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270|回覆: 0

[社會科學] 研究社會發展階段的三要素:理、法、德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17-10-8 14:2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在華夏道統裏,關於理、法、德三者的關係是有明確關係的。法即法律,德即人道,理即天理。法律要符合人道,而人道又必須符合天理。

這是一個遞進的關係,透過這個關係,可以觀察人類政權歷史的推演過程。在一個政權的每個歷史階段,都是缺乏其一,或者缺乏其二,或者三者皆無的。

唱響滿清為何在現代還有市場?滿清作為一個蠻夷對華夏的殖民政權,其對華夏的人文學術系統進行了破壞性的篡改。而其對華夏民族的殘酷屠戮,及其統治能力的低下,非只見諸本國的歷史著作,更有外國歷史著作的佐證,面對這樣一個毫無人道可言的政權,現代的漢人為何仍然迷戀之?

這當然是有心者故意扭曲歷史,進行美化所致。然而,這些故意的扭曲,卻往往建立於一些該政權僅有的值得稱道的政績之上,這是這種扭曲美化仍然深得人心的根本原因。

這些僅有的值得稱道的政績,雖然少,卻有一定的歷史意義,比如疆域,為何這麼殘酷的政權卻能維持如此大的疆域,進行了近三百年的穩定統治?

又比如國民生產總值,有史料證實,該殖民政權的確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長足發展。這是一個殘酷的政權所能做到的嗎?

其實大家都混淆了一點,那就是,該政權的殘酷評價,是建立在人道標準之上作出的,而我們對該政權的鄙棄,仍舊是出於其對人文學術系統的破壞。

然而,在法、理兩方面,這個殖民政權卻做的並不差。這與當朝很相似。在法治上,維持白色恐怖的統治,在天理上,以利令天下,克意淡化華夏的治統與道統,穩定了人心,在人道上,扭曲人文倫理學說,以器用這個道家天理潛化代替儒家的人道,基本上消除人道階段。

也就是說,滿清,實際上是認可天理,認可法治的,只是其對法治的認知,並不是現代的法治,而是以人治(帝、王意志)為根本,不斷地根據時勢,合成適應時情當地的王法。這是其能達維持龐大疆域統治,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的根本所在。

這也是閻崇年之類的人物用以迷惑十幾億漢人的重要手段,然而,我們對滿清的批判,一直是以人道為標準的。

再看美國,美國與滿清有相似之處,都沒有人道階段,或者說人道階段十分短暫。可以預見,由人文陷落直接進入法治失效,是美帝衰落的根本。

以上是對某些政權的總體分析,深入來看,一個政權,從其建立到瓦解,基本是如此的過程:立理,立法,立德,失德,失法,失理。這是一個循環過程。

立的過程,是一個相互消長,相互詮釋的過程。比如立理,是對無理狀態的時勢詮釋,而立法,即是對病理的消除,對合理的促進、詮釋的過程。這個過程佔據整個政權九成的時期。

失的過程,即是一個衰化的過程。衰化的過程,並不是病理得不到消除糾誤,而是各部位的自我變異。如失德,雖然禮制,倫理是人類嚮往的,然而,任何一種禮制,經過長時間的發展,都會產生變異,像宗族制度,就是一種德治制度,在建立之初,對社會的發展可以產生巨大的影響,但在政權的中後期,最先變異,導致社會惡化的,卻也是其。又如法治,不管是初級階段的人治,還是全面法治,其後續發展,都必然導向各種腐敗,如人治階段容易導致貪污,而全面法治,容易導致行政失效,西方的全面法治,由於其選舉制度,還出現癌症晚期般的民粹化。這個過程相對而言是非常短暫,正所謂病來如山倒,非止於人,對政權亦是如此。

從歐美的歷史來看,法治階段已經過長時間的發展,一些導致行政失效的法治,需要以人文學術的形式進行糾誤。然而,由於歐美人道理論的發展並不健全,而且其文明史基本是一部法治的歷史,對人性的關懷並不深入。比如,歐美社會更關注個性,個體,即便是社會福利,也建立於集體對個體的付出之上,卻並不關注個體對於集體的責任與付出。

像美國社會,以利令天下,導致社會公平正義丟失,而法治又進入衰化期,關鍵時刻,卻人文缺位,暴力,享樂等主導整個社會上中下所有的階層,法治直接進入民粹化。如果說美國的歷史是300年,那麼,可能其衰化期也就那么二三十年。

這是中國當前需要進行緊急反腐,並確立法治,向德治結合法治進發的根本原因。

這也是華夏正統,為何會成為我們的文化自信的根本所在。華夏正統是人類唯一的人文學說,其完整系統化的儒學倫理學術,如果得到充分的發展及應用,必將締結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時代。

而道家的天道,即以器用代替利益,作為華夏社會的天理原則,塑造了華夏民族的獨特性質。避開了利令天下,導向的人性惡化的弊端。

統而言之,中國社會要踏上長久的安康大道,除積極吸收西方現代法治理念,儒道俱不可廢,而中國對西方的法治的吸收,必須融合於華夏正統的人文學說,這是立法之後,可以進入立德階段的前提,比如必須放棄全民普選制度。

對本帖及本理論的引述請註明出處及作者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