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157|回覆: 0

[訓詁學] 『青雲』考論

[複製鏈接]
順天道化 發表於 2016-9-29 13:5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從今天可見的可靠文獻記載看,『青雲』最早見於屈原【九歌·東君】:『青雲衣兮白霓裳,舉長矢兮射天狼。』王逸註:『言日神來下,青云為上衣,白霓為下裳也。日出東方,入西方,故用其方色以為飾也。』青是古人所謂五正色(青、赤、黃、白、黑)之一,按照中國傳統的『五行』理論,東方屬木,其色為青,西方屬金,其色為白。所以王逸注『青雲』『白霓』,認為『用其方色以為飾也』,則『青雲』即東方雲。

在中國古代,顏色與方位很早就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種緊密的親緣概念。【逸周書·作雒解】對此說得更清楚:『封人社壝,諸侯受命於周,乃建大社於國中,其壝東青土,南赤土,西白土,北驪土,中央釁以黃土,將建諸侯,鑿取其方一面之土,燾以黃土,苴以白茅,以為社之封,故曰:受列土於周室。』五色土即方色土,周天子分封一方諸侯時即從社壝(即祭壇四周的矮牆)相應的一方取一些象徵該方的土,再從社壝中央取一些黃土蓋在上面,用白茅包裹,賜給被封諸侯。諸侯到達受封之國後,也建大社,將所受之土安放在祭壇上。賜土即賜國,完成這個儀式,則表示諸侯國得到中央政權的認可。在『五行』理論盛行的漢代,『青』的顏色義基本為其方位義所取代,而指東方。【考工記】曰:『東方謂之青』,【說文解字】釋『青』為『東方色也,木生火,從生丹』。劉文典【淮南鴻烈集解】釋『青海』為『東方之海』。那麼,『青雲』自然是『東方雲』。

與五行、五方相對應的五色雲中,唯獨『青雲』在漢代典籍中使用率較高,且逐漸成為高空或天空的代稱。【列子·湯問】『連雙鶬於青雲之際』,【說苑】『侯生曰:「陛下之意方乘青雲飄揺於文章之觀,自賢自健,上侮五帝,下凌三王」』,【羽獵賦】『青云為紛,虹蜺為繯』,【楚辭·遠遊】『涉青雲以泛濫兮,忽臨睨夫舊鄉』,這些文獻中的『青雲』當指東方雲。而【淮南子】『魏闕之高,上際青雲』,【子虛賦】『其山……交錯糾紛,上干青雲』,【魯靈光殿賦】『隆崛岉乎青雲』,【笛賦】『激叫入青雲』,這裡的『青雲』理解為高空或天空則更符合文義。可見,『青雲』在五色雲中的地位最為突出,這與古代的太陽崇拜、東方崇拜有直接關係,更根源於中國古代農耕社會的基本國情。太陽崇拜的傳統非常久遠,盛行於上古時期,古人將太陽神視為天神,夏商周三代都有祭日的禮儀,屈原【九歌】極力讚頌的『東皇』『東君』正是太陽神。日出東方,由太陽崇拜產生了東方崇拜。【孔子家語·五帝】『五行用事,先起於木,木東方,萬物之初,皆出焉。是故王者則之,而首以木德王天下』,【論衡·祭意】『東方主春,春主生物』,『四時皆有力於物,獨求春者,重本尊始也』。東方屬木,木即植物,是農耕的根本,而且萬物生長也離不開太陽,所以太陽崇拜、東方崇拜又與農耕社會的現實密切相關,【春秋繁露·五行相生】就說:『東方者木,農之本。』

『青雲』的高空、天空之義引申出高遠之義,多用於指人的志向、才能、意趣等。如【文選·顏延之〖五君詠·阮始平〗】『仲容青雲器,實秉生民秀』,李善注『青雲,言高遠也』,李周翰注『青雲器,高大者也』。【史記·伯夷列傳】『伯夷、叔齊雖賢,得夫子而名益彰;顏淵雖篤學,附驥尾而行益顯……閭巷之人慾砥行立名者,非附青雲之士,惡能施於後世哉』。楊慎【升庵集】卷四十七『青雲』條指出:『青雲之士,謂聖賢立言傳世者,孔子是也。』可見,青雲器、青雲士皆言人之高遠非常人所及。

