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214|回覆: 0

[文化熱點] 只要療效好,醫館就能推廣好嗎?

[複製連結]
半夏 發表於 2017-10-18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3342ff5d2b4c2b3d28efcad40f962d50.png

點 標 題 下 藍 字 關 注 中 醫 館 第 一 新 媒 體

72463dc90911433775b16db2d84e2cd6.jpg

131

這些『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中醫人再固守下去,本就處於弱勢的中醫藥怎麼發出聲音呢?

中醫從來都是療效爲王,這句話一點錯都沒有,只要療效有了,患者自然慢慢就來了,可是太慢了。

醫館界丨半夏

醫館君的同學剛來深圳一年多,就跟我提到深圳的中醫很火,聽到一個跟醫療行業都沒有任何關係的人說深圳的中醫館那麼有存在感真的太高興了,說明深圳的中醫館真的多到讓吃瓜群眾忽視不了,我們中醫陣營的夥伴是越來越多。這跟深圳開全國之先河允許民間辦中醫館,以及深圳濃厚的創業氣氛不無關係。

574a4d2ffac3add6262d21705889a6cb.png

進而放眼全國,以純中醫爲主要治療方式的中醫館也是越來越多。醫館君就算坐在辦公室里也會聽其他同行透露,某某地又開了一家中醫館,一家又一家中醫館,相信星星之火定能成燎原之勢。

醫館君感到與有榮焉,但又忍不住憂慮,即使越來越多的中醫館開館營業展示在大眾面前,也並不意味著中醫館真火。畢竟中醫館開館營業只能算是開始,一家新開中醫館成功盈利要走的路還有很多。

國慶前後,醫館君實地走訪了深圳的若干家醫館,只爲從醫館老闆和管理者手裡獲取前線實際的運營狀況,也幸運地學到了一些實戰經驗:比如某針灸專科中醫館館長預見到將來的中醫館競爭會愈加激烈,現在就未雨綢繆加強員工培訓,上新新項目(醫館上新項目,你是合格的『產品經理』嗎?);比如某中醫診所連鎖幾年來已經將整個診所的運營做的越來越細化;某大型推拿中醫館雖然市場拓展差強人意,但仍然努力尋找迎合患者的宣傳方法。

但是也有一些中醫館的做法讓醫館君感到又揪心又焦急。

今年五月份剛剛開館的一家中醫館依託於某大學師生團隊,專業與人才基礎都非常雄厚。其醫館細分出的各種治療項目將近20種,從艾灸到推拿,從小兒推拿到細化到身體各部位的推拿,還有一些專病治療項目比如乳腺病等等。

據醫館館長透露真正來做這些治療項目的患者有限,當醫館君嘗試跟館長討論如何推廣這些治療項目的時候,館長思索了一下還是只給了中醫界的一句老話,『我們還是想靠療效來贏得患者,並沒有想過做一些推廣』。這恐怕是很多中醫人的想法,認爲只要自身專業夠硬療效夠好,何愁沒有患者。

這些『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中醫人再固守下去,本就處於弱勢的中醫藥怎麼發出聲音呢?

中醫從來都是療效爲王,這句話一點錯都沒有,只要療效有了,患者自然慢慢就來了,可是太慢了。

[一

獲取患者從來都需要『心機』

比如民國名醫兼社會活動家陳存仁,他幼年喪父,經人介紹拜在丁甘仁名下,早早出師自立門戶,他在【我的醫務生涯》裡寫到了兩點『小心機』,一是看診之初把診所從一個大門面換成小門面,因爲小門面只有幾個患者就會顯得擠擠攘攘,畢竟中醫診所最忌門面冷清;二是給一些底層百姓比如黃包車師傅,富貴人家的女傭免費醫治。因爲這些人雖然沒有錢,但是知恩圖報,會把陳大夫介紹給一些有錢人。陳存仁才得以迅速成功並得到了一個大夫應有的體面。如果他只是坐在診室等顧客上門,恐怕是不會那麼快年少成名.

丁甘仁這等名醫的徒弟尚且找方法快速傳播自己,何況中醫重新發展的今天,中醫還處於患者亟待被教育的時期。

民國是社會思想開放的時期,我們現代人豈不是更應該解放自己的頭腦。中醫雖然是2000年前就存在的『老』事物,一直以『知常達變』的原則來開處方,爲什麼經營醫館的時候反而只抓著『療效』不放了呢?

[二

只會看病,畏懼營銷

醫館君是轉行到中醫行業的,入行前羨慕中醫大夫一輩子只要看病就好了,一心一意只做一件事感覺可以逃避世間的諸多紛擾(後來才發現這純屬想像)。

曾經跟某中醫館合伙人,也是一位已經成功的中醫大夫,提起自己畏懼走出去營銷,沒想到引起了強烈的共鳴,這位大夫坦言『我們看了一輩子病,市場營銷這些不懂』。某些中醫大夫出身的醫館老闆以往可能單純的只是看病,大夫通常行事又比較謹慎,面對新領域可能感到畏懼,選擇躲在『療效』理論的庇護下當然比走出去推廣更容易。

難得的是上述醫館老闆看到了自己的短板,希望給醫館找到專門負責醫館運營的人才,也不失爲一種明智的選擇

既然選擇了開中醫館,就是選擇加入到爲中醫行業正名的大軍中來,要積極的尋找方法把中醫推廣出去,不破不立。

[三

生活環境,就醫環境早已改變

『中醫就是要靠口口相傳』這也是一句老話,依然適用於現在的中國農村鄉鎮以及中小城市,比如醫館君曾採訪過從基層成長起來的一位中醫,憑藉起死回生一位患者就迅速積累了第一批患者,鄉村鄰里口口相傳確實具有群眾基礎(楊昌龍 | 成長於基層的質樸中醫師)。

但在這個全民越來越注重隱私的時代,越是居住在大城市的人越注重彼此之間的分寸。我們的城市文明會不斷向前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居住在彼此來往減少的城市,『口口相傳』的宣傳只會越來越不管用了。

連潘德孚老先生都說中醫是不要『輕易挪動』的職業,一挪就要重新構建患者,但是總有醫生因爲各種原因挪動。這些挪動的醫生也得靠有效的推廣才能迅速獲取患者。

一年前醫館君認識到一位來自西北的中醫到深圳行醫,她在老家已經有非常好的群眾基礎,還是省級的學術帶頭人。她拒絕了深圳醫館的醫生推廣,也許是想考驗自己的專業能力,一年過去雖然比起其他外來的醫生積累了更多的患者,但遠遠沒有達到飽和的程度,要是有醫生推廣助力,在本身專業夠硬的情況下,是不是可以積累更多的患者,自己也能有更多的臨床經驗,從而在醫術上有更多進步?

對於醫生來說,需要儘快收穫患者來積累更多的臨床經驗以提升自己;對於醫館來說更要儘快推廣自己,只靠療效的確可以慢慢來患者,但是房租水電物業工資可等不得你慢慢來,中醫館更是需要經營的。

I版權聲明

本文原創,轉載需授權

· END ·

3670595ad88f11dafae1160e669e57f7.gif

編輯|半夏 視覺|三七

點擊下列標題 閱讀更多乾貨

446f6d53e2fbd0bbff7eb0a1973a1ab6.jpg

201c22618c075a77c4b18c6aa449e00b.jpg

-轉載原創聯繫-

首席小秘書 微信|zytc_zs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