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356|回覆: 0

[人物簡介] 臧洪

[複製連結]
順天道化 發表於 2016-10-1 16:2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東漢群雄之一:臧洪,爲人雄氣壯節,深受袁紹看重百姓擁護

臧洪(160年―195年),字子源(一作子原),廣陵郡射陽縣人,漢末群雄之一。爲人雄氣壯節,曾爲關東聯軍設壇盟誓,共伐董卓。袁紹非常看重臧洪,先後讓他治理青州和擔任東郡太守,臧洪在這些地方政績卓越,深得百姓擁護。後臧洪因袁紹不肯出兵救張超,開始與其爲敵,袁紹興兵圍之,經過幾番惡戰,臧洪被袁紹所擒,慷慨赴死。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臧洪的父親臧旻歷任使匈奴中郎將、中山太守、太原太守等職,在任官期間很有聲譽。曾平定會稽妖賊許昭的叛亂。

臧洪十五歲時,因其父的功績被拜爲童子郎,在太學裡有名氣。臧洪體貌魁梧,格外優秀,20多歲時被選爲孝廉而爲郎,與劉繇、王朗等同被外選爲縣長。

密討董卓

中平(184年—189年)末年,臧洪辭官回家,被廣陵太守張超聘爲功曹。當時正值董卓之亂,董卓殺少帝劉辯,臧洪預感到天下大亂,於是勸張超道:“明府您祖上世代受國恩,你們兄弟倆都掌握著一方大郡,現在王室經此劫數,亂臣賊子未被懲處,這正是天下義烈之士報恩效命之時。眼下廣陵郡比較安定,郡內十分富裕,如果動員一下至少可以徵得二萬人,以此來誅除國賊,給天下人做個榜樣,那將是最大的節義呀!”張超聽從了他,與臧洪一起西行到陳留去見兄長張邈,商議起兵之事。兩人一拍即合,於是有了酸棗會盟。關東聯軍後來形成了燎原之勢,如果探究其發起者,當數臧洪最早。

酸棗會盟

不久,張超、張邈會同劉岱、孔伷、橋瑁等在酸棗正式會盟舉兵。酸棗大會時,張邈對張超道:“聽說賢弟你在廣陵,行政教化賞罰等什麼的,自己都不管,全都交由臧洪來做。這個臧洪是個怎樣的人啊?”張超回答:“臧洪才幹智略全比我強,我特別喜歡他,他可謂海內奇士。”張邈一聽,馬上接見這位臧洪,對話後張邈“大異之”,發現臧洪確實是個人才,即刻向兗州刺史劉岱、豫州刺史孔伷推薦臧洪,兩位刺史也喜歡的不得了。

後來隊伍都到齊了,酸棗盟軍開了一次大會,向大家宣講一下此舉的行動方針,但是等到設壇盟誓的時候,各路諸侯都互相推讓,不肯上壇領誓,於是共推臧洪上壇。臧洪毫不推辭,升壇歃血盟誓,臧洪語氣慷慨激揚,聲情並茂、涕淚交流,發表了鼓舞人心的演說:

一、聲討董卓暴行:漢室不幸,皇綱失統,賊臣董卓乘釁縱害,禍加至尊,虐流百姓,大懼淪喪社稷,翦覆四海。

二、宣布討董的仁人義士的名單:兗州刺史岱、豫州刺史伷、陳留太守邈、東郡太守瑁、廣陵太守超等,糾合義兵,並赴國難。

三、盟誓:凡我同盟,齊心戮力,以致臣節,殞首喪元,必無二志。有渝此盟,俾墜其命,無克遺育。皇天后土,祖宗明靈,實皆鑒之!”

臧洪辭氣慷慨激昂,當時聽到這篇盟誓上至刺史將侯、下至卒伍仆隸,沒有不感動振奮的。但至此以後,由於種種原因,各路諸侯相互猜忌,遲疑不前,糧草耗竭,酸棗會盟在公元192年(初平二年)宣告瓦解。

治理青州

當時,張超留在了陳留,派臧洪前往幽州聯絡大司馬劉虞,臧洪到達河間國時,恰逢袁紹與公孫瓚交戰,臧洪無法通過,恰好袁紹在那裡。袁紹見到臧洪也很器重他的才能,“奇重之”。這時青州刺史焦和病卒,袁紹任命臧洪爲青州刺史。當時青州黃巾軍很活躍,連年戰亂,致使“州遂蕭條,悉爲丘墟”,臧洪在任前後兩年,在他的治理下,青州呈現出新的面貌,“群盜奔走”。袁紹“嘆其能”,改任他爲兗州刺史部的東郡太守,治所在東郡境內黃河北岸的東武陽。

結怨袁紹

公元195年(興平二年),曹操在雍丘包圍張超。張超對部下說道:“這種情況下,也許就臧洪會來救我吧。”部下都認爲袁紹與曹操的關係非常密切,而臧洪又被袁紹所重用,一定不會自毀前程,而遠來赴難。張超說:“子源這個人,是天下首屈一指的義士,絕不會背棄自己的原則。只可能會被袁紹約束,來不及救我。”臧洪聽說張超被圍,危在旦夕,光著腳大哭,立馬要率領所部兵馬前去救援,又向袁紹請求增加軍隊,袁紹當然不會答應,最後託了三個月,雍丘被曹操攻破,張超一家被滅族。臧洪於是對袁紹充滿了怨恨,他宣布與袁紹斷絕關係,這就等於宣布東郡獨立,袁紹也氣了,於是親自帶兵前來問罪,袁紹把臧洪圍在東武陽城,但是怎麼攻都攻不下來,前後長達一年。

