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82|回覆: 0

[西方歷史辨偽] 『日本製造』神話坍塌,『日粉』最缺的是什麼?

[複製連結]
後沙 發表於 2017-10-17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近日,日本鋼企神戶制鋼大規模質量造假被曝光後,事態不斷升級,受影響相關企業數量不斷增加,連波音和空客都被它坑了。

48d5de6ab38a8389f6d2c738c47cae38.jpg

神戶制鋼高層又上演老戲碼,鞠躬道歉,請求原諒。表面上這是一起突發事件,實質上是日本長期無誠信的欺騙心理導致的必然結果。

正當『日粉』氣急敗壞企圖圓場洗地時,『日本製造』神話氣球在英國又被戳破一個,這次是日立公司。

【衛報】昨天報道,英國大西部鐵路公司(GWR)花了57億英鎊購買的日立公司生產的全新高鐵列車,在16日由布裏斯托開往倫敦進行首次運行。

這是一個令人無比尷尬的首秀,發車延誤25分鐘,進站遲到41分鐘,列車內空調出問題,然後大面積漏水,接着停電,停空調,很多興高采烈坐首秀的乘客,是站着抵達倫敦的。

ad07c1336faa0dd752a22c3684311f45.jpg

日立鐵路歐洲公司市場女總監出來道歉,稱這是小毛病,好消息是列車還是成功到站了。英國網友開啟了群嘲模式。

誠信的醜聞,還沒完。

保存在鹿兒島的1964年東京奧運聖火火種,被曝出是假聖火,因為當年從雅典採集運送過來的聖火,早在2013年11月21日,就已經熄滅。

日本官方擔心消息傳出影響奧運申辦和民間觀感,又私下點燃了一次『聖火』。

16日,日本官員承認聖火造傳,整整欺騙了世人四年,道歉。

在中國流傳多年,深植人心的『日本製造』神話在一步步坍塌,從飄在雲端,仙氣瀰漫到跌落塵泥之中,最着急的卻不是日本人,而是一些中國『日粉』。

它們對中國企業無論是否有問題,總能找到攻擊角度,罵完企業不算,還要摧毀一個行業。

最不幸的是,輿論場也被這種傾向引導,最終上升到中華民族不如大和民族的高度。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而某些知識分子又起到了非常關鍵的推動作用。

對日本醜聞,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社會的,企業的,皆視而不見,實在藏不住了,就出來塗脂抹粉,轉移話題,仍然將矛頭轉到中國身上。

『日粉』精分式表演,是一種心態扭曲的體現,根源是自信心喪失,寧為奴,不為人。它們最缺的並不是道德,智商,良知。

我可不敢說某些知識分子,『日粉』們沒道德,沒智商,沒良知,他們每天都佔着道德高地,有的還是專家學者教授,動不動自稱是中國的良心。

它們最缺的是一顆看平常心,它們看日本時是帶着自虐心態的。

日本戰後發展

50年代初期,日本普通家庭的生活非常艱難,每天有米飯,鹹菜,大醬湯算是不錯了。同時期對比,天津人民的生活比橫濱人民生活要好得多。

到了七十年代,普通日本人家庭基本上都擁了彩電,冰箱,洗衣機,錄音機,吸塵器,電氣化廚房,收入也比中國人高出一大截。

有的人就把這種變化簡單歸結為:中國體制不如日本,中國人能力不如日本人。

這個結論是盲目的,日本除了韓戰帶的紅利之外,最重要的是它原有工業能力在復甦。

中國則是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向工業化時代奮起直追。

你不能對跑道上一個悠哉悠哉喝着飲料,擦着汗的選手報以掌聲,而對那個落後兩三圈,正呲牙咧嘴拼命奮起直追的選手發出大聲嘲笑。

中日起跑線不一樣,更何況中國還受到西方發達國家的全面封鎖。作為一名中國人,你就算沒有參賽,這場賽局的結果與你也息息相關。

所以,嘲笑節衣縮食,自力更生的時代,是沒有良知的,因為幸福不會從天上掉下來,它是一個累積過程。

日本從1955年開始,經濟增長率長期排在全球第一,GDP在1966年超過法國,1967年超過英國,1968年超過西德,躍居世界第三位,僅次於兩個超級大國。

韓戰爆發,日本發了戰爭財,工業設備重新開動,美國在日本花了500億美元,又是訂貨,又是委託加工。

越南戰爭,日本再發了一筆橫財,美國在日本又花了1000億美元。

這兩場戰爭對中國經濟而言,都是負擔,但從長遠看,我們將美國勢力推出了國境線之外,這對後來安心發展經濟的意義極為重大。

日本因為有【美日安保條約】,它的國防費用開支極少(1.1%),而中國同時面對美帝蘇修兩個超級大國的威脅。

日本人善於積累資本,利用資本,另外日本人儲蓄率非常高,跟歐美相比,日本不是消費型經濟,而是積累型經濟。

日本經濟進入良性循環時代,一塊錢的本錢,能做三四十塊的生意,所以八十年代一些中國經濟學者就覺得日本精明得不得了。

但是,毛主席說:少花錢,多辦事!他們又聽不進去,道理是一樣的,那為什麼聽不進去?思想出問題了。

日本資源貧乏,人口密度比中國大,要發展經濟必須做到三點:

