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951|回覆: 0

[儒家學說] 歷史上,儒學遭遇過的兩次厄難

[複製連結]
安魯東 發表於 2017-10-8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1、焚書坑儒

在漫長的歷史上,儒學遭遇過兩次厄難。

第一次發生在二千年前的秦朝。

秦始皇統一全國之後,召開了一次御前會議,討論政治體制問題。

在會上,丞相王綰認爲,應該恢復周朝的封建制度,他給秦始皇提意見說:『諸侯剛剛被打敗,燕國、齊國、楚國地處偏遠,不在那裡設王封侯,就無法鎮撫。』

廷尉李斯表示反對,說:『周文王、周武王分封子弟和同姓親屬很多,可他們的後代逐漸疏遠,互相攻擊,就像仇人,周天子無法阻止。』所以這個周朝,亡就亡在這封建上。因此他主張廢除封建,實行郡縣制。

始皇贊同李斯的意見,決定不再恢復封建社會,分天下爲三十六郡。

但這件事並沒有完。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在咸陽宮大宴群臣。席間,有個叫周青臣的人,拍皇帝與李斯的馬屁,讚頌郡縣制,說,陛下『把諸侯國改置爲郡縣,人人安居樂業,不必再擔心戰爭,功業可以傳之萬代。您的威德,自古至今無人能比。』

但周青臣的話惹惱了儒家博士淳于越,他上奏說:『我聽說商朝、周朝統治天下達一千多年,靠得就是分封子弟功臣,爲自己輔佐。今陛下擁有天下,而子弟卻是平民,一旦出現內亂,誰來輔佐,誰來救援?凡事不師古而能長久者,我還沒有聽說過。』

丞相李斯聞言大怒,上奏說:『現今儒生們盲目效法古代,誹謗當世,惑亂民心。』懇請朝廷,禁止私學,『讓史官把非秦國的史書,全部燒掉。除朝廷博士官署所掌管的經書之外,民間所藏的【詩經】、【尚書】全部交地方政府焚毀。有敢於聚一起談議【詩】、【書】者,處以死刑示眾。』

秦始皇同意了李斯的意見,在全國實行焚書,嚴禁儒家學說在民間傳播。

有個姓盧的書生,亦懂方術,深受秦始皇信任。他不滿秦始皇對儒家的態度,就以求仙藥爲名,騙秦始皇隱居深宮,清心寡欲修行。盧生希望,以此約束秦始皇,讓他少折騰天下百姓。

秦始皇聽從了盧生的建議,隱居阿房宮,不讓人知道自己的行蹤;但從此更加獨斷專行。

秦始皇擔心大權旁落,隱居之後更加勤奮,他給自己定了工作標準,每天不讀完一定數量奏章,就不肯休息。當時的奏章是用竹簡寫成的,他讓相關部門給他稱出一定數量的標準。

有個姓侯的書生,勸盧生說:秦始皇剛戾自用,天性如此,很難改變。現在不能陪他玩了,我們應該逃走。

盧生也擔心秦始皇看破自己的伎倆,感到非常害怕,就與侯生等一起出逃。

秦始皇聽說盧生等逃走了,而且還罵自己,勃然大怒,下令司法部門,對在咸陽的所有儒生展開調查,凡有誹謗朝廷或皇帝本人者,即行逮捕。

不久,秦始皇親自圈定四百六十餘名儒生,下令將他們在咸陽坑殺。

秦朝太子扶蘇親近儒家,聞訊大驚,向皇帝進諫說:『天下剛剛平定,遠方百姓還沒有歸附,儒生們都誦讀詩書,尊崇孔子,現皇上一律用重法制裁他們,我擔心天下將會不安定,希望皇上明察。』

秦始皇聽了很生氣,把扶蘇貶到北方的上郡,也就是抵抗匈奴人的前線,去充當蒙恬將軍的監軍。

這就是歷史上,儒家遭遇的第一次厄運。

2、打倒孔家店

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之後,一部分中國人開始意識到,世界上除了中國的文明之外,還有一種厲害的文明,能與中國的文明相抗衡,而且他們在科學技術方面,要勝過中國。爲了抵禦西方的侵略,魏源等人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也就是學習西方的軍事、工業技術,補充中國學術的不足。

