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483|回覆: 0

[國學教育心得] 國學內涵界定及國學一級學科設立的論述

[複製連結]
張啟功 發表於 2016-9-16 16:1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國學作爲相對於西學的概念,指西學學科體系外的中國固有學術。宜設專門的國學學科門,次之可在文學門下設國學一級學科,並設二級學科如經學,諸子學,詞章學,文獻學,訓詁學,音韻學

關於國學及國學一級學科設立的一些問題

內容提要: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修訂【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考慮新增『國學』一級學科,本論文認爲『國學』作爲一個相對於『西學』而提出的概念,指的是中國固有學術中不能被西學化學科體系所囊括的那一部分。應該站在民族文化傳承的責任心高度看待設立過學一級學科的重要性。應設立專門的國學學科門,如果不能設立國學學科門,則應在文學門下,設立國學一級學科。國學的二級學科設置,應先設立經學、諸子學、詞章學、文獻學、訓詁學、音韻學、文字學等方向的二級學科。

關鍵詞:國學;西學;學科門;一級學科;二級學科

一、近代中國大學設立的西學背景

在今天的文明世界中,幾乎所有知道中華民族存在的人都一定會承認,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和生產了燦爛文化的民族。根據最近一個多世紀以來的考古成果,中華文明的歷史,甚至遠遠超過了過去常說的『五千年文明』的時間長度。同時,我們也知道,中華文明是產生在中國這個特定的空間之中的文明,是在與西方文明基本隔絕狀態下發展起來的文明,也正因此,中華文明雖然有與人類一切優秀文明共通的價值體系,也有其自成體系、自我運行的獨特的學術內涵和學術方法。這種獨特性,在西洋文明傳入中國以前,爲中華民族的發展和繁榮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進入十九世紀中葉以後,西洋文明傳入中國。由於清朝政府實行的是專制統治和種族歧視政策,導致清朝成爲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歷史發展階段。爲了改良中國政治,我們的先賢們選擇了向西方文明學習。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二十世紀初期廢除傳統的科舉制度、建立現代大學制度,不是參照科舉制度設立之前的『太學』制度,而是學習西方文明的重要舉措。

鄭觀應是廣東香山(今中山市)人,曾著【盛世危言】一書,全面論述中國改革問題,其論學校,認爲『學校者,造就人才之地,治天下之大本也。古者家有塾,黨有庠,周有序,國有學』,但是,『比及後世,學校之制廢,人各延師,以課其子弟。窮民之無力者,荒嘻坐廢,莫辨之無,竟罔知天地古今爲何物,而蔑倫悖理之事,時見於通都大邑,此皆學校不講之故也』。而所謂書院講授學生科舉,『所做不過塵羹土飯,陳陳相因之語,於國家利病,政治得失,未嘗一及,而天文、格致、歷算等學,則有絕口不談』。鄭觀應詳細介紹了德國和日本的大學制度和學科分類,認爲學校規制雖然各國大體相同,但是,『德國尤爲明備』,因此,建議『中國亟宜參酌中、外成法,教育人才』。①康有爲倡導革命,也有【請開學校折】,以爲『萬國立學,莫我之先且備矣』,如周代,國有大學、國學、小學之等,鄉有黨癢、周序、里塾之分,學科門類則有詩書、禮樂、戈版、羽龠、言說、涉御、書數、方名之繁,人自八歲至十五歲,皆入大小學。但是,後世當途者渴池而漁,不立學校,但設科舉,『不知育人,但求用人』。西方諸國學校之興起雖遲,但發展迅捷,所以國民多智,國力轉強。康有爲特別指出,『近者日本勝我,亦非其將相兵士能勝我也,其國遍設各學,才藝足用,實能勝我也』。因此,建議『請遠法德國、近采日本,以定學制,乞下明詔,遍令省府縣鄉興學,鄉立小學,令民七歲以上皆入學,縣立中學,其省府能立專門高等學大學,各量其力,皆立圖書儀器館』。②

正因爲中國在近代教育上的落後,所以,二十世紀設立大學制度,其學科分野,就是以西洋爲樣板的。應該說,在特定時期的特定選擇,有其歷史必然性和合理性。

二、『國學』是中國固有學術中有獨特性的部分

1902年,清朝政府公布了【欽定學堂章程】,即【壬寅學制】。1904,又公布了【奏定學堂章程】,即【癸卯學制】。【壬寅學制】和【癸卯學制】雖然都以日本爲樣板,但【壬寅學制】出自管學大臣張百熙之手,而制定【癸卯學制】的人,包括了張之洞、張百熙、榮慶等人,花費的心血也更多,因此,【癸卯學制】比【壬寅學制】完備很多。學制分初等、中等、高等三部分,初等教育設蒙養院、初等小學堂和高等小學堂,中等教育設中學堂,高等教育設高等學堂,包括大學預科、分科大學、通儒院。職業教育則有藝徒學堂、初等實業學堂、實業補習普通學堂,初級師範學堂、中等實業學堂,優級師範學堂、高等實業學堂、實業教員講習所。

