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781|回覆: 0

[儒家學說] 光明論壇·溫故·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

[複製鏈接]
順天道化 發表於 2017-3-28 22:2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2014年7月4日,習近平主席在韓國國立首爾大學的演講中指出:『倡導合作發展理念,在國際關係中踐行正確義利觀。「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在國際合作中,我們要注重利,更要注重義。』

『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出自【禮記·大學】。【大學】講的是君子修齊治平的學問,對於治國之道也有詳細的論述,其論述的根本就是認為治國之道『德本財末』,『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德者本也,財者末也』。因此,【大學】認為,聚斂財富民眾就會離散,施捨財富民眾就會凝聚。

當然,【大學】也強調財富和生財的重要性,但是強調生財有道:『生財有大道。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恆足矣。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義者也,未有好義其事不終者也,未有府庫財非其財者也。孟獻子曰:「畜馬乘,不察於雞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斂之臣。與其有聚斂之臣,寧有盜臣。」此謂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長國家而務財用者,必自小人矣。彼為善之,小人之使為國家,菑(災)害並至;雖有善者,亦無如之何矣!此謂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

這段話大意是說,生產貨財有大原則:生產者多,食用者少;製造得快,使用得慢,那麼貨財就充足。仁愛之人用財富發揚自身的德行與事業,不仁的人不惜喪身以求發財。從沒有在上位的人好仁德而在下位的人不好義德的,從沒有好義德而事業會不成功的,也從未聽說國庫里的貨財不是國君所有的。春秋時魯國的賢大夫孟獻子說過:『家裡有四匹馬的馬車的官員,就不應養雞與豬以牟利了。有資格在祭祀時使用冰塊的貴族家,就不要再畜養牛羊了。擁有一百輛兵車的貴族,就不應該豢養聚斂財富的家臣。與其有搜刮錢財的家臣,不如有盜竊錢財的家臣。』這就是說,國家不應把財貨看成利,而要把道義看成利。掌管國家的官員而致力於與民爭利和斂財,一定是從小人的誘惑開始的。國君也是想着要國家好起來,卻使用貪財的小人去治理,一定會招來各種災難與禍患。到時候縱有賢能之臣也沒有辦法了。這也就是說,國家不要把財貨看成利,而應將道義看成利。

以上道出了儒家一貫的觀點,即治國平天下的根本,在於官員們的道德修養。孔子說:『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提倡『見利思義』『見得思義』。孟子說:『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荀子說:『先義而後利者榮,先利而後義者辱。』

大學】與孔孟以義制利的思想是一致的。【大學】提出具有『絜矩之道』的優秀管理者具有的五種法寶:與民同好惡;散財於民,不與民爭利;以善為寶,以義為利;見賢能舉,舉而能先;見不賢而能退,退而能遠之;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也都是以義制利、先義後利的具體體現。這五種法寶直至今日,依然是優秀官員的重要內涵。

(郭齊家,作者系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