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37|回覆: 0

[儒學動態] 把陽明遺產發揚光大 浙江紹興舉辦『陽明文化周』

[複製連結]
錢明 發表於 2017-11-30 10:5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陽明學集中國心學思想傳統之大成。在增強文化自信,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過程中,其『致良知』的核心觀念,正在不斷煥發出獨特魅力。

2017年10月31日是王陽明誕辰545周年,紹興舉辦『陽明文化周』,向這位古代聖賢表達故裏人民的敬意與懷念。王陽明與紹興有着深厚的歷史淵源關係。31歲他築室會稽山陽明洞天修道,成為其思想的發端和學術的起點。晚年他回到紹興授徒講學,在經歷了『所操益熟,所得益化』的思想成熟期後,其思想體系臻於完善,紹興成為陽明學對外傳播的中心區。紹興不僅有眾多的陽明遺蹟,如伯府第、觀象台、陽明墓園、陽明洞天、稽山書院遺址等,更有傳承其思想的眾多弟子,如王畿、季本、徐渭、張元忭、周汝登、陶望齡、陶奭齡乃至劉宗周等。正是這些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遺存,構成了紹興陽明遺產的基本要素。

作為文化周的重頭戲,由稽山王陽明研究院承辦的陽明學研討會及高峯論壇主要取得了以下兩方面的成果:

陽明學與越文化及各地域文化

這方面的論文佔了70餘篇參會論文的近一半。錢汝平【王陽明與董玘因緣述論】認為,陽明和董玘都是明代中期越中著名的理學家,但兩人的治學風格截然不同。陽明為學力求新變,勇於突破程朱樊籬,自創新說,而董玘為學卻剛好相反,規行矩步,不求新異,一以程朱之說為準衡,尋繹注義,體會經旨。由於王、董二人論學不相合,加之【武宗實錄】中有醜詆陽明平宸濠一事,於是後世學者紛紛抨擊【武宗實錄】後期專任副總裁董玘故意貶低陽明平定宸濠叛亂的功勞,使之成為歷史公案。華建新【張岱筆下的王陽明形象】認為,張岱【快園道古】所編錄的陽明故事和言論,彰顯了陽明『真三不朽』的聖賢形象。該書雖非專記陽明一人的言行軼事,然從數量上看,所涉陽明的故事較多,內容皆為從文學角度反映陽明的德性、擔當和睿智,同時也反映了張岱本人對傳言中籠罩在陽明身上的神秘主義光環的某種欣賞態度以及對越中名人的推崇。陸永勝【王陽明龍岡書院講學考論】認為,陽明龍岡書院講學是其居黔活動的重要部分,更是作為黔中五大王學重鎮之首的龍場王學得以建構的重要活動,在思想創見、學術承續、弟子師承等方面具有相對的獨立性、獨特性和完整性,承擔了陽明悟道後的證道、傳道、踐道三重使命,對黔中王門學派、貴州區域文化和貴州儒學思想的建構、形成與發展具有重要的開創引領作用。張祥林【陽明心學在滁州考述】認為,陽明在滁州任太僕寺少卿期間,在琅琊山下傳授良知心學,教導諸生悟良知,並在滁州構築來遠亭、始創馬政街,與滁州山水和學人結下了深厚情誼。後陽明弟子和太僕寺以及地方官員又先後創辦並七次修建陽明書院(祠),以傳承陽明思想,對後世影響深遠。張山樑【平和文化巔峯之匠作】認為,在平和縣刊行的【陽明先生集要】崇禎施邦曜刻本,是後來多家翻刻本之底本,與隆慶謝廷傑刻本並列為陽明著作兩個極為重要的版本,為陽明學的傳播發展作出了貢獻。從這個意義上說,王陽明、施邦曜、王立准(時任平和縣令)這三位浙江人成就了平和文化發展的一個巔峯。【集要】不僅在東亞諸國傳播,而且還傳播到英語世界。1916年,美國學者亨克發表了【王陽明的哲學】,即為【陽明先生集要·理學篇】的英譯本。

陽明學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強調實修實學是本次高峯論壇的又一特色。杜小書等【陽明文化的貴州實踐與當代貴州精神高地建設】認為,陽明文化的交互傳遞是促進貴州各族人民共同精神價值取向形成的基石,也是構築當代貴州精神高地的重要依託和思想基礎。李承貴【王陽明對『心態』問題的思考】認為,『致良知』是根治『心態』之方。諸種『心態』問題雖然各有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仍然是『良知』的喪失,因而只有重新找回並確立至聖而萬能的『良知』在人心中的本體地位,才是根治『心態』問題的最終方法。『良知』至少可從七個方面來化解消極的『心態』:一是明察心態之微;二是管控心態之恣;三是照射心態之陰;四是誠純心態之垢;五是融釋心態之郁;六是平和心態之躁;七是培植心態之體。彭樹欣【明儒劉元卿的仁學思想及其對當代道德建設的意義】認為,劉元卿的仁學思想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仁之體用問題;二是仁之『不容已』;三是孔子仁術之巧。其仁學思想對當今道德建設主要有三個方面的意義或啟迪:一是不應局限於仁學的學術探討,也應將『仁』貫徹於日常生活中;二是在具體的教化中,應從人心之敏銳處點醒人之良知,從而使其自『不容已』;三是道德教化要真正成功地影響到整個社會,主要靠師友(或師生)間的『立達』功夫。張華斌【試論陽明心學對當代中國文化自信的提升】認為,當今中國綜合國力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提升,但文化上依然處於『輸入』地位,文化自信已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要求。歷史上陽明心學在世界各地的廣泛影響力,其為我們重建信仰體系所提供的理論支撐以及為解決當今世界一系列複雜難題提供的中國智慧,是當代中國文化自信的重要保障。

除研討會和論壇外,文化周期間還舉行了一系列活動,內容包括王陽明墓拜謁典禮、【聖賢之道——陽明的故事】特展、全國首屆陽明學研究團體(機構)聯席會議、全國首屆陽明教育聯盟聯席會議、黔浙兩省聯袂打造的大型歷史話劇【此心光明】紹興首映式、紹興市王陽明研究會成立大會、『走讀紹興、問道陽明』旅遊文化活動等。此次文化周的最大亮點,一是首次把全國各大博物館、圖書館所藏的王陽明書法墨跡集中於紹興博物館展出;二是倡議設立了『全國陽明學研究團體(機構)聯席會議』及『全國陽明教育聯盟聯席會議』機制,並將秘書處常設於紹興。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