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176|回覆: 0

[中醫針灸] 分論接經配穴法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17-8-4 20:2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接經配穴法是針灸配穴方法的一種,它是根據『十二經脈,內屬於臟腑,外絡於肢節』的理論,選取經脈之間脈氣相通的經脈上的腧穴進行配伍應用,通過針刺腧穴,激發經氣,使經脈暢通,氣至病所,而達到平衡陰陽,協調臟腑功能的方法。

『接經』是指『通經接氣』或『接氣通經』,早在【濟生拔萃】中就有記載。但內容簡單,僅記載了12個井穴,並無具體運用。『接經』的概念是廣義的,故其配穴方法亦多種多樣,經後代針灸醫家的不斷完善,逐漸形成一系列的配穴方法,可具體歸納爲大接經、表里接經、首尾接經、同名經接經、局部接經、經筋接經等方法,現分論之。

【大接經法】

大接經之理,可追溯於【靈樞·終始】:『凡刺之道,畢於終始,明知終始,五臟爲紀,陰陽定矣。』亦言:『陰者主髒,陽者主腑,陽受氣於四末,陰受氣於五臟。』大接經法是接經配穴法之一,是指針刺十二井穴,以溝通十二經脈氣血,使十二經脈氣血陰陽交注,正常運行的方法。大接經法首見於張璧的【雲歧子學醫新說】,後被收錄在羅天益的【衛生寶鑑】中,有『從陰引陽』『從陽引陰』兩法。『從陰引陽』和『從陽引陰』之說首見於【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分別指從陰的部位針刺,引導陽的部位的經氣;從陽的部位針刺,引導陰的部位的經氣。十二經雖首尾相接,氣血流注,如環無端,但各經屬性不同,功能殊異,每經歷一次陰陽交會之後性質即有變化,所以在循經取穴時始穴不同,作用是不一樣的。

從陰引陽法 始自手太陰,終於足厥陰。手太陰氣血所注之時爲寅時,從寅時到未時,是平旦至日中,陰氣漸消,陽氣漸盛的過程,故此法適用於陽病在陰。其穴位依次是:少商(肺)、商陽(大腸)、厲兌(胃)、隱白(脾)、少沖(心)、少澤(小腸)、至陰(膀胱)、湧泉(腎)、中沖(心包)、關沖(三焦)、足竅陰(膽)、大敦(肝)。

從陽引陰法 始自足太陽,終於手太陽。足太陽氣血注於申時,由申時至丑時爲一日之中,陽氣漸消,陰氣漸盛的過程,故此法適用於陰病在陽。其穴位依次爲:至陰(膀胱)、湧泉(腎)、中沖(心包)、關沖(三焦)、足竅陰(膽)、大敦(肝)、少商(肺)、商陽(大腸)、厲兌(胃)、隱白(脾)、少沖(心)、少澤(小腸)。

各穴依次針刺,不留針。大接經取穴規律,是張元素在【黃帝內經】相關理論的基礎上進一步的深化和擴充。

靈樞·海論】云:『十二經脈者,內屬於府藏,外絡於肢節。』經脈是人體氣血運行的主要通道,井穴爲五輸穴之—。【靈樞·九針十二原】云:『所出爲井,所溜爲滎,所注爲輸,所行爲經,所入爲合。』又有『陽氣發於四末』之說,說明經氣由肢端之井穴發出,並經滎穴、輸穴、經穴、合穴等處,由小到大,流向軀幹。這種從四肢末端,流向本經臟腑的經氣,對本經臟腑的氣機具有重要的調節作用,對本經臟腑具有營養化生的作用,是陰陽經氣相互滲透的結果。十二井穴正當陰陽經氣相互銜接之處,陽經經氣和陰經經氣相互交融,『陰得陽升而源泉不絕,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這種陰陽交融體現了陰極生陽,陽極生陰之理。通過氣血的交接,逐步調動人體全身的氣血活動,可暢通十二經氣血,溝通氣血交接,改善全身氣血運行,振奮全身氣機,運用得法,可從陰引陽,從陽引陰,而起到桴鼓之效。

【表里接經法】

表里接經法是以臟腑、經脈的表里配合關係及表里兩經相互銜接爲依據的接經配穴方法。經絡『內連臟腑』,臟腑各有表里關係,經絡亦隨之變應。一旦表里兩經失於協調,臟腑氣機不合,由於表里臟腑相互感應,則會引發疾病,此時,可表病治里,里病治表。原絡接經就是根據這種理論而創,認病之原,循病之絡,調動兩經氣機,鼓邪外出。經氣由表入里,由里出表,一陰一陽,循環往復,形成一個獨立的循環系統,針刺原絡穴,可以有效調暢這個循環系統的氣血,使臟腑功能協調不紊。新病先刺絡穴,再刺原穴,以防其傳變;久病先刺原穴,再刺絡穴,以強其腑氣。其具體操作是:每次只刺一側,依照經絡循行依次刺之,只刺—下,不留針。由原穴到絡穴:太淵、偏歷、沖陽、公孫、神門、支正、京骨、大鐘、大陵、外關、丘墟、蠡溝。由絡穴到原穴:列缺、合谷、豐隆、太白、通里、腕骨、飛揚、太溪、內關、陽池、光明、太沖。

