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728|回覆: 0

[武術器械] 『弩生於弓 弓生於彈』 古人玩的彈弓不是你想的模樣

[複製連結]
是飛 發表於 2017-1-30 02:1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弩生於弓 弓生於彈』 古人玩的彈弓不是你想的模樣

『弩生於弓 弓生於彈』 古人玩的彈弓不是你想的模樣

古代的彈弓大約就是這個模樣

『弩生於弓 弓生於彈』 古人玩的彈弓不是你想的模樣

『弩生於弓 弓生於彈』 古人玩的彈弓不是你想的模樣

圖爲清代咸豐十年【彈弓譜】稿本里繪製的彈弓射擊的一種身法

□記者游曉鵬

引子

80後或者更年長的人對彈弓一定不會陌生,在物資貧乏的年代,彈弓是很多男孩人人都能擁有的玩具,尤其在農村,找根粗細合適的樹杈,剝去樹皮,再用報廢的自行車內胎剪出兩根皮筋,找塊破布做兜,就能製作一把彈弓,玩上好多年。奢侈一點的,還能找來給病人抽血綁紮手臂用的軟管作皮筋,布兜換成皮兜,樹杈換成粗鐵絲,手柄纏上尼龍線,做一把“高檔”彈弓,但其形制仍是“丫”形,射程也不外乎將將夠著20米高樹杈上的鳥。

在我和周圍所有人的印象里,彈弓就是這樣,因爲幾代人小時候玩的彈弓都長這個樣。所以,去年初當我無意間從鄭州大學圖書館研究館員趙長海先生那裡得知,彈弓古已有之,但“登得上檯面”的彈弓卻另有形制,頗覺意外。及至見了趙先生收藏的流傳於中原地區、圖文並茂的清朝咸豐十年版【彈弓譜】,更覺大開眼界,嘆小時候玩的彈弓當真小兒科。

那麼,另外一種彈弓是什麼樣呢?

趙長海說,古代作爲一種技藝來用的彈弓,大體是跟弓箭用的弓一樣的,只是弓箭的弦是一根直繃繃的線,而彈弓的弦正中間加裝了一個可以包裹彈丸的皮兜。這種彈弓相比樹杈形制的弓身彈力更大,弦也能拉得更開,威力自然要大得多。發射彈丸的時候,姿勢與射箭差別不大,但有一點,若是射箭,張弓時箭頭已經越過弓身,箭不可能傷到持弓手,而彈弓的彈丸從後方向前彈出,發射時需要將持弓手往外偏一些,爲彈丸讓出彈道,不然會打到自己的手。

“彈弓的歷史非常悠久,可以說是從古至今玩了幾千年,並且它的身份不只是一種玩意兒,既能娛樂,也是一門技藝和武功。”趙長海說。

如此說來,被不少今人視作小孩玩具的彈弓(今天其實也有很多成年人爲彈弓擁躉)也是大有淵源的,流傳至今的清代【彈弓譜】更可算作“武功秘籍”,古代文獻中也常有使用彈弓“彈之”的“使用記錄”。那麼,彈弓究竟是什麼時候起源的?樹杈形的彈弓和弓形的彈弓哪個更早?

甲骨文里藏著兩種彈弓

彈弓古已有之。古到什麼時候呢?

請教河南省社會科學院古文字學者齊航福,他說,在東漢許慎所著【說文解字》裡,“彈”的解釋是“行丸也”,本義就是彈弓,引申也可指彈丸,而古代文獻屢有提及彈弓,較早的包括【戰國策】和【左傳】。

戰國策》裡,有一段諫臣莊辛勸誡楚襄王的話。楚襄王傲慢自大,莊辛便以黃雀爲喻敲打他,說別看黃雀這會兒在樹上很得意,一不小心被人用彈弓打下來,晚上就成了餐桌上的美食:“不知夫公子王孫左挾彈,右執丸……晝游乎茂樹,夕調乎酸醎,倏乎之間,墜於公子之手。”而在【左傳·宣公二年】中,有愛拿彈弓戲弄人的晉國昏君晉靈公“從台上彈人而觀其避丸也”的記載。

於彈弓而言,這兩段話包含的信息量著實不小。首先是彈的讀音,有名詞有動詞,按理不會同音,而如今“彈”也恰是一個多音字,由此自然有疑,古代是如今日一般念作彈(dàn),還是另外念作彈(tán)呢?也許是因爲彈弓歷來被看做遊藝門類,少有學者研究整理,我的這個疑問久久未解。直至前不久,我在【字源】中看到了著名古文字學家李學勤的看法。李先生認爲,根據字義,爲彈弓或彈丸之意時應讀dàn,而意指“彈弓發射”的“彈”則念tán。

