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889|回覆: 0

[思維啟發] 『炎黃子孫』從何而來 蚩尤原來是『兵神』?

[複製連結]
山東受學 發表於 2016-12-24 10:5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如果把華夏族群看作是炎黃兩支族群互動融合的話,那麼黃帝這一支,代表的是農耕文化,以中原爲中心;炎帝代表的則是游牧文化,是不定居的,是遷徙的。我們今天說的炎黃子孫,有相當一部分人的血統實際上來自西北方的游牧民族。

炎黃時代的傳說,究竟是事實還是文學虛構?如何找到祖先的真實存在?不久前,上海交通大學致遠講席教授葉舒憲在上海圖書館做了題爲【中國祖先神話】的系列講座。講座中,葉舒憲教授依據中原出土的上古文物,帶領大家一起重新認識炎黃時代。

走進連孔子、司馬遷也沒有見過的時代

清末民初以來,西方的歷史科學觀傳入中國,出現了一個重要的學派古史辨派。古史辨派認爲司馬遷、班固記載的歷史譜系,尤其是三皇五帝,是後人編造的虛假歷史,認爲上古史是不可信的。所以,整個夏商周時代都受到了懷疑,更不用說炎帝、黃帝時代了。今天,我想對這個問題做出一些回應。

我們知道,甲骨文距今才3000多年,而黃帝炎帝距今5000年,那是一個比文字產生早得多的時代。研究歷史,過去我們只從文獻入手,除了古書上複雜、甚至互相矛盾的記載以外,我們無從考證。但今天的情況完全變了,我們發現了比甲骨文還要早的文物、圖像、符號,可以復原那個時代的歷史譜系。所以今天,我們主要依賴考古發現的新物證,來重現炎黃時代的文明。

『炎黃子孫』從何而來 蚩尤原來是『兵神』?

『炎黃子孫』從何而來 蚩尤原來是『兵神』?

牛河梁遺址女神頭像

有兩個博物館非常重要。一個在河北涿鹿縣,就是當年炎黃大戰蚩尤的地方,新建了一座中華文明源三祖文化博物館,把黃帝、炎帝和蚩尤共同奉爲中華民族的三位祖先。另一個博物館也是新建的,位於遼寧省建平縣,全名叫牛河梁遺址博物館。大家如果去北方旅遊,一定要去那裡看一看,那是真正5000年以上的原始遺址。特別是那裡發現了神廟,神廟中供奉的女神,被考古學界認爲是中華民族的女先祖,還有大量的墓葬,出土了精美的玉器。

這兩個博物館,在21世紀之前都沒有聽說過。但在那裡,我們可以走進一個時代,一個連孔子、司馬遷也沒有見過的時代。那裡的一些遺存,是不是黃帝炎帝留下來的,這個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們真正是5000年前中華文明的源頭。

『炎黃子孫』從何而來 蚩尤原來是『兵神』?

『炎黃子孫』從何而來 蚩尤原來是『兵神』?

應該是黃炎子孫,而不是炎黃子孫

我們常說炎黃子孫,這種說法是怎麼產生的呢?

黃帝和炎帝兩位祖先曾在上古時期進行過一場戰爭,叫阪泉之戰。戰勝的一方是黃帝,戰敗的一方是炎帝。中國自古有勝者爲王的說法,取勝的一方自然被尊爲第一,所以最初的叫法,是黃帝在前、炎帝在後,不是炎黃子孫,而是黃炎子孫。【國語周語下】中,講到夏族的血緣譜系,認爲華夏族後代稱黃炎之後。這個說法,是我們今天能夠看到的關於炎黃之說最早的文字記載。

相對而言,炎黃子孫這個說法產生得比較晚,真正流行是在晚清到民國。後來這種說法一直被沿用了下來。

兩個古帝王的誕生地在哪裡?爲什麼他們分別得到了姬姓和姜姓?【國語晉語】 中這樣寫:昔少典娶於有蟜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爲姬,炎帝爲姜。【國語】是東周時代留下來的文獻,它說少典娶於有蟜氏,生黃帝、炎帝,所以黃帝和炎帝應該是兄弟倆。今天學界一般認爲姬水是陝西武功縣漆水河,姜水是陝西寶雞市清姜河,這兩地相距很近,都在關中平原的西部。姬和姜這兩個姓,看來是得於兩條河水,這是古代關於炎黃誕生地和得姓的最早記載。

農耕文化需要游牧文化的補充

炎帝姓姜。姜這個字,上面是個羊下面是個女。姜和羌兩個字,在甲骨文當中是通假字,是可以互用的。大家都知道少數民族中有一個羌族,【說文解字】解釋羌爲來自西北的牧羊人。

