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217|回復: 0

[政治史学] 『拆迁』在大宋帝国是如何处理的

[複製鏈接]
中州音 發表於 2017-9-27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十一世纪的北宋汴梁(开封),无疑是当时世界上最繁荣的城市,人口超百万,在那个时代,全世界都找不出第二个有这么大规模的城市来,每一日从汴梁城郊赶进城屠宰的生猪,即有万头之多。我们现在展开〖清明上河图〗,或者翻看〖东京梦华录〗,还能够领略到扑面而来的北宋东京的如梦繁华。

09d83c6d5a89b1ce8d2eb55c6c58701d.jpg

清院本〖清明上河图〗(局部)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不过,宋代皇室所居住的宫城,可能又是历代统一王朝中格局最小的,既不如汉唐长安宫城之恢宏,也不及明清北京皇城之宽阔。甚至站在汴梁的酒楼『丰乐楼』上,就可以俯视宫禁,所以后来官府干脆禁止市民在丰乐楼的顶层眺望,以免他们『下视禁中』。

6bf8eef8a81ce97610a07438cdceac2a.jpg

清院本〖清明上河图〗(局部)

宋朝宫城为什么格局不大?主要的原因是,汴梁城是从唐代的州城发展起来的,宫城的前身只是州的治所,自然不可跟长安、洛阳这样的故都相比。赵宋立国后,宋太祖曾按洛阳宫殿的模样,扩建了汴梁皇城的东北隅,『建隆三年(962年),广皇城东北隅,命有司画洛阳宫殿,按图修之,皇居始壮丽矣』(〖宋史·地理志〗)。虽然号称『壮丽』,其实周长也不过五里,而明代北京城的皇城周长为十八里。

1f4cdeea61ddd2e9d0e295cc6b3913a5.jpg

清院本〖清明上河图〗(局部)

宋朝的皇帝不想将皇城扩展得更加阔气、大气一些吗?肯定想。但如果这么做,首先必须面临一个问题:拆迁。这是因为,汴梁城跟宋代之前的城市有点不一样,以前的城市是权力规划出来的,显得工整而呆板;汴梁则是自发『生长』出来的,显得杂乱无章,而又生机勃勃。宫城之外,都是密密匝匝的民房、商铺。不论从哪个方向扩展宫城,都势必要拆掉一大批民居、商店。

4f50e342e976f25f838cf2d5013e3535.jpg

清佚名摹仇英〖清明上河图〗(局部)

现藏于美国大都会艺术馆

拆迁,不就是今日城市化过程中的家常便饭吗?这还不好办吗?嘿嘿,在宋代,还真有点不好办。

宋代君主不是没有想过要扩建皇城,让自己住得更舒坦点。据〖宋会要辑稿〗,雍熙二年(985年)九月十七日,楚王宫失火,让宋太宗下了决心『欲广宫城』,便下了诏书,提出了建设规划,让殿前都指挥使刘延翰等人『经度之』,即测绘图纸。不久图纸画了出来,太宗一看,要拆迁太多民居,便说,『内城褊隘,诚合开展。拆动居人,朕又不忍。』下诏停止扩修宫城的计划。

另据〖宋史·地理志〗,太宗可能还曾叫官员去找拆迁征地范围内的居民征询意见,结果『居民多不欲徙』,大部分居民都不愿意搬走。宋太宗没有今人的胆魄,不敢搞强拆,只好作罢。

3a2cec25157c7025eaac13718b8f1944.jpg

清佚名摹仇英〖清明上河图〗(局部)

现在有一些杂文、评论作者,将发生在太宗朝的这桩事情安到宋仁宗身上,并作了夸张其词的演绎,以讹传讹,叫人哭笑不得。其实,以宋仁宗的俭朴、宽仁性情,我觉得他不大可能提出扩建宫城的计划,因为他会觉得居住的地方已经够大了。这倒不是我的臆想,有史为证。〖宋史·仁宗本纪〗记述:『有司请以玉清旧地(玉清宫失火烧掉了)为御苑,帝(仁宗)曰:「吾奉先帝苑囿,犹以为广,何以是为?」』