中國近代大學教育,始於京師大學堂。大學堂有仿照日本名稱的相當於今天的研究生院的大學院,後來改稱通儒院。又有大學專門分科,以及豫備科、仕學館、師範館、進士館等。大學專門學科包括政治科、文學科、格致科、農業科、工藝科、商務科、醫術科七科,文學科包括經學、史學、理學、諸子學、掌故學、詞章學、外國語言文字學等七門,基本上以中國學術爲主。後來張之洞把文學科中的經學增設爲經學科,並置於所有學科門的最先位置,以突出經學作爲『國教』的重要性。

應該說,在中國近代大學初設時間,學科體系雖然來源於西方,但如張之洞等人學術的通達,仍然在現在大學體系中,給中國學術一個應有的地位。

隨著辛亥革命的勝利,以孔子爲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受到衝擊,『尊孔讀經』不再爲社會的時尚所接受,在中國大學體系中,中國傳統學術作爲一個整體漸漸退出了歷史舞台,而中國傳統學術的部分內容,在『批判地繼承』的前提下,被總體否定,局部肯定,因此,被逐漸分割肢解,也就不足爲奇了。到了二十世紀中葉以後,就只能在大學分科中,尋到一片片不連貫的蹤跡了。這樣的歷史,一直延續到二十世紀後期。

當中國傳統學術作爲一個整體被驅逐出大學後,如章太炎這樣具有深湛學術素養的辛亥元老發現了問題的嚴重性,開始注意到中國傳統的核心內容的不可分割性,因此,『國學』的概念就應運而生。

『國學』雖然指中國的固有學術,但『國學』概念的提出,卻是一個體現了世界胸懷的視角:即中國固有學術,是人類文明的一部分,與『西學』共同爲人類的文明和發展做出了貢獻,並且在未來,在中國走向未來和走向世界的舞台上,『國學』將繼續發揮重要作用。因此,章太炎等人提出『國學』概念,並開設『國學講習班』,讓中國傳統學術中被西學學科體系所不能容納的學科分野、價值體系找到發展空間,既體現了他們的文化使命感,更表達了民族文化自覺的精神追求。

鄭觀應考察外國大學,認爲所學門類雖多,如有格致、算學、地理、史事等門類,但是,『無論大、小學堂,皆有講國教一門』,③這就說明,無論如何,學校教育,一定要把傳統文化教育放在一個核心位置。

近代學者提出『國學』概念,實際就是遵從體現國際慣例的『國教』之學。而能納入國教的,必然是一個民族或者一個國家獨立於其他民族和國家的獨特的學術。

因此,『國學』雖然指產生於中國的學術,但是,並不等於中國歷史上所有存在過的學術都是『國學』。『國學』概念產生在中國建立現代學科體系之後,其學科的成立,不在於要取代西學,而在於在中國現代學科體系中,尋找到屬於自己的學科領地。因此,『國學』概念自提出那天起,並不包括一切產生於中國的學術,而是特指中國固有學術中與西洋學術表現出差異的那一部分。

三、站在民族文化傳承的高度認識設立『國學』學科的重要性

從『國學』概念提出那天起,『國學』就是一個有確定研究對象的知識體系,並且,『國學』概念的提出,就是因爲有相對獨立、自成體系的理論、知識基礎和研究方法。根據2009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公布的【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設置與管理辦法】中關於一級學科的設置和調整的規定,是完全有資格成爲一個獨立的一級學科,甚至獨立的學科門的。有人認爲『國學』是中國固有『知識門類的綜合體』,所以,不能成爲一個獨立的學科,這實際是忽視了『國學』和『中國固有學術』之間的差異,沒有真正理解『國學』作爲特定的歷史背景和學術發展階段下的特殊內涵。

