,所以說『異昔時』。

  5、上句指囘紇,下句指吐蕃。

  金鼓,是軍中所擊,以進退軍旅者。羽書,雞毛信,是插羽於書,取其迅速。曰金鼓振、曰羽書馳,極言邊情警急。

  囘憶開元天寶時那種『河隴降王款聖朝』的盛況,自不勝今昔之感。馳一作遲,不可從。

  6、前六句說長安,說國家大事,這一句收歸夔州,回到自身。魚龍寂寞,寫秋景兼自喻。

  【水經注】:『魚龍以秋日為夜,秋分而降,蟄寢於淵也。』當此萬方多難,自己卻一籌莫展,只是每依北斗,日坐江樓,如蟠伏之魚龍,豈不可悲?

  7、故國,指長安。平居,平日所居,杜甫曾經在長安居住過十多年。

  其五 ·蓬萊

  蓬萊宮闕對南山,承露金莖霄漢間。

  西望瑤池降王母,東來紫氣滿函關。

  雲移雉尾開宮扇,日繞龍鱗識聖顏。

  一臥滄江驚歲晚,幾回青瑣點朝班。

  【譯文】

  蓬萊宮遙對着終南山

  吸收天露的金盤和銅柱,高聳挺立雲間

  西望瑤池,西王母曾自天降臨

  紫氣瀰漫,老子由此騎牛西去

  當年我在此上朝,親眼見到雉尾扇開合如祥雲飄移

  日光沐浴着皇上的龍袍我窺視到他神聖的容顏

  一夢醒來天已晚人也已老——誰還知我

  當年曾在青瑣門下,位列朝班

  【注釋】

  這首詩所寫是前一首的『有所思』之一。以下三首皆寫作者對於『故國長安有所思』之所思。

  1、南山,終南山。蓬萊宮,大明宮 。

  【唐會要】卷三十:『(唐高宗)龍朔二年,修舊大明宮,改名蓬萊宮,北據高原,南望終南山如指掌。』

  2、承露,承露盤。金莖,銅柱。霄漢,言其高。

  漢武帝作柏梁銅柱,樹立承露仙人掌,採收天露,製作不死藥。【班固西都賦】:『抗仙掌以承露,擢雙立之金莖。』

  漢武帝在建章宮之西神明台上建仙人承露盤。霄漢間:高入雲霄,形容承露金莖(銅柱)極高。唐宮未必有承露盤,此乃以漢喻唐。

  3、瑤池:傳說中女神西王母的住地,在崑崙山。

  降王母:【穆天子傳】等書記載周穆王登崑崙山會西王母的傳說。【漢武內傳】則說西王母曾於漢武帝時某年七月七日飛降漢宮。

  4、東來紫氣:用老子自洛陽入函谷關事。 函關:函谷關。

  據【列仙傳】記,老子西遊至函谷關,關尹喜登樓而望,見東極有紫氣來,知有聖人過函谷關。後來果然見老子乘青牛車經過。

  此二句借用漢代典故,寫長安城宮殿的神異氣象。

  4.雲移:指宮扇雲彩般地分開。

  雉尾:指雉尾扇,宮扇也。用雉尾編成,是帝王儀仗的一種。

  唐玄宗開元年間,蕭嵩上疏建議,皇帝每月朔、望日受朝於宣政殿。上座前,用羽扇障合,俯仰升降,不令眾人看見。等到坐定之後,方令人撤去羽扇。後來定為朝儀。

  4、日繞龍鱗:皇帝袞袍上所繡的龍紋光彩奪目,如日光繚繞。

  聖顏:天子的容貌。

  [按杜甫『莫相疑行』云:『憶獻三賦蓬萊宮,自怪一日聲輝赫。』唐玄宗時,杜甫因獻賦曾一度被招入朝。雲移二句,正是回憶此事。]

  5、結二句收歸夔州,回到現實。

  一臥,臥倒。

  歲晚,雙關語:一,秋風歲末,二,年歲老大(杜甫時年五十五)。

  6、青瑣:漢未央宮門名,門飾以青色,鏤以連環花紋。後亦借指宮門。

  7、點朝班:指上朝時,殿上依班次點名傳呼百官朝見天子。

  王建詩:『殿前傳點各依班。』劉禹錫『闕下待傳點呈諸同舍』。

  其六·瞿塘峽

  瞿塘峽口曲江頭,萬里風煙接素秋。

  花萼夾城通御氣,芙蓉小苑入邊愁。

  珠簾繡柱圍黃鵠,錦纜牙檣起白鷗。

  回首可憐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譯文】

  由瞿塘峽口到長安曲江頭

  萬里風煙連接着霜降白茫的秋色

  花萼樓皇家的御步長廊直通芙蓉園

  如今竟也成為疆場惹人悲愁 !

