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519|回覆: 0

[國學觀點] 一夫多妻並不準確,古代長期存在一妻多妾制有其合理性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17-11-6 17:1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嚴格來講,一夫多妻制並不確切,實際上在古代以中國爲代表的東亞農耕文明中長時間存在的是一夫一妻多妾制。這一點,凡是對傳統文化或者讀過歷史小說諸如四大名著的人都會知曉。


【孟子】散文中的名篇【齊人有一妻一妾】,講到『齊人有一妻一妾而處室者』,其良人出,則必饜酒肉而後反,對從妻子說『所與飲食者,則盡富貴也』,而實際上『之祭者乞其餘』,意思向那些掃墓的人乞討殘羹剩飯,滿足口腹。齊人的家境到了向掃墓人討剩飯的境地,卻還保留著一妻一妾,可見當時這種婚配風俗很是普及。


【金瓶梅】中很大的筆墨就描寫了西門慶一妻五妾日常生活,西門慶擁有一妻五妾,如果算上因病而死的卓丟兒的話,一共六個小老婆。其中,李嬌兒和卓丟兒出身妓女,潘金蓮、孟玉樓、李瓶兒則是『二鍋頭』,通俗點就是再嫁女。其實,在明末,無論民間小老闆、小暴發戶了,還是在知識分子中間,找個婊子做小老婆已不再遭人譴責,而成爲一種時尚了。


一夫一妻多妾制,是中國古代歷史上存在時間最長的制度之一。爲什麼這種看似不合理的制度會長時間存在呢?這個問題頗爲有趣。


我們先從一夫一妻多妾制本身說起。妻則無需多言,一般指人生中的第一個媳婦。妾,就字形而言,上爲刀,下爲女,刀家女子,可見妾是有罪受刑的女子。翻看歷史,妾則由周朝貴族嫁娶中女方陪嫁同族的姊妹或姑侄演變而來的,在天子稱爲媵,大夫稱爲妾。後來媵妾漸漸不分。但無論怎樣,妾則家庭、社會角色定位中往往扮演著苦情的角色。


首先,一夫一妻多妾制是私有制的產物。古代,尤其是古代社會是一個父系氏族的社會,男人往往當權,極有可能擁有更多的財產並成爲政治上的領導者,他們希望占有更多的妻子以及生育更多的子女來擴大自己的勢力,所以不再戰俘,開始把男當作奴隸,把女戰俘當作妻妾。而占有奴隸和妻妾的多少日漸成爲權力和地位的象徵。這些註定了一夫一妻多妾制產生、存在和延續,而不是以女性爲中心的『一妻多夫制』。


其次,對於一個男人來講,對女人的渴望和占有似乎是『慾壑難填』。不斷膨脹的欲望爲男人見異思遷、喜新厭舊提供了強大的動力。


此外,在長期的農耕時代,這種正式的納妾制度是本質上是妾成爲家庭中的一員,發揮撫養後代的角色,這也是應對古代人口存活率低下的一個現實考量。眾所周知,古代戰爭頻繁,男人們往往上陣殺敵,保家衛國。冷兵器時代的戰爭,更爲殘酷,每經歷一場戰爭,就會有一大群男人在這個世界上消失,而剩下的則只是一大堆的婦女們。秦趙之間的一場長平之戰,趙國先後損失了45萬男丁,這無論在當時還是現代都是不可想像了。婦女多,而男人少,這種不均衡的局面爲一夫多妻制的存在提供了無奈的現實選擇。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