但中日甲午戰爭之後,中國慘敗於『脫亞入歐』的日本,一部分中國的士人,痛定思痛,認爲中國不應只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還應學習西方的政治及社會制度。他們認爲假如沒有與洋務運動相配套的政治、社會制度,洋務運動根本不可能成功。爲此,他們發起了維新運動。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清政府垮台。新興的民國政府,全面引進西方的政治與社會制度,雄心勃勃地試圖復興中國。可是,沒幾年,他們便遭遇到了重大挫折——全國陷入內戰,軍閥割據,民不聊生。

許多革命者陷入了苦惱之中。他們發現,西方的社會、政治制度,在中國水土不服。究其原因:是因爲西方的各種制度,與中國舊有的傳統文化,不能兼容。他們認爲,必須發動新文化運動,『打倒孔家店』,徹底掃蕩中國的傳統文化。否則,中國就沒法有效地學習西方,自強自救。

他們中的激進分子,如錢玄同、吳稚暉等人,主張將中國的所有傳統學術全部扔進垃圾坑,棄之如敝履,讓它們從世間永遠消失。爲此,他們甚至認爲,應該連漢字也廢除掉。

從新文化運動開始,儒家被污名化、被冷落,受到了沉重打擊。儒家的道統、學統、政統全面中斷。這就是儒學在歷史上,遭受的第二次厄難。

3、這兩次厄難比較

與第一次遭遇的厄難相比,儒家遭遇的第二次厄難,更爲嚴重。

這兩次厄難的不同點,主要表現爲三個方面。

第一,持續的時間不同。秦朝對儒家正式發難的時間,是公元前213年,而三年後秦始皇就死了,六年後秦朝就滅亡了。此事前前後後持續的時間,僅有六年。

而第二次厄難,若從【新青年】1916年發表易白沙『打孔家店』的檄文算起,到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持續了近八十年。

第二,儒家受難的側重點不同。秦朝焚書,開始焚得只是民間藏的【詩】、【書】,及各諸侯國的歷史,涉及到的官方藏書不是很多。可後來楚霸王項羽,在咸陽放了一把大火,把秦朝的官方藏書焚燒殆盡。

所以,秦朝這次厄難,在事實上,造成了【尚書】等,許多古代的典籍失傳。

當然,秦朝的這兩次大火,並沒有徹底將儒家經典燒絕。比如,李斯指明要禁絕的【詩經】,實際就在他的老師荀子門下,一直偷偷流傳。李斯的同門師兄弟浮丘伯,堅持在蘭陵講授詩經,漢高祖劉邦的弟弟劉交,一直受教於在他的門下。後來,劉交成爲了【詩經】研究專家。

另一方面,秦朝坑儒,雖殘殺了一部分儒生;但實際上並沒有將所有的儒生罷黜。秦朝一些最具才華的儒生,如叔孫通等,仍繼續在咸陽爲官。而且秦朝的太子扶蘇,本身也算是一個儒生。

儒家的第二次厄難,與第一次不同。五四新文化運動之後,儒學雖然受到攻擊與冷落,但儒家的經書並沒有被焚毀,即便是文化大革命時期,紅衛兵焚書也只是個案,並沒有成規模。所以,儒家這次遭難,經書並沒有受損。

可是,因爲這次厄難持續的時間,有八十年之久。出生在民國之前的儒生,全部老死了;而新生者,幾乎無人認真研讀過儒家經典,所以在客觀上,造成了儒家師承的徹底中斷。

其造成的現實後果是:儒家經典雖在,卻沒有人能讀懂了,也找不到浮丘伯式的、伏生式的、能解讀經典的老師了。

第三、兩次厄難的時代背景不同。秦始皇、李斯焚書坑儒,主要動機是爲了打擊儒家的復古傾向,防止封建主義興起,危害法家改制的成果。也就是說,秦朝打擊儒家,是有選擇性的,並非要把儒家所傳承的所有價值觀,如忠孝禮義等全部打倒。

秦始皇能允許自己的太子扶蘇親近儒學,說明他也知道反儒不過是權宜之計。

但是,從五四新文化運動開始,我們中國掀起的第二輪反儒運動,卻要比秦朝決絕得多。新文化運動的旗手們,爲了全盤移植來西方的文明,是決心要把儒學徹底、乾淨地連根拔掉的。

鑑於此,我們今天要爲往聖繼絕學,就不能不注意兩個問題。

1、儒學在當今既然斷了師承,我們就要想方設法培養師資。如果沒有合適的師資,經書雖然存在,沒人讀得懂,也就沒法復興儒學。

2、既然導致儒學,遭受第二次厄難的原因,主要是西方文明的挑戰;那麼,我們今天要復興儒學,就不能無視西方文明的存在,就一定要考慮儒學與現代社會的兼容問題。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