  當年園中的珠簾繡柱,曾有多少天鵝環飛

  江船華麗的錦纜、象牙桅,驚起成群的白鷗

  再回首那可愛的歌舞樂園今又何在?

  而這秦州大地,自古以來都曾經是帝王的私苑!

  【注釋】

  【秋興】八首之六,此首主要感慨長安之曲江,杜甫由眼前的瞿塘峽遙想遠方長安的曲江,是所謂『有所思』之二。

  1、瞿塘峽是三峽的第一個峽,在夔州東,是杜甫當時所身在之地。

  曲江,在長安。玄宗開元年間疏鑿成為遊覽勝境,煙水明媚,與樂遊園、杏園、慈恩寺相近,是杜甫回憶所思念之地。

  風煙二字,寫景中兼含兵象。秋當西方,屬金,色白,故曰素秋。

  2、花萼,花萼樓;芙蓉,芙蓉園;都是當年曲江的名勝。曲江頭有花萼夾城,芙蓉小苑。

  芙蓉小苑:即芙蓉園,也稱南苑,在曲江西南。

  3、御氣二字意味着曲江不僅是市民游賞的處所,而且也是天子時時游幸的皇家池苑。玄宗經常從花萼樓夾城來至曲江,故曰通御氣。

  [【唐書】:『玄宗於興慶宮西南置樓,西面題曰花萼相輝之樓,南面題曰勤政務本之樓。』又玄宗紀:『開元二十年六月,遺範安及於長安廣花萼樓,築夾城,至芙蓉園。』]

  4、入邊愁:傳來邊地戰亂的消息。

  唐玄宗常住興慶宮,常和妃子們一起遊覽芙蓉園。【資治通鑑】:安祿山叛亂的消息傳到長安,唐玄宗在逃往四川之前,曾登興慶宮花萼樓飲酒,四顧悽愴。

  錢箋:『祿山反報至,帝欲遷幸,登興慶宮花萼樓,置酒,四顧悽愴,此所謂小苑入邊愁也。』

  黃生云:『此四句敘安祿山陷長安事』。

  5、珠簾繡柱,指江頭宮殿的華麗;錦纜牙檣,指江中舟楫之豪奢。黃鵠:即天鵝。【漢書·昭帝紀】:『始元元年春,黃鵠下建章宮太液池中。

  7、歌舞地:曲江。杜甫『樂遊原歌』云:『曲江翠莫排銀牖,拂水低回舞袖翻,緣雲清切歌聲上。』

  回首可憐:是說回想當初的繁華興盛,不能不使人嘆憐經過動亂後,現在其地的荒涼落寞。

  [【樂遊園歌】系天寶十年(751)杜甫參加游筵之作,極寫樂遊園節日的繁華,其中描寫的景物與【秋興八首·其六】中所憶多有重合,可參看。]

  其七·昆明池

  昆明池水漢時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織女機絲虛夜月,石鯨鱗甲動秋風。

  波漂菰米沉雲黑,露冷蓮房墜粉紅。

  關塞極天惟鳥道,江湖滿地一漁翁。

  【譯文】

  昆明池是漢朝的水功

  遠望漢武帝的戰旗好像還在招展迎風

  池中石刻的織女不會織績辜負了夜色

  那巨大的石鯨鱗甲卻會在秋風中舞動

  波浪中的茭菰叢叢,猶如烏雲沉聚

  白露時節蓮子結蓬,荷花卻已墜隕

  現在去那裡除非能像鳥飛翔到天上

  而遍地洪水汪洋,我只能做個漁翁

  【注釋】

  這首詩是『有所思』之三,杜甫所回憶的是長安郊外的昆明池。

  1、昆明池:漢代開鑿,池在長安縣西南,周圓四十里。於漢武帝元狩三年挖浚,故曰『漢時功』。

  [昆明池故址在今陝西西安市西南斗門鎮東南一片窪地。漢元狩三年(前一二〇)為準備同昆明國作戰訓練水

  軍,並解決長安水源不足的困難而開鑿。周圍四十里。池成後引水東出,為昆明渠以利漕運;一支北出為昆明

  池水,引水泄入泬水以利長安城給水。十六國姚秦時池水乾涸;宋以後湮為田地。(陳貽焮【杜甫評傳】,北

  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第822頁)

