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30|回覆: 0

文化評析·『京昆混搭』值得借鑑

[複製鏈接]
無端 發表於 2017-8-3 21:2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據媒體報道,從7月25日開始,由台北新劇團帶來的三部經典大戲在上海東方藝術中心連續演出。對於戲曲觀眾來說,這三部戲的曲目並不陌生,即【長生殿】【趙匡胤】和【寶蓮神燈】。但是,這三部戲卻不大好按傳統的劇種類別來歸類,【長生殿】和【趙匡胤】都是著名的崑曲經典,但這次的演出本卻有不少京劇唱段,成為一種『京昆混搭』。【寶蓮神燈】雖然是一部傳統戲,但這次演出將讓觀眾得到視覺聽覺感官層面的全新體驗,其中還加入了百老匯式的舞蹈演繹。

京劇、崑曲都是傳統藝術瑰寶。但是,近半個世紀社會文化生態的變革,特別是新生藝術欣賞形式不斷湧現,使京劇和崑曲都面臨着觀眾流失的危機,這是大陸和台灣地區共同面臨的一個問題。如何讓京劇、崑曲吸引住今天的觀眾,也是兩岸演藝界共同探索的一個課題。此次台北新劇團帶來的這三台『新老戲』,可以讓我們得到不少啟發。

對京劇、崑曲以及各地的地方戲曲而言,觀眾流失、劇團生存困難早已是個老話題。包括京劇、崑曲在內的各種傳統戲曲,是農業社會的產物,講究的是慢生活之下對藝術表演的『細嚼慢咽』,也由此形成了戲曲獨有的欣賞路徑。一些傳統劇目的故事情節很簡單,觀眾也已耳熟能詳,但仍然能夠對觀眾產生強烈的吸引力,因為觀眾要欣賞的已經不是故事,而是演員的一段唱腔、一個招式,甚至是他們的一顰一笑。而當社會運行節奏快了起來,人們已經無暇欣賞這種慢悠悠的藝術表演。『新老戲』的創新,在保持傳統戲精彩部分的同時,大膽地糅合進其他藝術劇種的表演手段,給觀眾以新鮮感,無疑是一種值得肯定的突破和創新。

這種以混搭為主要手段的藝術創新,是否能保持長久的藝術生命力,仍然需要接受實踐考驗。但這種創新所體現出來的藝術探索精神,無疑是值得借鑑的。當前,各地政府對保護傳統戲曲都很重視,紛紛為劇團提供財政支持、鼓勵劇團送戲下鄉、為劇團開發新的市場。這種送戲下鄉從豐富農村群眾文化生活需要的角度出發,值得肯定。但是,送戲下鄉倘若只是原封不動地照搬,實際效果未必好。時代變化了,新的藝術品種正在產生,一些傳統的品種如果不能與時俱進,終將會被遺忘。用創新來賦予傳統藝術以新的內核和表演形式,才能使其獲得新生。

當然,對傳統戲曲進行創新、改造,並不是胡來一氣,而是要遵守藝術規律,不能損害傳統藝術的基本元素。在這一點上,『新老戲』的倡導者、京劇名家李寶春說得很清楚,如果不把握傳統戲曲的程式,不讓會看戲和要看戲的人看過癮,不把精華把握住,等於失掉了根本,所以,『老』是傳統的精華,『新』則是經過新的包裝。

其實,過去也有一些老戲翻新的實踐,有的甚至以地方戲曲來演繹外國名劇,但不少只是曇花一現。究其原因,除了缺乏像李寶春那樣持之以恆的藝術探索精神,更重要的是有的創新違背了藝術規律,動搖了戲曲的根基,得不到觀眾的認可。此次台北新劇團帶來的三台『新老戲』,使我們看到了突破舊有的框框可能給傳統藝術帶來的新的生命力,兩岸名家的合作演出也一定能給戲曲創新留下寶貴經驗。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