【首尾接經法】

首尾接經法是指針刺病經的起止穴,從而激發本經經氣,使經氣上下一體,運行通暢的接經配穴方法。即病在經脈的起穴,針其止穴;病在經脈的止穴,針其起穴;亦可同時針之。起穴爲首,止穴爲尾,所以叫首尾接經法。此法對疔毒尤宜,疔毒喜發麵部、口唇及手足,且往往生在穴位上。因此,可在紅絲盡頭處,以三棱針點刺出血。值得注意的是,臨證之時,不必拘泥首尾穴,首尾穴附近的穴位一樣有效。

【同名經接經法】

同名經接經法是指取相互交接的手足同名經脈的經穴配伍的方法。經絡學說認爲,在十二經脈中,同名經脈氣相通,手足三陽交會於頭面部,手足三陰經交會於胸腹部,針刺同名經穴位,可以交通兩經氣血,使其上下通達,左右調和,共營其陰,同助其陽,經氣通暢,則疾病可除。同名經接經法包括上下接經法和左右接經法。

上下接經法 上下接經法是指同時針刺手、足同名經的兩條經脈的腧穴,如上取手太陽和下取足太陽,上取手陽明和下取足陽明等。此法是治療肢體、內臟疾病的有效方法。如【百症賦】中的『目眩兮,支正、飛揚』,【席弘賦】中的『手足上下針三里,食癖氣塊憑此取』,這些古代文獻的記載,都是上下接經法的具體運用。楊上善說:『以其上下相接,故手太陰,陽明之上病,宜療足太陰,陽明;足太陰,陽明之下病,宜療手太陰,陽明。』

左右接經法 左右接經法是指針刺同名經中,同一條經脈的左右兩經中的對應腧穴。兩條經脈在臟腑內匯合一體,即所謂『一源而二歧』,由於邪氣可能會偏重一側,從而致使一側經脈經氣虧虛,而另一側經氣偏盛,即左右失衡,陰陽失調。經絡的這種不平衡現象可以通過經絡知熱感測定的方法測定左右同名經絡的虛實情況,比如失眠的患者可能會出現左腎經虛、右腎經實的現象,所以治療此類失眠在選取腎俞穴的時候,左右二穴的針刺手法會有所不同。

【局部接經法】

局部接經法是指在病變部位選擇經脈,並在同一條、首尾相銜接的或鄰近的經脈中,選取相鄰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穴位的配穴方法。可多穴同時針,也可一針透數穴,是激發經氣的有效方法,刺激量較強,效果明顯。

頭部接經法 頭部接經法在臨床中的應用最爲廣泛,比如頭針即屬於頭部接經法的一種,還有臨床中在頭部使用的各種透刺法。【玉龍歌】中的『若是頭風並眼痛,上星穴內刺無偏,頭風嘔吐眼昏花,穴取神庭始不差』和『偏正頭風痛難醫,絲竹金針亦可施,沿皮向後透率谷,一針兩穴世間稀』,【百症賦】中的『囟會連於玉枕,頭風療以金針』以及『懸顱、頷厭之中,偏頭痛止』等古代文獻的記載都屬於頭部接經法。

腕部接經法 腕部接經法配穴最常用的當屬『鎮心四穴』,即神門透靈道。心主神,爲君主之官,治療神志、精神類疾病當首選心經。神門透靈道,包括:原穴神門,郄穴陰郄,絡穴通里3個特定穴和靈道穴。臨床上,可用長針,一針透四穴,也可以用1寸針,穴穴刺之,針針向前,小針接經,接氣向前,氣至病所。此法可有效激發心經脈氣,對膽虛性失眠可起立竿見影之效。

腰部接經法 腰部接經法配穴是根據足太陽與腰府的關係總結而來。足太陽與督脈兩條經脈在腰部相伴而行,而且足太陽主筋所生病,所以腰部接經配穴是治療腰部勞損的有效方法。此法有『橫四針』和『豎四針』之分,慢性勞損用『橫四針』,即腎俞、志室,先內後外,以強腎健督;急性扭傷用『豎四針』,即腎俞、大腸俞,先上後下,以暢其經氣。筆者所在課題組應用此方法爲主要手段在臨床中治療急、慢性腰痛,療效顯著。

【經筋接經法】

經筋接經法是指根據經筋理論,在『經筋所通,主治所及』的治療原則指導下,按循經局部、鄰近、遠端選穴的方法,選取本經筋之上或下所接經筋的循經筋阿是穴以治療疾病的接經配穴方法。如失眠患者在寅時易醒,此時屬肺經所主,故應在上接經肝經或下接經大腸經上選取循經筋阿是穴進行治療。經穴位於筋肉之中,經筋與經脈相輔相成,十二經脈的變化可在經筋上找到陽性反應點,而一旦經筋反覆損傷,形成結塊、條索,就必然阻滯經脈的氣血運行,進而改變其氣血多少,出現十二經脈病候。

理筋推拿是治療經筋病的有效手段,對疏通經絡有很好的作用,尤適宜於經筋痹痛的早期、中期和後期粘連較輕者。筆者所在課題組在治療小兒消化不良症狀過程中根據太陰、陽明經筋循行部位,選用捏脊、推七節骨等取得了良好的療效。

臨床配穴是否得當,直接影響治療效果。接經配穴法是以經絡理論爲基礎,有大量古代文獻記載,以及眾多現代臨床手段印證的操作簡單、安全有效的臨床配穴方法。筆者所在課題組應用此理論,結合臨床需要,在實踐中使用接經配穴法治療多種疾病均取得了良好的療效,因而歸納和總結各配穴方法以饗同道。

(責任編輯:高繼明)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