城破身死

袁紹命令陳琳寫信給臧洪,勸他投降,臧洪洋洋灑灑寫了一封千字文,這篇回信完整地保留在【漢末英雄記】當中,【[wiki]三國志" title="「三國" title="「[wiki]三國」百科詞條" target="_blank">[wiki]三國志」百科詞條" target="_blank">三國" title="「[wiki]三國」百科詞條" target="_blank">[wiki]三國志】和【[wiki]後漢書" title="「後漢書" title="「[wiki]後漢書」百科詞條" target="_blank">[wiki]後漢書」百科詞條" target="_blank">後漢書" title="「[wiki]後漢書」百科詞條" target="_blank">[wiki]後漢書】在摘錄時略有刪節。

袁紹接到書信以後,知道臧洪誓死不降,增兵急攻,東武陽城中糧食已盡,臧洪認爲死期不遠,把部下叫來對他們說:“袁紹的野心很大,對漢室江山圖謀不軌,我爲大義而死,死有所值,你們沒必要跟著我一起死,你們在城池未破之前,帶著家小逃出去吧。”城中的部將百姓都淚流滿面的說:“要死一起死!”一開始還有老鼠和武器上的皮革可以吃,後來什麼都被吃光了,到最後只剩下了三升米,臧洪讓人煮成稀粥讓大家喝。最後又把自己的愛妾殺了分給將士充飢。將士們都失聲痛哭,都沒法抬頭看臧洪。這時城中男女七八千人互相枕著大腿死在一起,但一個叛逃的也沒有。

最後東武陽城還是被袁紹攻破,用了很多布幔來布置現場,大會諸將來召見臧洪,袁紹問他:“臧洪,你爲何要如此背叛於我?現在服了沒有?”臧洪可能餓得都站不起來了,坐在地上瞪著眼睛對袁紹說:“你們袁家事漢已四世五公,可謂國恩浩蕩。現在王室衰弱,你們沒有輔翼之意,反而充滿自己的野心,只可惜我臧洪力量不夠,不能親手殺了你們爲天下報仇,哪來的服不服?”袁紹惱羞成怒,下令把臧洪殺了。

臧洪有個同縣的老鄉叫陳容,在臧洪手下擔任東郡郡丞,東武陽未被攻下前,臧洪派陳容出城。臧洪在法場時袁紹命陳容在一旁看,看袁紹要殺臧洪,他上來求情,袁紹不答應,讓人把他拉出去,陳容大喊:“今日寧與臧洪同日死,不與將軍同日生。”袁紹於是下令把陳容也殺了。袁紹身邊不少人對臧洪、陳容之死表示惋惜,認爲是“一日殺二烈士”。

臧洪在城破之前派遣兩個司馬出城向呂布求援,等到他們回來時東武陽已經陷落,皆赴敵而死。

歷史評價

陳壽:“陳登、臧洪並有雄氣壯節,登降年夙隕,功業未遂,洪以兵弱敵強,烈志不立,惜哉!”

張超:“洪才略智數優超,超甚愛之,海內奇士也”“子源,天下義士,終不背本者。”

袁紹坐者:“如何一日殺二烈士!”

徐眾:“洪敦天下名義,救舊君之危,其恩足以感人情,義足以勵薄俗。然袁亦知己親友,致位州郡,雖非君臣,且實盟主,既受其命,義不應貳。袁、曹方睦,夾輔王室,呂布反覆無義,志在逆亂,而邈、超擅立布爲州牧,其於王法,乃一罪人也。曹公討之,袁氏弗救,未爲非理也。洪本不當就袁請兵,又不當還爲怨讎。爲洪計者,苟力所不足,可奔他國以求赴救,若謀力未展以待事機,則宜徐更觀釁,效死於超。何必誓守窮城而無變通,身死殄民,功名不立,良可哀也!”

范曄:“雍丘之圍,臧洪之感憤壯矣!想其行跣且號,束甲請舉,誠足憐也。夫豪雄之所趣舍,其與守義之心異乎?若乃締謀連衡,懷詐算以相尚者,蓋惟利勢所在而已。況偏城既危,曹、袁方穆,洪徒指外敵之衡,以紓倒縣之會。忿悁之師,兵家所忌。可謂懷哭秦之節,存荊則未聞也”“洪懷偏節,力屈志揚。”

葉適:“至臧洪則不然,猶是漢之陪臣,死超讎紹,義有可依。闗東起兵,以漢爲亂者,無問大小,終於臣僕篡盜,喪名失節,以苟其生,惟洪可以免焉。”

陳普:“帝家安邑棘籬中,賊靡奸渠四面雄。漢士當時惟北海,一朝青史見臧洪。”

王夫之:“臧洪怨袁紹之不救張超,困守孤城,殺愛妾以食將士,陷其民男女相枕而死者七八千人,何爲者哉?張邈兄弟黨呂布以奪曹操之兗州,於其時,天子方蒙塵而寄命於賊手,超無能恤,彼其於袁、曹均耳。洪以私恩爲一曲之義,奮不顧身,而一郡之生齒爲之並命,殆所謂任俠者與!於義未也,而食人之罪不可逭矣。天下至不仁之事,其始爲之者,未必不託於義以生其安忍之心。”

趙翼:“臧洪自是漢末義士,其與張超結交,後與袁紹交兵之處,皆無關於曹操也。則魏紀內本可不必立傳,而壽列之於張邈之次。蓋以其氣節,不忍沒之耳。”

史書記載

三國志·卷七·魏書七·呂布張邈臧洪傳第七

後漢書·卷五十八·虞傅蓋臧列傳第四十八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