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536|回復: 0

[医药临床] 李士懋·拓展应用辛温发汗法

[複製鏈接]
文强 發表於 2017-8-4 20:3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张从正主张用汗吐下三法攻邪已病,邪去则正安。国医大师李士懋教授发扬了张从正的学术思想,拓展了辛温发汗法的治疗范围,将辛温发汗法既应用于实证的治疗,又应用于虚证的治疗。他不仅用辛温发汗法治疗外感风寒或寒湿表实证,也用于治疗里寒或里寒湿凝滞之里实寒证;不仅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证,也用于治疗阳虚寒凝或阳虚寒湿凝滞的里虚寒证。其机理就是辛温发汗解表法,不仅能发散肌表之寒邪或寒湿之邪,也同样能将内在的寒邪或寒湿之邪由肌表透发而出。现将其运用辛温发汗法的心得体会介绍如下:

【辛温发汗法治疗寒凝或寒湿凝滞证的三个应用指征】

三个应用指征分别是:一是脉沉弦拘紧,李士懋称之为痉脉;二是疼痛,疼痛可见头痛、牙痛、胸痛、胃痛、腹痛、身痛、关节痛、痛经等疼痛;三是恶寒,恶寒可见患处怕冷、怕风、不温或冰凉、遇冷或阴天病情加重等。依据其在辨证中的比重划分,痉脉可占80%,疼痛占10%,恶寒占5%,其他体征,可占5%。

【擅长应用辛温散寒的经典名方化裁治疗各种寒证】

外感风寒侵袭肌表和头部,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痛、舌淡苔白、脉浮紧或沉紧者,治以辛温发汗解表,方用麻黄汤和川芎茶调散加减,药物如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羌活、独活、川芎、荆芥、防风、细辛、白芷、薄荷等;外感风寒侵袭肺卫,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痛、咳嗽、舌淡苔白、脉浮紧或沉紧者,治以辛温发汗、宣肺止咳,方用小青龙汤加减,药物如麻黄、桂枝、白芍、半夏、干姜、细辛、五味子、炙甘草、紫菀、前胡、白前、百部等;外感风寒湿侵袭关节,症见恶寒发热、头重如裹、关节疼痛或僵硬变形、舌淡苔白厚腻、脉浮紧或沉紧者,治以辛温发汗、化痰活血通络,方用乌头汤和九味羌活汤加减,药物如制川乌、制草乌、生麻黄、羌活、独活、防风、细辛、苍术、白芷、川芎、木瓜、生薏米、白附子、天南星、石菖蒲、穿山龙、海风藤、络石藤、僵蚕、地龙、土元、生水蛭、蜈蚣、全蝎、乌梢蛇、露蜂房、穿山甲等药物;心阳虚寒或寒湿凝滞,症见心悸怔忡、胸痛、胸闷憋气或窒息感、舌淡苔白润、脉沉紧迟无力者,治以温阳散寒除湿、通络止痛,方用桂甘姜枣麻辛附子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加减,药物如麻黄、桂枝、细辛、炮附子、炙甘草、干姜、生姜、大枣、炙川乌、炙草乌、山萸肉、五味子、茯苓、猪苓、泽泻、防己、桃仁、红花、川芎、当归等;肺阳虚寒或寒湿凝滞,症见咳嗽或哮喘、胸闷憋气或窒息感、舌淡苔白润、脉沉紧迟无力者,治以温阳散寒除湿、化痰止咳定喘,方用干姜甘草汤、苏子降气汤、定喘汤等加减,药物如干姜、炙甘草、苏子、清半夏、白果、桑白皮、前胡、款冬花、乌梅、五味子、炮附子、肉桂、生黄芪、当归、党参、麻黄、细辛等;脾阳虚寒或寒湿凝滞者,治以温阳散寒除湿、理气止痛止泻,方用理中丸、吴茱萸汤、四神丸等加减,药物有生白术、干姜、炙甘草、吴茱萸、高良姜、香附、丁香、小茴香、艾叶、苏叶、补骨脂、肉豆蔻、白豆蔻、草豆蔻、乌药、苍术、麻黄、羌活、独活、防风等;肾阳虚寒或寒湿凝滞,治以温阳散寒除湿、壮腰补肾,方用金匮肾气丸、右归丸加减,药物如生山药、生地、山萸肉、杜仲、菟丝子、枸杞子、茯苓、泽泻、丹皮、肉桂、炮附子、麻黄、羌活、独活、防风等;肝阳虚寒或寒湿凝滞,治以温阳散寒除湿、通补厥阴,方用乌梅丸、吴茱萸汤等加减,药物如乌梅、山萸肉、五味子、白芍、党参、白术、生黄芪、当归、川椒、干姜、吴茱萸、细辛、麻黄、羌活、独活、防风、海风藤、络石藤、僵蚕、地龙、土元、三七等。

