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297|回覆: 3

[思維啟發] 『和而不同』和『大同社會』是儒家在自相矛盾嗎?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懋基 發表於 2016-12-12 12:1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溫故】2014年3月27日,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的演講中指出:中國人早就懂得了和而不同的道理。生活在2500年前的中國史學家左丘明在【左傳】中記錄了齊國上大夫晏子關於和的一段話:和如羹焉,水、火、酰、醢、鹽、梅,以烹魚肉。聲亦如味,一氣,二體,三類,四物,五聲,六律,七音,八風,九歌,以相成也。若以水濟水,誰能食之?若琴瑟之專壹,誰能聽之?

『和而不同』和『大同社會』是儒家在自相矛盾嗎?

『和而不同』和『大同社會』是儒家在自相矛盾嗎?

左傳昭公二十年》裡齊國名相晏嬰論和與同的這段話,以正反對舉的方式,講了和重於同的道理。習近平主席引用這段話,生動而深刻地表明處理國際關係以及對待世界不同文明間的交往,應持有的和而不同的態度和基本原則。

晏嬰所論之和,在先秦時期可以寫作盉、龢,這兩種寫法恰好分別對應着五味調和與聲音相和。當宰夫烹魚時,只有齊之以味,濟其不及,以泄其過,才能做成美味。齊是益的意思,泄是減的意思,用唐代經學家孔穎達的話說,就是齊之者,使酸咸適中,濟益其味;不足者,泄減其味大過者,此之為和。音樂之和也大體如此。晏子又以此喻指君臣關係曰:君所謂可而有否焉,臣獻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謂否而有可焉,臣獻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民無爭心。他的意思是說,君認為可行的事情而其中有不可行的因素,臣可以勸阻其不可行的因素,來使其可行的事情更加完備。反之亦然。如此,政事才會平允,老百姓才會沒有爭鬥之心。所以【國語周語】中說:夫政象樂,樂從和,和從平。聲以和樂,律以平聲。德音不愆,以合神人,神是以寧,民是以聽。【尚書堯典】曰: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協和萬邦。【中庸】云: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因此,對和的描摹與嚮往,是中華傳統文化里很早就有的一種深沉的精神追求。

晏嬰所論之同,主要是針對當時齊國嬖臣梁丘據對齊景公的討好奉承而言。根據【左傳】的記載,梁丘據侍奉齊景公,國君說行的,他就說行;國君說不行的,他就說不行,即君所謂可,據亦曰可,君所謂否,據亦曰否。當景公問晏嬰這是不是和時,晏嬰斷然地說這是同不是和,然後就舉了那兩個例子。

顯然,晏嬰在這裡對同持有一種批評的態度。但值得注意的是,同字在先秦文獻中最初並非貶義。【說文】曰:同,合會也。【尚書】有九州攸同四海會同等內容。春秋時期諸侯經常有會同,【周禮春官大宗伯】:時見曰會,殷見曰同。殷是眾的意思,在這裡,我們也看不出多少撻伐。而且,如果我們僅將同作貶義解,後來人們所謂求同存異及儒家所提出的大同社會就不好理解。那麼,晏嬰何以有貶義之說?

又據先秦文獻,同字多有出現,如【尚書盤庚】:暨予一人猷同心。【魯頌閟宮】云淮夷來同,等等。大致在商、西周時期,同字一般含有順從、一致的意思,即對某種權威或中心的賓服。那麼,很好理解,如果這個權威或中心有德愛民,眾望所歸,那麼同就往往被理解為褒義,如果這個權威或中心並非人心所向,與之相同當然就是貶義。梁丘據對齊景公阿諛奉承、一味順從,體現的就是後者。晏嬰用同之貶義來批評他們,順理成章。【左傳】還記載:有一次,齊景公患上瘧疾,久治不愈,梁丘據就對景公說:您侍奉鬼神比先君都好,但病仍不見好轉,一定是祝、史的罪過,請誅於祝固、史嚚以辭賓。對此,晏嬰從民生的角度提出了相反的意見,認為祝、史無過,即使有過,其根源也不在祝、史,而在於國君是否有德。一個是討好國君、極盡奉承,一個是據德論福、直言勸諫,顯然他們判斷是非的標準大有不同。

晏嬰讚美和而貶抑同的道理,可以在孔子所講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話中,進一步得到印證。三國時期學者何晏釋曰:君子心和,然其所見各異,故曰不同。小人所嗜好者同,然各爭利,故曰不和。

晏嬰講和與同的關係,背後還隱藏着更為深刻的含義。其一,各種事物或因素的差別,是和的前提,但差別不是對立,而是能夠做到求同存異、殊途而同歸,實現共贏。其二,在處理人際關係或國際關係時,判斷是非的標準必須是天命人心,而不是嗜好私慾。其三,從更為宏觀的層次看,和與同具有某種統一性。【郭店楚簡五行】:和則同,同則善。【禮記孔子閒居】曰:無體之禮,上下和同。前述【禮運】篇提到的大同社會,便是這種和的狀態不斷發展與演變的結果。由此可見,晏嬰雖僅就君臣關係論及和與同,但他所表明的崇德義、尚和諧、重民生的理念,可謂意味深長、影響深遠。

里人 發表於 2017-9-19 07:05 手機頻道 | 顯示全部樓層
若以水濟水,誰能食之?若琴瑟之專壹,誰能聽之?
里人 發表於 2017-9-19 07:13 手機頻道 | 顯示全部樓層
齊之以味,濟其不及,以泄其過,才能做成美味。

和而不同,怎能將塘泥與魚和而同煎成美味?
里人 發表於 2017-9-19 07:20 手機頻道 | 顯示全部樓層
和而不同,故能成大同。
猶百家學術之不同而異,用諸各域,成就一之華夏,此一之華夏,便是大同。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