陝西寶雞清姜河在關中的最西部,再過去就是甘肅、青海交界的地方,也就是游牧文化發達的西北地區。如果把華夏族群看作是炎黃兩支族群互動融合的話,那麼黃帝這一支,代表的是農耕文化,以中原爲中心;炎帝代表的則是游牧文化,是不定居的,是遷徙的。

華夏有真善美三個概念,如果寫出來一看,其中兩個都和羊有關。東漢文字學家許慎對美的解釋,就是羊大爲美。因爲對於農耕民族來說,肉食是非常稀罕的東西;而對於游牧民族來說,肉食是家常便飯。農耕民族特別需要西來的游牧文化作爲補充,所以就有了羊大爲美的觀念。古人把那些富家子弟叫膏粱子弟,膏指的就是動物脂肪,他們每天有肉吃。美的概念,實際上來自於味覺。

對於羊的崇拜,我們可以在文化中找到許多證據,十二屬相中有羊,根源就在於羊在古代和吉祥的祥是同字,羊能代表祥瑞。

來自西方的游牧文化對中原的農耕文化做了重要的補充,我們今天說的炎黃子孫,有相當一部分人的血統實際上來自西北方的游牧民族。姜姓在古代是不得了的姓氏,那是華夏血緣的半壁江山,是華夏文明的重要源頭。

黃帝的兩個名號軒轅有熊如何解讀

『炎黃子孫』從何而來 蚩尤原來是『兵神』?

『炎黃子孫』從何而來 蚩尤原來是『兵神』?

接下來我們說說黃帝。

黃帝圖騰到底是什麼?黃帝的圖騰和他的諡號直接有關係,黃帝名叫軒轅,又叫有熊,怎麼理解這兩個名號呢?關於黃帝名號的最早記載,有兩個材料。一個是戰國時期的【竹書紀年】:黃帝軒轅氏,元年帝即位,居有熊。這麼看,有熊好像是一個地名。第二個材料是【史記五帝本紀】上寫: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軒轅。又說:自黃帝至舜、禹,皆同姓,而異其國號,以章明德。故黃帝爲有熊,帝顓頊爲高陽,帝嚳爲高辛,帝堯爲陶唐,帝舜爲有虞,帝禹爲夏後,而別氏,姓姒氏。【集解】認爲黃帝軒轅爲有熊國君,把有熊看作是黃帝的國號。

軒轅和有熊,這兩個名號的密碼究竟如何解讀?我們可以用天人神話來解讀它。軒轅二字的偏旁都是車,在神話中,黃帝跟蚩尤打仗,蚩尤放出了風沙,四方都分不清楚,軍隊沒有了方向,於是黃帝發明了指南車。這個車不是載物、拉貨用的,而是指示方位用的,出土文物中就有這樣的車。

甘肅禮縣秦先公墓出土的青銅熊車,四四方方,四個角上站著四隻鳥,中間有一個車夫,他的身後坐著一隻神熊,邊角上還趴著四隻赤虎。顯然,這是一對四的關係,代表中央和四方。雖然沒有文字,我們不知道它是幹什麼用的,但是,我們可以確定青銅器是鑄造出來的,一定有模型,一定有範本和想像。

河南洛陽二里頭遺址,一般認爲是夏代晚期的所在,出土了很多高等級的文物。其中有一個文物,拿銅做底,鑲嵌數百塊綠松石,有人說是老虎,有人說是狐狸,還有人說是獅子,實際上就是熊。這個青銅器屬於中國最早的一批青銅器,塑造的是代表天神的聖物。

熊的形象,在文獻中雖然不多,但是一脈相承。上海博物館館藏的戰國楚簡【容成氏】中講,大禹治水,天下擁戴,大禹要分清不同地方的人,就給每個地方的人做一面旗幟,一共有五面。東方之旗以日,西方之旗以月,南方之旗以蛇,中正之旗以熊,北方之旗以鳥。大禹自己的旗子上是熊,這是中央的動物。旗子的圖案來自於部落圖騰,就相當於國旗。

黃帝和炎帝的姓氏中,爲什麼都有一個女字

姬姜兩個姓中,都有一個字女。我們過去百思不得其解,古代偉大帝王的姓氏當中,爲什麼都有一個女字呢?

