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841|回覆: 0

[成語典故]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複製連結]
山東受學 發表於 2016-9-22 09:0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相關人物

壽夢(公元前620年―公元前561年),吳侯仲雍十九世孫,吳侯去齊之子,春秋時期吳國國君,公元前585年―公元前561年在位。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涵義

螳螂正要捉蟬,不知黃雀在它後面正要吃它。比喻目光短淺,只想到算計別人,沒想到別人在算計他。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出處

【莊子·山木】:“睹一蟬,方得美蔭而忘其身,螳螂執翳而搏之,見得而忘其形;異鵲從而利之,見利而忘其真。”

漢·韓嬰【韓詩外傳】:“螳螂方欲食蟬,而不知黃雀在後,舉其頸欲啄而食之也。”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辨析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讀音:táng láng bǔ chán huáng què zài hòu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用法:複句式;作分句;含貶義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造句

1、甲國攻擊乙國,不料丙國乘虛而入,滅了甲國,這真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2、這句是牧羊人吵架,狼贏得了獵物。與"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也沒關係。

3、小偷只顧著偷東西,卻沒有想到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警察已經在外頭等著逮捕他了。

4、有時不妨做一個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架勢,利用別人在打鬥的時機進行攻擊。

5、那散修又驚又怒,沒想到自己算計半天,卻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徒爲他人作嫁衣裳。

6、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正好省自己的事了,等他弄到手直接搶就是了。

7、一條小魚吞下了小蝦,卻不知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後,一隻翠鳥正向它衝下來。

8、他一心想占人便宜,卻不知道也有人在盯著他們,真是所謂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啊!

9、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只不過這隻黃雀的身軀有些太過龐大。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成語典故:

春秋時期,吳國國王壽夢準備攻打荊地(楚國),遭到大臣的反對。吳王很惱火,在召見群臣的會上警告:“膽敢勸告出兵的人,我將他處死!”這時,有一個少年 ,知道自己地位低下,勸告必定沒有效果,只會被處死。每天早晨,他拿著彈弓、彈丸在王宮後花園轉來轉去,用露水濕透他的衣,這樣許多天。

吳王很奇怪,問道:“這是爲何?”少年道:“園中的大樹上有一隻蟬,它一面放聲鳴叫,一面吸飲露水,卻不知已有一隻螳螂在它的後面;螳螂想捕蟬,但不知旁邊又來了黃雀;而當黃雀正準備啄螳螂時,它又怎知我的彈丸已對準它呢?它們三個都只顧眼前利益而看不到後邊的災禍。”吳王一聽很受啟發,隨後取消了這次軍事行動。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文言文】:

吳王欲伐荊,告其左右曰:“敢有諫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諫不敢,則懷丸操彈,游於後園,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吳王曰:“子來,何苦沾衣如此?”對曰:“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後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蟬,而不知黃雀在其傍也;黃雀延頸,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務欲得其前利,而不顧其後之患也。”吳王曰:“善哉!”乃罷其兵。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白話文】:

吳王想要討伐楚國,告訴左右大臣說:“我會殺死所有敢勸諫我不出兵的人!”吳王的侍從中有個年輕人想要勸諫吳王卻不敢,就懷裡藏著彈丸,手裡拿著彈弓,在後院遊蕩,露水沾濕了他的衣服,這樣做了幾天。吳王說:“你,爲什麼要這樣辛苦地沾濕衣服?”

年輕人回答說:“園子裡有一棵樹,樹上有一隻蟬,蟬處在高處一邊放聲叫著一邊吮吸著露水,卻不知道螳螂在他的後面;螳螂彎曲身子貼緊前肢想要取蟬,卻不知道黃雀在它的旁邊;黃雀伸長脖子想要啄螳螂,卻不知道彈弓和彈丸在他的下面。這三者都必定想要得到眼前的利益,卻不考慮身後的隱患。”吳王說:“好啊!”於是吳王停止了戰爭。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