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294|回覆: 0

[醫藥臨床] 陳鏡合苓桂術甘湯化裁治頭暈案

[複製鏈接]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16-11-11 06:2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病案】

陳鏡合,廣州中醫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第三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從事中西醫結合急症的臨床、科研、教學工作數載,學驗豐富,善於運用經方治療疑難雜症。筆者有幸侍診於旁,受益匪淺,現簡述其用苓桂術甘湯治療頭暈1例,以饗讀者。

楊某,男,42歲,已婚。於2015年10月2日初診。

主訴:患者頭暈3年,加重1周。患者頭暈,自稱血壓一直偏低,胃痛4個月,口苦口乾,無反酸,伴噁心嘔吐,大便溏,睡眠安,小便正常,舌尖紅,苔微黃膩,脈弦滑細。輔助檢查:血壓105/56mmHg,心率52次/分,心電圖竇性心動過緩。

辨證:脾陽虛,水泛上逆。

治法:健脾溫陽化飲。

方藥:苓桂術甘湯加減。茯苓15克,桂枝10克,炒白朮10克,炙甘草5克,黃連6克,川楝子10克,陳皮10克,川芎10克,法半夏 10克,吳茱萸5克。先予7劑,囑患者清淡飲食,用生薑煮白粥。

二診:患者訴頭暈明顯減輕,無噁心嘔吐,無口苦口乾,二便正常。舌淡紅,苔薄白,脈緩。測血壓及心率恢復正常。結合臨床表現及舌脈象,考慮脾陽漸升,痰飲漸少,肝熱已解。故再單獨予苓桂術甘湯鞏固。

處方:茯苓15克,桂枝10克,炒白朮10克,炙甘草5克,陳皮10克,1周後電話隨訪,謂諸症消失。

按:患者以頭暈為主訴,歸屬於中醫『眩暈』範疇。眩暈最早見於【內經】,稱為『眩冒』。【內經】認為,無論虛實都可致眩。陳鏡合常言必須分清病機的寒熱虛實,用藥始能建其功。結合四診,本案辨證以虛為主,且主要為脾陽虛。該患者頭暈、大便溏,脈細,此為脾陽虛水泛的典型表現。【金匱要略】云:『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並治】:『心下有痰飲,胸脅支滿,目眩,苓桂術甘湯湯主之。』故用苓桂術甘湯溫陽化飲,健脾利水。患者口苦口乾、噁心嘔吐,舌尖紅及脈弦滑為土虛木乘、郁而化熱的表現。故予左金丸泄肝熱,加川楝子加強泄肝熱作用。吳茱萸可降逆止嘔、疏肝解郁、助陽止瀉且可制約川楝子、黃連的寒涼之性。陳鏡合善於食療配合治療,【內經】中有關於食療的記載,『凡欲診病,必問飲食居處』,『藥以祛之,食以隨之』, 陳鏡合囑患者生薑熬白粥食用,可輔助苓桂術甘湯健脾溫陽化飲,與方藥相配有吳茱萸湯之意。【傷寒論·厥陰病脈證並治】:『乾嘔,吐涎沫,頭痛者,吳茱萸湯主之』,共奏溫中補虛、降逆止嘔之功。同時予二陳湯主藥陳皮、半夏可燥濕化痰,可輔助苓桂術甘湯起到化飲之功。因患者頭暈3年,日久必瘀,用川芎行氣活血。

陳鏡合告誡我們,臨床當中對於寒熱虛實的患者,一定要抓住主症,就抓住了主要矛盾,這樣臨床表現便會相對簡單,較易辨證用藥,避免虛虛實實之忌,用藥才能效如桴鼓。

(文中所載處方、治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