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979|回覆: 0

[儒家學說] 【論語譯解】12.22 樊遲從游於舞雩之下,曰·『敢問崇德、修慝、辨惑。』 ...

[複製鏈接]
安魯東 發表於 2017-11-29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7b73db0134337ed7ee9826782fdc3b8c.jpg

12.22 樊遲從游於舞雩之下,曰:『敢問崇德、修慝、辨惑。』子曰:『善哉問!先事後得,非崇德與?攻其惡,無攻人之惡,非修慝與?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親,非惑與?』

注釋:

1、修慝:慝,音tè,指邪惡的念頭。修,改正,這裡是指改正邪惡的念頭。

2、先事後得:先致力於事,把利祿放在後面。

白話試譯:

 樊遲陪着孔子在舞雩壇下散步,說:『請問怎樣才算崇尚道德?怎樣才能消除惡念?怎樣才可辨明迷惑?』

孔子說:『問得好!先努力做事,然後才考慮收穫,不就是崇德嗎?檢討自己的錯誤,少計較他人的錯誤,不就是消除惡念的方法嗎?因一時的氣憤,忘記了自身的安危,以及自己親人的安危,不就是迷惑嗎?』

疏解:

魯國的舞雩壇離孔子家不遠,孔子常帶弟子到壇下的樹林中散步。有一次樊遲從游,問夫子『崇德、修慝、辨惑』三事。

孔子對樊遲能問出這樣的問題,深表讚賞,說『善哉問!』並逐一作答。

『先事後得,非崇德與?』意為:人皆有利慾之心,凡事都利字當頭;假如能把義字提到利字的前頭——先努力做事,再考慮個人利益,那麼也就很不容易,算是崇德了。

『攻其惡,無攻人之惡,非修慝與?』意為:一般人遇事,習慣把錯誤歸於別人,功勞歸於自己;習慣『嚴以律人,寬以待已』。假如能做到遇事先反省自己,多檢討自己的過錯,少計較他人的過錯;那麼就可以不讓怨起恨生,不讓惡念像雜草一樣在心田中叢生蔓延了。

『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親,非惑與?』意為:正常情況下,人總愛惜自己的身體,傷損一絲一毫,都要尋醫問藥;總摯愛自己的父母妻子,冷暖饑寒常掛念於心。但有意思的是,人卻容易淪為情緒的奴隸,遇到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便頭熱衝動,忘記自身安危,從而做出一些非理智之事,惹禍殃身,牽連自己的親人受難。這就是所謂的『情緒迷惑心竅』。

【荀子.榮辱篇】:云『行其少頃之怒,而喪終身之軀,然且為之,是忘其身也;家室立殘,親戚不免乎刑戮,然且為之,是忘其親也。』

朱子說:『先事後得,猶言先難後獲也。為所當為而不計其功,則德日積而不自知矣。專於治己而不責人,則己之惡無所匿矣。知一朝之忿為甚微,而禍及其親為甚大,則有以辨惑而懲其忿矣。樊遲粗鄙近利,故告之以此,三者皆所以救其失也。』(【論語集注】)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