其次,這兩條記載都明確無誤地表明是與彈弓有關的,這說明,至少在戰國時期彈弓已經很常見,成爲王公貴族打鳥或者調戲路人等不文明行爲的常用工具,當然平頭老百姓中彈弓也是勢必流行的。彈弓的用途主要被指向打鳥,這與後世倒是一脈相承,難怪彈弓常被置於遊藝娛樂甚至是玩物喪志的罪魁之位。

近年來,學者們又有了新的發現,彈弓的文字記載歷史又被推得更早。安陽師範學院蘆金峰教授對甲骨文字形所反映的體育活動進行研究,發現甲骨文中的“彈”有兩種寫法,實際上記載了兩種彈弓形制,一種是豎形的弓,樹杈狀,另一種與射箭的弓體相當,可以明顯看出像是一把弓,並且弦中央有道標記,應當就是彈丸。

甲骨文中的“彈”字或許可以說明,樹杈形和弓形彈弓至少在商代已同時存在,至於誰先誰後,則很難說。趙長海說,今人想問一個先後,可能是因爲今天弓形的彈弓已經消失,其實直至晚清,兩者都是並存的。在他看來,這兩種形制的彈弓其實只是大小和射擊姿勢之別,如果把弓形彈弓的弦換個方向橫著拉,恰好就像一個放大版的樹杈形彈弓。

“弩生於弓,弓生於彈”

在古代,樹杈形的彈弓因製作簡單,方便攜帶,使用尤其廣泛,不過若論主流,當數威力更大的弓形彈弓,其在歷代均有使用。唐代類書【北堂書鈔】中載有一首非常著名的原始歌謠,名爲【彈歌】:“斷竹,屬木,飛土,逐宍(古“肉”字)。”詩歌以二字短句和簡單的節奏,寫出了砍伐竹木,製造彈弓,射出彈丸,射中鳥獸的狩獵過程。這種描繪說明,遠古時代就已出現了可用於狩獵的彈弓。

趙長海認爲,至少在漢代,人們已經有“弩生於弓,弓生於彈”的普遍認識。東漢學者趙曄曾在【吳越春秋】中寫道:“弩生於弓,弓生於彈。彈起古之孝子……古者人民樸質。飢食鳥獸,渴飲霧露,死則裹以白茅投於中野。孝子不忍見父母爲禽獸所食,故作彈以守之,絕鳥獸之害。”這裡的“弩生於弓,弓生於彈”當然是合理推測,但趙曄把彈弓的起源引到孝子守屍、驅逐鳥獸而發明之,則應當是漢代儒學興起、上下提倡孝道的社會文化背景下的附會。

由於古時候彈弓通常由竹木製作,今天幾乎沒有什麼遺存,彈丸倒是留下了一些。在西安半坡村遺址、浙江餘姚河姆渡文化遺址以及安陽殷墟當中,考古工作者都發現了不少石球、陶球,推測它們或爲彈射之用。已逝著名學者、甲骨文專家孫海波就曾說,“余游殷墟,見與甲骨同坑所出之彈丸甚多,知殷時之已有彈弓也”,而這與最新的甲骨文字中關於“彈”的發現,也是相印證的。

今人推測,古時彈弓所用彈丸不僅有石彈、陶彈,還有泥彈、金屬彈,乃至昂貴的“珠彈”。石彈因爲質地堅硬,取材方便,恐怕是最早的取材,但泥彈應該更加普遍。泥彈雖然硬度不如石彈,但石彈需要打磨,泥彈則可以按需隨意製作,製作經濟、便捷。據說,殷墟里便有用紅土所做的彈丸,其大小形狀與新中國成立前北京市面出售的彈丸並無二致。而古時的某些時期,因爲攜帶彈弓遨遊打鳥之風濃烈,售賣泥彈也成了一門生意。

東漢曾經遊學洛陽的王符寫有【潛夫論·浮侈篇】,對當時社會很多人講吃講穿、遊手好閒的風氣非常看不慣,他說,“今民奢衣服,侈飲食,事口舌……或以謀奸合任爲業,或以游敖博弈爲事,或丁夫世不傳犁鋤,懷丸挾彈攜手遨遊,或取好土作丸,賣之夫彈”。其實,有需求就有市場,彈弓上下流行,泥彈成爲產業也是自然。

原標題:“尋跡中原古休閒”系列之彈弓(一) 古人玩的彈弓不是你想的模樣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