古代時,姓氏屈指可數,最重要的姓,都來自圖騰符號。在世界範圍內,男神崇拜出現之前,全人類崇拜的神,都是女神,中華民族也是如此。

牛河梁女神廟中的女神塑像,被認爲是華夏老祖先的形象。這個神廟中沒有發現男神,都是女神。距今3萬年前,就出現了女神崇拜,我們農耕文明認爲大地就是母親。根據這樣的想像,在商代以前的文化當中,陰陽的順序都是陰在前、陽在後。所以在史前時代,崇拜女性是很常見的。

女神的形象除了用象徵符號代表以外,往往還以動物的形象來象徵。什麼動物代表女神呢?猛獸中排在第一位的是熊。辭書之祖【爾雅】給熊下的定義是蟄獸也,就是秋天冬天蟄伏、夏天又活過來的動物。古人認爲熊死而再生,它的能量無比巨大,所以熊的本字是能,是生命的能源,可以自我修復。內蒙古林西縣發掘出的距今8000年的興隆窪文化,那裡的古人最早種植小米,崇拜女神,那時熊的形象就已經出現了。

此外,昆蟲中也有象徵女性形象的,例如蜜蜂。還有天上飛的猛禽鷹和貓頭鷹,都是女神的象徵。豬、蛙也因爲生育能力強,和女神形象連在一起。所以,這些女神的象徵都充滿聯想。

三祖之一的蚩尤,原來是一位兵神

中華三位祖先之一的蚩尤,和遙遠的西方文化有關。

古代打仗,都是短兵相接。據最早的文獻記載,蚩尤最先使用了金屬武器。蚩尤的形象,在漢代的畫像中,是一個手拿著金屬武器的兵神。兵有兩種理解,一是打仗的人,二是戰爭中使用的兵器。對於農耕民族來說,一個外來的、使用先進金屬武器的人實在是太厲害了,雖然在我們的神話中,蚩尤最終被黃帝征服了。

宋代【太平御覽】一書中引用漢書【龍魚河圖】的記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並獸身人語,銅頭鐵額。這就好像後人所說的刀槍不入的意思。古人認爲穿著金屬鎧甲的蚩尤兄弟是來自西邊的族群。古代有一個字戎,就是一個人拿著金屬的戈。這種說法也不是空穴來風。今天的考古學證明,最早的青銅器出現在西亞、中亞一代,比我們的青銅器出現早兩千年左右。金屬的武器、戰馬以及馬車,都是從中亞那邊傳過來的。從中亞傳到中國,一定會經過草原地區,所以中國新疆地區先於中原地區進入銅器時代。此外,中亞還是家馬的起源地,商代以前,中國沒有一匹家馬,所有的馬都是商周以後受西來文化的影響發展起來的。

這樣一看,蚩尤銅頭鐵額、手持金屬兵器的形象,是中原人眼中的西方強敵,也是東西方文化交融的明證。

黃帝之時,以玉爲兵,此話一點不假

越絕書】是一本東漢時期的書,其中專門提出了上古兵器演化的四個時代。第一個時代是神農時代,那個時候的兵器是石頭的。黃帝的時候,以玉爲兵。大禹的時代,以銅爲兵。吳越之戰也就是戰國的時候,以鐵爲兵。四個時代,大體上按照年代更替,四種材質的武器依次登場。

黃帝時代,以玉爲兵,這靠譜嗎?現在看來非常可信。

新石器時代末期,古人篩選出了一種石頭,也就是玉石。以前不知道玉石可以製作兵器,但是現在有大量的材料證明,玉兵器的時代真的存在。正是大約5000年前,批量出現了玉兵器。

我們來看看,距今5000年左右的遼寧省建平縣牛河梁遺址,發現了一大批只有玉器陪葬品的墓葬。墓主人頭上戴著玉筒子,手上戴著玉環,腰上也是玉,手裡拿著玉兵器,就是玉鉞,它代表著軍權、司法權,有著殺伐的權力。5000年前的部落領袖,就是這樣一個形象。

在杭州附近的良渚博物館,呈現的也是一個大約5000年前的地方王國。當時的王和王后手裡拿著玉器,脖子上戴著一串又一串的玉,手腕上也是玉鐲子,國君左手還拿著一把玉鉞。

在玉兵器中,玉鉞是最早的一種。怎樣區分玉兵器究竟是當年使用過的兵器,還是沒有使用過的禮器?可以看刃部。如果是用來做兵器的,刃部一定有痕跡;如果刃部光滑的,就是禮器。玉鉞是中國人禮文化的源頭,也是最早的玉兵器,其主要意義不是殺人,而是權力的象徵。

21世紀的新考古發現,找到了更早時期的玉器。河南靈寶西坡仰韶文化出土的墓葬,距今5300年。這是一個領袖的墓,其中只有一件玉鉞,可見當時玉很稀罕,玉礦太稀少了。出現玉的墓葬,一般都是等級比較高的。

玉兵器的時代,不僅僅在華夏局部存在,而是涵蓋長江流域、黃河流域、淮河流域,中國的南北方都被玉文化統一了。當時,一位統治者過世,當地臣民要製作300多件玉鉞,從切割、下料到打磨、鑽孔,要花很多時間,可見這個工作量有多大。所以說,黃帝之時,以玉爲兵,此話一點都不假。

文明的脈絡始終沒有中斷,我們中國人喜歡玉,是幾千年傳下來的文化。玉文化爲什麼可以傳播到全中國?正是因爲深遠的傳統。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