两宋诸帝当中,宋徽宗算是最爱大兴土木的一个了,比如劳民伤财的『艮岳』便是这个人搞出来的,这也埋伏下北宋灭亡的祸根。但,即便是这么一个爱折腾的君主,也不敢大搞拆迁。崇宁五年(1106年),宋徽宗想为赵宋皇室的王孙公主『建第筑馆』,但京师之中,『居民繁伙,居者栉比,无地可容』,修建王府,必须拆迁。宋徽宗『深虑移徙居民,毁撤私舍,久安之众,遽弃旧业,或至失所。言念赤子,为之恻然』,所以放弃在京城内建设王府的设想,只令于汴梁南郊『展筑京城,置官司军营』,并下了一道诏书:『将来缮修诸王外第与帝姬下嫁,并不得起移居民』。

a3cfa49222b48f036f336f69ac12c239.jpg

清佚名摹仇英〖清明上河图〗(局部)

靖康年汴梁被金人攻陷,宋室南渡,以临安(杭州)为『行在』。临安皇城也是比较狭小,宫殿规制简朴,甚至陛阶只有一级,『小如常人所居』。宋金和议之后,皇城陆陆续续有扩修,不过宋高宗也是比较注意拆迁的问题。绍兴元年(1131年)十二月十四日,宰相进呈了一个报告,说临安府欲将近城僧舍拆掉,建成行宫。高宗制止了这个计划,说道,『僧家缘化,营葺不易,遽尔毁拆,虑致怨嗟。朕正欲召和气,岂宜如此?』至于行宫,『但给官钱随宜修盖,能蔽风雨足矣』。当然皇上的行宫不可能只是『能蔽风雨』而已,但那几间『近城僧舍』确实躲过了被拆毁之劫。

现在,我们可以看出来了,宋代宫城之所以格局不够开阔,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宋朝的君主,不管是明君还是昏君,都对拆迁民居的事情颇为顾忌,不敢放开手脚大拆大建。

那么,为什么贵为天子都不大敢搞拆迁呢?我不相信赵宋皇帝个个都长着菩萨心肠,都会『言念赤子,为之恻然』;但宋朝以儒立国,受儒家仁政理想的影响甚深,我认为当时朝野上下有一种共识:夺民私产、逼民搬迁,是很不体面、很不道德的事情。这种共识经过培育、累积,形成为一种无形却时时可感知的风气,让皇帝在展开拆迁图纸的时候感受到强大的道德压力,不得不有所节制。

即使皇帝心理强悍,执意要扩建宫城,拆迁人居,也未必能过士大夫这一关。宋代已发展出严密、丝丝入扣的君臣分权制衡制度,君主不加节制的大兴土木之举,通常会为执政的士大夫集团抗议、阻挠。

f965cf047d01d68cb21d075f7fec192e.jpg

清佚名摹仇英〖清明上河图〗(局部)

来看一个例子,宋仁宗继位时,因为年幼,由章献太后垂帘听政。天圣八年(1030年),玉清昭应宫发生火灾,几乎烧成灰烬,章献太后向大臣哭诉说:『先帝竭力成此宫,一夕延燎几尽,惟一二小殿存尔。』大臣都听出太后的意思,是想重修玉清宫。宰相吕夷简反对,说上天的惩戒如此,万不可重修。给事中范雍说得更为激烈:『这玉清宫还不如烧光了。如因其所存,又将葺之,则民不堪命。』另一位宰相王曾也反对重建玉清宫。太后只能息了念头,只是将烧剩的两殿略为修葺。直到二十五年后,才增建另两殿。

市井民间的繁荣,恰恰正是以国家权力的节制为前提条件的。这个道理,一千年前的赵宋君主已经明白了。

735daadd50a366483041afad673b57dc.jpg

清院本〖清明上河图〗(局部)

据〖北窗炙輠录〗记载,一日深夜,宋仁宗『在宫中闻丝竹歌笑之声,问曰:「此何处作乐?」宫人曰:「此民间酒楼作乐处。」宫人因曰:「官家(指皇帝)且听,外间如此快活,都不似我宫中如此冷冷落落也。」仁宗曰:「汝知否?因我如此冷落,故得渠如此快活。我若为渠,渠便冷落矣。」』古人能明白,今人呢?

(本文转载自人人网,详见原文链接)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