【服用辛温发汗药物后,患者未必就一定汗出】

这与邪气的深浅轻重、正气的强弱、气机的通畅、药力的强弱等有密切的关系。张仲景〖伤寒论〗桂枝汤证下有:『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以助药力。温服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期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李士懋深受张仲景连续服药取汗法、啜热稀粥助汗两法的影响,如果确需患者出汗帮助治疗,就在服用辛温发汗药物的基础上采用辅助疗法以求得汗:一是啜热稀粥,或多饮暖水;二是连续服药,不能早晚各服一次,而是每隔二三小时服一次,直至遍身微微汗出为止,若未见此汗,则继续服,直至服二三剂;三是加衣盖被给予温覆。李士懋将上述三法称为辅汗三法。

【辛温发汗后并非所有疾病减轻或痊愈】

有的患者症状减轻,或疾病痊愈;有的患者病情未减,甚至加重。因为同样是汗出,有的是正汗,有的是邪汗。若出正汗,说明病情向好或痊愈;若出邪汗,则说明病情不愈或恶化。李士懋将其称之为『测汗法』。正汗的临床特点:遍身皆见,头、躯干、四肢、皆见汗;持续不断,汗出可持续半夜或整夜;微微汗出;随汗出热衰脉静。邪汗的临床特点:局部汗出,往往是头部或头胸部汗出;阵阵汗出,往往是上部阵阵汗出;大汗或汗出不彻;汗后热不衰、脉不静。为什么正汗后病情会向愈呢?〖内经〗云:『阳加于阴谓之汗。』正汗出标志着阳气充足、津液充沛和气机调畅。

【创制了辛温发汗、温阳解痉的基本方剂】

李士懋创制了寒痉汤(麻黄6~9克,桂枝9~12克,生姜9~15克,炙甘草6~9克,大枣6~10枚,细辛6~9克,炮附子10~30克,蜈蚣5~15条,全蝎6~10克)。此方实由桂枝去芍药汤、麻黄细辛附子汤、桂甘姜枣麻辛附子汤、止痉散四方相合而成。李士懋用该方化裁,治疗各种寒凝证。现代医学的发烧、各种疼痛性疾病(如血管性头痛、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带状疱疹疼痛、颈肩腰腿疼、咽痛、胸痛、痛风)、颈椎疾病、腰椎疾病、胸椎疾病、风湿和类风湿性关节炎、雷诺氏综合征、红斑狼疮、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各种肾病、干燥综合征、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五官科疾病等现代疾病均可参照中医辨证应用该方化裁加以治疗。

李士懋拓展了辛温发汗法的应用范围,提出了辛温发汗法的三个应用指征,发扬了仲景辅汗法,揭示了〖内经〗汗的本质并上升为测汗法,创制了辛温发汗的基本方剂,对继承发扬中医汗法做出了新的贡献,为临床应用汗法治疗现代疑难疾病提供了新的途径。

(责任编辑:高继明)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