在京師大學堂時代,承載國學或者國教功能的,有文學科和後來增加的經學科。京師大學堂的承繼者北京大學,也曾設立『國學門』,清華大學建校之初,還設立了影響深遠的『國學院』,培養了一大批國學宗師。但是,二十世紀的中國,畢竟是從半殖民地文化爲起點的,特別是二十世紀中葉以後,隨著批判中國傳統文化的響亮聲音,過去承載著國學教育重要使命的經學科當然不能存在了,而文學科也不在是包括經學、史學、理學、諸子學、掌故學、詞章學的學科門類,而變成了單純的『詞章學』。現在的文學學科研究的是用中文或者其他語言撰寫的詞章,『文學』一詞的含義變成了來源於西方十九世紀的『文學學』概念,而不是自孔子以來包含有經學、諸子、歷史等文獻的中國傳統『文學』概念,最代表中國傳統學術的核心內容,被肢解爲文、史、哲等不同的學科門的研究對象,而在中國傳統學術中,這些內容本來就是一個學科整體,所以就產生了中國古代『文史哲不分』的學術斷語。西學中心化的話語方式,對國學的肢解,必然帶來中國固有學術邊緣化,這已是不爭的事實。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後,人們漸漸認識到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性,這種重要性,不是僅僅在各級學校中加一兩節中國固有文化的誦讀課程就能解決的,更需要一批專門從事中國傳統文化學習和研究的專業人才。而中國傳統文化的系統知識,是現在國內大學已有的學科體系所不能承載的,因此,一些大學成立了『國學院』或者『國學研究院』,部分大學在本科階段設立國學班,培養國學專門人才。中國人民大學的國學院自2005年後,招收本科學生,爲國學的傳承和國學專業的建設進行積極探索,更是影響深遠,受到海內外關心中華文化建設的學人的欽佩。但是,由於在國家的學科設置中,國學不是一個獨立的學科,包括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在內的國內相關學校的國學院或國學班的學生,大學本科四年,同在一間教室上課,學著共同的課程,畢業的時候,卻只能分別授予文學、歷史、哲學等學位。這種因『洋涇浜』學科體系滋生的現象,無論怎麼看都是滑稽的。

今天,當我們越來越清醒地意識到重視民族文化的重要性的時候,我們雖然不可能在短期內完全按照中國固有學術體系建立現在的學科分野,但是,我們還是應該在現有的學科框架內,給被西化學科體系邊緣化了的那部分中國固有學術一片獨立的生存空間。這不僅是社會文化發展的剛性需求,也是民族文化自覺意識覺醒的象徵,是歷史使命感和民族責任心對我們提出的要求。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修訂【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考慮新增『國學』一級學科,爲了慎重起見,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廣泛徵詢學術界的意見。我雖然無由接到調查問卷,但是,對設立國學一級學科的問題,仍然是很關注的。認爲這是順應歷史發展、符合學科發展規律的重要舉措。

實際上,2005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增設『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已經爲設立國學學科作爲一級學科提供了可資借鑑的成熟思路。同時,二十世紀初期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設立『國學門』或『國學院』的實踐,也是今天設立國學門的重要參照。

有學者反對設立國學學科,建議在『思想史』學科下增設『經典學』或『古典學』,我們知道,『思想史』本身是歷史學一級學科下的二級學科,在『思想史』學科下增設『經典學』或『古典學』三級學科,與『國學』的學科內容體現的足夠的時間長度和空間廣度不符,與國學自身價值的重要性和內容的豐富性不符。而且,『經典學』與『古典學』也可以是希臘、羅馬、印度的經典和古典,又怎能體現出『中國』固有學術的特性?

四、設置『國學』一級學科下屬二級學科的構想

『國學』作爲一個獨立的一級學科,是毋庸置疑的。同時,也是有充分的可歸屬的二級學科。我個人並不完全贊同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關於增設『國學』一級學科說明材料中擬設立的經學、子學、國史、國文、小學、中國少數民族和邊疆文化、國藝七個二級學科。也認爲這些二級學科,並沒有把『國學』學科的獨特性完全體現出來,而且,把『國學』一級學科設立在歷史學科門下,也未見得恰當,但是,有人因爲『國學』二級學科設計的欠周全,而否定『國學』一級學科存在的意義,無異於因噎廢食。如果這個結果導致中國傳統文化繼續邊緣化,直至最終湮滅,就會讓我們這一代人成爲中華文化發展的歷史罪人。