『青雲』還是春官的代稱,並由此引申出高位、達官顯爵之義。【漢書·百官公卿表上】『黃帝雲師雲名』,顏師古注引漢應劭曰:『黃帝受命有雲瑞,故以雲紀事也。由是而言,故春官為青雲,夏官為縉雲,秋官為白雲,冬官為黑雲,中官為黃雲。』按照『五行』理論,春天屬木,對應東方,色青,故春官名青雲,以此類推。黃帝的五官之中以春官為首,這也是上古太陽崇拜、東方崇拜的痕跡,故春官青雲就具有了高位之義。如【史記·范雎蔡澤列傳】須賈見范雎『頓首言死罪,曰「賈不意君能自致於青雲之上」』;揚雄【解嘲】『當途者升青雲,失路者委溝渠』;【晉書】『史臣曰:「……元海人傑,必致青雲之上』;李白【駕去溫泉宮後贈楊山人】『一朝君王垂拂拭,剖心輸丹雪胸臆。急蒙白日回景光,直上青雲生羽翼』。隋唐以後欲仕進為官必經科舉,所以『青雲』又有了登科之義,廣泛應用於登科詩中,實際上登科也就等同於仕進登高位。如孟浩然【送友人之京】『君登青雲去,予望青山歸』;劉禹錫【送韋秀才道沖赴制舉】『一鳴從此始,相望青雲端』;梁顥【及第表】『青雲得路,多太公之二年』;元代人配合科舉考賦制度選編的指導士子的賦集亦命名為【青雲梯】。

六朝時期,受當時隱逸之風的影響,『青雲』又產生了隱居之義。如郭璞【遊仙詩】『尋我青雲友,永與時人絕』;劉孝勝【升天行】『欲訪青雲侶,正遇丹丘人』;王康琚【反招隱詩】『放神青雲外,絕跡窮山里』;袁彖【贈庾易詩】曰『白日清明,青雲遼亮。昔聞巢、許,今睹台、尚』;阮籍【詠懷詩】『抗身青雲中,網羅孰能制』。林庚先生在【唐詩綜論】中討論到『青青子衿』時指出,『青是冷色,它是凝靜的、獨立的,……它象徵着存在與永久』。或許正是因為『青』作為一種冷色,有凝靜、獨立、永久的意蘊,而『雲』超然世外,飄忽無羈,合而言之的『青雲』恰好與六朝時悠遠高潔、淡泊寧靜的出世之風相契合,從而具有了隱逸之義。

六朝以後,『青雲』的仕進與隱逸兩義並行,蘊含了入世、出世兩種截然相反的志趣情懷。明代學者楊慎【升庵集】卷四十七『青雲』條對宋人將其用於登科詩提出異議,認為『青雲』不當作『登仕路』理解;比楊慎稍晚的學者陳耀文【正楊】卷二『青雲』條針鋒相對地駁斥楊慎之說,提出『青雲』本為仕進登高位之義;其後,董斯張、周嬰等學者的解釋更為全面,尤其是周嬰在其著作【卮林】卷六『青雲』條下引述楊、陳的觀點,並進而指出『青雲』具有高逸、遊仙、貴仕、登科等多重涵義;清代學者翟灝【通俗編】卷十更明確指出『青雲字,隱逸與仕進,兩得用之』。其實,仕進與隱逸看似矛盾,但在長期儒道互補的中國古代社會,出處之念幾乎內化於每一個士人之心,並糾結於他們人生的每一個階段,成為一個強大的文化基因。『青雲』的仕進與隱逸兩義並行,正是中國古代社會儒道互補造就的士人出處情懷的一種投射,可以作為我們審視中國古代士人出處情懷的一個參照點,從中照見古代士人內心的期許、無奈與糾結。

(作者單位:曲阜師範大學孔子文化研究院)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