  2、旌旗:漢武帝鑿昆明池,是用以操練水軍,故想象當日湖中有『旌旗』在望眼中。

  3、漢代昆明池中有石刻織女和鯨魚。

  【曹毗志怪】:『昆明池作二石人,東西相望,象牽牛織女。』但是夜月雖明,石頭的織女卻不能織布,故曰『虛夜月。』

  【西京雜記】:『昆明池刻玉石為鯨魚,每至雷雨,常鳴吼,髻尾皆動。』所謂『石鯨動秋風』,典故即出此。

  4、菰米、蓮房二句,乃寫昆明池中的物產。

  菰米,即茭白。唐代以前,茭米,屬於糧食作物,也叫菰米或雕胡,是古代的『六穀』(稌、黍、稷、粱、麥、菰)之一。茭菰感染上黑粉菌則不抽穗,但是植株莖部不斷膨大,逐漸形成紡錘形的肉質莖,這就是可採用的茭白。

  【西京雜記】:『菰之有米者,長安人謂之雕胡』。杜甫詩:『秋菰成黑米。』【爾雅翼】:『菰首者菰蔣三年以上,心中生薹如藕,至秋如小兒臂。大者謂之茭首,本草所謂菰根者也,可蒸煮,亦可生食。其或有黑縷如黑點者,名「烏郁」(即烏雲)。』

  沉雲黑:言昆明池滿湖茭菰茂盛,望去如一片烏雲之黑。

  5、露冷:白露時節天氣見冷。

  蓮房:即蓮蓬。

  荷花色紅,秋時凋落,故曰『墮粉紅』。

  6、關塞:即第一首所言的塞上,指夔州周邊的高山。

  7、極天:極,至也,關塞極天,言山之高峻。

  8、鳥道:只有鳥能飛過。夔州四面圍山,插翅難飛。

  9、『江湖滿地』,言洪水橫流,自己則四處漂泊,宛如漁翁。漁翁,即杜甫自況。

  沈德潛云:『身阻鳥道,跡比漁翁,見還京無期也。』『夜月秋風,波漂露冷,就所值之時,染所思之色。』

  其八·昆吾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閣峰陰入渼陂。

  香稻啄余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問,仙侶同舟晚更移。

  彩筆昔曾干氣象,白頭吟望苦低垂。

  【譯文】

  輾轉走過昆吾和御宿

  轉過紫閣峰,來到了渼陂

  我想念那裡的香稻和綠色梧桐——那是鸚鵡的美食與鳳凰棲息的高枝

  難忘美麗的女人們採摘花草脈脈送情

  神仙般的夥伴們一起划船,直到夜幕降臨仍然捨不得歸返

  昔日,我們揮動彩筆指點江山烘托太平氣象

  而今迭經變故人已白頭,只能在低頭吟誦中痛苦追尋往日的時光………

  【注釋】

  這首寫回憶當年在長安渼陂舊遊之樂。前三首所思憶乃蓬萊、曲江、昆明池,此則渼陂,是為所思之四。

  渼陂,地在陝西戶縣西,古湖泊名,離長安城上百里,今已消失。渼陂的水源出終南山谷,會合胡公泉,形成了當年一片遼闊的水面。陂上有紫閣峰,峰下陂水澄澈,環抱山麓,周圍十四里,中有荷花,鳧雁之屬,向北流入滎水。

  杜甫當年在長安曾不止一次偕友來渼陂遊覽,作有【與鄠縣源大少府宴渼陂】、【渼陂行】、【渼陂西南台】等詩。

  湖中水味甜美,所產魚亦味美。宋吳曾 【能改齋漫錄】:『 唐 元澄撰【秦京雜記】載, 渼陂以魚美得名。』 【長安志】:『渼陂在郭鄠縣西。』丁道志註:『彼魚甚美,因名之。』

