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866|回覆: 0

[儒家學說] 馮天瑜:儒家 『五倫』說辨析

[複製連結]
無端 發表於 2016-10-6 09:3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作者:武漢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馮天瑜

『五倫』說是儒家倫理學說的重要組成部分。兩漢以來的倫常說,將『三綱』與『五倫』一體論之,一併推尊爲人倫準則;20世紀初的新文化運動則將『三綱五常』視作吃人的舊禮教,加以整體摒棄。其實,無論肯定還是否定,將『三綱』與『五倫』捆綁在一起並不完全符合思想史實際。『三綱』說與『五倫』說雖然都是宗法社會的產物、宗法觀念的表現,有相通性,但二者的主旨和成說時期皆有差異,分別代表我國傳統倫常觀念的兩種走勢,應當區別對待。

大體言之,醞釀於戰國、定形於秦漢的『三綱』說是皇權時代的產物,體現了君主集權制下的垂直式獨斷,強調的是上對下的等級威權以及下對上的無條件服從。而形成於先秦的『五倫』說較多地保留了氏族民主遺存和分權之義,蘊蓄著血親溫情。『五倫』說,即孟子所謂『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其中包含著人際間的溫馨、理解和信任,包含著發乎人心的骨肉之情,講究的是『情理』和人際關係的對稱性、和諧性。

『五倫』說主張的君臣關係,集中反映在【尚書】【左傳】【孟子】【老子】等先秦典籍的民本主義表述中,其精義有二:其一,下是上的基礎,民眾是立國的根本。【尚書】中的『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寧』,是此精義的著名表述。【老子】一書則從貴與賤、高與下的辯證關係立論,強調『貴必以賤爲本,高必以下爲基。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轂,此其以賤爲本耶?』正是從這種認識出發,孟子提出了『民爲貴,社稷次之,君爲輕』的名論。其二,民意即天意,民心即聖心。【尚書】載周武王語:『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又稱:『天聰明,自我民聰明;天明畏,自我民明畏。』【老子】則說:『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爲心。』

『五倫』說對君與臣兩方面都提出要求:『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民本主義者的一個經常性論題,是『愛民』『利民』,反對『虐民』『殘民』。孟子反覆勸導國君『保民而王』,荀子則有警句『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唐太宗與魏徵君臣對中的『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的名論,即承襲於此。在其他人際關係中,『五倫』說同樣提出雙向性要求。例如,在夫婦關係上,以『義』爲標準,強調『夫婦以義事,義絕而離之』『夫不義,則婦不順矣』;在父子關係上,主張『父慈子孝』;在兄弟關係上,主張『兄友弟恭』;在朋友關係上,講究互利互助,主張『交友之旨無他,彼有善長於我,則我效之;我有善長於彼,則我教之。』

清末民初的學者梁啓超慧眼卓識,將『五倫』的精義概括爲『相人偶』,也即互敬互助的人際關係。他指出:『五倫全成立於相互對等關係之上,實即「相人偶」的五種方式。故【禮運】從五之偶言之,亦謂之「十義」(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義婦聽,長惠幼順,君仁臣忠)。人格先從直接交涉者體驗起,同情心先從最親近者發動起,是之謂倫理。』『五倫』說對人們提出互敬互助的要求,以形成較爲和諧的人際關係,在今天來說也不無現實意義。

當然,『五倫』說作爲宗法等級社會的產物,側重強調『義務』,尤其是下對上的義務,而基本沒有涉及權利問題,沒有對民眾享受權利和運用權利給予法定性的肯認,故我國傳統社會不可能充分實現社會和諧。秦以下專制皇權社會存在的兩千多年間,社會動亂此伏彼起,便是明證。我們今日建設和諧社會,可進一步弘揚『五倫』說在人際關係上的雙向觀照、和諧相處之義;同時要超越前人,有所創發,如在義務與權利的統一上實現不同層級的良性互動。這是社會長治久安、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之一。

返回光明網首頁

返回光明網首頁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