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208|回覆: 0

[易學] 周易與黃帝內經之【陰陽】

[複製鏈接]
大成之道 發表於 2016-11-16 14:2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周易】的自然哲學對中醫學理論的奠基之作【黃帝內經】影響巨大,自古即有醫易同源之說。【周易】對【內經】之影響是多方面的,本文僅選擇陰陽、變易、時位中、象數,來探討二者之間的關係。陰陽導源於【周易】,【內經】在醫學方面作了發展;【內經】對變易運動、時位中概念的吸收,使中醫學呈現出有別於西醫學的民族特色;象數是中醫學建立理論體系的方法。(來源:喜馬拉雅FM【張成老師】)

陰陽

雖然在【易經】中並沒有關於陰陽的直接論述,但陰陽思想無疑是包含在【易經】中的。構成【易經】符號系統的最基本的要素『—』、『--』作為兩個性質相反的東西,代表着宇宙間最基本的兩種力量或趨勢。由於這兩種初始力量或趨勢的相互作用而產生整個宇宙及人類社會。【易經】用陰陽爻的不同組合構成八經卦和六十四卦,陰陽思想蘊含其中。【易傳】微顯闡幽,明確地揭櫫出陰陽大義。『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不測之謂神』,認為宇宙間最基本的規律就是一陰一陽的對立統一,陰陽對立統一的奇妙作用產生宇宙萬物,所謂『神也者,妙萬物而為言者也』(【說卦傳】)。【內經】發揮【周易】的陰陽思想,說:『夫五運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可不通乎!故物生謂之化,物極謂之變,陰陽不測謂之神,神用無方謂之聖。』(【素問·天元紀大論】)顯然,這段論述是對【易傳】陰陽思想的闡發。【內經】認為,陰陽是天地萬物的總規律,是天地萬物產生、發展、壯大、衰亡的內在動力,是現象世界紛繁燦爛而又秩然有序的幕後指揮者。

一陰一陽之謂道
陰陽不測之謂神

【周易】和【內經】都認為,陰陽普遍存在於萬事萬物之中,陰陽的對立統一、調暢、和諧是事物存在、發展、變化的條件。在陰陽的關係上,【周易】認為,陰陽雙方在事物發展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成象之謂干,效法之謂坤』(【繫辭上】),【乾·彖傳】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雲行雨施,品物流行。』【坤·彖傳】曰:『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坤厚載物,德合無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乾坤即陰陽,【周易】認為,萬物資始於乾陽,乾陽在萬物的生化過程中起主導作用;萬物資生於坤陰,坤陰在萬物生化中起輔從作用。因為乾的性質是健運不息,坤的性質是厚德載物。陽主陰從與陽尊陰卑的思想不可等量齊觀,因為前者是自然哲學觀念,後者是政治哲學觀念。後者雖然可由前者導出,但不是自然哲學本身的思想,這種思想在今天雖然應當受到批判,但在古代還是有它的存在理由的。而陽主陰從的思想,在今天來看也還是正確的。辯證法認為,矛盾雙方在對立統一體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如果雙方完全等同,也就無所謂陰陽,矛盾統一體也就不存在了,這是不合實際的。陰陽觀是客觀辯證律的主觀反映,本身就蘊含着陰陽主從的思想。通過對【周易】的分析,也可見到這個意思。

【內經】也認為,陰陽無論在天地自然還是在人身,作用是不同的。【素問·生氣通天論】曰:『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故天運當以日光明。是故陽因而上,衛外者也。』意為人體的陽氣就像天體中的太陽一樣,是生命活動的動力,對人體起到保護作用。【素問·痹論】曰:『陰氣者,靜則神藏,躁則消亡。』王冰注曰:『陰,謂五神藏也,所以說神藏與消亡者,言人安靜不涉邪氣,則神氣寧以內藏,人躁動觸冒邪氣,則神被害而離散,藏無所守,故曰消亡。』可見【內經】認為,陰氣性主安靜,守藏於內,供給人體生命活動所需要的營養物質。關於陰陽的關係,【內經】有如下論述:
凡陰陽之要,陽密乃固,兩者不和,若春無秋,若冬無夏,因而和之,是謂聖度。故陽強不能密,陰氣乃絕,陰平陽密,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素問·生氣通天論】)
      陰者,藏精而起亟也,陽者衛外而為固也。(同上)
      陽予之正,陰為之主。(【素問·陰陽離合論】)
總之,【內經】認為,『陰靜陽躁,陽生陰長,陽殺陰藏。陽化氣,陰成形。』(【素問·陰陽應象大論】)陰陽相反相成,共同完成人體生命活動。

【內經】不僅繼承了【周易】的陰陽思想,而且有所發展。【內經】將陰陽學說運用於醫學領域,擴大了陰陽的適用範圍。在【周易】中,陰陽主要作為自然哲學範疇使用;在【內經】中,陰陽既是哲學範疇,又是醫學範疇,是哲學範疇與醫學範疇的巧妙統一。【內經】對【周易】的陰陽學說中蘊含的陰陽互根互用、消長轉化、相協相調的思想作了更系統明確的表達,並結合醫學實際作了新的發展。【素問·陰陽離合論】提出了三陰三陽的理論。所謂三陰三陽,即少陰、太陰、厥陰、少陽、陽明、太陽,其中厥陰、陽明是中醫學獨有的概念,所謂兩陽合明,故曰陽明,兩陰交盡,故曰厥陰。三陰三陽是從量上對陽陰的劃分,少陽為一陽,陽明為二陽,太陽為三陽,厥陰為一陰,少陰為二陰,太陰為三陰。三陰三陽合稱六經。一般認為,這一學說導源於【周易】六爻觀念。(【易學基礎教程】第六章第五節『易學與醫學』認為,經卦干為三陽,坤為三陰;別卦干為六陽,坤為六陰。這個套式對經絡形態形成的明顯影響,是構成了正經脈陰陽對稱結構。)因為從形式上看,六經與六爻在數量上相合,而且六經的陰陽結構與六爻位相似。六經中,陰陽各半;六爻位中,陰陽位亦各半。六經從少陰到太陽,有一個陰陽消長的過程;六爻位也表示事物由弱到強、由低到高的演進過程。

【內經】根據陰陽互根理論,提出了三陰三陽開闔樞理論。【素問·陰陽離合論】曰:『是故三陽之離合也,太陽為開,陽明為闔,少陽為樞……三陰之離合也,太陰為開,厥陰為闔,少陰為樞。』開主外出,闔主入內,樞主內外出入,體現了三陰三陽分而言之,陰陽各有其經;合而言之,表里同歸一氣,既相互協調又各盡其職的理論。開闔思想顯然源自【周易】。【繫辭】曰:『闔戶謂之坤,辟戶謂之干,一闔一辟謂之變,往來不窮謂之通。』辟即開也。【繫辭】認為,坤陰的功能是收斂包容,主入內,乾陽的功能是開放行動,主外出。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