  1、昆吾、御宿:前往渼陂經過的長安地名。

  【漢書揚雄傳】:『武帝廣開上林,東南至宜春鼎湖,昆吾、御宿。』晉灼曰:『昆吾,地名也,有亭。』顏師古曰:『御宿,在樊川西。』【三秦記】:『樊川一名御宿川。』

  自長安往游渼陂,必經昆吾、御宿二地,一路行來,故曰逶迤。

  2、紫閣峰:終南山峰巒。【通志】:『紫閣峰在圭峰東,旭日射之,燦然而紫,其形上聳,若樓閣然。』

  按杜甫渼陂行云:『半陂以南純浸山,動景裊窕沖融間。』即此所謂『峰陰入彼。』

  3、香稻:一作紅豆。

  顧宸云:『本謂香稻乃鸚鵡啄余之粒,碧梧則鳳凰棲老之枝。少陵倒裝句。』

  浦註:『鸚鵡粒,即是紅豆;鳳凰枝,即是碧梧。猶飼鶴則雲鶴料,巢燕則雲燕泥耳。二句鋪排精麗。』

  4、拾翠:拾取翠鳥的羽毛。

  相問:贈送禮物,以示情意。【詩經·鄭風·女曰雞鳴】:『知子之順之,雜佩以問之。』

  曹植【洛神賦】:『或采明珠,或拾翠羽。』

  5、【後漢書郭太傳】:『太與李膺同舟而濟,眾賓望之,以為神仙焉。』

  杜甫曾與岑參兄弟同游渼陂,所作【渼陂行】:『 岑參兄弟皆好奇,攜我遠來游渼陂。』『船舷暝戛雲際寺,水面月出藍田關。』即所謂『仙侶同舟晚更移。』晚更移,即移棹夜遊,樂而忘返。

  6、仙侶:指春遊之伴侶,『仙』字形容其美好。晚更移:指天色已晚,尚要移船他處,以盡游賞之興。

  7、彩筆:五彩之筆,喻指華美艷麗的文筆。【南史·江淹傳】:『又嘗宿於冶亭,夢一丈夫自稱郭璞,謂淹曰:「吾有筆在卿處多年,可以見還。」淹乃探懷中,得五色筆一,以授之。爾後為詩絕無美句,時人謂之才盡。』

  干氣象:杜甫乃回憶自己曾於天寶十載上【三大禮】賦,得唐玄宗讚賞。干,烘托也。

  8、白頭:指年老。望:回望京華往事也。

【解譯附記】

  前人多曾指出,【秋興八首】不僅是杜甫詩作的一座高峰,也是他對自己一生的回首與總結,身在江湖,心系魏闕之作也。

  如清儒黃生【杜詩說】:『杜公七律,當以【秋興】為裘領,乃公一生心神結聚之所作也。』李攀龍、袁宏道 【唐詩訓解】:『【秋興】八首是杜律中最有力量者,其聲響自別。』王嗣奭【杜臆】:『【秋興】八章,以第一首起興,而後七首俱發中懷,或承上,或起下,或互相發,或遙相應,總是一篇文字,拆去一章不得,單選一章不得。』

  但是,【秋興八首】用典奧多,詞義晦澀,千年以來亦皆認為難讀。

  本文是作者20餘年前讀杜甫隨筆的舊日雜記,所作譯文則為新譯。可以說基本上掃除了閱讀理解此組詩篇的障礙,亦澄清了一些誤解,例如關於『叢菊兩開』的所指,南斗北斗的誤置等等。

  【胡適之晚年談話錄】中有評論說及【秋興八首】,云:『像杜甫的【秋興】八首。我總背了幾千遍,總覺得有些句子是不通的。律詩就和小腳一樣,過去總覺得小腳好看,但說穿了小腳並不好看』。

  胡適又說到【秋興】的第七首昆明池:『昆明池水漢時功,武帝旌旗在眼中。織女機絲虛夜月, 石鯨鱗甲動秋風。 波漂菰米沉雲黑, 露冷蓮房墜粉紅。關塞極天惟鳥道,江湖滿地一漁翁』。

  據【談話錄】記述:

  『七十歲的胡適老先生悄悄告訴論者:「錢玄同是章太炎的學生,太炎先生對他說,這首詩寫什麼,我看不懂,好象是寫女人的....。」呵呵,這讓我想起我們學生時代提到過唐詩有兩處最容易引起人的綺念:一處是老杜的: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一處是韋蘇州的:野渡無人舟自橫,春潮帶雨晚來急。一笑。』

  章太炎錢玄同都是文字學家,未必懂詩。是否有過上述談論,輾轉耳聞之言,固不足深道也。但胡適此公讀不懂此詩,確實徒有虛名。且聯想竟在女人之身下物,則殊可笑也。我一向認為胡適大師徒有虛名,無學問而庸俗,於其論【秋興】此二論略可見一斑。也一笑耳。

(何新附記 2016年6月)

謝謝閱讀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