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587|回覆: 0

[文化觀點] 品讀中國文化的趣味 為【中國文化二十四品】序言

[複製連結]
徐興無陳洪 發表於 2017-8-29 21:0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20170829_004

20170829_004

【中國文化二十四品】:饒宗頤、葉嘉瑩顧問;陳洪、徐興無主編;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

我們生活在文化之中,『文化』兩個字是掛在嘴邊上的詞語,可是真要讓我們說清楚文化是什麼,可能就會含糊其辭、吞吞吐吐了。這不怪我們,據說學術界也有160多種關於文化的定義。定義多,不意味着人們的思想混亂,而是文化的內涵太豐富,一言難盡。1871年,英國文化人類學家愛德華·泰勒的【原始文化】中給出了一個定義:『文化,或文明,就其廣泛的民族學意義上來說,是包含全部的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風俗,以及作為社會成員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習慣的複合體。』其實,所謂『文化』,是相對於所謂『自然』而言的,在中國古代的觀念裏,自然屬於『天』,文化屬於『人』,只要是人類的活動及其成果,都可歸結為文化。孔子說:『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在這種自然欲望的驅動下,人類的活動與創造不外乎兩類:生產與生殖;目標只有兩個:生存與發展。但是人的生殖與生產不再是自然意義上的物種延續與食物攝取,人類生產出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不再靠天吃飯,人不僅傳遞、交換基因和大自然賦予的本能,還傳承、交流文化知識、智慧、情感與信仰,於是人種的繁殖與延續也成了文化的延續。

所以,文化根源於人類的創造能力,文化使人類擺脫了自然,創造出屬於自己的世界,讓自己如魚得水一樣生活其中,每一個生長在人群中的人都是有文化的人,並且憑藉我們的文化與自然界進行交換,利用自然、改變自然。

由於文化存在於永不停息的人類活動中,所以人類的文化是豐富多彩、不斷變化的。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方向、不同的特質、不同的形式。因為有這些差異,有的文化衰落了甚至消失了,有的文化自我更新了,人們甚至認為:『文化』這個術語與其說是名詞,不如說是動詞。本世紀初聯合國發佈的【世界文化報告】中說,隨着全球化的進程和信息技術的革命,『文化再也不是以前人們所認為的是個靜止不變的、封閉的、固定的集裝箱。文化實際上變成了通過媒體和國際互聯網在全球進行交流的跨越分界的創造。我們現在必須把文化看作一個過程,而不是一個已經完成的產品。』

知道文化是什麼之後,還要了解一下文化觀,也就是人們對文化的認識與態度。無論文化具體是怎麼產生的,優秀的文化都是崇高而神聖的,因此每個文化共同體的人們都會認同、讚美自己的文化,以自己的文化價值觀看待自然、社會和自我,調節個人心靈與環境的關係,養成和諧的行為方式。

現在,中國的百姓關注茶文化、酒文化、美食文化、養生文化,說明我們希望為平凡的日常生活尋找一些價值與意義。社會、國家關注政治文化、道德文化、風俗文化、傳統文化、文化傳承與創新,提倡發揚優秀的傳統文化,說明我們希望為國家和民族尋求精神力量與發展方向。神和聖人統治、教化天下的時代已成為歷史,只有我們這些平凡的百姓都有了『文化自覺』,認識到我們每個人都是文化的繼承者和創造者,整個社會和國家才能擁有『文化自信』。

我們越是擺脫『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文化蒙昧』時代,就越是要重視我們的『文化自覺』,因為『文化自覺』是很難達到的境界。喜歡談論文化,懂點文化,或者有了『文化意識』就能有『文化自覺』嗎?答案是否定的。比如我們常常表現出『文化自大』或者『文化自卑』兩種文化意識,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我們不可能生活在單一不變的文化之中,從古到今,中國文化不斷地與其他文化邂逅、對話、衝突、融合,我們生活在其中的中國文化不僅不再是古代的文化,而且在不停變革着。此時我們或者會受到自身文化的局限,或者會受到其他文化的左右,產生錯誤的文化意識。『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流水如此,文化也如此。對於中國文化的主流和脈絡,我們不僅要有『春江水暖鴨先知』一般的親切體會和細微察覺,還要像孔子那樣站在岸上觀察,用人類歷史長河的時間坐標和全球多元文化的空間坐標定位中國文化,才能獲得超越的眼光和客觀真實的知識,增強與其他文化交流、借鑑、融合的能力,增強變革、創新自己文化的能力,這也叫做『文化自主』的能力。

費孝通先生曾說:『「文化自覺」是當今時代的要求,它指的是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對其文化有自知之明,並對其發展歷程和未來有充分的認識。也許可以說,文化自覺就是在全球範圍內提倡「和而不同」的文化觀的一種具體體現。希望中國文化在對全球化潮流的回應中能夠繼往開來,大有作為。』因為要具備『文化自覺』的意識、樹立『文化自信』的心態、增強『文化自主』的能力,所以,我們這些平凡的百姓需要不斷地了解自己的文化,進而了解他人的文化。

中國文化是我們自己的文化,它博大精深,但也不是不得其門而入。為此,我們這些學人集合到一起,共同編寫了這套有關中國文化的通識叢書,向讀者介紹中國文化的發展歷程、特徵、物質成就、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等主要知識。在介紹的同時,幫助讀者選讀一些有關中國文化的經典資料。在這裏我們特別感謝饒宗頤和葉嘉瑩兩位前輩的指導與支持,他們還擔任了本叢書的顧問。

中國文化崇尚『天人合一』,中國人寫書也有『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的理想,甚至將書中內容按照宇宙秩序羅列,比如中國古代的【周禮】設計國家制度,按照時空秩序分為『天地春夏秋冬』六大官僚系統;呂不韋編寫【呂氏春秋】,按照一年十二月為序,編為【十二紀】;唐代司空圖寫作【詩品】品評中國的詩歌風格,又稱【二十四詩品】,因為一年有二十四個節氣。我們這套叢書,雖然遠不能窮盡中國文化的內容,但希望能夠體現中國文化的趣味,於是借用了『二十四品』的雅號,奉獻一組中國文化的小品,相信讀者一定能夠以小知大,由淺入深,如古人所說:『嘗一臠肉,而知一鑊之味,一鼎之調。』

(本文為此書序言,編發時有刪改。)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