一,充分開發人力勞動質量。

二,進口初級原料,精加工,做成高級產品。

三,出口換取外匯。

這是日本經濟良性循環的前提,很簡單對不對?經濟學本來就不複雜,只是被人為複雜化了。

日本經濟保障

除了『日本製造』神話外,在還有一個『日本企業管理』神話,書店裏有好多好多相關吹捧書藉,還有被神話的日本企業家。

企業管理模式是日本經濟保持良好勢頭的關鍵因素,但帶着膜拜神話的心態還是一顆平常心去看?直接決定了你的眼光和智慧。

從組織上來看,日本株式會社分三種形式:

一,統一核算,統一管理

二,統一核算,分級管理

三,分級核算,分級管理。

第一種,主要體現在事關國民經濟命脈的企業,如電力,水利,核電等公司,強調安全和規範。

第二種,體現在鋼鐵企業,如新日本製鐵,它是日本最大鋼鐵公司,做假的這家是排名第三。豐田公司,也是如此。特點:產品單一,品種繁多。

第三種,是學美國的,也稱為事業部制度。如東芝,松下電器公司,產品眾多,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甚至還有發電設備,各個事業部主管一種,獨立性,靈活性較強。

後來豐田又自創了第四種模式,就是產銷分離,成立了豐田銷售公司,得到了一些企業的效仿。

日本公司權限結構明晰,

董事會:戰略決策,經營方針,產銷計劃,財務預算,科研開發,進出口。

社長(總經理)負責執行落實。

廠長:質量,安全,交貨期,成本,環境。

其實就是人員協作的整合過程,提高效率,以物美價廉的產品打敗競爭對手,核心基礎就是:利潤。

一旦利潤被動搖,或遇上國外強勁對手,日本管理模式的內核就會崩坍。

中國在經濟相對落後時,有的人對日本這套非常之崇拜,連口號都要學來賣弄,比如『全員品質管理』流行過很久,『質量月』『質量周』也流行過,但這也無可厚非。

日本這套模型下生產出來的產品具有很強的競爭力,美國實行自由企業制,對日本企業家族式忠誠,軍事化管理非常反感,指責這是封建時代的落後產物。

但日本人覺得好呀,行之有效,而且沒有美國,歐洲常見的那種罷工,勞資糾紛。

中國經濟崛起之前,日本這套的確管用,現在遇上中國競爭後,利潤空間嚴重擠壓,所謂『企業精神』被大大動搖。

日本展現出真實的一面:為了壓縮成本,偷工減料,坑蒙拐騙。

日本有個很大的優勢就是『產品免檢』,有的中國人對日本產品到了迷信程度。塑造神話,使對方消費群體相信神話,對日本企業來說,都是一種利潤附加值,把錢花在宣傳上,比把錢投在質量上更有效。

迷信,是非理性行為,在消費中,背離了經濟規律。『日本製造』神話並不僅僅是『日粉』所製造,日本官方在外宣上也花費重金來進行擴散。

更惡劣的是,『日粉』還以攻擊中國產業來襯托日本神話,溫州高鐵事故,日本人是十分鐘監測一次中國網絡輿情。

摧毀中國高鐵形像,不但可以打擊中國人信心,還可以在未來全球競爭上處於絕對優勢。相反,日本新幹線任何事故都僅僅是事故,基本上無聲無息。

日本人為了提高產品競爭力,保障日本經濟發展,這種做法也挺正常,但是中國網民跑去幫日本詛咒自己國家相關產業,主動為日本醜聞掩飾,這裏的水就深了。

日本員工思想管理

上面簡單說了日本株式會社的組織形式和管理模式,為什麼沒有必要在國內神話日本管理,因為管理這門學識,最終是對人的管理,就是思想工作,凝聚人心。

中國還需要向日本膜拜?幾千年來,中國精英琢磨來琢磨去就是管理別人,理論上是共通的。

有人嘲笑中國國營大企業裏過去的『政治工作』『思想工作』,其實,人們只看到日本對員工的培訓,經濟利益捆綁,企業忠誠度培育,覺得很厲害。卻不知道日本企業對員工同樣注重『政治思想工作』。

書店裏賣的日本企業管理,把這些工作歸類到社會學,心理學,人際關係學上面去,說得天花亂墜,看得五迷三道,特別是一些公司人力資源主管,特別喜歡用這套三腳貓水平,來討好老闆或領導,被折騰的是員工。

連理髮店小弟都要跑街上喊口號,更別說保險金融業了。

中國以前企業口號是『愛廠如家』,後來覺得落伍,變成『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威脅性口號,後來又變成了『企業文化』,再玄乎一點有了『拓展運動』。

這套東西大多是株式會社『家族主義』派生出來的,有可取的,有不可取的。

在株式會社,董事長,社長就好比父親,老子,幹部就是大哥,兄長,工人,小職員就是輩份最低的幼童,必須聽話。用潛移默化的手法灌輸。

日本戰後新企業為什麼喜歡這一套家族主義概念?

