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03|回復: 0

[道学研究] 万物生·『和』为什么是通达天下的大『道』?

[複製鏈接]
山東受學 發表於 2017-1-7 09:1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习近平主席2014年访问印度时说:我们都把和视作天下之大道,希望万国安宁、和谐共处。这一重要论述是对中华传统和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万物生·『和』为什么是通达天下的大『道』?

万物生·『和』为什么是通达天下的大『道』?

道的本义是人走的路,引申为规律、原理、准则、宇宙的本原与本体等,是中国传统思想的核心范畴之一。金岳霖认为,正是作为万事万物之所不得不由,不得不依,不得不归的道才是中国思想中最崇高的概念,最基本的原动力。和之所以能成为道,就在于和像道一样能生万物。老子不仅明确提出道生万物的主张,而且深刻揭示了其内在机理,那就是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由道所派生的阴阳二气经过互动、相互冲击,达到平衡状态时,就能生出万物。所以,道生万物其实就是和生万物,可简称为和生。

西周末年,史伯提出和实生物,同时还为和下了一个定义:以他平他谓之和。这个定义有两层涵义:其一是多元性,即构成物的他不能是单一的,而必须是多元的,下限绝不能少于两个,少于两个就只剩下一个他,这就回到了同,而同则不继,是绝不能生物的。其二是多元的他之间不能是不相干的、不发生关系的,而是要通过互动、互补达到平衡、和谐状态。孔子将这一思想引申到人伦关系之中,强调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思想文化也要多元融合,才会有新的发展。如宋明理学就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吸收融合佛、道而成为儒家哲学发展的新阶段。和而不同,有容乃大。适时地、多维地、创造性地将异质文化转化为自身发展的营养,这是中华文化几千年生生不息的根本原因。

和作为大道,并不是一时一地的,而是天下的、是时时处处的,适用于古今中外。〖周易〗说,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意思是,能够保持太和,即最大的和,就有利于正道,有利于生生不息之道,天下万物就能不断重新萌生,万国就都能美好安宁。这就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赋予作为天下之大道的和以普遍的必然性与规律性。〖中庸〗指出,中者,天下之大本也;和者,天下之达道也,把和作为通达天下之道。汉代董仲舒认为,成于和,生必和也;始于中,止必中也。中者,天地之所终始也;而和者,天地之所生成也,对和的思想作了更哲学、更本体性的论述。后来的朱熹、王夫之等大儒,对和作了更多具有体系性的阐发。

习近平主席指出: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化干戈为玉帛、天下大同等理念在中国世代相传。古代中国曾经长期是世界强国,但中国对外传播的是和平理念,输出的是丝绸、茶叶、瓷器等丰富物产。现在世界并不太平,问题重重,矛盾多多,对立加剧,冲突不断,战火不绝。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自觉肩负起实现万国安宁、和谐共处伟大梦想的历史使命,积极履行同我国国际地位相称的责任和义务,努力为人类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