中國古代的學科分野,實際是自成體系的,如【史記】八書,以及【漢書】十志,都體現了學科分野,其中偏向於『用』的知識體系,已經可以在現在的『西化』學科體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應該看到,這些接納了中國固有學術的學科,既體現了西學的智慧,也包含了中國固有學術對人類文明的貢獻。當然,我們也可以建立一個包含有這部分中國固有學術內容的廣義新『國學』概念,但是,毫無疑問,如果把這部分已經可以歸入現在的學科體系的中國固有學術的內容也稱爲『國學』,顯然不是當初相對於『西學』而提出『國學』概念的先哲的本意。而我們今天所說的『國學』,應該專指在所有中國固有學術中最具獨特性成分的部分,是目前的『西化』學科體系所不能包容的那些內容。這也正是許多大學在教學實踐中發現設立國學學科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原因。

自先秦以來,以經學、歷史、諸子之學爲核心的體現中國之『體』的、包含有固有價值觀和文化精神的學術內容,常常游離在現有『西化』學科體系之外,迫切需要給這些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核心價值觀的內容一個學科的棲息地,而這些內容,正是中國固有學術的最核心的內容,也是自春秋到近代,中國的廣大知識階層最爲關注,用心最多的部分。這也是中國固有學術中歷史最爲悠久的部分。今天我們建立『國學』學科,應該指這個狹義的內容。

論語·述而】說『子以四教:文行忠信。』邢昺【論語疏】云:『此章記孔子行教以此四事爲先也。文謂先王之遺文。行謂德行,在心爲德,施之爲行。中心無隱謂之忠。人言不欺謂之信。此四者有形質,故可舉以教也。』④孔子文行忠信四教,如果用學科概念來衡量,惟有『文』所代表的先王遺文,涉及學術。【論語·先進】說『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游,子夏。』邢昺【論語疏】云:『言若任用德行,則有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四人。若用其言語辨說,以爲行人,使適四方,則有宰我、子貢二人。若治理政事,決斷不疑,則有冉有、季路二人。若文章博學,則有子游、子夏二人也。』⑤孔門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是就弟子所長而言,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的德行,宰我、子貢的言語,冉有、季路的政事,雖也關乎學養,但皆是心性特長,不關乎學術。只有子游、子夏的文學所長,是建立在獨立學術內容基礎上的學科分野。因此,把德行、言語、政事、文學合稱爲『四科』,甚至比附現代學科劃分,就像把孔子的文、行、忠、信四教當作學科一樣,顯然都是不妥當的。

但是,『文學』一科,卻是中國固有的學科分野,而且,也是今天我們所謂『國學』最直接的學科源頭。孔子弟子子游、子夏德文章博學,實際就是明習【】、【】、【】、【】、【春秋】等,故被稱爲文學,皇侃【論語集解義疏】引范寧之言曰:『文學,謂善先王典文。』⑥孔子整理六經之後,孔門弟子所習經典,主要就是六經,因此,吳林伯先生【論語發微】說:『按文,六藝;文學,六藝之學,後世所謂經學。』⑦而到戰國以後,『文學』這個稱呼一直存在,諸子、詞章等,都被歸入文學一類。至近代西學傳入,『文學』這個中國固有學科概念,遂依照十九世紀西方的文學概念,僅僅局限在小說、戲劇、詩歌等狹窄領域。

有鑑於此,對於『國學』一級學科學科門的歸屬問題,我認爲,最便利的方法是增設『國學門』,以體現『國學』學科超越西學學科體系的文學門、史學門、哲學門的特徵。如果不願意單獨設立『國學門』,則應把『國學』一級學科,設立在『文學門』下。同時,對相應的涉及國學學科的一些一級學科下屬的二級學科,做一些適當的調整,如取消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的中國古典文獻學,取消歷史學一級學科的歷史文獻學等,國學一級學科下,可以先設立經學、諸子學、詞章學、文獻學、訓詁學、音韻學、文字學等方向的二級學科。並在未來,可以考慮逐漸整合中國語言文學、哲學、歷史學三個學科的相關二級學科,如把中國古代文學、漢語言文字學、中國古代史、中國古代哲學等二級學科整合入『國學』一級學科,同時,把外國文學、外國哲學、世界史等歸入外國相應的外國語言文化系中。使我們的學科體系,既與世界接軌,又體現出中國的特色。

注釋:

① 鄭觀應:【盛世危言】,華夏出版社2002年版,第88-90頁。

② 康有爲:【戊戌奏稿·請開學校折】,宣統三年鉛印線裝本。

③ 鄭觀應:【盛世危言】,第89頁。

④ 邢昺【論語注釋】卷七,見【十三經註疏】,中華書局1980年版。

⑤ 邢昺【論語注釋】卷十一。

⑥ 邢昺【論語注釋】卷十一。

⑦ 吳林伯先生【論語發微】,文化藝術出版社1989年出版,第136。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