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264|回覆: 1

[漢語言文學] 錢毅:應當重視魏源文獻語言研究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10-1-28 21:5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錢毅光明日報

近年來,關於魏源(1794-1857)的研究可謂成果豐碩、成績斐然。但這一研究一般都側重予魏源的政治主張、思想意識、文學藝術等方面,而其文獻語言的研究卻很是寥寥。其實,魏源文獻語言研究內涵豐富,大有空間,概括起來,至少包括『說文』學研究、【海國圖志】語言研究、詩文用韻研究等三個方面。

『「說文」學』研究


  『「說文」學』,可以說是傳統小學中的顯學之一。東漢以降,歷代學者對【說文】傾注了大量精力,取得了豐碩成果,尤其是清代『【說文】四大家』的研究成果更可謂登峰造極。對『「說文」學』,魏源亦投入了很大的精力,有許多新見。這些新見主要集中於文本【會意諧聲指事象形釋例】、【轉注釋例】、【假借釋例】、【說文擬雅】之中,尤以【轉注釋例】、【假借釋例】二文論證詳實,觀點獨到。如對於『轉注』,魏源認為應『以部類建首轉注為六書之綱領。其綱領或在上下,或在左右』,即以部首偏旁為轉注原則,『偏旁在左者,皆左為轉注,右為諧聲。』『偏旁在右者,皆右為轉注,左為諧聲。』『偏旁在上者,皆上為轉注,下為諧聲。』『偏旁在下者,皆下為轉注,上為諧聲。』同時,魏源對小學專家戴震、段玉裁的『互訓說』進行了批駁,『畢生不知轉注之義,可謂求之千里,失之睫前。』(見【魏源全集】第8冊672頁,嶽麓書社,2004年;李漢武【魏源傳】第216頁,湖南大學出版社,1988年;張其昀【說文學源流考略】第242頁,貴州人民出版社,1998年)我們可以將魏源與其他清儒的『「說文」學』觀點作比較,分析其異同,以總結出魏源『「說文」學』的特色。

【海國圖志】語言研究


  【海國圖志】既集中體現了魏源『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偉大思想,又是一部語言大作。其一,它集中反映了魏源的翻譯觀。【海國圖志•職方外紀】中說:『凡天下方言,過千里必須傳譯』。這雖是基本的語言常識,但可以看出魏源重視語言的『傳譯』;【海國圖志•西洋器藝雜述】說:『華人視外夷國地、人名,多嫌其俚。不知試以外夷轉翻中土對音之字,亦猶是也。如西洋稱廣東曰諫黨……其間有對音者,有不對音者,總之以異國之音,翻本國之字,欲其雅馴,必須如【漢書】、【唐書】、【西域傳】之稍加潤飾乃可。』(見【海國圖志】第2173頁,嶽麓書社,1998年)魏氏意識到要準確翻譯外夷國地、人名有難度,因為『有對音者,有不對音者』,於是他強調翻譯時要注意文字的『雅馴』即潤色。

  其二,由於受到時代的局限,同時又受文章內容的影響,【海國圖志】中存在大量的西洋語言的借詞和譯詞,如『火輪舟』、『火輪車』、『鐵轍』、『銀館』等。此外,還有『量天尺』、『千里鏡』、『自來火』、『千斤秤』等新詞,這些新詞是漢語裡原來不存在的,到後來,雖然有些改變了名稱,但含義並沒有改變(王力【漢語史稿】第514-515頁,中華書局,1980年)。西洋語言的借詞和譯詞是漢語詞彙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詞語,不僅能夠反映出魏源的某些翻譯觀點,同時也可以顯示當時漢語外來詞的特點,在此基礎上我們將其與漢語其他外來詞作比較,可以進一步探討漢語外來詞的特點及其發展規律。

魏源詩文用韻研究

  據【魏源全集】第12冊(嶽麓書社,2004年)著錄,魏源的已見存世詩歌和韻文共900餘首(篇)。古代韻文(如詩、詞、曲、文等)是研究古代語音的重要材料之一。一定時期一定區域的韻文用韻,不僅可以反映出當時漢語通語的語音面貌,而且可以反映當時當地的方音特點。因此,魏源詩文用韻的研究,不僅有助於了解晚清漢語通語語音狀況,還可以通過對詩文用韻中與【平水韻】以及當時漢語通語用韻不相符合的韻例分析,勾稽其中的方音信息,窺探晚清湖南方音的特徵。通過系聯,筆者得到魏源詩歌用韻18個韻部,其中陽聲韻7部,陰聲韻7部,入聲韻4部。其中陽聲韻之間存在大量後鼻韻尾的韻字押入前鼻韻尾的韻字,說明後鼻韻尾向前鼻韻尾的轉化,今湖南方言乃至其他南方方言仍然如此;陰聲韻部之間同樣存在一些跨部的通押,且與今湖南方言相對應,如尤、豪兩部混押達9例。這裡試舉1例:雜古【錢塘觀潮行】第7韻段的韻腳字為『橈謳濤高潮』,『謳』字句為:『越女唱,吳兒謳。』(見【魏源全集】第12冊619頁,嶽麓書社,2004年)『謳』字在【廣韻】中屬流攝侯韻字,在魏源詩歌韻部系統中應歸入尤部字,而其他4字均屬豪部字,可見,這兩部韻字的主元音應是不同的,魏源將二者押韻應該是有其語音依據的。筆者認為,這一語音依據就是他自己的方音。『詩人用事,有乘語意到處,輒從其方言為之者,亦自一體,但不可為常耳。』『句法欲老健有英氣,當間用方俗語言為妙。如奇男子行人群中,自然有穎脫不可干之韻。』(釋惠洪【冷齋夜話】第16、38頁,中華書局,1988年)可見詩人寫詩不避方言。魏源的這一韻例所反映的方音現象在清代湖南民謠中亦存:【沅湘耆舊集】(卷二百•清•民謠):『頭小尾小,耕田了口;頭大尾大,耕田有賣』,『小』、『口』押韻。【(民國)湘陰縣誌•民謠】:『一代親,二代表,三代四代無人走』,『表』、『走』押韻。同時在清代湖南地方志中也有相應的記載,如【(嘉慶)寧鄉縣誌】、【(同治)寧鄉縣誌】:『尤韻樓呼遼,愁呼樵,鈎溝呼交,謀呼苗,彪呼標,……』【(乾隆)益陽縣誌】、【(嘉慶)益陽縣誌】、【(同治)益陽縣誌】:『投曰桃,斗曰倒……浮曰匏,走曰早,狗曰槁。』【(嘉慶)沅江縣誌】:『呼狗如居考切。』

  (作者單位:邵陽學院,本文為湖南省魏源及湘西南文史研究基地招標課題、邵陽學院重點學科招標課題成果
開元之治 發表於 2010-4-15 13:14 | 顯示全部樓層
學習了,不過,從這裡無法了解到魏源對於語言的主要觀點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