一,歷史,社會的特點延續

二,模糊階級陣線,勞資雙方分不清。

八九十年代,西歐, 美國學者到日本考察企業運作,認為這些是過時的封建遺留,但日本沒有盲目學美國。

為什麼說,員工管理都要算入政治範疇?因為政治和經濟本來就密不可分。

a375a4f68cc758a2699dd16ee5e589aa.jpg

日本企業家在思想工作方面,做得比中國企業書記要細緻得多,某個工人住在哪個町?門牌多少?家裏人口?老婆長啥樣,什麼性格?孩子就學情況?廠長,課長這一級別都要掌握,還要家訪,交流。

這些在日本小電影裏面也能看到,只是表現得過於親密。

家訪交流是什麼?就是我們常說的『調查研究』,除此之外,還有生日祝福,給你加餐,還有懇親會,公司代表請員工和老婆孩子一起吃個晚飯。野餐會,在風景區搞個野餐活動,參加的人數更多。

過年了,還有忘年會,主要是消解過去矛盾,放下成見,有什麼不愉快的,吃完這頓飯後大家就把它忘掉。

在沒階級意識情況下,日本員工會對企業這些行為感到溫暖,拼命幹活,來報答老闆厚愛。

但企業根本目的是為了賺錢,當利潤下跌時,該裁的人還是要裁。

這是全球市場企業的一慣做法,上升到民族優劣高度,用心是極其惡毒的,已經背離了企業管理範圍。醜化自己國家,美化別國,絕對是不正常的。

中日的差異

在古代時期,眾所周知,日本處處都在學中國,漢字文章詩賦是日本的貴族專享,中國式生活方式,代表着文明和尊貴。

古代就不細說了,兩國師生關係被顛倒過來出現在近代,大政奉還,明治維新之後,日本精英集團向西看,工業革命後的歐洲,美國有着全球最發達的生產力,最先進的科學技術,還有最現代的文化藝術。

日本逐漸走上了工業化道路,而中國還是處於農耕社會,中國精英並非不知道工業化的重要性,而是整個沒落的封建生產關係,死死束縛着生產力發展。

中國需要一場自下而上的革命,為了革命最終實現,耗費了大量時間。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統治,然後是北洋政府,軍閥割據,北伐戰爭,南京政權,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直到1949年才站起來一個嶄新的中國。

中日差距,從甲午之後,越來越明顯,本質上是工業國打農業國的絕對優勢,從整個世界來看,也是如此,工業國主導瓜分格局,而農業國只有被瓜分,被殖民的命運。

但是,某些中國知識分子將這種工農業強弱之比,推演成了日本民族比中華民族更文明,更強大,更高貴的邏輯。

這個邏輯一旦被『成立』,就是種族上的差異,而血脈和靈魂是無法更改的,所以中國永遠要仰視日本,放棄追趕腳步是必然的,甚至被殖民也是一種榮幸。

中國台灣地區很多政治力量認同了這種邏輯,並且影響着下一代,因此它們要將『日據』改成『日治』,要為日本殖民官員立碑,淡化日據時期對台灣反抗者的屠殺,強化日本給台灣帶來的基礎建設『功績』。

這種思維會帶給社會何種思想?有台灣青年哭為日軍『鳴冤』,說他被強征為慰安婦的祖母是自願行為,每逢有事,親日本的情結,遠遠強於親祖國的情結。

9d4566a14eec7b2b60efd8ba2499322a.jpg

農業國對工業國的差距不是不能追趕,1949年之後,中國發展已經證明全面超過日本只是時間問題。

兩彈一星,核潛艇等軍工發展,中國在軍事上已經完全不懼怕日本等工業強國。

經濟上,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壓力在日本一邊。

政治上,中國獨立自主,是安理會五常,發展中國家領袖,而日本則拴在美國腳邊,唯命是從。

中日之間曾經存在的差異,很多方面已經被追平甚至超越,最大的問題是在文化和思想領域。

我們經常在輿論場上看到對日本無限崇拜,無限讚美的奇談怪論。因為這個領域偏偏是無骨文人最集中的領域。

還記得【中日兒童夏令營】【中美老太太住房故事】【中國人在德國吃飯被訓斥:錢是您的,資源是大家的】這些文章嗎?誰會閒得沒事炮製這個謠言?

93ae80b7d467dd0ff1083e0c713664f3.jpg

『日本製造』神話的氣球一個個被戳破,是好事。三哥保重。

但對橫行中國網絡的毒雞湯,一定不能掉以輕心。

文化,思想上的自卑還徘徊在許多人的心頭,這是一塊短板。這塊短板與大國崛起並不相符,必須用力解決。

用平常心看日本,才能正確對待中日關係,對日本人來說也一樣。

7bb22220b56e28ac75257f8f89a2d96f.jpg

一個死不悔改,恬不知恥的民族,是沒有未來的。

8329599343cf23c6352bdde3709a1a54.jpg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